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恢复室(PACU)

术后恢复室(PACU)
术后恢复室(PACU)

麻醉恢复室

概述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手术量的增加,全麻所占比例亦有所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手术麻醉期间全身各系统平衡重建,其功能恢复阶段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若术后未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死亡。据统计,术后24小时内出现死亡的病例,若通过严密监测,有50%应可以避免。因此,麻醉恢复室(Recovery Room)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在麻醉病人的恢复、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化麻醉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与否,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历史

全身麻醉起源于1846年,至今不到150年,17年后便有麻醉恢复室的设想,以后陆续有个别的恢复室建立,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普遍在发达国家开展。我国的麻醉恢复室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但其普及则在近10年左右。

二、任务

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

1.手术室中当日全麻病人未苏醒者,非全身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三、建制

1.麻醉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分管的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管理。根据择期手术与急症手术量,麻醉恢复室可24小时开放,亦可日间开放,晚间急症手术可由ICU兼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

2.麻醉恢复室由专职医师或护士负责日常工作:对常规病例,护士与病人的比例为1:2或1:3;对高危病人、既往有重大疾病史的病人、术中出现重要并发症的病人,护士与病人的比例为1:1。

3.配有护工1~2名,负责清洁卫生工作。

四、设计

麻醉恢复室应设在邻近手术间或手术室内,其规模应按手术间数量和所实施手术的种类而定。一般讲,手术间与复苏室床位比例为1.5~2:1,一般中小型医院约设2~6个床位。结构上应为敞开式房间,以便麻醉医师了解病情,处理病人,或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送回手术间进行进一步治疗,若能靠近ICU病房更好。

五、PACU消毒隔离制度

每天早、晚各一次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天2次湿式拖地,每月一次进行空气菌落培养。PACU一般不接收感染病人,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麻醉恢复室设备

一、监护设备及监测

具有监测和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基本设施,如每张床位应有无创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监测仪、呼吸机、中心供氧设备、吸引器,常用的呼吸、循环的急救药品和静脉用液体。室内应有多个电源插头、高压氧、低压氧、医用消耗品及气管内插管用具、除颤器等,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和外周灌注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病人的需要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标准监测包括:测定呼吸频率以及潮气量,连续监测心电图和体温,手动或自动血压测定和脉搏血氧仪。必要时,可进行呼末CO2的监测有创监测;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血管活性药物和采血样的病人,应留置动脉导管进行有创监测血压。也可使用中心静脉和肺动脉导管。如果监测和处理需要加强,应送到ICU。

二、治疗设备

每张床应具备吸氧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床旁应具备有灭菌的吸痰管、导尿管、吸氧导管或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胸腔闭式引流瓶、尿引流瓶(袋)、胃肠减压装置等。病室内应备有随时可取用的灭菌手套、注射器、气管导管及喉镜、气管切开包、呼吸机、心脏除颤器与起搏器以及心肺复苏装置等。

三、药品配备

㈠室内应备有各种急救药品,并分门别类放置于急救车内,药品应有明显标记。

㈡常备的急救药品包括:

1.升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素、多巴胺、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等。

2.降压药: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钠、亚宁定等。

3.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苯妥英钠、氯化钾、维拉帕米(异搏定)、硫酸镁等。

4.强心药:地高辛、去甲酰毛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米力农等。

5.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等。

6.抗胆碱酯酶药:毒扁豆碱、新斯的明等。

7.利尿脱水药:呋塞米、甘露醇、甘油果糖等。

8.中枢神经兴奋药及平喘药:尼可刹米(可拉明)、氨茶碱、舒喘灵、爱喘乐等。

9.镇静、镇痛药及拮抗药: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硫喷妥钠、氯丙嗪、哌替啶、芬太尼、吗啡、曲马多、可待因、纳洛酮、氟马西尼等。

10.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等。

11.凝血药及抗凝药:维生素K、止血敏、纤维蛋白原、肝素等。

12.激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等。

13.作用于子宫药物:缩宫素(催产素)。

14.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15.其他:50%葡萄糖、10%氯化钠、10%氯化钙、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平衡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及各种人工胶体液等。

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若病情允许)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完全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二、接收准备

1、麻醉准备

(1)、根据医嘱: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节参数;根据有无气管导管,打开呼吸机,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以及调节参数;打开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

(2)、检查负压吸引器的性能,备插管用具,吸痰管、吸氧导管或面罩、一次性手套、麻醉拮抗药等是否充足。

(3)、打开并检查监护设备,监护血压、脉氧、心率等。

2、急救设备

“五机”:呼吸机、除颤仪、吸引器、心电图机、洗胃机;“八包”:气管切开包、导尿包、缝合包、静脉切开包、腰穿包、心穿包、胸穿包、腹穿包;“抢救车”:急救药品、急救无菌用物以及其他抢救用物;“抢救床”:最好为多功能床,必要时备木板;“急救器械”:氧气筒、给氧装置、简易呼吸器等,以上均应处于备用状态。

三、接收病人

1.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记录入室时间,核对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确认输入的液体,检查各种导管的位置以及刻度,保持管路有序、通畅,观察病人的瞳孔,四肢的温度(末梢循环的灌注情况),局部伤口有无渗血,各种引流袋内引流液的量、色以及性质以及病人的全身皮肤状况。

四、记录

护士应该每隔15~30min记录一次,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气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恢复过程中用到的麻醉维持药、镇痛药以及麻醉拮抗药,术后的持续镇痛、止吐药等。

