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体色变化的机理及防治措施201008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甲壳型:将β-胡萝卜素、黄体素和玉米黄质转
变成虾青素
• 鲷 型:不能完成色素转换代谢,只可直接积
累虾青素等色素
• 虹鳟型:能将虾青素转变成玉米黄质
鱼类体的评价
• 提供照片来说明和评估鱼的体色 • 色素计数,色谱法测定色素含量 • CIE(1976年)标准,采用三色原光度计
(Tristimulus colorimeter)测定L*(Lightness)、a*
黄颡鱼
塘 鲺
斑点叉尾鮰
鱼皮肤的特点
鱼表皮没有角质化,反射率很低,可以清 楚的看到表皮下的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上方有一层胶原状物质,结构像 角膜;可保护色素细胞,可加强透光
鱼类的色素细胞
• 按颜色分类分成六类
黑色素细胞(Melanophore,呈黑色) 黄色素细胞(Xanthophore,呈黄色) 红色素细胞(Erythrophore,呈红色) 虹彩色素细胞(Iridophore,呈彩虹色,蓝色、
现象 膨化饲料养殖的黄颡鱼群体中,一般会出现10-20%
体色异常的,用同样配方和原料生产的硬颗粒饲料养 殖则没有异常现象。 解决方法: ① 膨化饲料中添加足量的耐高温的维生素,或采用
后喷涂液体维生素工艺。 ② 从综合效益出发,针对此类鱼使用硬颗粒饲料,
不用膨化料。 ③ 在饲料中添加 100ppm的叶黄素效果较好。
弱视力的比目鱼不能将视觉传递到中枢神经
处于应激状态的鱼体色改变
影响鱼体颜色的环境因素
• 第一颜色反应:色素细胞直接对环境因子 改变做出反应
• 第二颜色反应:色素细胞在神经内分泌系 统的控制下做出反应
光照 紫外光A(365nm)照射造成大鳞裂尾鱼
红色素细胞聚集;
紫外光还造成黑色素的产生
光照时间长,可以增加鱼皮肤的亮度
(redness)、b*(yellowness)值 a*与类胡萝卜 素水平的相关性最好
• red(R), green(G),blue(B),hue(H), saturation(S),intensity(I)
三、调控和影响鱼体颜 色的因素
鱼体颜色调控
环境
光线等环境条件
养殖 管 理 营养
VA+DHA+PL
神经内分泌、旁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相对长期的调控 神经系统是快速调控 二者之间有交互作用 旁分泌系统有作用,但机理不明
调控色素细胞的内分泌系统
调控色素细胞的神经系统
色彩中心
以黑色素细胞为例,神经嵴细胞迁移到皮肤和眼睛等处,分化成前黑色 素细胞,再由前黑色素细胞分化为成黑色素细胞,成黑色素细胞逐渐生 长发育,成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
• 饲料中加入叶黄素可以明显改善胡子鲶的 体色(100mg/kg)
• 饲料中加入酯化虾青素增加了真鲷的红色
影响饲料中添加色素效果的因素
• 添加色素的类型 • 饲料组成 • 水产动物对色素的代谢 • 饲养管理
添加色素的类型对利用的影响
• 包含在海鱼油中的虾青素的消化率(85-90%) 比包含在虾肉(75-80%)中的高
黑色素体聚集 颜色减退 动力蛋白dynein带动 cAMP下降驱动
黑色素体在微管和肌动蛋白上运动
鱼体颜色改变
• 不同的色素细胞在鱼皮肤中的组合分布使 鱼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
• 生理学变化:色素细胞内色素体的快速运 动完成(快速变化)
• 形态学变化:色素细胞的形态和密度变化 完成(长期变化)
鱼体色素细胞中的色素
现代育种及饲养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配合饲料 的使用,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加快,饲养周期缩 短,因而水产动物从天然饵料和饲料中获得的色 素累积少。
四、人工调控鱼体色的 方法
人工调节鱼体颜色的主要方法
对于色素不足的状况(如白化)
改变养殖水体的背景色 合理的放养密度,良好的水质,科学饲养
管理 营养调控
针对养殖鱼类体色变黑
遮光 营养调控:提高饲料碳水化合物的量,
降低蛋白含量
营养调控改善鱼体色的方法
• 强化亲鱼培育 • 强化开口饵料 • 饲料中添加色素 • 饲料中添加抗氧化物质 • 改善饲料组成
