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果树生产果树一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技术资料1

设施果树生产果树一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技术资料1
设施果树生产果树一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技术资料1

果树一年的生长发育规律

果树在一年中随气候而变化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年周期)。果树在一年中,生长发育有规律的变化,正好同一年中季节性气候变化相吻合的器官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各种果树的物候期及其进程不同,这与树种、品种的遗传特性和地理气候环境等有关。落叶果树的物候期可明显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而常绿果树则无明显的休眠期。

落叶果树树种不同物候期也有所不同。如苹果物候期为:根系活动期→萌芽、开花座果期→新梢生长期→果实成熟、花芽分化期→落叶休眠期。葡萄物候期为:树液流动期→萌芽及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浆果生长期→浆果成熟期→落叶休眠期。李、杏物候期为:根系活动期→萌芽、开花座果期→新梢生长期→果实硬核期→果实成熟、花芽分化期→落叶休眠期。各个物候期先后交错衔接进行。

1.根系的生长

(1)根系分布特点

依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状况分为水平根和垂直根。水平根是指与地面近于平行生长的根系,其分布范围总是大于树冠,通常从栽植的第二年起就超出树冠范围,一般为树冠冠幅的1~3倍,其中以树冠外缘附近较为集中,是施肥的主要部位。垂直根指与地面近于垂直生长的根系,其分布深度一般都小于树高,与树种品种、砧木类型有关。如核桃、银杏、香框、柿的根系最深,梨、苹果、枣、葡萄、甜橙次之,红橘、桃、李、石榴、香蕉、菠萝的根系较浅;乔化砧的根系深,矮化砧的根系较浅。根系分布深度受土壤因素的影响更大。一般土层厚、地下水位低、质地疏松和贫膺的土壤根系分布深,反之分布则浅。

(2)根系的生长动态

果树的根系一年中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可以周年生长,但不同时期生长的强度不同。根系的生长表现出与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交替出现高峰和低谷的生长规律。如苹果(金冠幼树)根的生长一年有三次生长高峰。即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此期生长主要靠上年的贮藏营养,生长时间短,但发根较多。由于根的生长和吸收,促进了地上部分的萌芽生长,但当地上部分加速生长时,叶片制造的营养又大量地运送到根系,根的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随着果实的膨大和花芽的形成以及秋梢的生长,地上部分消耗增多,根系生长转人低谷。9~11月,果实已采收,花芽已基本形成,叶片制造的大量营养又运送到根中,根系生长出现第三次高峰。成龄果树(苹果)根系生长高峰大体有两次:第一次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第二次在果实采收后。生产上施肥时间,结合根系的生长高峰进行。在生长高峰施肥,伤根容易愈合,并促发新根。

(3)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①地上部有机养分的供应。根系的生长、养分与水分的吸收和和运输以及有机物质的合成,都依赖于地上部充分供应碳水化合物,发根的高潮多在枝梢缓慢生长、叶片大量形成之后。在土壤条件适宜时,果树根群的总量主要取决于地上部输送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当果树结果过多或叶片受损时,根系生长受抑,此时采用疏果或保叶措施,能明显促进根系的生长。

②土壤温度。每种果树的根系生长都有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不同树种、品种的果树,其根系最适温度都不一样,根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原产于北方的果树要求的温度较低,而原产于南方的果树要求的温度较高。

③土壤的水分和空气含量。土壤水分是否充足直接影响根系生长,一般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时,最适合果树根系生长。土壤通气不良会影响根系的生理功能和生长。氧气不足时,根和根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增加,细胞分裂素合成下降。苹果、桃、

葡萄、柿子等果树根系正常生长要求10%、12%、14%、15%以上的氧气环境。除了氧气浓度外,还应考虑到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一般当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5%时,根系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④土壤营养。营养分布的多少影响根系的分布和密度,养分多的地方则根系多,充足的养分有利于根系分生。果园要施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菌肥的大三元肥,营养均衡充足,确保土壤有充足的养分。

总之,重视土壤改良,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条件,保证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是获得果树优质、丰产和高产的基础。

2.芽的生长

(1)芽的发育

叶芽在萌发以前,芽内已形成新梢的雏形,称为雏梢(或新梢原基)。随着芽的萌发,在雏梢的叶腋间由下而上发生新一代芽原基,芽原基出现后,生长点即由外向内分化鳞片原基,以后随着越冬芽萌发,直到这个节的叶片长成成叶为止。因此整个叶片增大期就是腋芽鳞片分化期。鳞片分化完成后进人夏季休眠,以后即开始雏梢分化,直至落叶休眠。

(2)芽的萌发

萌芽标志着果树由休眠或相对休眠期转人生长期,在萌芽期内随着气温的升高,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加强,促长激素和水解的营养物质大量输送到生长点,以满足雏梢分化和花器发育的需要。因此,果树萌芽期主要利用贮藏养分,萌芽后抗寒力显著降低。北方春季的倒春寒经常给果树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萌芽是果树遗传特性和综合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果树萌芽的早晚首先取决于芽的特性,具有早熟性芽的果树一年可多次萌发,落叶果树晚熟性芽主要集中在春季一次萌发,而潜伏芽则只在受到刺激时才萌发。温度是决定果树春季萌芽早晚的关键环境因素。这也是果树在系统发育中形成的遗传特性。一方面,落叶果树需要一定的低温量才能通过休眠进人生长期,而进人生长状态的芽又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萌芽。多数北方落叶果树要求日平均温度达5℃以上,土温达7℃~8℃时,经过10~15d后才能萌芽。但枣和柿则要求平均气温在10℃以上。此外,树体贮藏营养充足、土壤通气良好、空气湿度适当偏小都有利于萌芽。

3.枝的生长

果树叶芽萌发后进入新梢生长,新梢生长由萌芽开始至新梢停止生长或形成顶芽时为止。枝的生长包括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

(1)加长生长

新梢加长生长是由顶端分生长点细胞分裂或分化实现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①开始生长期。此时处于温度较低、根系吸收能力较弱阶段。表现出生长缓慢,节间短,叶片小,呈叶丛状。在叶丛期停止生长的新梢形成叶丛枝(短枝)。生长粗壮而叶片多的短枝,易于形成花芽。

②迅速生长期。随着气温的升高、根系的吸收功能的增强、新叶的增多,新梢进人旺盛生长期。表现叶片较大,节间加长,叶腋的芽体饱满。

③缓慢生长和生长停止期。新梢生长到一定时期后,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顶端分生组织内细胞的分裂变缓或停止,新梢的生长也随之停止。表现叶片变小,芽体变小而形成顶芽。

(2)加粗生长

加粗生长是由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的,加粗生长晚于加长生长。多数果树在一年内的加粗生长出现2次生长高峰。一般在新梢生长高峰之后,加粗生长才开始,而新梢生长停止后的2~3个月内,加粗生长依然进行。

(3)影响新梢生长的因素

①树种、品种与砧木。树种不同,枝条生长的强度有很大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也有差异,如短枝型品种与普通型品种枝条生长的差异;同一品种,砧木不同,枝条生长也不同,如乔砧与矮化砧果树枝条生长的差异。

②树体营养状况。果树体内的贮藏养分是枝叶生长的物质基础。上一年结果过多或管理不善,造成树体养分贮藏不足,会影响下一年枝叶的生长。

③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营养等环境因子都会对枝条生长产生影响,其中,水分是关键因子。生长季水分充足,枝条生长迅速;但水分过多而营养不足时枝条徒长。光照充足枝条组织充实,树冠高度受抑制;光赚不足则枝叶徒长,组织不充实。

总之、影响枝条生长的因素很多,比如枝条的角度、位置,修剪方法,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等等因素,都影响枝条的生长。

4.叶和叶幕

叶片质量、叶面积分布、叶幕结构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单叶的发育和叶片功能期。单叶发育指从叶原基出现,经过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分化、叶片展开,直至叶片停止增大的过程。单叶叶面积扩大时期的长短受不同的树种、品种的影响,还受叶片生长期和迅速生长期的长短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单叶发育过程中叶面积逐渐增大。随着叶面积的增大,叶片的光合能力也出现相应变化。幼叶的光合能力最弱,净光合为负,当叶片面积达到最大叶面积的1/2时,净光合为零,即养分收支达到平衡;当叶面积继续增大时,净光合出现正值,当达到最大叶面积时,净光合达到最大。生产中常常要尽快地达到最大叶面积,并且维持较长时间,这样可以为树体提供大量的养分。

