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民俗文化论文
《北京胡同文化调查报告》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北京胡同文化调查报告
访谈时间:2013年10 月30日星期三。
访谈地点:电话采访方式进行(由于受地域和时间限制)青岛北京。访谈人:xxx (下面访谈时以第一人称我代替)22 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被访谈人:xxx 下面访谈以王老代替)58 岁北京北京朝阳区大专。
我:王老您对北京这座城市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王老:我是在1955 年出生的,是新中国刚成立的第六年,经过之前五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大的老百姓能有一个安稳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可能是因为北京作为首都的原因吧,我记得我的童年虽然不能说是富足,但是基本上上是没有挨过饿的,要说北京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我所居住过的地方,当然也是童年记忆深埋的地方:北京的胡同。
我:那您能具体谈一谈北京的胡同吗?王老:直到现在只要闻到一股淡淡的电烤箱烤肉的味道还有身边闷热的天气再加上拥挤的人群,还有一股让人又爱又恨的京腔就以为自己身在北京。那时候的北京没有眼花缭乱的高架桥,轰鸣的车流和
灯火辉煌直上云霄的高楼大厦,人们出门都还骑自行车,地铁也没有现在这样四通八达,只要不下雨天就是蓝色的不过冬树就是绿的。早晨如果愿意起
的早点出门总是能听到嗡嗡”的鸽群飞过的声音。这时候行人总是抬头看看这个鸽群大不大,飞的整齐否。
那时候的北京大片大片的老房子,
小胡同还依旧还在。
那时候的北京人似乎还是“群居动物”。
那时候的北京••…
可能是到了我这个年纪容易怀旧,一提起老北京和老北京的胡同,总会让我不知不觉的陷入其中,也就是你们年轻人所说的容易煽情,哈哈,不过童年的记忆是永远忘不了的,也是不应该忘的。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来形容北京的胡同的话,我想应该是:热闹,质朴,有人情味。
我:王老您刚才比较感性的给我描绘了一下您眼中的北京胡同,让我这个没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切身感受到了您对北京胡同的眷恋和热爱,这就不禁让我想了解北京胡同的哪些特点让它有如此魔力呢?
王老: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在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国华商场的身后,有一条名为三庙街的胡同。也许人们并不知道,它就是北京城最古老的一条胡同,当地居民自豪地称它为北京建都第一胡同”。
三庙街胡同的建设可以追溯至辽代,当时名为檀州街,距今已有90
0多年的历史。当地居民说,在辽金时期,三庙街胡同就相当于今天的西单、王府井,是一处相当繁华的街区。三庙社区的书记张斌告诉我们,由于
历史上这条胡同里共建有3座关帝庙,因此得名三庙街胡同。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再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多着呢,因为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居住的场所,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漫步其中,至U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史籍中看,光是胡同”一词的写法从元朝到清朝就有:衖通、火弄、火瞳、火巷、火衖、胡洞、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种。
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来形容北京的胡同的话应该是:方正、通俗、繁多、宁静。
我:跟您一聊天让我对北京胡同又有了新的理解,北京胡同拥有很长的历史追溯,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让北京胡同在老北京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古色古香,底蕴深厚,熠熠生辉。但是看看现在的北京,林立的高楼好找,充满文化的北京
胡同却难觅,对于北京的现代化发展与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之间的冲突您是怎么看的?
王老:“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虽然我整天面对的是蒸蒸日上的北京,更加国际化的北京,但是在内心深处依然会有这样的感觉,那种随着胡同文化的没落而来的深深地痛。如今的北京车水
马龙,快节奏的生活已经不容许人们思前想后,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面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北京文化的载体已经被彻底的肢解,现在仅存下来的胡同和四合院都是一些特殊身份的人在居住。或者好多是名人故居保护起来博物馆,一个胡同里的人早不是以前世世代代的老街坊,而是不断变换面孔的陌生人。万幸的是胡同文化没有完全的消失总是有老北京人方方面面的体现出北京的胡同文化。
我:有些人认为一种文化的消失从某种以上来说是社会的进步,北京胡同的没落是因为他不适合这个时代了,所以我们不必为它而过分的伤心,对此您是怎样认为的呢?
王老:我不同意这种看法,首先北京文化不是糟粕,他是有它的价值所在的,它的没落反而显示出了这个时代的病态,一切向经济的发展看齐,一切向GDP 看齐,在金钱的诱惑下我们忘记了文化的传承,忘记了最根本的人类群居的交流方式。
我:我很赞同您的看法,对于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些同样在没落的城市文化你又怎样的期许呢?
王老:我希望人们能够尽快的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行动起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增加民族的自信感。
我:谢谢王老,能和您聊天很高兴,让我获益匪浅。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