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 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 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 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 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9
三.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 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 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 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 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 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 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十多年来,通过大小70多起合纵连横的并购,世 通公司由一个二流通信公司最终成为美国第二大 长途电话公司和全球最大的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 公司之一。在其财务丑闻曝光前,世通拥有员工 8.5万人。2001年,营业额号称为352亿美元。世 通公司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世界通讯集团和 MCI集团,前者为大企业提供数据交换和电话服务, 因特网接入,电脑系统管理,并操作世界最大的 因特网通讯协定网络,后者则提供长途电话服务。 此外,世通公司还拥有巴西长途电话公司的控股 3
1
公司简介
• 世通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话公司。它的前身叫“长途电话 减价服务公司”,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密西西比州的 克林顿市。在强手如林的美国电信业中,该公司当时实属 无名之辈。1985年,该公司股东之一的伯纳德艾伯斯出任 总裁,随后开始了一系列公司并购活动,并积极准备上市。 公司蛋糕也随之越做越大。1991年1月1日,公司股票上市。 1995年,公司更名为“世界通讯公司”,此时该公司已成 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中的一个亮点。1998年世 通公司以400亿美元的天价与MCI通信公司(微波通信公司) 进行合并,此举创造了当时美国企业兼并的记录。
12
四.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
• 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 另一方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 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 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 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 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 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 亿美元的折旧。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40摊销,每年 约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 亿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年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
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13
五.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
• 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 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 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 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 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 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6
•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审阅了2000年第三和 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后,该公司财务主管苏利文 认为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高,体现的利 润达不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 合世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 首席财务官苏利文下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耶 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成本分别调减(贷 记)8.28亿和4.07亿美元。
4
•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 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 •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
5
一.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 (如递延税款,坏帐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 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 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 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 美元。
• 这种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 7
二.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 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 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帐户,以此降低经营费 用,调高经营利润。
•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 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 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 能力的判断。
•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面 临的一大难题。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根据142号 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 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 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对商誉及其 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帐面价值超过 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 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著名的评 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 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14
•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 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 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 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这一准则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在2001年度 财务报告中,世通发出了2002年度业绩将大幅度 下降的预警,拟在2002年第二季度计提150~200亿 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 示,由于142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 确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 15
16
世通财务丑闻负面影响
• 消费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 丑闻再度加重美国企业面临的困境 • 丑闻使得美国经济和华尔街股市前途难料
17
• 当然,世通财务丑闻也如同催化剂,将促使美国 有关立法部门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关加强金融监管, 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做到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18
19
10
•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 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 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 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 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 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 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 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 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 11
•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 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 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 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 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 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 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 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 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 低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