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讲课人:宁静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比如: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通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自己动手制图、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科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过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体地形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不同的地形部位。
2、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过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体地形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不同的地形部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签字笔、直尺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学习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导入新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山,有的高有的低,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如何把高低起伏表现在平面地图上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三、讲授新课
学生以《学法大视野》P18课前预习一为基础,预习书本第24页至25页。(一)地面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算一算: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米,新疆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8844-(-155)= 8999 米
(二)等高线
学生阅读书本第25页图1.36等高线示意图,思考并回答:
1、等高线:
(1)概念: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②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2、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3、等高线的绘制(实践活动)
(1)阅读图1.36等高线示意图;
(2)观看等高线绘制动画;
(3)同桌为单位,利用自己的手、尺子、笔,在手上画一条等高线。
4、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请学生阅读书本第25页的文字和图1.36、图1.37,说一说能在这几幅等高线地形图上获得哪些信息?(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读地势高低: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地势越高,数值越大;地势越低,数值越小
(2)判读坡度陡缓: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3)判读山地地形部位:据等高线形态在等高线地图上判读山体不同部位。
(四)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学生阅读书本25页图1.37。
(注:先总说山地地形部位有: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然后结合风景图片、等高线图以及我们握拳的手逐个讲解。)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相当我们手的第一指
关节)
2、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相当于我们手指的指骨)
3、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相当于两根手指的指缝)
4、陡崖:等高线重合。(在地图上的标志类似我们的学习工具——尺子,相
当于我们手的两侧)
5、鞍部: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点)。(相当于我们两根手指第一关节之间
的位置)
小结:利用拳头记忆法和表格再一次复习总结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五)练习巩固:
1、连线题:
2、看图填空: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山地地形部位。
A B C
D E F
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600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鞍部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③___(填数码)。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第19页课后提升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