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寂静的春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寂静的春天》
1.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说明了化学药品的污染是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

生物适应环境,达到平衡,需要漫长的时间,问题是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然界是稳健的,而人类是急躁冒进的,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即令能奇迹般地实现了适应,也将毫无用处”,因为会有新的源源不断地产生。

这些化学药品在杀死所谓的害虫的同时,也不加选择地杀死了其他的生物,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生活的环境。

人们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昆虫演化出更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并逐步升级,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对自然的破坏更为严重。

“控制大自然”的本质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态,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生物学和哲学。

应用昆虫学是原始的,它的应用是一大灾难,因为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2.学法指导
阅读本文,应从把握作者背景入手,了解其人其事其主张,如此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要注意对关键语句的理解,结合文章主旨,从语言的细微差别、修饰限制性词语所起的作用方面入手。

特别要注意对比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使用及其艺术效果。

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对比说明的作用。

第二板块
1.文题解读
本文选自《美国读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戴安娜•拉维奇编,林本椿等译,有改动。

本文以《寂静的春天》为题,暗示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形成了这样一种寂静的春天:“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抖得厉害,飞不起来了。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雀鸟、鸽子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森林和沼地”。

以此为题,暗示了环境污染的后果,以此为题,引人深思。

2.走近作者
雷切尔•卡森(1907~1964),又译蕾切尔•卡逊。

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引发了环境保护运动,本文节选自该书第2章和第17章。

3.背景纵览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雷切尔•卡森于1962年完成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30多年过去了,雷切尔•卡森“明天的寓言”已不幸成为了今天的现实: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技术危机等为表现形式的生态危机,这一切都在不断加剧,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严峻的困境之中。

人类在合理性地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陷入了理性和意志的无限扩张所铸就的“铁笼”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已经达到一个令人深以为忧的危险之界。

4.课文详解
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卡森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即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

[文章一开始,就把我们置于“地球上生命的历史”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说明这个大背景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

相对于地球漫长的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

[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应该是平衡的,甚至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应该小一些。

]只有在20世纪极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第1自然段概述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

接着一转话锋,说到了在“20世纪极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引起下文。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指各类科学发明。

依据作者的观点,在文中主要指人类借助大量化学药品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对其周围的环境,如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有的污染是无法救治的。

]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

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向不利的方面转化,或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容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迫切的心情。

把尚不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已经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核辐射的可怕危害相提并论,强调了滥用化学药品的严重危害。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sī)-90(元素锶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是铀—235的裂变产物之一,属高毒性核素。

)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

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各种污染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1875-1965,又译作阿尔伯特•史怀泽。

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获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

)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引用阿尔伯特•施威策的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魔鬼),进一步指出了这种化学药品让人们或者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危害,增强了说服力。

]
第2自然段段首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这种改变大自然的力量“令人不安”,“性质亦发生了变化”。

接着加以解说,人类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指出了这种污染所引发的恶性循环是不可逆转的,接着作者进一步介绍,化学药品的危害,“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要生成现今栖(qī)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

而环境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地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

[感情真挚并且客观地说明了环境对生物塑造和引导作用,包括有利的和有害的。

]某些岩石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即便在一切生物从中取得能量的日光中,也包含着有伤害力的短波射线。

经过一定的时间——不是过了若干年,而是过了千百年,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

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

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这里有一定的警醒性,人类不会有时间等待千百年来适应世界环境的急遽变化。

]
第3自然段着重介绍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的适应和平衡,而时间是最基本的要素。

但是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说成是“稳健的步伐”,而“胜过”一词,形象地说明人类急功近利的心态远远超过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

]如今辐射已不仅仅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便存在的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它更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

同样,逼迫生物与之适应的化学物质也不再只是从岩石上冲刷出来由河流带入海洋的钙、二氧化硅、铜以及其他矿物质,它们还有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制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人工合成物,这些物质一旦造成污染,自然界根本无法消除。

]。

第4自然段介绍了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射线、辐射、化学物质不再只是大自然的杰作,更
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是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

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的时间应以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短暂一生是不够的,它要求的是若干世代的时间。

但即令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内可能奇迹般地实现了适应,也将毫无用处,因为从我们的各个实验室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实际使用[“源源不断”“冒出”体现了新化学药品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表达出作者深深的忧虑。

]。

这数字令人震惊,而且它的深层含义不易为人们所领会——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生物学经验”是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的有启发意义和实用指导意义的规律。

]
第5自然段紧承上文,谈到了要适应这些化学药品需要的时间,应以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大自然要求若干世代的时间来适应,而源源不断地冒出的新的化学药品投入实际使用令世人震惊。

这些化学药品有许多被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niè)齿动物和其他现代行话称之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被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

第6自然段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作者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人类使用化学药品对周围的生物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这将造成一个“寂静的春天”。

]而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

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杀虫剂”和“杀生剂”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极大的差别。

“杀虫剂”指这些化学药品的功用是“杀虫”;而“杀生剂”的“杀生”则表现了这些化学药品的危害,一针见血指出了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

