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潜在劳动力=人口总量-16岁以下的人 -被制度管制的人
实际劳动力 • 劳动力参与率=——————×100%
潜在劳动力
1. 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化
2.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动
• 辅助性工人效应:当主要的家庭挣钱者失 去了工作,其他家庭成员将暂时进入劳动 力市场,希望找到工作以弥补家庭收入的 下降。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能相交的
• 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意味这消费者的偏 好是非理性的。因为在同一个组合点上, 消费者得到了相互矛盾的效用水平,这说 明了消费者不了解自己的真实偏好。在经 济学中,我们一般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消 费者。
5.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
•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 的心理愿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 的东西,受到许多与社会经济地位、职 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三、预算约束线
1.前提
(1)个人只有通过工作获得货币收入 (2)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既定”的工资率
2.定义
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工资率既定)约束下, 个人可能实际获得的收入(物品)和闲暇的所有组 合。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 斜率为负。 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 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 给定1美元的工资率,在预算线两端个
人可获得:
(1)24小时闲暇而无实际收入
(2)24美元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入而无闲暇
• 随着工资率提高,预算线就会以右下 角为基点,顺时针向外扩展。
• 在每一种情况下,工资率(预算线 的斜率)都反映了收入和闲暇的市 场交换率。
• 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 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 大化;
本章内容提纲
一、劳动力参与和工时的变化 二、个人劳动供给:工作—闲暇模型 三、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一、劳动力参与和工时的变化
劳动总量取决于: 1.人口的规模和人口构成。同时又受到
出生率、死亡率和净移民的影响。 2.劳动力参与率。即适龄工作人口中实
际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的比例 。 3.每年或每周的工作时间。 4.劳动力素质。
(2)反映预算约束的市场信息。
二、无差异曲线
定义: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 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
• 在无差异曲线上,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收入和 闲暇的组合都具有相等的满足感,曲线上的每一点 对个人都产生相同水平的效用。
• 其有以下特征: 1. 负斜率。 工作与闲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2. 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反映了这样的一个 观点:当一种物品变得越来越稀缺时,人们 越发不愿意放弃它。(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在ab段,个人拥有相对多的收入和 非常少的闲暇,因此他愿意放弃相对 较多的收入(4单位)以换取1单位(1 小时)的稀缺的闲暇,也就是说增加1 小时的闲暇获得的效用完全能抵消减 少的4单位的收入带来的效用损失。
• 而在cd段,此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时收入相对稀缺,而闲暇比较充足, 他将只愿意放弃少量的收入(1单位) 换取1单位的额外闲暇。随着获得闲暇 的增多,个人为了获得更多的闲暇而 愿意放弃的收入越来越少,这样,无 差异曲线越来越平坦,最终呈现凸向 原点的特征。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适龄的人口中,有工作的人 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百分比。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 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 劳动力参与率(LFPR)由实际劳动力与潜在劳 动力(适龄人口)的比值所决定。
• 实际劳动力=就业人口+失业但一直在寻找 工作的人
2.闲暇直接增加了效用,工作则可以 带来收入,而通过收入购买商品用于 消费也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效用。因此, 就实质而言,劳动者在闲暇和工作二 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选择不同的 闲暇和劳动收入,以满足自己效用最 大化的愿望。
3. 确定个人在工作和闲暇上的时间分配 是否最优必须有两方面的信息:
(1)有关个人对工作—闲暇偏好的信 息,这一信息可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
• 两个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它们分别代 表两个劳动者对闲暇和工作的态度不同 ,A曲线较为平坦,B较为陡峭,表明A 劳动者要比B劳动者更重视工作。而B更 重视闲暇,要让B放弃1小时闲暇必须增 加相对更多的收入。
• 偏好差异原因: 1.个性或爱好引起的。 2.不同的个人从事的职业存在差别。 3.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对工作和闲 暇的相对评价。
• 气馁工人效应:在经济衰退时,某些失业 工人对寻找到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感到非 常悲观,停止了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努力, 因而,此人暂时成为非劳动参与者。
• 两种效应以相反的方式影响参与率和劳动 力规模。在经济衰退时,新增工人效应使 参与率上升,劳动力规模扩大,而气馁工 人效应作用相反。参与率的净效应取决于 新增工人效应和气馁工人效应的对抗。
必须放弃的收入量。在曲线的左上部分 MRS L,Y 较大,即无差异曲线较陡峭。右 下部分MRS L,Y 较小,无差异曲线较平坦。
这种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反映了闲暇与 收入相互替代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性质。
3.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 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 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 当沿着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1)曲线斜率反映了个人在收入和闲暇 之间相互替代的主观意愿; (2)个人以闲暇替代收入或者以收入替 代闲暇的意愿是随着开始拥有的收入和闲 暇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用闲暇对收入的边际 替代率(MRS L,Y)来衡量的。MRS L,Y 是指用于补偿增加1单位(1小时)闲暇而
• 传统的看法是:经济衰退时,气馁工人效 应要比新增工人效应适用于更多的家庭。
第二节 个人劳动供给:工作—闲暇模型
一、工作和闲暇
1.劳动者一天的时间除了维持生命而不能挪 作他用的部分外,其它部分则在工作(市场 活动)和闲暇(非市场活动)之间分配。
工作是指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闲暇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指各种无报酬 的活动,像从事家务活动以及购物、教育、 社交、休息、休闲等。