(2)叶幕的形成。叶幕是叶在树冠集中分布区域的总称。叶幕的形状有篱形、层形、开心形等。叶幕的形状、厚度、层次和密度组成叶幕结构。生产中常通过采取修剪等措施使叶幕结构合理。合理的叶幕结构叶片数量最适、分布合理、光照充足,有利于实现果树的丰产、稳产和优质的目标。叶幕从春季萌芽开始,随着新梢和叶片的生长逐渐形成,随着落叶又脱落,因此叶幕有季节性变化。北方果树理想的夜幕动态是,前期叶面积增长快,中期保持合适的叶面积,后期叶面积维持时间长。叶面积系数,也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上所有果树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的比值。一般在3~5比较合适。因此生产中要调节叶面积指数,避免过小造成光合产物少,果树生长慢;也避免过大造成果树荫蔽,光照不足,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5.花芽分化

果树芽的生长点经过一系列生理和组织状态的变化,最终形成各种花器原基的过程叫花芽分化。果树花芽的数量和质量,对果树产量和果实的品质有直接的影响。花芽和叶芽在形成开始时,二者并没有区别,只有受到特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的综合作用时,一部分芽形成了花芽,另一部分形成了叶芽。大多数果树的花芽都是在前一年形成的,并且一年只形成一次。形成的时期因果树而不同,如苹果大致在5月中旬至9月下旬,桃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有的果树一年可多次成花,如葡萄摘心后可当年连续形成花芽,多次开花结果。各种促进花芽形成的技术必须在花芽形成阶段实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花芽分化过程

花芽分化分三个阶段,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和性细胞形成期。

①生理分化生理分化出现在形态分化前1~7周。这一时期芽处于发育方向可变的状态,对内外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如果具备花芽形成的条件,则改变代谢方向,完成生理分化后开始形态分化,最终形成花芽;否则即成为叶芽。生理分化期是花芽与叶芽发育方向分界的时期,又称花芽分化临界期。花芽分化临界期是控制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

②形态分化这一时期从形态上与叶芽有区别开始,到雌蕊原始体形成,花芽形态分化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的,不同果树种类花芽分化过程及形态标志各异。凡具有花序的果树,先分化花序轴,再分化花蕾。就一朵花蕾而言,是先分化下部和外部的器官,后分化上部和内部的器官,形态分化的顺序和分期是:分化始期(初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有的果树花萼外有苞片(山植)或总苞(核桃雌花),则在萼片分化前增加苞片或总苞的分化。

(2)花芽分化的条件

①花芽分化的内在条件

A.要有比建成叶芽更丰富的结构物质,包括光合产物、矿质盐类以及由以上两类物质转化合成的各种碳水化合物、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等。

B.形态建成中必须具备能量贮藏和转化物质。如淀粉、糖类和ATP。

C.形态建成中必须具备平衡调节物质,主要是内源激素,包括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细胞激动素,还有脱落酸(ABA)和乙烯等,酶类在物质调节和转化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D.必须具备与花芽形态建成有关的遗传物质,如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等,它们是代谢方式和发育方向的决定者。

②花芽分化的外界条件

A.光照苹果等多数果树喜欢长日照和强光,因为良好的光照条件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利于内源激素的平衡,从而提高花芽的分化率。在栽培上,要考虑合理的栽植密度、丰产树形和适当的修剪技术。

B.温度温度影响着植物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同时也影响着激素的平衡。因此,花芽分化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同树种对温度要求不同。如苹果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是20~27℃,低于15℃或高于30℃,对花芽分化都不利。

C.水份花芽分化必须保持适量的水份,土壤湿度为土壤持水量的60℅~70℅为宜。在花芽分化的临界期前,要在短时期内适当控制水份的供应。目的是抑制新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的积累,利于花芽形成。在花芽分化的临界期,要保证水份的供应。

D.矿质元素矿质元素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必须满足供应。在花芽分化期间喷氮和磷,则成花效应明显。

6.开花

开花是从花蕾的花瓣松动到花瓣脱落为止。分为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谢花期四个时期,经历3~5d。全树有5%的花开放称为初花期;有25%~75%的花开放成为盛花期;全树的花都开放,并有部分花瓣开始脱落成为终花期;50%的花正常脱落至花瓣全部脱落称为谢花期。

果树花期长短与树种、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有关。树体营养水平高,开花整齐并且花期较长,有利于授粉受精,结果率高。晴朗和高温时开花早,开放整齐,但花期短。一天当中,开花时间为上午10时到下午2时。

各种果树开花需要的温度不同。落叶果树一般为10℃~20℃,如苹果开花期温度为17℃~18℃,梨为14℃~15℃。亚热带和热带果树一般为18℃~25℃。

7.授粉和受精

果树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授粉。花粉落到柱头上,花粉粒萌发并与胚囊中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受精。大多数果树经过授粉受精才能结实。

果树授粉受精时间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苹果适宜授粉期为3~4d。多数果树在晴朗无风的上午适宜授粉。受精有效期一般为6~7d。多数被子植物授粉后24~48h可以完成受精。

果树的传粉方式主要有虫媒和风媒两种方式。果树的授粉结实方式有自花授粉结实、异花授粉结实和单性结实三种方式。在同一品种内授粉后能形成满足生产要求产量的,称为自花结实。如桃、杏等都能进行自花结实,但自花结实率低。因此生产上采用异花授粉,结实率更高。不同品种间授粉结实的现象,称为异花结实。大多数的果树属于异花结实类型。因此在果树建园时,必须配置好授粉树,以提高果树产量。单性结实指子房未经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性单性结实,即未经授粉或其他任何刺激能自然发育成果实的,如无花果、山植等;另一类是刺激性单性结实,即雌蕊必须经过授粉或其他刺激后才能结实,如利用生长物质诱导单性结实的葡萄、洋梨、苹果等。

8.果实发育

(1)坐果经过授粉受精后,子房膨大而发育成果实,生产上称为坐果。坐果多少以坐果率来表示。有花朵坐果率(坐果数与开花数的百分比)、花序坐果率(坐果花序数与开花花序数德百分比)和花序平均坐果率。坐果是形成产量的前提,提高坐果率是果树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2)果实发育

果实发育指从坐果开始到果实发育成熟所持续的时间。果实发育的时间长短因树种、品种不同而异。草莓最短,仅需3周,樱桃需要40~50d,杏需要70~100d,桃需要60~170d。苹果需要80~180d,柑橘需要120~140d,山楂需要100~200d,葡萄需要50~140d,需时最多的是香榧长达一年半。同一品种也因栽培地点、生态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果实自受精到成熟的过程中,按体积、直径或鲜重在各个时期的积累值绘成的增长曲线,叫果实生长图形。果实生长图形有S形和双S形两种。苹果、梨、板栗、核桃等果实的生长图形为S形,大部分的核果类以及葡萄、山植、枣、无花果为双S形。

果实发育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细胞分裂期。从受精到胚乳停止增殖。由于细胞分裂使胚乳与果肉增长。此期需要大量的N、P 和糖类。双S形的果实同时出现细胞增大。

第二阶段:组织分化期。从胚乳停止增殖到种子硬化。此期主要进行细胞分化和膨大,胚迅速发育并吸收胚乳。核果类称为硬核期

第三阶段:细胞膨大期。从果实体积明显增大到基本达到本品种大小。由于细胞体积、细胞间隙增大,致使果实食用部分迅速增长,最后达到最大体积。

第四阶段:果实成熟期。从达到品种应有的大小开始进人果实成熟期,直到采收。果实的发育达到该品种固有的大小、形状、色泽、质地、风味和营养物质的可食用阶段,即为成熟。随着果实的成熟,呼吸强度开始骤然升高,含糖量增加,有机酸分解,果肉变得松脆或柔软,产生芳香味,有的果皮产生蜡质的果粉,果皮变色。最后达到最佳食用期。成熟过程可以在树上完成,也可以在采后完成。充分成熟的果实,呼吸下降,酶系统发生变化,遂即进人衰老。

