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的侘寂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化的侘寂之美
美者自美,唐朝讲究华贵奢侈之美,现代讲究朴素节约之美,皆此乃中华文化博大之精深。
而日本侘寂又略有不同。
侘寂是顺应自然流动的结果,是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侘”是在否定了世俗普遍意义的美之后产生的“无一物”的美;”寂”,指的是时间的自然演进,庄严而又优雅地面对老去。
”wabi”原指的是哲学上空虚感,”sabi”是人性上的寂寞感,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空虚寂寞的枯淡美」。
侘寂美学之所以会引起共鸣,主要是人生中蕴含了许多无常与无奈,看起来舒服自然的,是一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态度,具有心灵『疗伤』的效果,这是一种看尽繁华后,才懂得欣赏与追求的美感。
侘寂更多的是精神文明,源于日本人民的心灵的善与谧。
说到侘寂,就不得不说物哀和幽玄。
总的来说,“物哀”所描绘的情趣在平安中早期就形成了。
即藤原道长前后的年代。
“幽玄”要晚一些,在藤原道长玄孙那一代,即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
“侘寂”更晚,其始端茶道之始村田珠光,是日本人民的精神财富。
因此这三个词语所描绘情趣的一个发展过程,基本上就是日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依次变化的过程。
如果硬要用简单的词来定性。
那么““物哀”着重于物本身,基于物体本身有一定的联想,但着眼还是在物上,在于自己心灵和物的交汇。
一般和男女之间的恋情还有点关联。
“幽玄”更精神抽象一些,基于物体的联想要更多,而且要深远、高、空寂,要柔和,若隐若吐。
还要超自然。
“侘寂”本来就是从茶道伴生的,自然是有丰富的精神层次的追求。
茶道讲究的是简单,精炼。
一杯清茶,淡淡清香,沁人心脾,却又荡气回肠的简单美,是极好的.用一句古诗分别来形容,我以为物哀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么幽玄便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侘寂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村上春树曾说:旅日数载,既在日本人当中生活,免不了观察和体验日本人的生活,深感日本人的生活特别讲究自然。
这里只讲三点:泡的自然,住的自然,吃的自然。
在日本人的美学中,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词为“侘·寂”。
日本人对万物的尊敬,对自然事物的善感,往往从生活细微之处透着文化,这从很多日本电影就可以看出来。
远的有《黄昏清兵卫》、《东京物语》等,近的有《情书》、《草莓蛋糕》等,都是理解日本人生活的最佳影片。
“侘”在日本是常用于表现茶道之美,包含虽然外表一般但追求质感,追求美感的意愿的这层意思。
及大正昭和时期,随着茶具作为美术作品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侘”作为表达这种造形美的词汇得以普及。
柳宗悦以实用之美的概念所制作的餐具或家具和收藏用的古董之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可以如鱼得水地融入现代生活空间,作为代表日本的美学意识概念的地位得以确立。
而“寂”最初是指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劣化的意思,也好比汉字中的“寂”,表示没有人声,非常安静的状态,是一种欣赏或怀念旧物之美的态度。
到了室町时代,这个概念在俳句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还被纳入了能乐等艺术形式中,并开始理论化。
俳句中的“寂”尤其指旧物,或者老人等所共同持有的特征,用寺田寅彦的话来讲,像是从旧物的内在渗出来一样,与外表没有什么关系的美感。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
比如生了苔的石头。
谁也无法推动的石头在风土当中表面开始生苔变成绿色,但日本人却将此看作是从石头内部散发出来的东西,尤为注目。
在日本生活中,“侘·寂”经常是连在一起来表达自然的一种残缺之美,它既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同时也暗含着朴素、寂静、谦逊、自然,如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这个词有很广的包容性。
日本旅游景点常会介绍一些日本庭园,它是一种将人引导入精神世界的建筑设施,每个细节的设计都只是用来观赏的。
这些以石头和沙子构成的假山枯水似乎充满了神秘的氛围,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年轻人最常挂在嘴边的日本品牌MUJI,无印良品出现在物质开始泛滥的80年代初期,通过直接使用纸箱及铝、塑料等朴素的材质,让日本人逐渐失去的“侘·寂”美学在现代复活。
利用便宜杂货的生活形态,持续地提供物质贫乏、精神上却非常丰饶的日本独特美学。
说到日本文化的侘寂之美,不得不说日本人的习惯和品行。
作为岛国居民日本人民是十分勤奋和礼貌的。
我们随处可听见,日本人民出门自备垃圾袋,文明守纪,十分有素质。
毋庸置疑在这一点上我们做法就显得有些不得体,他们做得好的值得我们借鉴。
他们如今养成的习惯多少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们很成功的运用文化做到了自立自强。
从一些方面来说他们确实是高尚的。
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扬长补短,把自国文化发扬光大。
其实最初的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清寂”也写作“静寂”。
它是指审美观。
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侘”字上。
“侘”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
平安时期“侘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
到平安末期,“侘”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
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
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
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茶道是一种精神。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
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简洁而内涵丰富。
“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闲寂的审美观;“和敬”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
日本文化的侘寂之美源远流长,确实是文化界中很璀璨的珍宝,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对一代代日本人的告诫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