4.监测过程中病人病情的变化,病人发生的并发症及其所接受的操作和治疗都需详细记录。

5.液体平衡情况,出入量包括输液量和种类,尿量,出血量。

6.出室时,总结病人状况,记录出室的时间以及病人出室时各系统的状态、病人去向,医师、护士双方签字。

五、拔管指征

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

1.PaO2或SpO2正常,或达到术前水平。

2.呼吸方式正常。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活动规律,频率<30次/min,潮气量>300ml。

3.意识恢复,可以合作和保护气道。

4.肌力完全恢复。

5.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给予吸氧充分,吸引气管导管内、口腔内和咽部、鼻部分泌异物;拔管前正压通气,拔管后面罩给氧,监测SpO2,估计是否有气道梗阻或通气不足的征象。

六、病人离室指征

⑴.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秒。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

⑵.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心电图正常,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⑶.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恢复,不需要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在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能保持在手术前正常范围内。面罩吸氧PaO2不低于70mmHg,SpO2不低于95%。

⑷.尿量>25ml/小时,电解质及血细胞比容在正常范围内。

⑸.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恢复室。

七、病人的转运

1.、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或麻醉护士,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2、危重患者转运至ICU途中,应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护送,并向病房值班护士或ICU医师与护士详细交代病情,并移交病历,包括监护与治疗记录。在转运途中经常发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患者坠床等,另外有可能出现电梯停电或出现故障、转运车损坏等意外情况,转运前可通畅转运通道,尽量缩短运送病人的时间。护送人员均应考虑到并及时处理意外情况的发生,安慰患者,保持患者安静十分重要;保证患者在运送途中的安全是护送人员的重中之重。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麻醉恢复室呼吸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

㈠、上呼吸道梗阻

麻醉恢复期间,上呼吸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舌后坠,其次为喉痉挛,喉梗阻较少见。

1.舌后坠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1)使病人头部尽量往后过仰,托起下颌(2)行经鼻或经口放置通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小儿的肩部应垫高,充分开放气道,并置侧卧位或者放置口咽通气道。

2.喉痉挛多发生于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而未完全愈合者,这类病人气道应激性增高,咽喉部充血,在麻醉变浅时,分泌物过多刺激声门引起;有时在吸痰或放置口咽通气道时也可诱发。其次是长期大量吸烟患者;小儿手术也常常发生喉痉挛。处理除使头后仰外,还要去除口咽部放置物,发生重度喉痉挛导致上呼吸道完全梗阻,应快速静脉内注射司克林,同时尽快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控制通气。

3.气道水肿导致上呼吸道梗阻以小儿多见,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过敏反应,头低位长时间手术,支气管镜检查及头颈、口腔、鼻腔、下颌和口底手术者尤其注意观察;其次为反复试插方才插管成功,可导致咽喉及气管周围软组织水肿。拔管时瞬间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面、颈胸前青紫者应尽快诊治。处理方法是雾化吸入0.25%肾上腺素。麻醉机纯氧吸入,同时静脉内注射地塞米松,必要时紧急气管切开。

4.手术切口血肿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等手术后早期可能由于手术部位出血而并发血肿。颈部血肿压迫可引起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严重水肿。麻醉医师用面罩给予吸入纯氧,随后行气管内插管;不能迅速完成气管插管,切口必须重新打开,以暂时缓解组织受压充血和改善气道通畅。

5.声带麻痹声带麻痹可能是一过性的,是由于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或是永久性的,由于喉返神经切断所致。一过性单侧声带麻痹较常见,主要的危险是可能引起误吸。双侧声带麻痹是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上呼吸道完全梗阻,需要气管内插管,如果为永久性,还需要气管造口。

㈡、低氧血症

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手术后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其原因有通气和换气功能不全,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低氧血症的诊断主要通过脉搏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PaO2<60mmHg;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躁动、迟钝、心动过速、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其原因包括:

1.肺不张这是功能余气量下降的结果。小面积肺泡萎陷经深呼吸和咳嗽即可迅速再扩张,胸部物理治疗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使不张的肺泡再复张。

2.通气不足可由于肺泡萎陷引起低氧血症和肺泡气中CO2张力增加。

3.弥散性缺氧可能发生于全身麻醉苏醒期快速洗出吸入麻醉药。

4.上呼吸道梗阻。

5.支气管痉挛。

6.误吸综合征。

7.肺水肿可发生于手术后,可能是由于心力衰竭或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1).心源性水肿多发生于有心脏疾病史的病人,其特点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喘鸣、第三心音奔马律。可能是由于液体超负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诱发的。应进行查体、胸部X线摄片、动脉血气分析和描记12导联心电图。处理主要采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药、血管扩张药。(2).通透性肺水肿可能发生于脓毒症、头部外伤、误吸、输血输液反应、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梗阻,其特点为低氧血症,而无左心室超负荷征象。

8.气胸。

9.肺栓塞在手术后即刻很少发生。

在恢复室内对低氧血症的治疗主要是给氧,一般吸入氧浓度在24%~28%即可。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一)低血压

1. 术中出血过多或补液不足致出入量不平衡

2. 血管结扎不实有内出血

3. 输血反应或过敏反应

4.术中使用降压药过量

处理方法:找出病因,对症处理,适当调节体位,加快输液的速度等。

(二)高血压

1. 疼痛除了手术切口刺激外,其他造成不适之感还来自胃肠减压管、手术引流和输液的静脉路等,同时还伴有恐惧、焦虑等精神因素的影响。

2. 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轻度低氧血症所引起循环系统反应是心率增快与血压升高,以高动力的血流动力学来补偿血氧含量的不足。血内CO2分压的升高,可直接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以及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则呈现心动过速和血压的升高。