(3)落花落果落花是指部分未受精的花脱落,而不是指谢花时的花瓣脱落。落果是部分幼果脱落的现象。

落花、落果是果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为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一种自疏现象,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本能。

生理落花落果有规律,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落花落果的集中时期一般有4次。第一次是落花,在盛花后期部分花开始脱落直至谢花,致落主要原因是未授粉受精。第二次是落果,也称早期生理落果,出现在谢花后2周左右,原因是授粉受精不充分和营养贮备不足。第三次生理落果出现在谢花后的4~6周(即6月落果),原因是枝叶的生长与果实发育竞争养分,这次落果对树体营养的损耗最大。除此之外,部分品种在采收前还有一次落果现象,称采前前落果,苹果多数中早熟品种都成都不同存在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内源激素不足,或采收

不够及时。

(4)提高坐果率

果树的坐果率常偏低而不能满足丰产要求,因此提高果树坐果率一直是果树栽培者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上述对落果原因的分析,提高坐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缓和梢果养分竞争。如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强化生长后期管理,健树保叶,控制后期枝叶徒长,花前合理施肥、灌水等。②保证授粉受精。如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果园放蜂(自养自繁壁蜂更佳)、人工辅助授粉等。③控制树体营养流向,优先保证坐果需要。如葡萄的花期夏剪、枣树花期“开甲”等。④合理应用生长调节剂和微肥。如花期喷硼、喷GA、PBO等。需注意的是树种、品种间对激素类物质的反应千差万别,敏感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应用宜慎重。

9.落叶和休眠

(1)落叶。秋季叶片的自然脱落,使果树进入休眠的标志。在落叶前,叶片内的营养物质大量分解运输到枝干、根系等贮藏器官;叶绿素分解,叶黄素显现出来而使叶片呈黄色,有的使花青素大量积累使叶片变红;叶柄基部形成里层,在外力作用下,叶片脱落。

温度是果树落叶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温带落叶果树在日平均温度15℃以下,日照时数在12h以下时,开始落叶。不同果树落叶要求的温度不同。桃树在15℃以下,梨在13℃以下,苹果在9℃以下。

干旱、水涝、病虫害等会造成早期落叶,导致二次发芽和开花,消耗营养,削弱树势,影响第二年产量。后期过多的使用氮肥和灌水,会延迟落叶。过早落叶或延迟落叶对果树越冬和来年春季的生长都是不利的。

(2)休眠期。休眠是果树为适应不良环境(如低温、高温、干旱等)所表现的一种特性。落叶果树从落叶后到第二年春开始生长前为休眠期。

休眠期从外观看树体没有任何生长发育的表现。但树体内部却进行着各种微弱的生命活动。如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根的吸收合成、芽进一步分化及树体内养分转化等。

果树的休眠又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自然休眠是由果树本身特性所决定的,它要求一定的低温条件,树体才能完成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准备,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期。在自然休眠状态下即使给予适宜的生长条件仍不能生长。被迫休眠是指由于外界条件的胁迫,暂时不能萌发生长,仍处于休眠状态。

果树的不同器官和组织进入休眠和解除休眠的时间不同,如根颈进入休眠最晚,但解除休眠最早。在早春和晚秋根颈最易受冻。同一枝条不同组织进入休眠的时间也不同,如皮层和木质部较早,形成层最晚。初冬遇到严寒,形成层先受冻;一旦进入休眠后,形成层比木质部和皮层抗寒,在深冬时冻害多发生在木质部。

了解果树休眠时期、休眠特点及特性,在栽培管理中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果树基本生产技术

(一)果园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技术

(1)土壤改良

果树长期固定在一处,土壤条件对生长结果有长远的影响,果树需要更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但我国的某些果园土层很浅,土壤瘠薄,因此要进行土壤改良。

①深翻松土果园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土壤湿度,增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加深果树根系分布的密,为果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果树生长和结果,深翻与客土结合,效果更好。

深翻时间多在果实采收后的秋季、春季解冻萌芽前后进行,这时耕翻受伤的根系容易

愈合,根系能旺盛生长,产生大量的新根。也可以在伏天雨季前后进行,此时根系前期生长高峰刚过,注意不要伤根太多,容易落叶。也可以冬季深翻,但北方一般不进行。

果园深翻的深度为80~100cm,在这范围内有石砾时必需清除、换土。如有粘重土壤,应掺人沙土。如有间隔层,应破碎间隔层。一般深翻一次,可维持3年的效应。

深翻的方式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可以定植穴扩大深翻,以原定植穴为中心,每年扩大定植穴,直至与相邻的定植穴连接时为止。也可以进行隔行(隔株)深翻,一般成年果园进行行间深翻时,先在树一边耕翻,翌年在树行的另一边耕翻。也可以全园深翻,适合幼龄果园。

果园深翻需结合施基肥进行,将腐熟的有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施人,有灌溉条件的果园,深翻后立即灌溉,可有利有机质的分解。深翻时,果树粗度为0.5~1.0cm的根受伤,对果树没有大的影响,个别粗度为1~2cm的根受伤,也无明显不利影响,但应尽量少伤粗根。根系也不要暴露太久,以免失水死亡。

②压土、掺土坡地和沙地压土可以加厚土层,提高土壤保吧蓄水能力,在寒冷季节可以提高土温,减少根系冻害。因水土流失或风蚀而使耕土层变浅、根系裸露的果园压土效果更是显著。根据群众压土的经验,坡地压土如同施肥,压一次土可有效3~4年。

压土时问最好在冬季,这样不仅起冬季土壤覆盖的作用,而且风化的时间长。次年效果发挥的早。压土种类视果园土质而定,沙土压粘土,粘土压沙土。山地压土可加厚土层,附近有风化酥石的山地,可先将地刨松再压上酥石。压土要撒均匀,结合刨土再使土与沙掺合。

压土数量,权据山东烟台

西沙旺沙地压土的经验,每次

5000kg/666.7㎡。压土太少效

果不明显,压土太厚根系通风

不好,反而影响树势,一般厚

度为5~15cm。过3~5年可以

再压一次。

③炮震松土新建果园,

采用一般打眼放炮的办法。已

栽果园,采取摘果后在株间

“放闷炮”,炮眼与地面成

60°~70°,距离主干0.4m

左右,炮眼深度1~1.2m,装

硝酸钱炸药0.2~0.3kg。爆破

后,如为紫色页岩、黄沙岩等

图1-3-9 打眼放炮方法

易风化的岩石,则应翻出表

土,以利风化成土,如为坚硬

岩石必须清除出果园再结合开壕沟,分层压渣,则肥效更佳(图1-3-9)。

(2)土壤耕作

土壤是供给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基础,为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要对土壤进行管理,根据果树不同年龄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果园的土壤管理可分为幼龄果园土壤管理和成龄果园的土壤管理。

①幼龄果园土壤耕作

A.树盘管理树盘是指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的部分,是根系最集中的地方,对其必须加以管理。具体做法是:每年在春夏季节进行浅耕,深度一般5~10cm ,可以提高温度,

有利于座果,还可以蓄水灭草,促果肥大。每年秋天对树盘浅翻,并结合施入有机肥,要尽量少伤根系。另外树盘覆盖和树盘培土也是幼龄果树土壤管理的好方法,既可以保墒防冻,稳定土壤温度,也可以避免积水和保持水土,厚度一般为5~10cm。

B.行间间作幼年果园空地较多,为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幼树生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前期经济效益,可合理间作。

间作物应有利于土壤改良,消耗的养分和水分比较少,且不与果树争夺肥水;生育期短,植株矮小,收获期早,适应性强;与果树没有共同性的病虫害;产量较高,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能增加收益。