饲料中加入色素对鱼体色的改善
• 饲料中加入虾青素可以明显改善虹鳟的体 色(50-60 mg/kg)
异;水中一些溶解物影响体色,如N-乙酰-5-甲 氧基色胺
影响鱼体颜色的营养因素
• 色素摄入不足
摄食玉米麸和麦麸的饲料影响虹鳟的体色 饲料中加入角黄素可以改善
维生素A 和E, DHA , EPA , AA 和磷脂等是防 止体色异常的物质基础
鲆鲽饲料中DHA和EPA的含量的比例不适宜, 造成体 色异常
亲鱼 营养
幼鱼质量
生长发育
眼的视网膜
中枢神经系统
皮肤
内分泌器官 色素细胞
体色改变
生理
生理因素
• 遗传因素
色素的等位基因
孔雀鱼中B,b等位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形成 常染色体等位基因R与r控制着黄色素细胞中黄色类胡萝卜 素的沉积 等位基因E与e控制着红色素细胞中红色类胡萝卜素的沉积
基因突变
当负责合成酪氨酸酶或者酪氨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出现异常时, 就会导致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受阻,鱼类表现出 白化症状
3、缺少黑色素的黄颡鱼
原因 成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减少,沉积的叶黄素、
类胡萝卜素数量较多。 解决方法: ① 饲料中足量添加维生素。 ② 在饲料中适当增加油脂的含量。 ③ 使用新鲜的动物源性原料。
④ 排除有害的饲料原料,如掺有非蛋白氮的原料,氧化变质 的油脂等
4、体色严重退化的黄颡鱼
原因 鱼体整体生理机能失调,进而严重影响到鱼体色素细
• 背景色
硬骨鱼改变皮 肤色素细胞的 形态、密度调 节体色以适应 生活的背景色
白背景
黑背景
短期适应白背景:色素体运动
0天
6天
10天
长期适应:黑色素细胞程序性死亡
• 其它
温度:低温减弱色素细胞的运动;高温加快色素 沉着(玻璃鳗 )
盐度:减慢色素沉着(玻璃鳗 ) 高密度 :导致鱼体色变暗 水质 :水中污染物破坏神经系统,导致体色变
鱼类体色变化的机理及防治措施
史廷奎 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鲁西南片区
报告内容
一.鱼的体色变化案例 二.鱼体色彩的生理学基础 三.调控和影响鱼体颜色的因素 四.人工调控鱼体颜色的途径和方法 五.鱼体体色调控的营养学方法
一、鱼类的体色变化
牙鲆
B:正常野生种,C,D,E,F,G:不同程度的白化
真鲷
植物原料中叶黄素含量
原料
叶黄素(mg/kg)
苜蓿粉(17%粗蛋白)
260
苜蓿粉(20%粗蛋白)
280
苜蓿粉(22%粗蛋白)
330
苜蓿汁蛋白(17%粗蛋白)
800
普通干燥藻类
2000
蛋白核小球藻
4000
黄玉米
17
玉米面筋粉(41%粗蛋白)
175
玉米面筋粉(60%粗蛋白)
290
万寿菊花瓣
7000
西班牙红辣椒
• 鱼体中的色素主要有黑色素(黑色素体中)、 类胡萝卜素(其它色素体)、蝶啶和嘌呤
• 鱼体可以合成黑色素,但不能从头合成类胡萝 卜素
• 类胡萝卜素分成两大类,其中叶黄素类在鱼体 内沉积效果最好
• 在鱼体内起作用的叶黄素类主要包括虾青素、 黄体素和玉米黄质
鱼体对色素的代谢
• 红鲤型:将黄体素、玉米黄质代谢转变成虾青
• 酯化形式的虾青素比自由形式的更容易消 化
饲料中的其它原料对色素的影响
• 饲料中的常量营养物质中,只有脂肪会影 响色素的沉积
• 增加脂肪的含量可以提高色素的沉积 • 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提高色素沉积 • 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可以促进色素的利用
饲养管理对色素利用的影响
• 鱼类在性成熟以前,能一直在体内沉积色 素,减慢鱼的性成熟可以增加色素沉积
正常 发白 发黑
加州鲈
正常
发黑
鳝鱼
正常
变红
鲤鱼
常见
发黑
鲫鱼
常见
发黑
斑点叉尾鮰
A
B
C
D
A正常 B变黑 C变白 D变红
黄颡鱼
正常
发黑
发黄
二、鱼体色的生理基础
鱼 的 体 色 丰 富 多 彩
鱼体的色彩由色素细胞决定
色 素 细 胞
鱼皮肤结构
色素细胞
表皮 真皮层
脂肪层
无鳞鱼皮肤结构中有两条色素带:表皮 下和真皮下各一条
胞的正常迁移、分化、发育和成熟过程,并引起鱼体体 色严重异常。 解决方法: ① 饲料中足量添加维生素。 ② 用新鲜的豆油、猪油、菜油等替换正在使用的油脂。 ③ 严格排查蛋白类原料,估计使用了掺入非蛋白氮的