3. 术中补充液体超荷和升压药原因不当。

4. 吸痰的刺激,吸痰管对口咽、气管隆突的刺激,尤其操作粗暴或超时限吸引更易引起病人的呛咳和躁动、挣扎,则使循环系统更趋显著。"深麻醉下拔管",其实并非深麻醉状态下拔管,而是在呼吸完全恢复正常,而意识尚未恢复或未完全恢复下拔管。

5. 其他如术后寒战,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也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对术后持续重度高血压,若不能及时消除其发生原因和必要的处理,则可因心肌氧耗量的增高,而导致左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则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或脑卒中。处理方法:找出病因,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刺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

三、麻醉苏醒恢复延迟

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

1.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

(1)药物过量

甲低患者和严重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正常麻醉药物用量即可出现苏醒延迟;重症肌无力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大大增加。慢性贫血患者药物容易相对过量;急性低蛋白(<20~50g/l)可出现意识障碍。

(2)麻醉用药种类和给药时机不当

对吸入麻醉药,苏醒速度与肺泡通气程度直接相关,苏醒时间也取决于麻醉药的组织吸收量、平均吸入/呼出浓度以及作用时间。对静脉麻醉药物而言,恢复快慢主要决定于药物从血浆和脑组织向肌肉和脂肪的再分布。

(3)其他药物加强麻醉药物作用

术前应用巴比妥类(如鲁米那)或苯二氮卓类(如安定)、术前饮用酒精类饮料可加强麻醉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导致苏醒延迟。

(4)肌松恢复延迟

正常情况下病人应能抬头超过5秒钟;如果麻醉后患者不能完成,表示患者乙酰胆碱受体占据超过30%。如病人肌松部分恢复,可见到典型的抽搐运动,且可能表现出呼吸窘迫及躁动。

2.呼吸衰竭诊断往往凭临床揣测,证实可依据旁气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血气分析。

3.代谢失调

潜在的代谢失调可导致麻醉苏醒延迟,包括以下这些情况。

(1)低血糖麻醉和手术应激反应一般可增高血糖浓度,术中危险性低血糖罕见。

(2)严重高血糖

可见于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也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之一。

(3)电解质紊乱血钠高于160mmol/l或低于10mmol/l,血镁低于2mmol/l时可出现神智障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手术可能因水分吸收而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持续性低钠血症可引起持续抽搐及脑损害。

(4)酸中毒pH值≤7.25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包括精神错乱、谵妄或昏迷。

4 体温异常低温通过降低抑制性药物的生物转化、增加吸入麻醉药溶解度而使术后麻醉苏醒延迟。中心体温低于33℃会产生明显的麻醉效应,并可加强麻醉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高温(>40℃)也可导致意识丧失。

5. 神经并发症和合并症

(1)代谢性脑病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或者容易形成麻醉药物在CNS蓄积可引起苏醒延迟。

(2)脑缺氧PaO2<60mmHg、SaO2<75%、急性低蛋白(<20~50g/l)即可出现意识障碍。处理方法

支持疗法,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苏醒延迟,首先是保持充分的通气(包括机械性通气),补充血容量的不足,保持电解质的平衡。(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K+、Na+、Cl-水平,血糖、酮体;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尿常规(尿糖、酮体)。若有异常,则可行纠正——采用相应治疗。(3)若是吸入性药物麻醉过深,在停止给药并保持充分通气后,当可逐渐苏醒,不必盲目应用呼吸兴奋药。(4)若疑位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联合用药的残留作用,除了进行肌松的监测外,一般可先拮抗麻醉性镇痛药(如钠络酮)的效应,随后再拮抗肌松药的残留效应。

四、术后躁动以及疼痛

躁动

全麻恢复期,大多数病人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

引起术后病人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下所述:

1. 躁动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但儿童和老年人对疼痛的体验要比中年人差些。有脑疾患、精神病病史者是术后发生谵妄、躁动的危险因素。

2. 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胃胀气,以及尿潴留膀胱膨胀等也都可引起躁动

3. 术前药物因氯胺酮引起噩梦和幻觉等精神反应多伴有兴奋、精神混乱、欣快和恐惧感,在成人中约10%~30%的发生率。采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或美达唑仑治疗,则可减轻或消除此急性精神反应。

4. 若术前和术中未用过麻醉性镇痛药,则在术毕更需要即时给予镇痛药。

预防和处理

1. 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充分的术后镇痛,保持充分通气供氧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避免不良的刺激,外环境的安静对病人平稳的恢复也很重要。小儿术后躁动强烈时可适当运用约束带。

2. 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包括减少或即时拔除有创性各种导管和引流管刺激,定时地变动病人体位不仅有利于呼吸功能改善,且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的不适。必要时适当地应用镇痛药和镇静药。

3. 防止因躁动引起的病人自身的伤害,合理使用约束带、床档等保护工具。

4.定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免发生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的潴留。

术后镇痛的处理方法

(1)使病人保持正确的卧位:半卧位能够减轻腹部肌肉的张力,减轻腹部伤口的疼痛。

(2)重视心理护理。

(3)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五、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

(一)、术后的恶心与呕吐(postoper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全麻后很常见的问题,尽管不是严重的并发症,但仍造成病人的不安不适而影响休息;甚至延迟出院的时间,尤其是非住院病人的手术。PONV发生率为20%-30%。