适于果园间种的作物主要有一年生豆科作物,如黄豆、绿豆、饭豆、更豆、豌豆、蚕豆等;蔬菜及其他作物,如番茄、辣椒、白菜、甘蓝、大蒜、西瓜、甜瓜、油菜等;块根与块茎作物,如萝卜、芜著、马铃薯、生姜等;药用植物,如白术、芍药、麦冬、百合等。果园不宜间种高秆作物,如高粱、玉米、甘蔗、芭米、小麦、棉花、芝麻、烤烟、向日葵等。花生、甘薯、南瓜等作物对果树也有不良影响,最好不要间种。

总的原则是以果为主,主次分明,以短养长。当树冠开始相衔接前应停止间作,间作物要限制在行间,距离树冠投影处30~50cm,间作物要轮作,以恢复土壤肥力和减少病虫害。

②成龄园土壤耕作果园的土壤管理,主要指土层表面的耕作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保证果树有足够的土层生长空间和肥力。成龄果园由于树龄的增加,树冠不断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加大,对养分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期土壤管理的任务应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主,满足果树生长和结实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成龄果园土壤管理有如下方法。

A.清耕管理既每年不种作物,随时中耕除草,使土壤长期保持疏松无草的土壤状态。具体做法是:每年果实采收后结合施肥秋翻一并在果树生长期根据草的生长情况耙地2~3次,株距较小的果园要配合人工或化学锄草。

特点是可以清灭草荒,使土壤疏松,土壤温度高。但随着清耕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和结构将被破坏。

B.生草管理果园生草即在果树行间种植1年或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草本植物,不翻耕,定期刈割,割下的草就地腐烂或覆盖树盘,无其他耕作措施。这是国外采用较多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

适宜果园人工种植的草种主要有禾本科的黑麦草、羊芽草、无芒雀麦、燕麦草等,以及豆科的十草、紫云英、草木棵、若子等。豆科和禾本科混合播种,对改良土壤有良好的作用。

其特点是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为生产绿色食品创造条件。但草容易与果树竞争营养,所以一年应刈割2~4次,生草初期或刈割之后均应补氮和水分。

C.清耕覆盖作物法管理清耕覆盖作物法就是在果树需肥水最多的生长前期保持清耕,后期或雨季种植覆盖作物,待覆盖作物长成后,适时翻入土中作绿肥。此法兼有清耕和生草的优点,是一种很好的土壤管理方法。

D.覆盖管理以覆盖物覆盖树盘或全园的土壤管理方法,根据覆盖物的不同,分为覆草法、覆膜法、砂石覆盖三种两种。

覆草法是在树冠下或稍远处覆以杂草、秸秆等。一般覆草厚度约20cm左右,覆后逐年腐烂减少,应不断补充新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保墒、保温、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否抑制杂草,此法比较适合在山区、半干旱区应用。缺点是费工、费材料,而且要注意火灾,同时要注意覆盖物上适当压土。

覆膜法是利用透明的或各种有色的地膜覆盖在果树树盘、树行上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其优点是增温保墒,加快土壤养分的转化,抑制杂草的生长,还能控制一部分地下越冬害虫

设施果树-基础知识

效益=价格(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产量(栽培技术、规模管理) 一、解决果品淡季供应的途径 果树生产的特点是“季产”,而果品的供应要求是“年销”,这就是说,某种果树的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在一定的季节,一般果树一年只成熟一次,这就造成了某种果品生产的旺季与淡季。而人们的消费要求则希望尽可能延长每种果品的供应期,最好能作到周年供应。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果品总体的周年供应是可以做到的,延长某种果品的供应期也不很难,少数果品周年供应也已成功(如苹果、梨、草莓),但要作到每一种果品的周年供应,目前还很难实现。本节的任务就是讨论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如何缩小“淡季”(果品总体供应的淡季)的时间,丰富供应种类、品种,以及如何缩小“小淡季”(某种果品供应的淡季)的时间。缩小“淡季”和“小淡季”供应的时间、丰富淡季的果品种类有以下四种途径: 1、适当发展早熟的树种和品种 早熟的树种有草莓、樱桃、杏、李、桃等,草莓在5-6月份成熟、樱桃在5月份成熟、杏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成熟、李在6-7月成熟、桃早熟品种在6月上中旬成熟。 葡萄早熟品种有: 京秀:6月底成熟。 京亚:7月上中旬成熟。 兴华1号:7月上中旬成熟。 红旗特早玫瑰:开花至成熟37-40天、深红色、可溶物18-21%,口感极佳,具玫瑰香味,丰产性强,栽后第二年亩产2000公斤,粒重8-12克,最大12克,穗重600-800克,最大1500克,抗病耐运,硬肉。(参考北方果树2003 第 5期"加51页"和中国果树2001第5期51页)。 梨早熟品种有: 黄冠:8月上旬成熟,较鸭梨早熟20天。 冀蜜:8月上旬成熟,较鸭梨早熟20天 因此,发展早熟的树种和品种对丰富淡季果品市场有重要意义。 2、从栽培技术上使果品提早成熟上市 (1)发展促成栽培 概念:在解除自然休眠、或未完全解除自然休眠、或不让其休眠,就采取保温或加温措施,使其早开花、早坐果、早成熟,早向市场供应果品。 (2)果实催熟 概念:指在果实成熟前的一段时间内,喷施生长调节剂或采取其它技术,使果实提早成熟。 方法:常用的药剂有“乙烯利、B9、生长素类、PP333”,另外环剥在某些果树上可使果实提早成熟。应用催熟技术,一般可使果实早熟几天至二十几天,催熟了的果实多数能达到固有的大小,品质较好或不降低。 因此,催熟技术在解决淡季果品供应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果实要及时销售或食用。 特别注意:乙烯利不能在杏树上使用(落果、流胶)。 3、开发野生、半野生及小杂果类果树 我国是世界重要果树原产中心,资源极其丰富,素有“园林之母”的美誉。据俞德浚教授统计,我国现有果树670余种,而目前进行栽培的果树仅几十种。 近一、二十年来,虽然在我国开发了猕猴桃、沙棘、醋栗等果树,但尚有大量的野生、半野生及小杂果亟(ji)待开发。在这些果树中,部分果树成熟期很早,对于丰富春夏之季的淡季市场有重要作用。如我国北方广泛分布果桑中的桑椹,在河北东部及中部5月下旬成熟,是上市最早的果品之一,在北京、天津很受欢迎。 另外,树莓、毛樱桃(Cerasustomentosa)在秦皇岛、昌黎一带果实发育期为45--55天,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销往北京、天津、沈阳等大成市。为了丰富我国的果品市场,果树科技工作者近年开展了对野生、半野生及小杂果类的研究,如果桑、毛樱桃、欧李、树莓、蔷薇、刺梨、沙棘、三叶木通等。 4、发展果品储藏、加工、运输,延长果品的供应期 二、果树设施栽培的意义 1、改变果实的成熟期 草莓: ---3---4---5 5---6 7---8---9---10---11---12 1--2月 半促成栽培露地抑制栽培促成栽培 桃: 2月 -3---4---5 6---7---8---9---10 11---12---1月 促成栽培露地栽培延迟栽培 葡萄: 2月---3 4---5---6 7---8---9---10- 11---12---1月

园林树木栽培

园林树木栽培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041 园林树木栽培 南京林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园林树木栽培》课程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园林树木的苗木培养、移栽定植、养护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 课程的内容可分为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基础、园林树木苗木培养技术、园林树木的栽培技术、园林树木养护治理等四个部分,在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一样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园林树木的种苗生产、栽植技术、养护治理。此外,还包括了园林树木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栽培设施、爱护地环境调控、苗木微繁技术、无土栽培、都市园林绿化的日常治理规范等先进、成型的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园林树木的分类、生长习性、繁育、栽培养护治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园林树木的生产产业化的经营和治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都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树木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二)本课程的差不多要求 本课程是为园林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树木栽培所必需的差不多知识、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操作技能。通过讲授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阻碍、园林植物的土肥水治理技术、园林树木的栽植、治理、养护的方法等内容,使同学们明白得园林树木栽培的基础原理,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差不多途径和方法,把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差不多技能和技巧,并初步了解目前国内外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研究新成果、动态及进展趋势,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组织园林树木栽培及施工的业务工作能力,能胜任园林专业工作。在实践技能方面,把握各类园林树木繁育、栽培的方法和要紧步骤,能够安排园林苗木的周年生产。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园林树木栽培》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园林树木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植物爱护学为基础,并与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盆景技艺等课程紧密关联,表达了该课程专业知识点覆盖面广,关联度大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课程内容 1.园林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2.木本植物的生命周期; 3.木本植物的年周期; 4.环境因子与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 了解园林植物的概念与分类;把握园林树木生命周期和年周期的划分和特点;了解各类环境因子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阻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园林植物、生命周期、年周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旱生植物、湿生 植物、喜酸性植物、喜碱性植物等概念。 2.把握:木本植物生命周期和年周期的划分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治理要求,土 壤和其他因子对树木生长的阻碍。 3.熟练把握:温度、光照、水分对园林树木生长的阻碍,各种常见园林树木对上

