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N
① ② ③
60
30
0
30
60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90 60
30
0
S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纬度相同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 离直射点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
(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90 60 30 0
N
① ② ③
60 30
30 60
90 60 30 0
S
(4)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 = 90°- 纬度差
(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例1.计算安康(大约32ºN)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日:71º26′ 冬至日:24º34 ′ 二分日:48°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
考点1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的方向
公转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太阳
N
N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从天南极 俯视
太阳
S
S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公转方向规律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2.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
3.公转的速度:
冬 至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12 22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例: 如图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
新 加 坡 ( 1°N ) , 汕 头 ( 23°26′N ) , 海 口
(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2)极点上:出现极昼夜的天数最多:各为半年
(3)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的昼逐渐加长,南 半球的昼逐渐缩短;直射点南移正好相反。
角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 均每日约1°。
线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 均约30㎞/S
规律:近快远慢
公转方向
远日点
(7月初)
N
太阳 公转方向
近日点 N (1月初)
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 北半球夏半年天数 长于冬半年, 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
在下图中: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
冬至日 12月22日
近日点
远日点
夏至日 6月22日
D
考点2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1. 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
①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变化一致: 黄赤交角增大, 回归线度数增大; 反之.
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 分布规律
3. 21——9. 23: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南半球较小
6 22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9.23——次年3.21: 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北半球较小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短夜长
极夜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极圈内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极昼
来自百度文库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 等长: 为12个小时。
1.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③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 间的关系
速度 渐慢
夏至
春分
夏至
近日点
冬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远日点
秋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0°--- 23°26′N时段:北半球的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在0°---- 23°26′S时段:北半球的冬半年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昼夜等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极昼范围最大
春分
夏至
极昼范围以极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
昼 短
昼 渐
极夜范
于 长 围逐渐
夜 缩小
渐昼 短 长 极昼范
于 逐渐围 夜 缩小 昼
冬至
极夜范围以极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 秋分
昼最短
昼渐短,昼<夜
极夜范围最大
昼夜等长
总结:
(1)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极点周围有极昼 现象;冬半年昼短夜长,极点周围有极夜现象
下面节日,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方向?公转 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今天
③儿童节
儿童节 元旦
考点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四季的更替 • 五带的划分
(一) 正午太阳高度 (角) 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h )
地面
白天:
h
h>0
晨昏线上: h=0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昼弧
夜弧
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长夜短
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极夜
直射现象: (太阳高度 = 90°)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一年两次 (赤道: 春分日, 秋分日)
6月22日
回归线上: 一年一次 (北回归线上: 夏至日 南回归线上: 冬至日)
9月23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
区: 无直射现象
夏至6.22
春分3.21
冬至12.22
秋分9.23
晚上: h<0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地方时12的太阳高度)
(极点上太阳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化,始终等于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a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b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90 60 30
② 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 (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 )
③ 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热带: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
温带: 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
北寒带 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北温带 南温带
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