易于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

1. 倾向性因素包括年青病人,妇女,早期妊娠,月经周期的天数(与排卵和血内黄体酮的水平有关),以及糖尿病和焦虑的病人。

2. 胃容量增加

3. 麻醉用药与方法

4. 手术部位与方式:如牵拉卵巢和宫颈扩张术,以及腹腔镜手术,中耳的手术等为多见。

5. 手术后的因素如疼痛,应用阿片类药、运动、低血压和大量饮水等。胃肠减压导管刺激也常引起呕吐。

处理方法:找出诱因,加强观察(尤其是特殊部位的手术:中耳、内耳的手术),减少刺激,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等。

(二)、麻醉恢复过程中,易于引起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的几种情况:

(1)胃膨胀除了与术前进食有关外,麻醉前用药,麻醉和手术也将削弱胃肠道蠕动,胃内存积大量的空气和胃液或内容物,胃肠道张力下降。

(2)用肌松药后,在气管插管前用面罩正压吹氧,不适当的高压气流不仅使环咽括约肌开放,使胃迅速胀气而促其发生反流;同时喉镜对咽部组织的牵扯,又进一步使环咽括约肌机能丧失。

(3)病人咳嗽或用力挣扎;以及晚期妊娠的孕妇,由于血内高水平的孕酮也影响到括约肌的机能。

(4)带有套囊的气管内导管,在套囊的上部蓄积着大量的分泌物未及时清除也易于引起误吸。

(5)药物对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三)、误吸的临床表现

1. 急性呼吸道梗阻无论固体或液体的胃内容物,均可引起气道机械性梗阻而造成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如果当时病人的肌肉没有麻痹,则可见到用力的呼吸,尤以呼气时更为明显,随之出现窒息。同时血压骤升、脉速;若仍未能解除梗阻,则两者均呈下降。由于缺氧使心肌收缩减弱、心室扩张,终致室颤。

2. Mendelson综合症酸性高的胃液返流入气管内灼伤气管粘膜,临床表现为在误吸发生不久或2h-4h后出现“哮喘样综合征”,病人呈发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在受累的肺野可听到哮鸣音或罗音。肺组织损害的程度与胃内容物的pH直接相关外,还与消化酶活性有关。胸部X射线的特点是受累的肺野呈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状阴影,一般多在误吸发生后24h才出现。

3. 吸入性肺不张大量吸入物可使气道在瞬间出现堵塞,而完全无法进行通气。若只堵塞支气管,又由于支气管分泌物的增多,可成为完全性梗阻,远侧肺泡气被吸收后发生肺不张。肺受累面积的大小和部位,取决于发生误吸时病人的体位和吸入物容量,平卧位时最易受累的部位是右下叶的尖段。

4. 吸入性肺炎气道梗阻和肺不张导致肺内感染。

处理方法: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免发生气道梗阻窒息和减轻急性肺损伤。

1. 重建通气道(1)使病人处于头低足高位,并转为右侧卧位,因受累的多为右侧肺叶,如此则可保持左侧肺有效的通气和引流。(2)迅速用喉镜检查口腔,以便在明视下进行吸收清除胃内容物。此时不宜应用肌松药,因喉反射的消失有进一步扩大误吸的危险。

2.纠正低氧血症用一般方式吸氧,不足以纠正低血氧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的增大,需应用机械性通气以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49-0.98kPa(5-10cmH2O),或CPAP以恢复FRC 和肺内分流接近生理学水平,避免或减轻肺损害的严重性。

3.支气管冲洗。

4.激素一般要早期应用并早期停药,如静脉内给予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5.抗生素的应用,以治疗肺部继发性感染。

6.其他支持疗法,如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纠正酸中毒。进行血流动力学、呼末CO2、SpO2和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电图的监测,必要时给以正力性药物和利尿药。

六、体温和寒战

㈠低温与寒战

它的主要不利影响是病人强烈的不适感、血管收缩、寒战、组织低灌注和代谢性酸中毒等;损害血小板功能和心脏复极并降低许多药物的代谢。严重时可导致窦房结抑制,心肌细胞对缺氧的反应敏感,降低心室纤颤阈值,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寒战可增加代谢率,使代谢率增加达300%,另一方面,寒战使眼内压和颅内压增加。寒战的处理重点在于预防,当病人到达PACU 时用变温毯使体温升至正常,一旦进入PACU,低温病人应常规吸氧,静脉输液和输血应加温。保暖可通过变温毯和房间温度提高来实现,同时降低氧耗;当病人出现寒战时应增加氧供,遵医嘱给药。新生儿术后要保温。

㈡高热

高热原因包括感染(特别是处理感染和坏死的组织后),输液输血反应,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高热。对症治疗只应当用于高热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如幼儿和呼吸、心脏储备功能降低的病人。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先物理降温再遵医嘱药物降温。

七、肾脏并发症

㈠少尿

其定义为尿量少于0.5ml/(kg·h)。低血容量是术后少尿最常见的原因。即使其他可能的原因未排除,也可以快速输注晶体液250~500毫升。处理方法:找出病因,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利尿药。

㈡多尿

即尿量不成比例地多于液体输入量,较少见。对症治疗包括补充液体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液体平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因其病因及大量液体丢失而失调。

