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鱼类皮肤及骨骼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2、咽颅 硬骨鱼的咽颅 在软骨性咽颅的基础上硬骨化, 同时加上了一些膜骨,组成更复杂。 (P39,图、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起着支持身 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重要作用。鱼类 的脊椎骨按其着生部位和形态分为二类躯椎 和尾椎。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二、肩带和支鳍骨 2、腹鳍的支鳍骨及腰带
星鲨的腹鳍的支鳍骨由鳍基骨(前鳍基骨、后鳍基骨)和辐状软骨(两列) 组成。 雄性软骨鱼类有鳍脚(雄性交配器官),其骨骼由鳍基骨向后延长而成。 真骨鱼类的腹鳍的支鳍骨每侧1枚。 软骨鱼类的腰带位于泄殖腔前方,为“一”字形的软骨,它的两端与左右腹 鳍的鳍基骨相关节。 真骨鱼类的腰带由一对无名骨组成。 低等鱼类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的肩带与腰带彼此分离。高等鱼类如鲈形目的 肩带和腰带借结缔组织密切相连。
骨骼的功能:
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与肌肉协作,完成运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鱼类的骨骼多埋在肌肉内,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故在形态上比较稳定,所以常利用骨骼研究鱼类的 演化和分类。又因为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骨骼的某 些部分会留下痕迹,故可用来鉴定年龄。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骨骼的起源 骨骼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细胞。 骨骼的生长有一定的区域,叫生骨区
4.5 38 39 3.5 v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鱼类有三种色素细胞。 一、黑色素细胞--细胞星芒状,周围很多突起。内有色素
颗粒,属不溶性蛋白质色素族。
二、黄色素细胞--细胞具二核,黄色素属脂肪性色素族,
可溶于酒精、乙醚等,在光线影响下会迅速退色。 能集中与扩散。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2021/4/9
24
Thank you!
2021/4/9
16
两栖类:古代坚头类有真皮形的骨板,现存的两栖 类真皮鳞消失,皮肤裸露。与角质化相联系,蜕皮现象 从两栖类开始出现。
爬行类:皮肤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皮肤衍生物 为指(趾)端的爪、角质鳞和真皮骨板。
2021/4/9
17
鸟类:羽毛、腿脚部的角质鳞。羽毛和角质 鳞为同源结构。
哺乳类:表皮衍生物毛发和爪、蹄、指甲、 角等,是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和爬行动物的角 质鳞以及鸟类的羽都是同源结构。
具二核,色素颗粒小,在光线透射时呈橙 黄色或深橙色,由叶黄素组成,属脂色素族,可 溶于纯酒精、乙醚及其他脂肪溶剂中,因此浸制 标本黄色消失,
2021/4/9
14
红色素细胞
大多见于热带鱼类,核一个,内含红色素, 也系脂色素族,极易溶解于酒精和乙醚中。
2021/4/9
15
虹彩细胞或称反光体
具一细胞核,内含乌粪素颗粒。 不溶于水、酒精、乙醚及醋酸中,有强沂光 性,因此能反射出一种闪光的银白色彩,一般分 布于鱼体腹面较多,
2021/4/9
20
两栖类骨质鳞消失而角质鳞尚未形成,皮肤 呈裸露状态。
从羊膜类开始,表皮衍生物发展,形成角质 鳞和由角质鳞发展出来的鸟羽和兽毛;而真皮衍 生物则趋于退化。
2021/4/9
21
第五节 皮肤的功能
一、皮肤的保护作用(粘液的生物学意义)
1.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 的游泳速率。
二、真皮
真皮:起源于中胚层。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 即外膜层、疏松层和致密层。
大多数鱼类在真皮的疏松层和致密层下面有一层 疏松的皮下层,含有色素细胞和脂肪细胞。严格地讲, 此层并不属于真皮的范围。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呼吸系统 鳃裂直通体外,一般5 具骨质鳃盖,1对外鳃孔;
对;无鳔
多数具鳔;
生殖发育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 多数体外受精,卵生 生
其他
血液中保存大量溶解的尿素;皮肤粘液腺发达;多正尾;鼻孔
歪尾;鼻孔腹位;生殖导管 背侧位;生殖导管与生殖腺直接
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
相连
•
•
板鳃亚纲 鲨目
•
鳐目
• 软骨鱼纲
八、神经系统
• 大脑:
– 不发达;嗅觉发达(嗅球、纹状体)顶部出现 (古脑皮);
间脑:不发达
– 背面有松果体,与生物钟有关; – 腹面为脑下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等;(荷尔蒙的
主宰)
• 中脑:最发达; • 小脑:与运动有关;较发达 • 延脑: “活命中枢”
– 循环、呼吸、消化、新陈代谢调节中枢.