设施果树研究进展综述

1 引言 果树设施栽培作为露地自然栽培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农业工程设施,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果品生产的目标[1]。果树设施栽培能够使果树生长免受自然灾害影响;通过合理调节果树的生长成熟周期,可实现果实提前或延后成熟或一年多次结果来延长市场供应期;果树设施栽培还有助于不断扩增果树的种植区域。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需求量逐步增大,果品淡季供应经济效益提高;另外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园艺物资材料的改进,工业高技术所致的环境控制自动化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等也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2]。社会需求增大,技术保障逐渐完善使得设施果树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果树生产中的高效产业之一。 2国内外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农业已由传统生产方式转向设施栽培,现已形成设施制造、生产资料、环境控制为一体的多功能体系。在设施果树栽培中,以葡萄最多,其次是桃、樱桃、李子、杏、无花果等[4];在草本植物中,草莓种植最多。 国外设施果树栽培现状[5] 发达国家设施栽培具有发展早、起点高、应用广泛等特点,现在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以色列等国家处于领先位置。日本在设施果树栽培设备、技术及种植规模等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栽培、温室配套和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具有面积大(已达9000公顷)、设施栽培和果树种类多等特点。近几年日本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发展较快,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已占其果树生产面积的60%[6],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2010年,日本投入使用50座管架塑料温室,已形成一个“植物工厂”。这种轻型管架温室具有用材省、拆卸方便,有利于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等特点。在荷兰和以色列两国,设施栽培面积均较大,但在果树方面则应用相对较少。荷兰主要应用在花卉和蔬菜等方面,其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以色列目前温室面积大约有5000公顷,主要集中在花卉和果蔬生产等方面。 国内设施果树栽培现状 相对于国外,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

设施果树生产果树花果管理技术资料1概要

果树花果管理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外果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为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果树产业,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提高果品质量致关重要。 1.疏花疏果技术 疏花疏果的目的是使树体合理负荷。所谓合理负荷就是因地、因树确定适宜的产量,以保证果品的优质、丰产。这不但是果实优质的基础,而且也是增强树势、克服大小年的保证。 (1)确定留果量的方法 根据我国的立地条件,每667㎡保持在1500~2000kg为宜,具体标准应因土壤肥力和树势而易。 ①叶果比和枝果比法果树上叶片总数或枝条总数与果实个数的比值。每个果实的发育都需要大约600~800cm2叶面积供给光合产物,因此可以用叶果比和相应的枝果比(苹果每枝平均有10~15片叶子)来确定留果量。适宜的叶果比,在考虑果型大小的同时,还应考虑品种、类型,如早熟品种的叶果比应大于晚熟品种;乔砧、大果型(250g以上)的适宜叶果比为60~80,矮砧、短枝型品种的叶果比应达到40左右。枝果比同样也应考虑树势、果型大小和品种类型。一般认为应控制在3~4。 ②干面积法一般情况下,每平方厘米干截面积留果0.3~0.4kg比较适宜。 ③果间距法树体枝叶分布比较均匀的树,可按每20~25cm留一个果,基本上可以达到枝果比和叶果比的要求。该标准简单易行,是疏花疏果最常用的方法。 ④干周法正常生长的果树,其主干周长与果实负荷量密切相关,据此中国农科院果树所提出了以主干周长确定苹果负载量的方法。推算公式是:负荷量(kg) = 0.25C2士0.125C。 其中C代表主干周长(距地面30cm左右处,单位为cm)。式中0.125C是调整系数,壮树增加、弱树减少,一般树不加亦不减。应用时,只要量出主干周长代人公式,即可计算出株产,再按平均单果重就可计算出留果数量。 具体疏果时,最好是根据干周(或干面积)和树势确定单株留果数之后,分别按每20、22~23、25cm的间距疏2~3株树,查出疏后的哪个单株留花或留果数与根据干周等所确定的适宜留花或果量最接近,就按哪个适宜的间距全国进行推广。 疏花疏果的原则是强枝多留、弱枝少留,一般花序都留单果,去小留大、去坏留好、去向上开的花留向下开的花,先上后下、由里及外,防止损伤果枝。 (2)疏花疏果的时期

葡萄生长发育规律的物候期

葡萄生长发育规律的物候期 葡萄与其它果树一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其年周期随着气候变化而有节奏地通过生长期与休眠期,完成年周期发育。在生长期中进行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的各个时期称为物候期。 生长期已结果的植株,其生长物候期一般分为6个阶段: (1)伤流期(树液流动期) 由树液流动开始,至芽开始萌动为止。当土温升至6--9℃时葡萄根系开始活动,将大量的营养物质向地上部输送,供给葡萄发芽之用。由于葡萄茎部组织疏松导管粗大,树液流动旺盛,若植株上有伤口,则树液会从伤口处流出体外,称为伤流。伤流中含有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过多的流失对树体生长不利。为减少伤流发生,葡萄修剪要在立冬前后进行,小雪前结束,以便于剪口愈合,减少伤流量。 (2)萌芽生长期 从芽眼萌发到开花始期约40天左右。春季气温回升到10℃时冬芽开始萌发初时生长缓慢,节间较短,叶片较小。随着气温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节间加长叶片增大,当气温升至20℃以后,进入新梢生长高峰。当土温达到10--15℃时,根开始生长。萌芽期也是越冬花芽补充分化始期,发育不完善的花芽开始进行第2级和第三级的分化。该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温度条件。 在管理上:一应及时浇水追肥,补充营养;二要把空气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便防止花芽退化;三要及时抹芽,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四要在开花前2—3天内进行摘心(摘除生长点),抑制新梢的营养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向花穗转移,提高座果率。 (3)开花期 从开始开花到谢花,约5—14天。同一植株上有5%的花开放为始花期,2—4天后,进入盛花期。开花期的适宜气温为25--32℃,如果温度低于15℃,则不能正常开花与受精。开花期遇到雨雾、干热风,会影响受精作用的正常进行,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都会引起大量落花。 (4)浆果生长期 自子房开始膨大,到浆果开始变软着色以前为止。早熟品种35—60天,中

3-3 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3 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空气、风、雨、霜、雪等 ?土壤因子: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 ?地形因子:地形类型(山地、平原、洼地)、坡度、坡向和海拔等?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 ?社会因子:环境污染 ?直接因子(生存因子):温度、光照、空气、水分、土壤 ?间接因子:除直接因子以外的地形、风、人类社会等 一、温度 (一)果树要求的温度条件 ?需温较低的果树:年平均温度7~13℃。苹果、梨、杏、李、草莓、樱桃、猕猴桃等 ?需温中等的果树:年平均温度13~18℃。桃、砂梨、葡萄、枣、柿、板栗、石榴、梅、无花果、枇杷、柑桔等 ?需温较高的果树:年平均温度18℃以上。柑桔、杨梅、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椰子等 表2-2 主要果树适宜的年平均温度 树种年平均温度(℃)树种年平均温度(℃)苹果7~14樱桃(中国)15~16 梨(秋子梨)5~7枣(北枣)10~15 (白梨)7~15(南枣)15~20 (砂梨)15~20核桃8~15桃(华北系)8~14柿(北方)9~16 (华南系)12~17(南方)16~20梅16~20柑桔16~18 葡萄5~18枇杷16~17 杏6~14荔枝20~23 李13~22香蕉24 樱桃(西洋)7~12菠萝24~27 果树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开始生长发育,要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积温。 生物学零度——在综合外界条件下,使果树萌芽的日平均温