㈢电解质紊乱

补钾必须注意避免过量。补镁可有效地治疗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区域麻醉的恢复

无并发症者可不必常规进入PACU。术后需监测的指征是深度镇静,阻滞麻醉发生并发症(如局麻药中毒、气胸、麻醉平面过广影响呼吸循环)。

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麻醉恢复顺序是从头到脚,感觉阻滞先恢复。如果恢复延迟,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脊髓损伤。

门诊手术病人的麻醉恢复

大量的未住院病人的手术在门诊手术室里进行,调查显示大约超过50%的手术在门诊进行。出于安全和有效考虑应适当地选择病人。这些患者需要短时间留在PACU。一旦清醒,门诊病人在旁人帮助下活动。观察1~3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能安全活动,病人可以离开,但必须遵循以下规定。病人应该有他人陪同;事实上所有麻醉方法对精神运动技能、开车或机械操作在8~28小时内都有影响。

医院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1.目的 提高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2.范围 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 3.定义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 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4.内容 4.1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4.1.1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4.1.2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4.1.3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

减轻各种并发症。 4.2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4.2.1 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4.2.2 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4.3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4.3.1 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4.3.2 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4.3.3 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做好转、帮、带。 4.3.4 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4.3.5 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4.3.6 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

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流程

XXXX医院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在病人手术完成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而存在潜在危险的一段时间内对病人进行监测和治疗。 2、麻醉恢复室在科室主任领导下,由麻醉医师主持日常工作,麻醉科护士负责对术后病人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麻醉医师。 3、病人收入恢复室标准:小儿全麻手术后等待苏醒者;全麻病人;椎管内麻醉后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暂时观察者。 4、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项目包括:无创血压、EEG、脉搏、S P O2、尿量、补液量和引流量等。 5、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6、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病人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S P O2下降不超过术前3%—5%。(2)椎管内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情况满意稳定。 7、工作人员应保持肃静,禁止在室内大声喧哗、讨论患者病情或者谈笑。

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 1、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护送病人入恢复室,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代病情,内容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经过、术中血压、失血量、输液量、备血量、尿量、体温,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是否用拮抗药及类型等。 2、恢复室护士随即开始护理工作,迅速观察病人肤色、体温、呼吸的类型、次数、气道通畅情况并判断病人意识情况,连接监护仪。 3、麻醉后的病人进入恢复室常规使用氧气。 4、麻醉医师或护士回手术间前,应获取患者的BP,S P O2的数据,确保病人状况稳定后方离开。 5、病人入恢复室后,前30分钟每5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稳定后可以每十分钟测量一次,ECG和S P O2需全程监测至病人离开恢复室为止。 6、检查各种引流管道和静脉输液管道,监测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并及时记录。 7、观察病人伤口是否有出血现象、伤口渗出液颜色、种类和量。

麻醉恢复室ICU转入、转出标准

萍乡市中医院 麻醉恢复室入室标准 1.全麻患者凡麻醉后清醒不完善,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者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出者,均应送恢复室。 2.各种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或者术中使用大量镇痛镇静药物,有迟发性呼吸抑制危险者。 3.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短暂监测、治疗者。 4.乙肝等传染性患者在手术间内复苏,不入恢复室。 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5分钟后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凡术中、术后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者,出室前均由麻醉医师根据Steward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Steward评分≥4分方可离室。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萍乡市中医院麻醉科 附: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满分6分,评分≥4分患者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项目反应评分 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2 对刺激有反应 1 对刺激无反应0 呼吸道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 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1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0 肢体活动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2 肢体无意识活动 1 肢体无活动0 恢复室与病房交接班流程 1.恢复良好,达到出室标准后,由恢复室护士护送患者安返病房 2.向病房护士交班,待患者的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皮肤完好并签名后才能离开。 3.交班内容包括: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经过,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剂的使用情况,恢复室苏醒经过,仍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及下一步需要注意观察和处理事项。 恢复室与ICU交接班流程 1.对较为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1-2天内不会稳定。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直接转到ICU。 2.对已经进入恢复室的患者如遇术后生理功能比较长时间(4小时以上)不稳定或出现比较严重并发症,同样需转入ICU继续监测和治疗。 3.患者转运到ICU时,必须是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同时参加。

