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自动插件机元件及PCB板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插件立式元件设计参考

一.立式元件插件机可插元件:

立式元件插件机可插两脚和三脚元件,如LED 、微调电位器、微调电容、小型开关、轴向元件、三极管、电容、电感、晶振、SIP 包装等。

二:立式元件要求 1.元件来料必须有编带:

2.元件外形尺寸要求 A.两脚元件

三.元件密度要求:

在进行插件时,如果元件间的密度过大,会令已插入的元件被正要插入的元件碰松(掉).或正要插入的元件被已插入的元件碰飞,这样会造成过多的插件不良。因此元件的密度在情况允许下应不要过密。

注:MIN(r1,r2)表示取r1和r2中最小的值,例r1=3.0,r2=5.0,则MIN(r1,r2)=3.0

四.立式元件孔位要求平行或垂直(偏差不超过0.05mm,同卧式元件要求一样)

五.元件极向要求

对于有极性的立式元件,如三极管、二极管、电解电容、LED 等,要求极性方向一致,(通常规定X 方向元件负极向左,Y 方向元件负极向上)。否则自动插件机生产效率降低,编制插件机程序困难,浪费插件机站位(如果方向不一致,同一种元件要占用2个站位,若方向一致,只需一个站位),而且人手补件时较难辨认极性,容易插反. * 此点对于人手插件PCB 设计同样适用

六. PCB 元件孔跨度C(C1)的要求.

X 方向元件负极全部向左 Y 方向元件负极全部向上 GOOD 极性不统一:负极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均有 NO GOOD

D1:元件脚直径 D2:元件孔直径

请注意:此孔径比较大,如果用人手插件,会产生浮脚、锡点不良等质量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明确该元件是手插还是机插。 八. 增加白油保护层

如果PCB 铜皮面线路较密,自动插件时容易造成元件与相邻铜皮短路,因此在设计PWB 时应在元件焊盘加白油保护.

请注意立式元件的弯脚与卧式元件的弯脚不一样,其元件的弯脚是向两边呈45°弯曲成形的。其白油层请参考以下图示

一:

1W,1/2W,1/4W,1/6W,1/8W电阻、1N41418、1N4007二极管和1W以下的稳压管(包括1W)

二:卧式元件及输入编带要求

A:编带辐度差:42.00mm(±1.00mm)

B:元件引线距离(元件间距):5.0mm

C:最大允许引线伸出编带外长度:1.0mm

D: 元件引线直径:0.41-0.81mm

E:元件体直径:最大5.0mm

F:元件引线平直度容差:±0.5mm

G:元件跨距: 5.08-20.00mm

三 PCB设计要求

3.1一块拼版PCB上如AI元件小于20PCS以下,一般不考虑作AI处理。(效率低)

3.2.AI元件插孔孔径要求:

A:1/4W,1/6W,1/8W电阻、1N41418二极管、1/2W以下稳压管AI插件孔径为1.20mm.

B:跳线AI插件孔径为1.00。

C:1N4007二极管、1W稳压管、1W、1/2W电阻AI插件孔径为1.20mm。

(注:双面AI插件孔径要求为单面板AI插件孔径基础上+0.20mm)。

四.AI元件焊盘要求:

AI元件焊盘内侧1.5mm(焊盘露铜外径距离)内不能有不同网络的焊盘或露铜,以免AI元件过波峰焊后出现连焊或影响爬电距离;且要求AI元件焊盘设定为椭圆形为好。

五.AI元件高度、引脚直径要求:

所有AI元件本地高度应小于3.5mm;引脚直径在0.4mm<=d<=0.8mm范围内。

六.PCB板弯曲度曲度要求:

上弯小于0.5mm,下弯小于1.2mm。

七:详细PCB设计见下图:

印刷线路板设计标准:

印刷线路板规格。

机器正面

2

插入限制:

元件长度:

编带精度(I):最大Lb=插入跨距(P)-1.6 编

带精度(Ⅱ):最大Lb=插入跨距(P)-2.O 编

带精度(Ⅲ):最大Lb=插入跨距(P)-2.7

★插入跨距为5mm时,最大Lb为 3.4mm(5-1.6=3.4)

4

计算相邻元件之间需留的间隙:

对以下计算所得的数值应再加O.2mm的余量。跳线直径:d,先前插入元件的引脚直径:d1 先前插入元件的直径:D1,正要插入元件的直径:D2

5

印刷线路板公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