度。 有效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零度之差。 有效积温——果树生长期中有效温度的累积值。 ?不同果树生物学零度不同:一般落叶果树为6~10℃,常绿果树为10~15℃。 ?不同果树生长季要求的积温也不同:如柑桔为2500℃以上,葡萄为3000℃以上。 ?各种果树在生长期内,从萌芽到开花,或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都要求一定的积温(表2~3) 表2-3 不同果树开花和果实成熟的积温 树种开花期积温(℃)果实成熟期积温(℃) 苹果4191089 西洋梨435867 桃4701083 杏357649 西洋樱桃404446 葡萄-2100~3700 柑桔-3000~3500 ?落叶果树有自然休眠特性。12月至第二年2月进入自然休眠期后,需要一定低温才能正常通过休眠,如果冬季温暖,不能满足通过休眠所需的低温,常常导致芽发育不良,春季发芽、开花延迟且不整齐,花期拉长,落花落蕾严重,甚至花芽大量枯落而减产。 表2-4 主要果树通过自然休眠的需冷量 果树种类需低于7.2 ℃小时数果树种类需低于7.2 ℃小时数 美洲李700~1700猕猴桃600~800 苹果250~1700杏300~900 梨200~1500扁桃100~400 核桃400~1500草莓200~300 梅300~1200酸樱桃600~1400 桃50~1200甜樱桃500~1300 柿100~400无花果0~300 葡萄100~1500 (二)高温、低温对果树的影响 1、高温的危害: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

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园林植物的生命周期 园林植物在个体发育中,一般要经历种子休眠和萌发、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三大时期(无性繁殖的种类可以不经过种子时期)。园林植物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生命周期长短相差甚大,下面分别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进行介绍。 一. 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在个体发育的生命周期中,实生树种从种子的形成、萌发到生长、开花、结实、衰老等,其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变化明显。从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其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时期。 (一)种子期(胚胎期) 植物自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开始,至种子发芽为止。胚胎期主要是促进种子的形成、安全贮藏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并使其顺利发芽。胚胎期的长短因植物而异,有些植物种子成熟后,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就发芽,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给予适宜的条件不能立即发芽,而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才能发芽。 (二)幼年期 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第一次开花止。幼年期是植物地上、地下部分进行旺盛的离心生长时期。植株在高度、冠幅、根系长度、根幅等方面生长很快,体内逐渐积累起大量的营养物质,为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做好了形态上和内部物质上的准备。 幼年期的长短,因园林树木种类、品种类型、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而异。 这一时期的栽培措施是加强土壤管理,充分供应水肥,促进营养器官健康而均衡地生长,轻修剪多留枝,使其根深叶茂,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制造和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为早见成效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观花、观果树木则应促进其生殖生长,在定植初

期的1-2年中,当新梢长至一定长度后,可喷洒适当的抑制剂,促进花芽的形成,达到缩短幼年期的目的。 目前园林绿化中,常用多年生的大规格苗木,所以幼年期多在园林苗圃中度过,要注意应根据不同的绿化目的培养树形。 (三)成熟期 植株从第一次开花时始到树木衰老时期止。 青年期:从植株第一次开花时始到大量开花时止。其特点是树冠和根系加速扩大,是离心生长最快的时期,能达到或接近最大营养面积。植株能年年开花和结实,但数量较少,质量不高。这一时期的栽培措施:应给予良好的环境条件,加强肥水管理。对于以观花、观果为目的的树木,轻剪和重肥是主要措施,目标是使树冠尽快达到预定的最大营养面积;同时,要缓和树势,促进树体生长和花芽形成,如生长过旺,可少施氮肥,多施磷肥和钾肥,必要时可使用适量的化学抑制剂。 壮年期:从树木开始大量开花结实时始到结实量大幅下降,树冠外延小枝出现干枯时止。其特点是花芽发育完全,开花结果部位扩大,数量增多。叶片、芽和花等的形态都表现出定型的特征。骨干枝离心生长停止,树冠达最大限度以后,由于末端小枝的衰亡或回缩修剪而又趋于缩小。根系末端的须根也有死亡的现象,树冠的内膛开始发生少量生长旺盛的更新枝条。 这一时期的栽培措施应加强水、肥的管理;早施基肥,分期追肥;要细致地进行更新修剪,使其继续旺盛生长,避免早衰。同时切断部分骨干根,促进根系更新。 (四)衰老期 以骨干枝、骨干根逐步衰亡,生长显著减弱到植株死亡为止。其特点是骨干枝、骨干根大量死亡,营养枝和结果母枝越来越少,枝条纤细且生长量很小,树体平衡遭到严

园林树木地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二)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三)2、年生长有高低峰 (四)(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 (五)(2)根系出现高低峰的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 (六)(3)夜间快于白天 (七)(一)芽的特性 (八)1、芽的异质性 (九)(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十)4、萌芽力与成枝力 (十一)(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十二)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十三)(2)不同树种的萌芽力和成枝力不同 (十四)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榆、松、枫、、柳等。 (十五)萌芽力弱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十六)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桃、杏等 (5)萌芽力的另一种解释 概念:不定芽的萌发能力。 大多数的阔叶树具有不定芽,萌芽力强,少数萌芽力弱,如桃树;大多数的针叶树萌芽力弱或无萌芽力,如松树和云杉无萌芽力,柏类有萌芽力。萌芽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萌芽力的强弱与部位有关,基部萌芽力强,上部萌芽力弱。 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树木的栽植和修剪都要考虑这一点。萌芽力强的可以在栽植、养护和老树更新时进行修剪,无萌芽力的树种不能进行修剪和无性更新。 (二)枝茎习性 1、分枝习性 (1)总状分枝2)合轴分枝式(3)假二叉分枝式 2、顶端优势 (1)概念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2)表现 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 ③树种的差异。乔木顶端优势强可形成高大挺拔的树干,灌木顶端优势越弱,生长 矮小呈丛状。 ④幼树、强树的顶端优势比老树、弱树明显。 ⑤树干或枝条出现层性 受顶端优势作用、新萌发的枝条多集中在枝条顶端,构成一年一层的向上生长,形成树干或枝条成层分布,这种现象叫层性。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在从传统的农业模式向以高产、高效、优质等为目的的现代化农业模式过渡。此时,设施农业随之崛起。设施农业,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措施,并且目前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更加重要。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来改变和控制果树的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果树生长发育的人工调节的目的。果树设施栽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果树栽培制度,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现在,随着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发展和化学调控技术以及设施材料等的日益进步,这些都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经营特点 1、调节果树成熟上市时期,促进市场均衡供应 果树设施栽培,是既可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见效的“速成生产”,又可借助成龄树体,随扣随收。一般情况下,果树经保护设施栽培后可提前30—60天上市,有的甚至可周年供应如草莓,大大调剂了淡季果品供应。实行草莓超早期补光栽培,可于春节前采收上市。油桃一般4月初开花,6月底7月初上市,经棚栽,可于12月底开花,第二年3月底4月初果实成熟,巨峰葡萄露天生长,一般5月下旬开花,果实于8月中旬成熟,在塑料日光温室中提前至 2 月下旬开花, 4月下旬果实采收上市。果树设施栽培极大地丰富了果品淡季市场供应,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2、设施防灾,调节果树成熟期 果树在露地栽培时常常受到暴风、降雪、冰雹、晚霜、暴雨等自然灾害。或者虽然不是直接灾害, 由于间接的原因也会受到损失,在花期易受晚霜危害, 轻则影响坐果率, 重则导致绝收。这类水果在果实成熟期, 如遇到降雨, 又易发生裂果。但在保护设施中进行, 可避免和防御这类自然灾害, 获得高产稳产。 3、提高栽培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我国绝大多数的设施栽培都是以早熟上市,反季节销售为主。由于淡季供应,数量稀少,供不应求, 果品价格高, 效益好, 这也是刺激设施栽培迅速发展的首