复苏室管理制度及要求4.7.5.1

4.7.5.1 现在全身麻醉已广泛用于临床,而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快患者 的周转,平稳地渡过麻醉苏醒期及早康复的保证。 复苏室管理制度及要求 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内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 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情,其内容要包括: (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 (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3)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变化情况如何,有否出现过险情; (4)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补充情况、尿量变化情况; (5)作过哪些药物处理; (6)术后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4.麻醉医师必须在开出医嘱后,向护士说明自己的去向。 七、复苏室管理主要内容 1.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呕吐物误吸等; 2.循环系统并发症,特别是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高血压等; 3.其他并发症,特别是继发性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凝血机制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应激性溃疡、多器官系统衰竭、胃肠功能紊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 英德市人民医院的配置是:呼吸机,吸引器,监护仪,麻醉车(常用麻醉器械),抢救 药品车,橱柜,办公桌,电话,可移动床,血气、电解质分析仪,移动紫外线消毒仪、 保温毯。 人员:护士和麻醉医生各一人. 收费每人一次300元,如果作血气、电解质分析再收费 麻醉后恢复室 一、概述 1、麻醉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 u 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 位。 2、恢复室应紧邻手术室,以便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对病人的观察及处理,如发生 紧急情况也便于送往手术室进一步治疗。 3、我国的综合医院,建议恢复室的床位数与手术台数的比例为1:1.5-2,或与全天手 术例数之比为1:4。一般仅白天开放,急诊及恢复时间延长者,可转ICU继续治疗。 4、必须配备常规及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氧、吸引器、多功能监测仪,口咽通气 道、喉镜、气管插管、呼吸器、除颤器、输液泵等。 5、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护士负责,护士人数与 病人数之比一般为1:2-3,重危病人应增加到1:1。麻醉医师应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 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转送普通病房或ICU。 二、工作常规和转出标准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定义】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尚未完全消失,部分全身麻醉的患者较易发生气道梗阻、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需要入麻醉恢复室于监护下苏醒。 【护理常规】 一、交班:患者入恢复室后,当值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分别与恢复室麻醉医师、护士交班。简要交代如下内容:患者病史、麻醉方法与手术方式、术中用药、麻醉手术过程出现问题及处理、预计苏醒时间、输血输液量、尿量、皮肤、衣物,病历资料等。当值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获得患者SpO2、血压、心率等参数后方可离开恢复室。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入室后即开始各项监测,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保证氧气的供给,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静脉输液及各种管路通畅。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律)、血压和脉氧饱和度,随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各种反射恢复程度;皮肤、粘膜、甲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师予以处理。 三、体温监测及保暖护理:全麻术后患者尤其是氯胺酮麻醉的小儿患者苏醒期保暖很重要。术中暴露过久,由于麻醉抑制了机体的反应,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

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暖,将麻醉恢复室温度控制在25℃到28℃,以免患者受凉。由于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佳,调节能力差,可能引起短暂的高热,患儿未清醒前首选物理降温,因其高热惊厥发生率高,故头部降温尤为重要。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发现问题通知医师并给予有效的处理。 四、低血压护理:术后患者血压较术前基础血压降低20%~30%为低血压,尤其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者,应排除外科止血不彻底或测量有误差,病情许可时可加快输液速度,并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处理。 五、心律失常护理:全麻药、镇静药、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及氧供需失衡等均会引起患者术后的各种心律失常。需密切监护患者心率和节律的变化,能分辨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遵医嘱用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六、口干护理:因为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饮食,并应用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所以术后患者常感口干,可用湿纱布或棉签湿润患者的口唇及鼻腔,必要时重复使用,纱布或棉签不可过于饱和,以免造成患者误吸。 七、心理护理:对于术后清醒患者,缓解其焦虑与恐惧心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心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同情患者,在患者面前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耐心倾听,对患者的恐惧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图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 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

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 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进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它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

麻醉恢复室转入、转出标准

恢复室入室标准 1.全麻患者凡麻醉后清醒不完善,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者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出者,均应送恢复室。 2.各种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或者术中使用大量镇痛镇静药物,有迟发性呼吸抑制危险者。 3.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短暂监测、治疗者。 4.乙肝等传染性患者在手术间内复苏,不入恢复室。 恢复室出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5分钟后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凡术中、术后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者,出室前均由麻醉医师根据Steward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Steward评分≥4分方可离室。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麻醉科 附: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满分6分,评分≥4分患者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

恢复室与病房交接班流程 1.恢复良好,达到出室标准后,由恢复室护士护送患者安返病房 2.向病房护士交班,待患者的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皮肤完好并签名后才能离开。 3.交班内容包括: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经过,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剂的使用情况,恢复室苏醒经过,仍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及下一步需要注意观察和处理事项。 恢复室与ICU交接班流程 1.对较为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1-2天内不会稳定。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直接转到ICU。 2.对已经进入恢复室的患者如遇术后生理功能比较长时间(4小时以上)不稳定或出现比较严重并发症,同样需转入ICU继续监测和治疗。 3.患者转运到ICU时,必须是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同时参加。 4.运转途中由外科医师和护士在推车前方拉车、开门等。麻醉医师在推车后方(患者头部处)保证充分通气,必要时简易呼吸器应连接氧气袋行面罩或气管导管下人工呼吸。为减少运送时间,应提前传唤电梯等候。 5.运送患者途中经常观察动脉血压,患者颜色、脉搏,必要时连同心电图监测一起转运。记录离室前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以确保循环平稳。检查简易呼吸器是否完好。

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苏醒室工作制度 一、麻醉苏醒室配置 1. 设计:麻醉科苏醒室设置在手术室中心区,配置2-3张床位,依据我院手术量和手术情况,手术室无接台手术在手术室苏醒。 2. 设备:具有监测和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基本设施,如每张床位配备有无创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监测仪、麻醉机、吸引器,常用的呼吸、循环的急救药品和静脉用液体。室内配备多个电源插头、低压氧、医用消耗品及气管内插管用具、除颤器等,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3. 人员:患者的麻醉医师为苏醒室的责任医师,当班护士协助监测病人。责任麻醉师把恢复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特殊处理认真记录在麻醉苏醒记录单上。 二、收治指征 1. 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苏醒室。 2. 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 部位麻醉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4.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苏醒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麻醉医师全程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三、病人离室指征 1. 全麻患者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秒钟。能辨

认时间地点,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呼吸道水肿、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 2. 椎管内麻醉(特指蛛网膜下腔阻滞)患者麻醉平面低于T5,且平面稳定。局部阻滞麻醉意外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 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心电图正常,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4. 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恢复,不需要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在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能保持在手术前正常范围内。面罩吸氧SpO2不低于95%或术前基础值。 5. 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苏醒室。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复苏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 转入的标准 转出的标准 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 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 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 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麻醉后复苏室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一、概述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