原料。 ④ 配方中添加 胆汁酸类、Vc磷酸酯等解毒药物恢复鱼
体健康。
5、饲料加工对体色的影响
• (有的鱼类在拥有成熟的繁殖能力之后,则会因为求 偶繁衍后代的需求,再次产生诱惑色彩,吸引异性)
• 含色素的饲料使用越早,色素沉积越好 • 色素的沉积有类似补偿生长的现象 • 饲料的保存
饲料中加入着色剂存在的问题
人工合成色素增加饲料成本 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安全问题 更提倡使用天然色素 黄颡鱼的饲料中加入蓝藻粉,解决黄颡养
黑色素缺少,体色偏黄
体色严重退化
1、正常体色的黄颡鱼
大水面、低密度放养,不投喂配合饲料,鱼体是 在自然环境中摄食,主要食物包括水生昆虫及其 幼体、小虾、软体动物及小鱼等。因此,鱼体体 色为自然体色,较鲜艳。
2、缺少黄色素的黄颡鱼
原因 饲料的营养水平不够或饲料中缺少可以被吸收、沉积的
类胡萝卜素。 解决方法: ① 在饲料中补充足够的类胡萝卜素。 ② 饲料中足量添加维生素,尤其是VA。 ③ 在饲料中适当增加油脂的含量。 ④ 使用新鲜的动物源性原料。鱼粉的VBN<110mg/100g。 ⑤ 防止肝脏受到损伤。补充保肝利胆的中草药或胆汁酸等。
殖体色变黑的问题 在金鱼的饲料中加入小球藻,明显的改善
了金鱼的体色,效果比人工色素好
鲑科鱼类着色剂常用天然原料中虾青素含量
原料 毛磷鱼(油) 绕足类 红蟹(油提取物) 蟹(冷冻干燥) 小龙虾(油提取物) 小龙虾粉 磷虾 鲭油 虾(脱壳) 虾(蒸汽肝脏) 虾(虾青素蛋白复合物) 虾(油) 酵母
虾青素(mg/kg) 6-94 39-84 1550 76 750 137 49-727 6-11 20-128 192 1160 1095 30-800
膨化膨饲化料饲养料殖养鱼殖鱼 挑出挑的出正的常正鱼常鱼 挑出的黄色鱼
总之,保障配合饲料中合理的营养素 种类和营养水平,排除饲料中有毒、 有害物质的残留,保证适宜的色素种 类、色素有效含量,关注饲料的安全 性,才是保护鱼体正常体色的基本理 念和基本技术对策。
谢谢!
• 蛋白含量过高,酪氨酸量增加,造成黑色 素的增加
• 其它营养因素
饲料色素的来源、剂量水平、持续投喂时间以及饲 料组成
肠内的pH值 、胆酸和胆酸盐 饲料中抗生素、药物及其他颜色抑制因子等对色素
沉积也存在影响。 产品加工过程温度控制不好,受热时间长短同样会
影响着色。
养殖模式
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水产动物可以从摄食的天 然饵料虾、浮游动物、藻类等中获得一定的色素 来源,饲养周期较长,机体内累积的色素较多。
比目鱼早期脂肪营养影响色素的发育
饲料中脂肪/蛋白比提高,可以提高鲑鳟色素的沉着
提高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可加强牙鲆色素沉着
叶黄素含量
饲料中脂肪促进叶黄素的吸收
肌肉脂肪含量
用不同蛋白脂肪比的饲料喂养银大马哈鱼168天,其肌肉中 脂肪含量和角黄素含量呈正相关
营养对黑色素的影响
• 黑色素是在鱼体内由酪氨酸经酪氨酸酶氧 化而成
275
海藻(Ascphyllum nodosum)
340
海藻(Fucus vesiculosus)
350
海藻(Fucus serratus)
920
研究的前景
• 进一步弄清鱼体内色素代谢与脂肪代谢的 关系
• 加深研究鱼体色素调控的机理
五、调控鱼体色的营养学方法
——以黄颡鱼为例
湖泊放养,颜色鲜艳
黑色正常,缺少黄色
银白色或金黄色) 白色素细胞(Leucophore,白色、灰白色)
蓝绿色素细胞(Cyanophore,呈蓝色)
色素细胞的形态
色素体的运动














/kinesin/
黑色素体分散 颜色加深 驱动蛋白kinesin带动 cAMP上升驱动
调控色素体运动的主要激素和酶
分散
α-促黑色素释放激素 三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C 泌乳刺激素
儿茶酚胺
聚集
黑色素聚集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 褪黑激素
比目鱼注射黑色素聚集激素前 后无眼面的体色变化
注射前
注射后1小时
鱼的年龄、大小和健康状况
鱼类有效着色与体重和年龄有关
北极红点鲑体重17克以上才能积累角黄素,3龄鱼着色 比1、2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