园林树木试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种子萌发时起,到具有开花潜能之前的一段时期,叫做( A )。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2、原产寒温带的落叶树,通过自然休眠期要求( B )的一定累积时数的温度 A、- 10-0℃ B、0 - 10℃ C、5 - 15℃ D、15 - 20℃ 3、生长在北方的在常绿针叶树类中,每年都发枝,它们的老叶多在( D )间脱落。 A、夏季 B、秋季 C、夏秋季 D、冬春季 4、园林树木地上部进入休眠状态最晚的组织或器官是( C )。 A、主枝 B、主干 C、根径 D、侧枝 5、园林树木采种的最佳时期是( C )。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6、园林树木树冠和根系加速扩大,离心生长最快的时期是(B)。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7、多数园林树木都要经过一定期限的幼年阶段才能开花,银杏播种到开花需要( D )年。 A、1~2年 B、5~10年 C、10~15年 D、15~20年 8、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称为( A )。 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 D、支根 9、主茎的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直立而明显的主干,主茎上的腋芽形成侧枝,侧枝再形成各级分枝。这种分枝方式称为( B )。 A、合轴分枝 B、单轴分枝 C、假二叉分枝 D、二叉分枝 10、下列植物分枝方式为为合轴分枝的是( C ) A、丁香 B、银杏 C、山桃 D、水杉 11、许多夏秋开花的树木,在当年枝的新梢上或花茎顶端形成花芽,这种花芽分

化类型属于( C ).。 A、夏秋分化 B、冬春分化 C、当年分化 D、多次分化 12、春季根开始生长要求温度比萌芽要求的温度( A )。 A、低 B、高 C、一样 D、不一定 13、当环境温度大于( B )且达到一定的积温,芽膨胀待发; A、0℃ B、3℃ C、5℃ D、8℃ 14、根据树木休眠的状态,可分为( A )。 A、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B、浅休眠和熟休眠 C、深休眠和浅休眠 D、自然休眠和深休眠 15、许多植物腋芽的、茎间居间分生组织、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根,称为( C )。 A、定根 B、直根 C、不定根 D、须根 16、与树木根年周期的生长动态无关的是( D )。 A、树木种类 B、砧穗组合 C、土壤的的综合条件 D、光照 17、具有1/2式芽序的树木是( D )。 A、紫荆 B、国槐 C、垂柳 D、榆树 18、具有2/5式芽序的树木是( A )。 A、紫荆 B、连翘 C、榆叶梅 D、板栗 19、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的侧枝组成,称为( A ) 。 A、合轴分枝 B、单轴分枝 C、假二叉分枝 D、二叉分枝 20、下列树木不是合轴分枝的是(D) A、桑 B、无花果 C、桉树 D、银杉 21、可攀援于墙壁的藤本植物是( A ) A、爬山虎 B、紫藤 C、忍冬 D、葡萄

园林植物学复习

绪论 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保护作用。分泌粘滑胶质,减少阻力;平衡石(淀粉粒);外损内补。 分生区(生长锥、生长点):保持分裂能力。 伸长区:细胞长轴方向伸长,是分生组织到成熟组织的过渡区。

果树生产简答题

1、果树生产的特点有哪些?243 1、生产周期长:经营者在投资之前,要预先判断进入结果后的价格水平,并预测获利的可能性。 2、集约经营:经营者应根据果树生长发育规律,加大投入,否则达不到果树栽培的目的。 3、无性繁殖:在果树繁殖时应特别注意良种繁育,同时要大力发展无病毒栽培,提高果树的生产能力。 4、鲜食是主要的利用形式:果树生产者在经营之初要考虑贮藏保鲜和种类、品种的耐贮性问题,同时最好拥有自己的简易贮藏设施。 5、果品的外观品质是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方面:在果树生产中,不仅要重视产量和果品的营养价值,还应该重视其外观品质。 2、简述仁果类、核果类果树果实的构造特征。184 1、仁果类果实:以苹果为例。果实为假果,由子房和花托膨大形成。 子房下位,位于花托,由5个心皮组成,形成果心,果心有数个种子。 子房壁革质,外中壁肉质。 可食部分为肉质化的花托和外、中果皮。 2、核果类果实:以桃为例。果实为真果,由子房发育而成。 子房上位,有1个心皮构成。 子房外壁形成外果皮,子房中壁发育成柔软多汁的中果皮,子房壁形成木质化的果皮。 可食部分为中果皮。 3、说出木本落叶果树的栽培学分类类型及其代表品种。55 仁果类:苹果、梨、山楂等。 核果类:桃、樱桃等。 浆果类:葡萄、猕猴桃等。 坚果类:核桃、板栗等。 柿枣类:柿、枣等。 4、影响果树根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145 1、土壤温度:一般原产北方的树种要求较低,原产南方的树种要求较高。 2、土壤含水量及通气状况:最适合果树根系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 3、树体营养状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当结果过多,叶片受损时,有机营养供应不

园林植物学复习

园林植物学复习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绪论 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 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果树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果树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果树生产技术》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果树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果树生产的基本知识。 2、掌握果树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初步掌握果树设施栽培的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完成林果苗木的生产, 掌握嫁接育苗技术。 2、掌握当地主栽果树生产技术。 3、学会制订林果周年生产计划。 4、掌握林果设施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

农”的思想。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式 讲授、多媒体演示等。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果树生产的意义,历史 2、了解果树生产的状况 3、掌握我国果树区划及生产概况 4、明确果树生产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果树生产区划我国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果树栽培的内涵 二、果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我国果树生产概况 四、如何学好果树栽培学 第二章果树栽培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掌握果树分类方法和依据掌握果树枝芽的类型及特性,明确树体各器官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物候期的含义及特点掌握果树年周期内生长发育的特点 掌握果树各个生命周期的特点及生产措施 教学重点 果树栽培学分类及特点

1.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1.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2018年3月5日 23:16 1.1 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 1.1.1 园林树木生命周期的变化规律 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离心生长:以根颈为中心,根向地性生长,地上芽背地性生长,由根颈向下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 ?自然打枝:树木在离心生长过程中内膛骨干枝由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的现象。 ?自疏:树木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骨干根上须根由根系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的衰亡现象。 ?离心秃裸: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根冠的”自然打枝“ 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截顶:因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枝端重心外移、下垂,生长点离中心越来越远,运输距离大,生长势慢。中心干延枝分杈或弯曲。 ?长寿潜伏芽树种在主枝弯曲高处形成徒长枝一树冠更新一“树上长树”。徒长枝形成的树冠同样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的规律形成新的树冠,逐渐代替 原来衰亡的树冠,使得优势部位逐渐下移。当新树冠达到其最大限度以后, 同样会出现先端衰弱、枝条开张而引起的优势部位下移,从而又可萌发新的 徒长枝来更新。这种由(冠) 外向内(膛),由上(顶部) 而下(部),直至根颈部进 行的更新和枯亡称“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 ?树木离心生长的持续时间,离心秃裸的快慢,向心更新的特点因树种、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等有关。 3.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 ?具有潜伏芽的树种:长寿潜伏芽树种可多次更新;短寿潜伏芽较难进行向心更新。 ?无潜伏芽的树种:只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而无向心更新,如松属。 ?只具顶芽而无侧芽的树种:只有顶芽延伸的离心生长,而无侧生枝的离心秃裸。也无向心更新,如棕榈。 ?根孽更新的树种:根孽更新(泡桐);竹鞭萌孽更新,无向心更新。 ?灌木:离心生长时间短,部分灌木可向心更新,多数从茎枝部分及根上发生萌孽更新。如黄杨、海桐、绿芽树种 ?藤本类:先端离心生长快,主蔓部分易光秃。可在消除顶端优势后,促侧芽萌发,进行向心更新(紫藤、凌霄)