2011年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护理任务,现总结如下:(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每位病人的护理安全 1.今年我院的手术量较去年进一步增长,恢复室全年共苏醒全麻病人7204例,手术结束时间相对集中,每天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苏醒工作,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位护士必须加强责任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管理好自己的病人,保证病人安全。 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对省内外媒体及报纸上有关护理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个案进行分析,结合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育护士爱岗敬业,发扬慎独精神,遵守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防范差错事故。及时向全体护士传递护理部有关护理差错的信息及从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3. 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限期整改。 4. 每天检查抢救物品、抢救药品,做到固定位置放置,无过期,无 缺损。各种仪器和设备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和保养,保证常年处于备用状态,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无意外事件发生。 5 .对医疗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并做好交接记录,预防院内感染,保证了 医、护、患三者的健康安全。 (二)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1. 教育并监督各级护士优质完成各班岗位职责,认真执行《护理病 历书写规范》、《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 2. 随时检查护理质量,促进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激励护士的工作积

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3. 合理排班,力量均衡。 4.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在护理部督促检查中,我科 护理病历书写有了明显改善。 (三)配合护理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 支持及组织护士准时参加护士继续再教育学习及参加护理本科考 试。我科护士7人,大专1人,本科1人,本科在读5人, 2. 加强专科技能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呼吸机、监护仪、微泵、除 颤器等操作培训和练习。注重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做好新入科护士(今年我科新分配合同护士1名)的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今年派1名护士去心内ICU参观学习。 3. 鼓励护理骨干做科研。 4. 经常对年轻护士进行素质教育,不仅注重教会专业知识,更重视 教会如何做人。 (四)积极配合医院和护理部做好其他工作 1. 配合医院完成护士长的聘任工作,顺利交接。 2. 积极完成医院和护理部交给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对照标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 积极配合科室工作需求,今年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利用 周末开展腔镜学习班,我们加班加点圆满完成病人的苏醒工作。 受到科室的表扬。 4.协调好后勤,设备,水工,电工及财务科等部门工作,保证了全 年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5. 修订完成绩效考核及工作量统计的办法,已经实施。大大提高了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 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设置麻醉恢复室。 2. 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 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 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 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 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 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复苏室管理制度 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内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 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情其内容要包括 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 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3)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变化情况如何有否出现过险情 4)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补充情况、尿量变化情况 5)作过哪些药物处理 6)术后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4.麻醉医师必须在开出医嘱后向护士说明自己的去向。 七、复苏室管理主要内容 1.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呕吐物误吸等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一、麻醉后监护室是麻醉科实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保证麻醉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 二、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中级以上的麻醉医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共同承担PACU的日常医疗和管理工作(以下简称PACU医师和PACU护士)。PACU应配备专职护士,从事PA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三、全麻病人、硬膜外麻醉平面在T5以上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继续观察。隔离病人应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四、施行麻醉医师应向PACU医师、护士交班下列内容: 1、麻醉方法、手术名称。 2、麻醉药、肌松药、血管活性药物等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出入量(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输血量)。 3、术中病情特殊变化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防范措施。 4、交代麻醉、手术后即时医嘱。 五、PACU护士须常规检查药品、器械用具,要求药品齐全,器械功能完好。 六、病人进入PACU后PACU医师应即刻观察和施行各项监测并记录,与施行麻醉医师共同对出、入室病人(清醒度、循环、呼吸、肌力、肤色)评分,以后视病情记录监测内容,病人发生变化或不稳定,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重大变化,在

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通知施行麻醉的医师或科主任共同处理。 如有他科情况,即请有关医师会诊、处理。 七、严格掌握病人回病房标准,并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和床头交 班。 八、病情危重或特殊病例则直接进入ICU。 附注: 常备的急救药品包括升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麻黄素、多巴胺、间羟胺、甲氧胺、异丙肾上腺素等等。 降压药: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压宁定等等。 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氯化钾、维拉帕米(异搏定)、溴苄胺、硫酸镁、美托洛尔等等。 强心药:地高辛、去甲酰毛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米力农等等。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等等。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等等。利尿脱水药:呋塞米、甘露醇、等等。 中枢神经兴奋药及平喘药:尼可刹米(可拉明)、氨茶碱、舒喘灵、等等。 镇静、镇痛药及拮抗药: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硫喷妥钠、氯丙嗪、哌替啶、芬太尼、吗啡、曲马多、纳洛酮、氟马泽尼等等。 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哌库溴铵等等。 凝血药及抗凝药:维生素K、凝血质、止血敏、纤维蛋白原、肝素等等。激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等。 作用于子宫药物:缩宫素(催产素)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等。其他:50%葡萄糖、10%氯化钠、10%氯化钙、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平衡液、5%葡萄糖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1.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做好转、帮、带。 4.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6.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 7.认真执行查对制定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8.负责麻醉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工作,并定期检

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Qingdao Women and Children ’s Hospital 1.目的 提高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2.范围 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 3.定义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 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4.内容 4.1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4.1.1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 文件名称 麻醉恢复室管理 规范 版本号 2016-10-A 文件编号 QFE/JCI-S-2016- 111 总页数 共2页 制定部门 医务科 生效日期

制。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4.1.2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4.1.3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2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4.2.1 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4.2.2 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4.3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4.3.1 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4.3.2 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4.3.3 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做好转、帮、带。 4.3.4 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了解本室工