• 脊髓:低级反射中枢。
6、终生水生,具有多种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 1)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 – 2)体形多呈纺锤形,体表多被保护性的鳞片; – 3)体表具侧线,皮肤富有单细胞粘液腺; – 4)用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 5)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 – 6)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 – 7)无眼睑、无泪腺、无唾液腺。
九、生殖与发育
• 一般雌雄异体,同形,体外或体内受精
• 硬骨鱼的输卵管直接与卵巢连接,成熟的卵细胞不经过体 腔直接进入输卵管。
泄殖孔
十、感觉器官
1、眼
1)3套膜和1套折 光系统 2)近视(硬) 远 视(软) 3)多数无眼睑、 泪腺。
鱼纲主要特征
一、主要特征
1、具上、下颌,属有颌类; 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胸、腹鳍); 3、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4、脊柱替代了脊索,成为支撑身体的纵轴; 5、脑与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 分。
鱼类学思考题部分
《鱼类学》复习思考题(00-08)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圆口类;软骨类;硬骨类;真骨类;全骨类;鱼类的定义;棘鳍鱼类;软鳍鱼类。
二、讨论题鱼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思考题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第一章 鱼体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侧线鳞;颊部;喷水孔;鳍;软条;鳞棘;角质鳍条。
二、填空题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三、选择题01.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的后缘的部分为______.A.咽部B.吻部C.郏部D.颐部02._____是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孔背腹的一轴线.A.主轴B.矢轴C.横轴D.中心轴03.团头鲂,鲳体型呈_____.A.纺锤形B.侧扁形C.棒形D.平扁形04.泥鳅有须5对,其中______对吻须______对颌须,______对颐须.A.1,3,1B.3,1,1C.2,1,2D.2,3,005.鱼的眼一般比高等脊柱动物简单,它既无_____,也无真正的______.A.泪腺,虹膜B.眼睑,玻璃体 C第三眼睑,瞬膜 D泪腺,眼睑06.下列哪些鱼类的鼻孔与口腔相通_____.A.硬骨鱼类B.软骨鱼类C.肺鱼类D.真骨鱼类07.七鳃鳗的鳃裂共有______对.A.4B.5C.6D.708.喷水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______.A.鳃丝B.鳃裂C.鳃小片D.鳃耙09.从鳍的进化观点上看,一般认为先有______后有_____.A.胸鳍,尾鳍B.腹鳍,胸鳍C.奇鳍,偶鳍D.偶鳍,奇鳍10.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______.A.背鳍B.尾鳍C.胸鳍D.腹鳍四、讨论题01.鱼类各鳍的功能如何?02.依鱼类的口位置的不同,分别生活在那个水层?03.鱼体为什么要分泌粘液?五、思考题鱼类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体型?第二章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生发层;表皮和真皮;盾鳞;硬鳞;骨鳞;腹棱;环片;棱鳞;侧线鳞;栉鳞;珠星;鳞焦;腋鳞。
鱼类学02皮肤及其衍生物
3、红色素细胞 大多见于热带鱼类,核一个,内含红色素,也系
脂色素族,极易溶解于酒精和乙醚中。
4、虹彩细胞(反光体) 具一细胞核,内含乌粪素颗粒。 不溶于水、酒精、乙醚及醋酸中,有强折光性,
因此能反射出一种闪光的银白色彩,一般分布于鱼 体腹面较多。
(三)骨鳞 种类:为真骨鱼类特有; 发生:真皮、呈覆瓦状; 形态:扁簿,由上层和下层构成: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使
鳞片坚固。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交错排列而
成,使鳞片富有柔软性,便于活动。 生长特点:骨质层由内往外长,纤维层由上往下长
变异鳞:棱鳞、腋鳞、骨板、骨环、骨刺、绒毛状 鳞、尾鳞、甲壳状鳞。
二、仔鱼黏附器
某些鱼类在孵化出膜后数天内,头部表皮形成一 种临时性构造。它由皮肤的许多黏液腺组成,分泌 黏液,便于黏附其他物体。
三、毒腺 表皮细胞衍生而来,单细胞或多细胞
分布: 存于口腔:海鳝 存于体表:七鳃鳗 存于鳍棘:虎鲨、鳐等
四、发光器 皮肤衍生而来,表皮生发层细胞向真皮层伸展形
成。一个典型的发光器包括发光腺体、晶状体、反 射层和色素罩四部分。
(一)盾鳞 种类:为软骨鱼类特有,成对角线排列 ; 发生: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与牙齿同源也称皮齿; 生长:盾鳞一经形成,大小不变,但可再生,且鳞
数随鱼体生长而增加; 外形:分为基板和鳞棘二个部分。
