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协调发展
1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1.1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不协调
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仅为2936元,城乡收入差别为3.23。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比率,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
上的差别。首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指标的统计口径存有较大差别。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但包括实物性收入,而且还包括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如果仅考虑货币收入,剔除农
民纯收入中的实物部分,按现金收入计算,当前的城乡收入差别将扩
大为4倍多。其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指标没有反映城乡居民在福利方面的差别,城市居民在住房、社
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如果考虑到城乡在
这些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别将进一步扩大。第三,从
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存有样本偏误,高收入户
难以涵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存有一定的低估。若考虑城
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别将进一步拉大到
5~6∶1。
1.2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不协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水平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协助的权利。在我国,已初步对
立起覆盖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农民因为“身份”的制约,没
有真正享受到国家理应为他们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经济社会发展归
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要给人们以更多、更切实的“人文关怀”。
因为改革发展实践中的某些偏差,农村的社会发展出现某些十分突出
的问题,主要是养老、医疗和贫困问题。一是养老问题,我国已进入
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约有1亿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缺乏生活来源,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医疗问题,农村医疗条件差,农民看病难。
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在城市投入的15.9%。三是农村贫困问题。我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80%生活在农村。所以,必须建立农村社会高度,为农民的的生存提供最基本保障。
1.3城乡居民享受教育不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领域采取城乡分割的教育投资模式和不公正的高校招生政策,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大大向城市倾斜。据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农村和城市学生平均受教育年限比是1∶1.39;1998年,每百万人口中的在学校学生数比是1∶2.21。另据一些学者的抽样调查,1995年城镇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8年,而农村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6.66年。同样数量的初中毕业生,在城市能够升入高中的比例大概是60%左右,而在农村却只有30%左右。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准的占39.1%,远低于城市人口占65.4%的水平。农村人口主要由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的群体构成,城市人口主要由接受了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群体构成,这足以说明中国城乡之间居民享受教育不不协调。
2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2.1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偏低
首先,建国50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总量约5000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5%左右。其中,解放初期占财政支出的5%左右;其次,在“二五”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有所增加,达到10%左右;再次,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有所下降,比重大约在8%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余年间,财政支农的力度又有所增强,提升到了10%;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财政支农的力度逐步减弱,特别是最近几年相对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财政总支出的3%~4%,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据统计,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一般保持在10%左右,像印度、泰国、巴
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要占到财政总支出15%以上,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
2.2农村居民缺少社会保障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实行,农民的保障
方式主要是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集体保障,但这三种保障方式都存
有问题。一是家庭小型化使得家庭保障水平下降,因为我国实行计划
生育国策,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保障功能下降,特别是养老负担过重;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家庭
保障功能更加弱化。二是土地保障,因为我国人均耕地少,再加上农
产品价格低廉,靠种地收入不可能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三是
集体保障,少数经济发达的农村,已经建立起和城市相似的社会保障
制度,但因为我国90%以上的村集体负债经营,成为名符其实的“空壳村”,村集体已丧失了过去的养老、医疗等功能。
2.3农村教育经费紧缺
中国农民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城乡分割教
育投资体制的作用下,各种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城市学校,农村学
校却窘困到发不出教师工资、缺乏正常办公费用的尴尬和寒酸的地步。即使社会各界持续呼吁,中央政府也多次采取措施,企图解决长期拖
欠教师工资、挪用教师经费这个顽症,但往往事倍功半。几百万农村
教师难住了国家财政,教师的工资无着落,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
据统计,1992年全国大约流失45万名中小学教师,且绝大多数是青年骨干,流失的教师又大多集中在农村。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计新
欠中小学教职工国标工资22亿元,中西部25个省份尚有中小学危房4000万m2。一些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有
贫困学生2400多万名,受到各种资助的人数有限。
3促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
3.1增大财政支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