麻醉后注意事项

常见麻醉方式术后病房交接要点 椎管内麻醉 1、体位要求:腰麻(又称脊麻、蛛网膜下腔麻醉或SA)、腰-硬联合麻醉(即CSEA)病人术后要求平卧6-8小时,以减轻脊髓腔压力,减少脑脊液外漏,可基本避免腰麻后头痛的发生。单纯性硬膜外麻醉(即CEA)可不要求去枕平卧。 2、术后饮食: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6小时后可 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全麻术后注意事项 1、体位要求:去枕平卧及头偏向一侧2-3小时,待病人呼吸通畅、肌力恢复良好,无明显咳嗽、无声音嘶哑、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不适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采取早期半卧位或头颈部垫枕自由卧位,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预防颈肩痛和腰肌酸痛,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2、术后饮食:全麻病人术后如感口渴可用棉签滋润蘸水滋润一下口唇,非腹部手术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加量,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如病房医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病房医生要求执行。 3、观察要点:神志、面唇肤色、呼吸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注意呕吐误吸,注意吸氧,注意麻醉药残留导致的呼吸抑制,舌根后坠导致或痰液导致呼吸道梗阻,注意疼痛烦躁导致坠床或针脱出等。装有镇痛泵的病友,翻身、起床、走动时注意保护好连接镇痛泵的管道,避免管道脱出。 小儿麻醉(全麻)手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体位:术后宝宝尽量平卧,不要垫枕头。头稍后仰,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最通畅。 2、术后呼吸:注意宝宝的唇色,如果红润,请不要担心,宝宝呼吸很好。如果突然出现唇色青紫,请立刻呼叫医护人员。有可能是痰或其他堵塞了呼吸道,小儿生命体征变化很快,请注意观察。

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 及护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摘要: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患者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躁动是麻醉恢 ?【关键词】躁动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复苏期麻醉恢复期护理全麻恢复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文摘】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患者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躁动是麻醉恢复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躁动患者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摘要】目的:探讨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出现躁动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结果:30例躁动病人中8例是由于伤口疼痛引起,8例是由于低氧血症引起,2例是由于尿潴留、膀胱膨胀引起,10例是由于尿管刺激引起,2例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结论: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对躁动病人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 全麻恢复期,大多数病人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1]。2007年1月至12月,我们观察了1977例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病人,其中30例出现躁动,发生率约%,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85岁,ASA1-3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和五官科择期手术,其中成人26例,小儿(年龄≤14岁)4例,均为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后病人。 2躁动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2.1伤口疼痛:术后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躁动的重要因素,在30例躁动病人中,有8例是切口疼痛引起的,病人表现为要坐起来,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手伸向疼痛部位,有3例病人突然极度躁动,挣脱监测生命体征的导朕线,需3名工作人员才能按住患者。分析麻醉中用药,再结合病人及术后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后,给予止痛药物,多数效果良好。 2.2低氧血症:在30例躁动病人中,有8例是由于低氧血症引起的,均发生在气管插管拔管后,表现为血氧下降低于90%,最低者为65%,病人呈迷蒙状躁动,心率、呼吸增快,其中2例为呼吸道分泌物多,引起术后通气不足,护士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将口中分泌物吐出后低氧血症得予纠正。有6例为全麻恢复期麻醉剂残留,加之拔除气管插管过早而发生低氧血症。其中2例为肌松剂残留,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因鼓励病人深

麻醉恢复室整改措施

麻醉恢复室整改措施 篇一:20XX年第三季度麻醉复苏室自查、分析、整改措施 20XX年第三季度 麻醉复苏室自查、分析、整改措施 我院麻醉复苏室于20XX年第二季度正式开放运营。 20XX年第二季度我院麻醉科麻醉复苏室共收治复苏病人例,其中4月份例,五月份例,六月份例。所有的病人都是插管全麻或静脉全麻(小儿)的病人。 大多数病人在一个小时内醒来,出现2例苏醒延迟,都是老年病人,其中一个转入icU。一个在醒麻的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经治疗后好转出室。第二季度没有出现坠床、反流、误吸、呼吸道梗阻、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及意外。 呼吸机及监护仪运行良好,未出现明显故障,每周一都对呼吸机及监护仪进行检测,保证功能状态稳定。出现问题及时维护。 发现的问题:复苏室医师过于依赖麻醉护士,有时出现擅自离岗,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没有配备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在送病人到病房的过程中如出现呼吸抑制,将不能 及时发现。如将Steward评分标准、离室及出室标准及操作流程制成标示牌挂在PacU醒目的地方,对PacU医护人员将有提醒作用。 整改措施:禁止PacU当班擅自离岗,否则予以重罚。向医院设备科

申请购买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将Steward评分标准、离室及出室标准及操作流程制成标示牌挂在PacU醒目的地方。 篇二:麻醉恢复室质量持续改进 麻醉恢复室质量持续改进 20XX年11月 小结: 篇三: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处理 麻醉后恢复室 dragosdiaconescu,LoretaGrecu i.概述 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一个平稳的麻醉苏醒期,但术后突发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麻醉后恢复室(PacU)可在患者从麻醉状态到完全清醒,以及最后被送回普通病房之前提供良好的密切监测和处理。PacU通常由一个包括麻醉医师、护士和急救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组成。它应紧邻手术室(oR),并有X线检查和实验室设备。必须准备好用于常规处理(氧气、吸引装置、监测系统)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呼吸机、压力换能器、输液泵、心肺复苏抢救车)的药物和设备。Ⅱ.进入PacU a.转送 患者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头抬高或将患者置于侧卧 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对抗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