论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日益增多,企业的应收账款一旦成为坏账,就会使企业的这部分资金呆滞,甚至危及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措施。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信用条件、管理技术、法律意识五个方面分析了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企业设立应收账款专职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等四个方面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时段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风险控制,目标考评

目录

一、企业经营过程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1)

(一)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1)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1)

2.信用条件确定不合理 (2)

3.应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淡薄 (2)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2)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过程控制 (2)

1.事前控制 (2)

2.事中控制 (7)

3.事后控制 (9)

(二)加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基础建设 (11)

1.建立应收账款专职机构并明确责任 (11)

2.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11)

3.提高有关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 (12)

4.科学地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13)

三、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论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

一、企业经营过程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一)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争取客户、占领市场,不但要在产品质量、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销售业绩,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做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思想意识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首先,缺少专职机构或人员从事应收账款管理。对市场客户没有深入细致地调查,缺乏完整有效的客户档案,缺少专业的资信评级、信用限额和资信控制,没有对坏账进行事前、事中的防范与控制。其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完善的内部控制要素。即使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核对不及时,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普遍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再次,企业的激励奖励措施不完善。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实行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的机制,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促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从而给企业现金流转带来困难。

2.信用条件确定不合理

信用条件是企业接受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率。为促进销售、加速收款,企业常常向客户提供一定的信用条件,这必然付出一定成本。在确定客户的信用条件时,必须遵循对客户提供该信用条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必须大于其信用成本的原则。如果信用期过长、盲目实行现金折扣,或折扣率确定不合理,都会增加企业的信用成本,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和回收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应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淡薄

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诉讼成本与效益反差等因素,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比较艰难。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有些企业深知“告状”讨债的艰辛,宁愿将一部分应收账款论为坏账,也不愿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过程控制

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情况,企业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控制,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笔者按照财务控制的时序考虑,提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种控制措施。

1.事前控制

也称原因控制,主要指销售环节的控制。应收账款主要产生于赊销环节,其风险主要集中在赊销的核准阶段,把好赊销关是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如果企业把信用标准定得过高,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的标准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尽管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和收账费用,但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销售收入的扩大。相反,如果企业接受较低的信用标准,虽然有利于企业销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占有率,但同时也会导致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和收账费用增加。可见,企业信用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在信用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对信用标准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着重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其一,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果对手实力很强,就需要采取较低的信用标准(相对于竞争对手);反之,信用标准可以严格一些。其二,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违约风险承担能力时,就可以用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反之,只能选择严格的信用标准以尽可能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其三,客户的资信程度。这个情况要通过市场调查获取,在下面将详细述及。

第二、制定合理的信用条件。一旦企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率等。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间隔。企业产品销量与信用期限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企业毛利。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现金折扣实际上是对现金收入的扣减,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