最新果树学知识总结

果树生命周期:指果树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萌芽、生长、结实、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实生繁殖果树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可划分为胚胎期、幼年期(童期)、成年期和衰老期4个发育阶段。 2)营养繁殖果树的生命周期:营养繁殖即通过嫁接、扦插、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方法获得的树体。繁殖时所用接穗或插条一般取已开花结果的树上,是成熟母体的延续,因此严格讲,它们的生命周期中没有真正的幼年阶段,只有以营养生长为主的幼年阶段。 1.童区:指一株实生大树处于幼年阶段表现出童性的区域,不能用任何措施促使其开花。或最低花芽着生部位以下的空间范围,不能形成花芽的区域。 2.转变区:指童期结束,在转变期而尚未形成花芽的区域。 3.成年区:指实生苗最低始花点以上的部位 4.幼年期:又称童期,指从种子萌发起,经历一定生长阶段,到具备开花潜能的这段时期。 5.童性:指处于童期的实生树具有的特殊遗传和生理特性。 6.成年期:指实生果树在具备开花潜能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以随时开花的这个阶段。根据结果数量和状况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结果初期、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三个不同阶段。 7.结果初期:指从第一次开花坐果到有经济产量的这段时期。 标志:部分枝条先端开始形成少量花芽,花芽质量差,坐果率低,果实品质差,皮厚、肉粗、味酸 特点:书馆和根系仍快速扩展,有较快的离心生长;叶片同化面积增大;芽体较小,质量差,部分花芽发育不完全,坐果率低;枝的顶端优势较强,生长较为直立;部分枝条主要集中在先端形成花芽,结果部位的叶面积逐渐达到定型的大小,但结果部位以下的枝条仍处于童年阶段;所形成的果实一般较大,但果皮厚,果肉粗,风味偏酸,品质较差 8.结果盛期:指从有经济产量到经济产量开始下降的阶段。 标志:花芽多、质量好,结果多,果实品质佳特点:树冠体积达到最大限度,年生长量逐渐稳定;在树冠内部,个别生长旺盛的枝条经常会表现出“复幼”现象;树冠下部仍表现出童性;花多果多品质佳 9.结果后期:指从经济产量开始下降到几无经济产量的这段时期。 标志:大小年现象明显,果实小,品质差特点:树势逐渐衰退,先端枝条及根系开始回枯,出现自然向心生长;果实产量不稳定,大小年现象明显;果实逐渐变小 10.衰老期:指树势明显衰退开始到果树最终死亡之前的一段时期。 衰老期果树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和重剪促使潜伏芽萌发,同时控制花芽数量和结果数量以促进新梢生长 11.幼树期:指从苗木定植到开花结果的这段时期。特点:地上部和根系的离心生长旺盛;长枝占比例高而短枝少;枝条多趋向直立,树冠往往呈圆锥形或长圆形,由于生长旺盛而生长期长;往往组织不充实,影响越冬能力

设施果树生产果树树体组成技术资料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树体组成 果树树体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下部分为根系,地上部分包括主干和树冠。树冠 则由骨干枝、结果枝组和叶幕组成。地上和地下部分的交界处为根颈(图1-3- 1 )。 1.地上部分 (1)树干是树体地上部的中轴,分为主干和中心领导干。主干是指从根颈以上到第 一分枝之间的部分。中 心领导干是指主干以上 到树顶之间的部分。有 些树体虽主干但无中心 领导干或中心领导干部 明显,如桃、李、杏。 筑 (2)树冠主干以 上由茎反复分枝构成树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冠,由骨干枝、结果枝组和叶幕构成。树冠的形状称树形。树冠上、下缘之间的距离称为冠 高。树冠东西和南北的距称为冠径,用东西的距离( m )乘以南北的距离(m 表示。从根颈 分布作为指标。树冠中各类枝条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称之为层性(图 于果树充分利用光照。 ①骨干枝 在树冠内起骨架作用的永久性大枝。 骨干枝一般分为三级, 包括中心干、主 枝和侧枝。骨干枝的数量、大小、着生状态、分布排列状况等决定树体形状、大小和结构, 并最终影响果树受光量和光合效率,是决定果树能否获得优质丰产的关键因素。 中心干起维持树形和树势的作用。通常把中心干的强弱及其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干性。 着生在中心干上的骨干枝称为主枝。 蔓性果树的主枝称为主蔓。 着生在主枝上的骨干枝称为 侧枝。第一侧枝距离中心干很近的称为把门侧(枝) 。骨干枝先端的一年生枝称为延长枝。 着生在延长枝附近,长势与延长枝相当,可能与延长枝产生竟争生长的枝称为竟争枝。 果树 骨干枝的数量和级次由树形决定, 随着果树生产上矮化密植栽培制度的推广, 骨干枝的级次 已明显减 少。 ②结果枝组 直接着生在各级骨干枝上, 有两次以上分枝,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小不一 的枝群,是果树构成树冠和叶幕以及生长结果的基本单位。结果枝组因体积、结构、形态、 姿势及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体积可分为来分大型、 中型和小型;按所含枝条多 少和疏密程度可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按长相可分为背上枝组、侧生枝组、 背斜枝组、水平 枝组和下垂枝组。结果枝组的配置是否合理,是果树稳产高产的关键。 ③辅养枝 着生在树冠中的非永久性大枝称为辅养枝。 辅养枝的作用是辅养树体, 均衡 树势,促进结果。在主、侧枝因病虫为害或意外损伤而不能恢复时, 可利用着生位置较好的 辅养枝按主、侧枝要求加以培养,以代替原主、侧枝。幼龄树的结果部位主要在辅养枝上, 所以辅养枝利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幼树的产量。树形完成前后对辅养枝逐步进行调整处理。 ④叶幕 叶片在树冠中的集中分布称叶幕。 对落叶果树,叶幕形成的早晚、 维持时间长 短和形态结构优劣与光能利用和果树的产量、品质密切相关。 (3)果树的芽 芽是枝、叶、花的原始体,也是果树度过不良环境,是形成枝、 叶、 花过程的临时性器官。芽具有遗传性,对果树繁殖、更新、复壮有重大意义。 ①芽的种类 果树芽的种类很多。 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同一个芽可以有多个名称。 生产上应用 较多的有以下几种(图 1-3-3 )。 或地面到树冠顶端的跟离为树高。衡量树冠, 般以树高、冠径以及骨干枝的数量、结构和 1-3-1 )。层性有利

第一讲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一讲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讲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第三讲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第一讲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指从繁殖开始,经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一、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 (一)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1、离心生长: ?树木从其生命周期初始,以根颈为中心,分别向“向地(向下)”和“背地(向上)”两个方向生长,不断扩大其空间,即所谓“离心”生长。 2、离心秃裸: (1)自疏: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骨干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端部方向,陆续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2)自然打枝:地上部分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骨干枝上的侧枝,逐年由基部向端部方向陆续出现枯落,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打枝”。 (3)离心秃裸:在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根系“自疏”和树冠“自然打枝”的现象,统称为“离心秃裸”。 (二)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导致地上生长旺盛的部位与地下吸收旺盛的部位距离拉大,水分和养分运输困难; ?地上部分外围枝、叶、花、果多,在重力作用下导致枝端下垂。 基于以上情况,在树木生长接近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体量时,即出现转折----发生“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在主枝、中心干先端出现弯曲下垂的高位处萌生徒长枝,更新形成新树冠,并导致原主枝、中心干先端枯亡。?这种更新和枯亡发生的方向,一般是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直至根颈(“心”),故称为“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三)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 1、乔木类: (1)具潜伏芽的树种 (枝条基部芽或枝条上部某些副芽,一般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称为潜伏芽或隐芽) *具长寿潜伏芽:可以靠潜伏芽萌生的徒长枝进行多次主侧枝更新。 *具短寿潜伏芽:因潜伏芽寿命短,往往失去萌发力,一般很难发生自然更新。 (2)无潜伏芽的树种 ?只有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而无向心更新。如松属的许多种,因无潜伏芽,没有向心更新,最终从端部开始枯亡,整株死亡为止。 (3)仅具顶芽而无侧芽的树种 ?只有顶芽的离心生长,而无侧枝的离心秃裸,更无向心更新。如棕榈类。 2、灌木类 ?离心生长时间短,离心秃裸不明显,以茎枝基部及根上发生萌蘖更新为主。 3、藤木类 ?离心生长快,离心秃裸明显,更新介于乔木与灌木之间。 二、实生树与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特点 (一)实生树的生命周期 ?由两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组成,即幼年阶段与成年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