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的有效引领和训练 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方法的有效引领和训练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摘要:阅读是语文之本,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通过培养学生的读书、自学和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孩子们获得审美体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教会最基本的读书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方法引领和训练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93-01
小学语文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呼唤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
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制定了“阅读课”全新的教学模式。
1 阅读教学的任务
无论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花样翻新,异彩纷呈。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不能变的。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必须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进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阅读。
它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识字,语言积累。
(2)从文本中获取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促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等的和谐发展。
(3)重读学写,为写作积累。
(4)学会阅读,掌握操作阅读过程的方法、本领,提高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的能力。
(5)通过朗读背诵,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阅读的方法的有效引领和训练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是阅读内容,但不等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
但阅读教学还有自身更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
2.1 教会最基本的读书法,引导学生分类实践
教会学生下面这些最基本阅读方法:(1)查工具书。
(2)抓重点,比较。
(3)联系上下文、生活等联想、推想。
(4)从事实材料看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
(5)把自己融进去,再造想象。
(6)边读边提出问题。
(7)圈点勾画,以笔助思。
(8)列提纲,理思路。
(9)分段,概括段意。
(10)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1)体会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
(12)朗读、复述、背诵、精读、略读、品读、回味读。
2.2 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具体表现就是“自我有效感”。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课堂上多对学生作出肯定性评价,以肯定的语气多给与表扬。
(1)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得出结果。
对于能贯穿整篇文章的问题,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
言中的闪光点,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启发。
即便是学生的答案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学习态度,然后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而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感觉。
(2)教师要多给学生树立榜样。
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例子时,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全班讨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们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课外知识,可以通过让学生画一幅画,作一首诗等活动,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同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2.3 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有求异才有创新,让学生都学会自主预习、主动预习。
在开始上新课之前,应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学生们选择自主预习方式,适合自己的有效方式。
如教《西门豹治邺》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1)“基础型”。
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作业型”。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来完成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
(3)“自能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在自读中提出不懂或者弄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去。
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深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潜能,这三种预习法都是行之有效
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求知的欲望,必定会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
利用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对着教材讲解。
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如教《天路》时,教师要求学生查阅读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如青藏铁路到底有多长,海拔有多高,离我们有多远,青藏铁路修筑时的困难;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2.4 精心设问,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无疑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呢?(1)根据课文题目和主题思想,设计富有新奇和充满吸引力的问题,来引导孩子们的兴趣。
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有的题目直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便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寻找正确答案了。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抓住重点、难点。
设计出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
在教学《欲速则不达》
时,可紧紧抓住“齐景公最后见到丞相晏婴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的确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齐景公急得准备好车良马,让最好的车夫驾驶,最后还嫌马跑得慢,索性弃车徒步跑开,可见急切,可是目的达到了吗?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探究。
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因为太着急失去了理智,采取了错误的做法,反而慢了,结果肯定因耽误了时间见不到晏婴的最后一面。
通过目的和结果的对比,文章的寓意便浮出水面: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失去理智,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
(3)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抓住关键问题。
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教师应抓住课文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和词,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从而完成正确的阅读。
在指导学习《绿色千岛湖》一文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单元的主题是“家园的呼唤”,而文章是写千岛湖的美景,内容和主题有什么联系?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质疑交流的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理有趣、融洽愉悦。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激励孩子喜欢阅读,教会孩子自主阅读,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并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