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制备过程中溶血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制备过程中溶血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摘要】目的:分析成分制备过程中产生溶血的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减少血液的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潍坊市中心血站2010.12.26-2011.12.25成分血浆报废中因溶血原因报废的血浆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溶血原因是因滤白过程中因血流不畅经外力挤压造成的。结论:加强各成分制备关键点的控制,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降低血浆报废,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关键词】成分制备;溶血;报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1

2.26-2011.12.25日潍坊血站成分科预报废血液统计表。

1.2方法:以潍坊血站计算机数据以及成分科工作记录为准,判断依据以《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为依据,溶血血浆的判断标准:肉眼观察血浆呈现淡红色,若肉眼不易判断者,做血浆血红蛋白试验,血红蛋白含量≥0.29g/l为溶血。

2结果

2010.12.26----2011.12.25成分科溶血报废血浆情况

3讨论

3.1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从上表可以看出,一、因为血流不畅而造成溶血占的比率最高,达到87.76%,这是因为在全血采集过程中抗凝剂与血液未充分混匀,使血液产生凝块,这样在血液滤白时,凝块就容易堵塞管道和滤器,使血液不能顺利地通过滤器进入转移血袋,这时部分工作人员就会采用外力强行挤压血袋使血液勉强通过滤器进而起到白细胞滤除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外力的挤压,使红细胞产生破裂,从而造成了溶血的发生。二、少白全血再制备造成的溶血占总比率8.16%,这是因为少白全血在库存冰箱中放置太久,重新制备红细胞时,由于红细胞壁脆性增加⑴,高速离心时会有少量红细胞破碎,分离后血浆肉眼观察呈淡红色或红色,导致溶血。三、其它原因造成的溶血占总比率的

4.08%,这种原因有可能是冷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在发血和成分制备时,血液置于室温时间过长,从而使血液的温度忽高忽低,从而使红细胞发生破碎现象,产生溶血。

3.2降低成分制备过程中产生溶血现象的预防措施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后采血和成分制备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措施:1、血流不畅容易造成溶血现象的发生,原因为血液中有凝块。这主要是因为在采血过程中采血袋内的抗凝剂与血液未充分混匀,使血液产生了凝块;其次是采血过程中血液流速太慢。这就要求我们的采血工作人员在采血过程中保证采血称要始终处于摇摆状态,以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再就是在采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员的血管情况,一定保证采血所用血管充盈,不致使血液流速太慢而导致血液中产生凝块。2、在全血滤白过程中,当发现有血液不能顺畅通过滤板时,不要用外力挤压血袋,应查找原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更换滤板。3、预留少白全血要尽量少,只要满足临床需要就行,尽量做到少白全血再制备时间不要超过3天。4、加强采血及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冷链管理,使血液在室温状态下连续存放不得超过30分钟。

参考文献

[1]血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269-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