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上河图》赏析

【摘要】清明时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外出踏青春游的大好时光。北宋画家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当时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春日的市井民俗风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构图;民俗

《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深刻地展示了北宋时期的民俗风情,生动再现了北宋时期中国城市生活面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时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外出踏青春游的大好时光。北宋画家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当时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春日的市井民俗风情。

《清明上河图》的特点最为明显的便是长,作为中国古代长卷作品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构图总长度达到4米,显示了画家非凡的功力和高超的技能。在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的长卷中,“采用鸟瞰俯视和散点透视相结合的方式,将数量众多的景物十分精妙地包容于画卷之中”。从远郊画到街市,《清明上河图》主要包含了农村和集市两个部分,整个画面给人的艺术感觉是,规模宏大,场面繁复,但中心突出,虚实相间,其主要特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1内容丰富

《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人物、房屋,到景物、牲口等,无所不包,单是人物就有士、农、工、商、僧、纤夫等,牲

畜有牛、马、骆驼、骡等。而画面中的情景从行走、饮酒、谈论、玩耍,到嬉戏,买卖、表演等,也极为丰富。据统计。全画有各类人物684人、牲畜96头(匹)、车15辆、轿8顶、船25艘、房屋22座、树木174棵等,但不论状物写人,还是动画描静,无不精确入微,笔墨一丝不苟。如此宏大的布局和丰富的内容,在我国古画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清明上河图》中的人和物,不仅数量众多,还具有相当形象的故事情节,或交谈,或拉车,或买卖,或玩耍,神态各异,衣着鲜明,使得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视觉冲击。

2构图严谨

虽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却十分严谨,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画面中的人物有聚集,有独行,画面的疏密、简繁安排得当,整个画面元素分布都十分协调,没有过于密集和疏松的画面区,表现了画家对画面排布和元素组织高度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3技法多变

在画面的用笔上,《清明上河图》采用了大笔与工笔相结合的方法,这在我国古代绘画中也并不多见,对于人物和景物以及房屋桥梁建筑的描绘都一丝不苟,入木三分,而对于风景和远处山水,又采用写意与大笔的方法,不过分拘泥与形式,是画面十分多变。技法的变化使《清明上河图》即有大气磅礴的写意风景,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细到船只的钉铆和绳结都一览无余,令人叹为观止。

在画面内容上,《清明上河图》细致刻画了北宋时期清明时节的民俗风情,分为田野、码头以及市区三个主要场景。

在田野部分,脚夫改着托运货物的牲口正在前行,树林枝头已悄然泛绿,给人春回大地的感觉,点出了清明时分的背景。“有一小队驮着木炭的毛驴正向城市方向行进,路上还有骑马、坐轿的人群”。桥上插着柳枝,这是当时清明的习俗,画中轿子之后跟骑马挑担者,俨然一副清明踏青扫墓归来的装扮,草屋、小桥、流水,是田野部分的主要景致,为全画的展开打下了清明这一特定时间和民俗的基础。

在码头和市区两个部分,画面浑然一体,画家以上河即汴京河道为主线,利用河岸的高低曲折,引导着观者不断地转移视点,由右向左缓缓展开画面。在远郊农村景色之后,画面向前延伸,人物渐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逐渐宽阔。汴河是当时主要的交通干线。中段主要描写汴河码头的繁忙景象。船一艘紧接一艘。满载着货物的,有的是纤夫们在牵引,有的是船工们在摇桨;已经泊岸的,有的正在卸货,有的货已卸完,等待返航。横跨汴河,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拱桥。桥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桥下舟船相接,一片忙碌。靠近拱桥处,一只载满货物的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船工们发觉桅杆过高,正紧张地采取措施,或举蒿抵着桥梁,或放下桅杆.桥上、岸边的人们在观看,指指点点,大呼小叫。再向前,河道出现了开阔的弯曲,画面稍微松动一下。然后进入第二个路口。这里有造车的作坊、卖事物的摊贩、卖药的地摊、算命的席棚等。最后由汴京

东门进入城内。后段描写繁华嘈杂的街市市容。“街道纵横交错,商店鳞次栉比,酒楼、茶坊、药店、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活动在街市中间的是三教九流,男女老幼,各色人等,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在后世出现过很多仿本,著名的如明代画家仇英(1501-1551)作的《清明上河图》。仇英借模仿张择端的作品,实际上画出的是一幅表现明代江南社会风俗的画卷。在清代,也有画家描述以清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今天,画家们同样在运用《清明上河图》的方式,对社会民俗作多彩的表现。《清明上河图》以其独特且具有开创式的形式,再现了北宋时期清明民俗的情景,惟妙惟肖。对于我国古代民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支撑意义,而其构图方法和多元素融合技巧,对后世也多有启发,作为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将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叶小明.谈谈《清明上河图》中的民俗文化[j].历史视

窗,2007,7.:12-13

[2]程宜康.《清明上河图》赏析[j].人文,2009,9:34-36

[3]管平.中国传世名作赏析[m]. 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