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为格兰氏阴性菌,非溶血性,NAD依赖型细菌。副猪嗜血杆菌属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巴斯德氏菌目巴斯德氏菌科嗜血杆菌属。
副猪嗜血杆菌有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致病菌有荚膜。在巧克力培养基和金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会在金色葡萄球菌菌苔附近呈卫星生长,菌落直径达1~2毫米。
此病原菌与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uis)十分相似,但猪嗜血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X因子(血红素及其它卟啉类物质)和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而副猪嗜血杆菌只需要V因子。拉丁名中的“para”表示微生物生长不需要补充X因子。
副猪嗜血杆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副猪嗜血杆菌对结晶紫、杆菌肽、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敏感。本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比较敏感,对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已具抗药性。由于氨苄青霉素价格较低廉,养猪场可能曾经大量使用氨苄青霉素,本菌对氨苄青霉素已具耐药性。
病原学
根据Kielstein, P等的报道,至少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另有20%左右的分离株不能分型。不同血清型的毒力情况如下:
强毒力中等毒力无明显症状
致死多发性浆膜炎,不致死无临床表现和病变
1, 5, 10, 12, 13, 14 2, 4, 8, 15 3, 6, 7, 9, 11
在西班牙、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4型和5型是主要分离株,而澳大利亚和丹麦的主要血清型为5型和13型。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及排泄物进行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只感染猪,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通常情况下,母猪和育肥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携带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可影响2-4周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
发病机理
副猪嗜血杆菌多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通常在鼻腔和气管分离到,极少从肺和血液中分离到,从未从扁桃体分离到。
疾病诊断
病料采集
病料中的副猪嗜血杆菌较难分离。在选择病料时,应选择发病典型且从未进行药物治疗的猪只。从猪只各部位采集新鲜组织样品,并在12小时内送检。
实验室诊断技术
* 琼脂扩散试验:通过对细菌进行培养后分离鉴定,是目前最准确有效的方法。但此方法耗时较长。
* 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 IHA):此方法操作简单,可凭肉眼进行判断。魏子贡等人及刘茂军等人都曾分别建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
* PCR鉴定方法:PCR方法快速、准确且特异性高,但所用仪器较昂贵。张培君等人及周勇岐等人都曾建立副猪嗜血杆菌的PCR鉴定方法。
临床诊断技术
*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患猪会出现厌食、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跛行、呼吸困难、振颤及共济失调等症状。如疾病暴发可能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 剖检病变:可见心包炎、腹膜炎、胸膜炎,全身浆膜表面出现浆液性纤维素性以及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
鉴别诊断
* 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形态上极其相似。另外,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不能使用间接血凝实验进行鉴别。但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发病表现为纤维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在6~8周龄发病,主要病变为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发病局限于胸腔。通过PCR等技术综合使用,可准确地对这两种细菌进行鉴别诊断和血清型鉴定。
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从球杆状到长丝状。此菌主要侵害断奶后的猪,呈散发性。
病猪体温升高,厌食,精神沉郁,心跳加快,皮肤有紫斑。病猪经常起卧,长声尖叫,表示有疼痛。跛行,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和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许多病例出现脑膜炎症状。
剖检病变主要纤维性或浆液纤维素性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常以不同
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尽可能在发病早期进行治疗,可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
副猪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全世界均有发生。在猪无名高热病流行中,猪副嗜血杆菌病也是并发症之一。
本病是由猪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多变,从球杆状到长丝状。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年来多发的一种疾病,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一到俩周龄前的仔猪鼻黏膜就可能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寄生,且不能通过早期断奶技术净化该菌,受此并威胁的猪场越来越多,引起众多猪场的高度重视。
诱因:①本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诱因。
②当猪的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时副嗜血杆菌会趁虚而入。
③本病没有免疫的猪场或特别健康的猪群(如SPF猪)特别容易受到侵袭。
④本菌首次感染的猪场,症状可能很严重。
临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以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为主。以5-8周龄的断奶猪最易发病。发病率不一,死亡率方面根据环境变化而各有不同,单一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体况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呼吸困难,体表皮肤多呈苍白,耳梢发紫(樱桃红),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与仔猪水肿病很相似,临床中应注意区分,以免造成误诊。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贫血、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感染母猪多出现关节肿胀、跛行、颤抖等亚临床症状。这也是引起哺乳仔猪感染的主要原因。
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简称六炎)。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且浑浊,有时肺脏发生粘连、肿胀、出血、淤血。
确诊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培养比较困难)
攻克副猪嗜血杆菌的难度:
①绝大部分被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胸腔均有严重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一但感染此病,一般药物很难在此病灶内达到血药浓度,缓解病症。
②及强的耐药特性绝不比链球菌差,临床中选用药物治疗时随时都会出现耐药现象,治疗难度增加。
③副猪嗜血杆菌几乎与任何疾病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
④由于很多猪场对此病的了解甚少,在猪场预防保健的选药过程中很难选对药、选准药,导致今天的各别猪场都成了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军团”。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