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中的主要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中的主要难题

【摘要】独具特色的高原生态造就了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的基础,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成为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到人口素质因素、制度因素、资金因素、生态因素和科技因素等的制约,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通过制度创新,搭建融资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高原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难题

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是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与经济共赢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出现了新的变化,计划经济体系中建立的产业结构逐渐被打破,科技含量高、地域特征明显的新型高原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并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与所拥有的高原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层次仍然偏低,产业竞争力尚有待提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制度环境还有待改善。

1 难题一:民族自治地方劳动力素质低与高原特色产业技术含量高之间的矛盾突出

民族自治地方农民素质较低,难以适应高原特色产业技术含量高的需求。依靠技术进步,开发出具有市场需要的特色产品,才能获得市场占有率,才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所以,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业,靠的是先进科技,高原特色产业属于高技术含量产业。作为高原特色产业新技术的应用主体——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新技术的学习、使用还存在许多困难,成为高原特色产业新技术应用的重要障碍。民族自治地方农村主要集中着文盲、半文盲,以及初中以下学历的人群。不仅如此,从身体素质看,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这样的身体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难以承担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高原特色农业重任的。

适应发展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的新型农民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良好品德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型农业劳动者。民族自治地方要在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农业法》、《农业推广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劳动法》的基础上,加强农民教育行政立法,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规范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好新型农民培养的职能。同时,要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投入机制,在过去积累的“公司+农业科技部门”的培训投入机制基础上,增加政府的新型农民培养投入;完善政策引导机制,鼓励高原特色产业产品开发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农民教育进行投资;创新农民自我提升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农民四者共同投入的新型农民培养投入机制。

2 难题二:高原特色产业风险高与投融资困难之间的矛盾突出

高原特色产业是高风险产业。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的高风险性主要源于产业基础差,技术要求高,以及产业投资周期长、受自然环境的约束性强,以及来自市场的风险。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大部分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生产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有的还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电;高原地区自然灾害较多,但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历史沉积

下来的贫困问题突出,正是由于贫困,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靠山吃山的做法破坏了高原生态环境,高原资源优势逐渐丧失,恶化了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的生态基础,增加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风险。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的高风险性还来自产业技术含量高,技术研发、应用本身存在高风险性;高原特色产业还存在产业投资风险。但是,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的投融资难度较大。过去,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民族自治地方高原地区曾出现产业空白,导致民族自治地方高原=贫困的局面。产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投入,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属性是流向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地方。由于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本身分布较为分散,规模效益还不突出,许多技术性难题还要攻克,这就意味着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在短时期内还不高。所以,解决高原特色产业风险高与投融资困难之间矛盾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建立风险共担投融资机制,即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产业投资主体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机制。通过明确政府责任,促使各级政府对高原特色产业的研发和技术推广进行应有的投入,同时为企业的融资困难提供协调、沟通服务;金融机构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提供畅通的融资渠道;保险公司为产业投资主体提供产业风险保险,分担投资风险。

3 难题三:产业链短,投资回报率不高

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产品为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价值不高,投资回报率不理想。由于缺少科技创新能力强、有自主品牌的深精加工企业,民族自治地方的大多数药材产业、畜牧业、林产品等,主要销售的是原料,具有高附加值的深精加工过程并没有在本地完成。实际上,正是因为原材料型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导致高原特色产业的投资风险增大,特色应有的高回报并没有体现出来。

所以,发展壮大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就是要把重点放到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深精加工企业上来。同时,要增强高原特色农业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培育深精加工企业扫除技术障碍。地方政府还要选择区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深入开展定向应用基础和适用技术研究;围绕发展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的技术要求,攻克技术难关;建立和强化区域技术合作和技术共享机制,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创造名牌,走品牌创效益之路。

4 难题四:高原生态高功能性与生态脆弱性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的制约

发展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产业必须基于高原自然生态,但是,由于高原自然生态自身固有的脆弱性和难恢复性,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区域不平衡发展政策激励下对高原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生态不断恶化,突出表现为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且质量较差,土地生产率低;高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城市污染的转移等,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处于极不协调的状态,使民族自治地方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恶化和经济贫困的双重危机。

发展民族自治地方高原特色农业,就是要遵循生态经济系统协同进化原则,以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水土保持与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避免产业发展中的生态破坏问题,才能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共赢目标。在农业产业选择上,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如药材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森林为代价;在技术选择上,要强化针对性,提高技术的环境适应性,发挥技术进步的环境保护功能;在制度选择上,政府要鼓励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原特色农业,而避免发展破坏生态、资源过度消耗型的高原特色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