实际劳动力 • 劳动力参与率=——————×100%
潜在劳动力
1. 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化
2.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动
• 辅助性工人效应:当主要的家庭挣钱者失 去了工作,其他家庭成员将暂时进入劳动 力市场,希望找到工作以弥补家庭收入的 下降。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能相交的
• 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意味这消费者的偏 好是非理性的。因为在同一个组合点上, 消费者得到了相互矛盾的效用水平,这说 明了消费者不了解自己的真实偏好。在经 济学中,我们一般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消 费者。
5.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
•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 的心理愿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 的东西,受到许多与社会经济地位、职 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三、预算约束线
1.前提
(1)个人只有通过工作获得货币收入 (2)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既定”的工资率
2.定义
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工资率既定)约束下, 个人可能实际获得的收入(物品)和闲暇的所有组 合。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 斜率为负。 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 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 给定1美元的工资率,在预算线两端个
人可获得:
(1)24小时闲暇而无实际收入
(2)24美元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入而无闲暇
• 随着工资率提高,预算线就会以右下 角为基点,顺时针向外扩展。
• 在每一种情况下,工资率(预算线 的斜率)都反映了收入和闲暇的市 场交换率。
• 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 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 大化;
本章内容提纲
一、劳动力参与和工时的变化 二、个人劳动供给:工作—闲暇模型 三、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一、劳动力参与和工时的变化
劳动总量取决于: 1.人口的规模和人口构成。同时又受到
出生率、死亡率和净移民的影响。 2.劳动力参与率。即适龄工作人口中实
际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的比例 。 3.每年或每周的工作时间。 4.劳动力素质。
(2)反映预算约束的市场信息。
二、无差异曲线
定义: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 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
• 在无差异曲线上,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收入和 闲暇的组合都具有相等的满足感,曲线上的每一点 对个人都产生相同水平的效用。
• 其有以下特征: 1. 负斜率。 工作与闲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2. 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反映了这样的一个 观点:当一种物品变得越来越稀缺时,人们 越发不愿意放弃它。(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在ab段,个人拥有相对多的收入和 非常少的闲暇,因此他愿意放弃相对 较多的收入(4单位)以换取1单位(1 小时)的稀缺的闲暇,也就是说增加1 小时的闲暇获得的效用完全能抵消减 少的4单位的收入带来的效用损失。
• 而在cd段,此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时收入相对稀缺,而闲暇比较充足, 他将只愿意放弃少量的收入(1单位) 换取1单位的额外闲暇。随着获得闲暇 的增多,个人为了获得更多的闲暇而 愿意放弃的收入越来越少,这样,无 差异曲线越来越平坦,最终呈现凸向 原点的特征。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适龄的人口中,有工作的人 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百分比。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 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 劳动力参与率(LFPR)由实际劳动力与潜在劳 动力(适龄人口)的比值所决定。
• 实际劳动力=就业人口+失业但一直在寻找 工作的人
2.闲暇直接增加了效用,工作则可以 带来收入,而通过收入购买商品用于 消费也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效用。因此, 就实质而言,劳动者在闲暇和工作二 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选择不同的 闲暇和劳动收入,以满足自己效用最 大化的愿望。
3. 确定个人在工作和闲暇上的时间分配 是否最优必须有两方面的信息:
(1)有关个人对工作—闲暇偏好的信 息,这一信息可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
• 两个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它们分别代 表两个劳动者对闲暇和工作的态度不同 ,A曲线较为平坦,B较为陡峭,表明A 劳动者要比B劳动者更重视工作。而B更 重视闲暇,要让B放弃1小时闲暇必须增 加相对更多的收入。
• 偏好差异原因: 1.个性或爱好引起的。 2.不同的个人从事的职业存在差别。 3.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对工作和闲 暇的相对评价。
• 气馁工人效应:在经济衰退时,某些失业 工人对寻找到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感到非 常悲观,停止了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努力, 因而,此人暂时成为非劳动参与者。
• 两种效应以相反的方式影响参与率和劳动 力规模。在经济衰退时,新增工人效应使 参与率上升,劳动力规模扩大,而气馁工 人效应作用相反。参与率的净效应取决于 新增工人效应和气馁工人效应的对抗。
必须放弃的收入量。在曲线的左上部分 MRS L,Y 较大,即无差异曲线较陡峭。右 下部分MRS L,Y 较小,无差异曲线较平坦。
这种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反映了闲暇与 收入相互替代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性质。
3.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 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 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 当沿着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1)曲线斜率反映了个人在收入和闲暇 之间相互替代的主观意愿; (2)个人以闲暇替代收入或者以收入替 代闲暇的意愿是随着开始拥有的收入和闲 暇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用闲暇对收入的边际 替代率(MRS L,Y)来衡量的。MRS L,Y 是指用于补偿增加1单位(1小时)闲暇而
• 传统的看法是:经济衰退时,气馁工人效 应要比新增工人效应适用于更多的家庭。
第二节 个人劳动供给:工作—闲暇模型
一、工作和闲暇
1.劳动者一天的时间除了维持生命而不能挪 作他用的部分外,其它部分则在工作(市场 活动)和闲暇(非市场活动)之间分配。
工作是指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闲暇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指各种无报酬 的活动,像从事家务活动以及购物、教育、 社交、休息、休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