作者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

第7自然段介绍了这些由化学药品制成的喷雾液、药粉、烟雾剂被广泛应用。

它们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踊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这些化学药品已成了“杀生剂”。

药物使用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

自从滴滴涕(杀虫剂。

化学名为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其简写为DDT,故音译为“滴滴涕”。

杀虫效力大,效用持久。

由于易在动物体内和农产品内积累,一些国家已禁用或限制使用。

)被允许民用以来,逐步升级的过程便开始了,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演化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
第8自然段用了“永无终点的螺旋”作比,点出了药物使用已陷入了恶性循环。

“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它源于尼安德特人(原是人类家族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中部、西南部地区。

文中用来比喻低级幼稚。

)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

[“控制大自然”的本质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态,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生物学和哲学。

应用昆虫学是原始的,它的应用是一种灾难,因为这门科学在适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打击了整个地球。

]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那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中最早的一个时代,从有人类起到青铜器的出现止共二三百万年。

这时人类主要用石头制造劳动工具,还不知道利用金属。

按照石器的加工情况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的科学。

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

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打击整个地球”不是危言耸听,滥用化学药品的人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应用昆虫学以“控制大自然”心态来对付害虫最终导致了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
第9自然段指出了不进行环境保护的后果是“我们的一大灾祸”,“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5.结构图解
6.写作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事理的写法:
本文为了说明人们采用种种手段污染了环境,制造出来的化学药品适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较多地采用了对比手法。

例如课文第4、5自然段,写人类急躁轻率行动的语句:
“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人类拨弄原子更丰富了,如“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等类似射线,“从我们的各个实验室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实际使用”……
通过采用对比,形象地表明了人类所谓改造环境、控制大自然的某些想法违背了地球上生命的发展规律,必将带来严重恶果。

7.主旨探究
《寂静的春天》以科学翔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自身。

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指出了一个现象,在20世纪极短的时光瞬间里,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造大自然。

在这里要注意一个词语“一个物种——人”,仅仅是一个物种的人类,真的“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的大自然”了吗?人在大自然面前究竟该如何作为呢?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人与自然究竟应该如何相处呢?
8.练习解析
一、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请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寂静的春天”的景象。

[解析] “寂静的春天”是指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滥用化学药品,造成污染。

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踊跃于水中,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寂静。

以此为题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正确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再次到来,正视这个现实,来改变这个现实吧。

寂静春天的景象: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没有了青蛙的鸣叫,没有了螳螂的爬行,水儿变浑浊,小草变凄黄,大树发蔫,天空发灰,地球变暖……
二、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2. 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3. 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4. 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解析]
1.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容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迫切的心情。

把尚不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已经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核辐射的可怕危害相提并论,强调了滥用化学药品的严重危害。

2.引用阿尔伯特•施威策的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魔鬼),进一步指出了这种化学药品让人们或者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危害,增强了说服力。

3.“杀虫剂”和“杀生剂”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极大的差别。

“杀虫剂”指这些化学药品的功用是“杀虫”;而“杀生剂”的“杀生”则表现了这些化学药品的危害,一针见血指出了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

作者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4.“打击整个地球”不是危言耸听,滥用化学药品的人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应用昆虫学以“控制大自然”心态来对付害虫最终导致了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这些话显示了作者对滥用化学药物现象的强烈不满,反映出作者对人类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妄图“控制大
自然”的骄傲自大心态的强烈批判。

在作者严密的阐述中融入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使行文在从容冷静中充满着激情,形成了一种张力,更增添了文章的思想力量。

三、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进行阐述,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来体会起表达的效果。

[解析]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如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在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作对比;把尚不为人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的污染破坏与众所周知的核污染作对比;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等等。

对比的运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要强调的信息,突出了人类滥用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

四、除课文中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景象,你认为人类需要做些什么?
[解析]1.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2.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食物链中毒或(中断)都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3.生态平衡的破坏,生物圈的破坏。

人类需要做的: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遵从发展规律,不轻率躁进,破坏环境;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人人争当环保卫士。

第三板块
1.人生启迪
“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

”古代中国,人们推崇“天人合一”,人即非自然的主人,又非自然的奴隶,人与自然应是朋友,应溶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们常常留恋于郊外,徜徉在乡间小道,寻找温情脉脉的小溪、清新的风、和煦的阳光、柔软的草地,甚至月光下蟋蟀的吟唱、萤火虫的点点灵光……它们都能让你获得一种久违重逢的欣喜。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不正是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写照吗?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与污染形影相随。

人们必须在发展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一片干净的家园。

而最要紧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环境的保护者。

2.他山之石(拓宽视野)
明天的寓言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

这个城镇座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

春天,繁花象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荚蒾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

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出露于雪层之上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上啄食。

郊外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多彩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涌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地来这里观看它们。

另有些人来小溪边捕鱼,这些洁净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

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

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

到处是死神的幽灵。

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

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

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内死去。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

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