(二)硬鳞 种类:为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雀鳝)特有; 发生:由真皮构成; 排列:成行,不呈覆瓦状; 特点:坚厚,鳞间以凹突关节面嵌合; 类型:标准式、科司美式、雀鳝式。
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淮海工学院《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习题集鱼类形态学部分绪论名词解释“鱼”(真鱼)的定义:P4 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多数鱼体披鳞片;是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问答题1.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4参考上面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名词解释软鳍鱼类:P18 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P18 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故称棘鳍鱼类。
鳍式:P23 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
问答题1. 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P12纺锤形:鲻,梭,鲐,马鲛鱼等。
侧扁形:乌鲳,绿鳍马面鲀,团头鲂等。
平扁形:黄鮟鱇,鰩,魟,鲼(fen,第四声)等。
棒形(鳗形):鳗鲡,黄鳝,海鳗,烟管鱼等。
2.请说明鱼鳍的形态与功能的适应性。
P18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的含义)P23罗马数字代表鳍棘,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1.大黄鱼的鳍式为:D.Ⅷ—Ⅸ,Ⅰ—31~34鱼第一背鳍由8-9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鳍棘和31-34鳍条组成。
2.鲤鱼的鳍式为:D.3,15~22 或D.3—15~22或Ⅲ-15-22鲤只有一个背鳍,它有3枚不分枝鳍条和15-22枚分枝鳍条。
3.宽尾鳞鲀的鳍式为:D.Ⅱ,2十25第一背鳍有2鳍棘,第二背鳍有2不分枝鳍条和25分枝鳍条组成。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名词解释鳞式:P31 记录鳞片数目有一定的格式,即为鳞式。
问答题1.如何区别盾鳞、硬鳞、圆鳞、栉鳞?P28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一般具有硬鳞质,鳞较坚硬,一般不作瓦覆状排列,鳞片间以关节突相连。
圆鳞:为真骨鱼类所有,一般呈瓦覆状排列,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构造。
栉鳞:为真骨鱼类所有,一般呈瓦覆状排列,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手摸会感到粗糙。
《鱼类学》形态部分
形成一大孔,即枕孔,为脑和脊髓的通孔,腹后端有椭圆形的枕髁, 与第1脊椎骨的前关节突相接。 ③基枕骨,位脑颅腹面后端正中,前端腹面部分为副蝶骨所覆盖,前接 前耳骨,腹面具骨质底盘,其腹面紧贴一块角质垫,称咽磨,与咽齿 形成相对的咀嚼面。
31
硬骨鱼类的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2
硬骨鱼类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3
硬骨鱼类鳃弓
鲈鱼鳃弓背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4
鲈鱼鳃弓
鲈鱼鳃弓腹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5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6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所组成。 脑颅:可分成筛区,眼区、耳区及枕区四个区。
⑥ 鳞片骨,位于脑颅背后方两侧的一对三角形骨片,紧贴在翼耳骨后缘与上耳骨外 侧,后方接在后颓骨上。
⑦后颞骨,紧贴在鳞片骨,上耳骨与翼耳骨后缘间,后端覆盖着肩带上匙骨的前部。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9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枕区:包围在脑颅最后端枕骨大孔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上枕骨,位脑颅背后端中央,背面中央有较高的上枕脊突起,中部两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7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眼区:包围在眼球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 额骨,位脑颅背面,中筛骨后方的一对长方形骨片,后缘
与顶骨相接。 ② 眶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左右两眼眶之间的一块鞍状骨。 ③ 翼蝶骨,一对,位脑颅腹面,眶蝶骨后方两侧。 ④ 副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最长的一块骨骼,前端分叉,
2004-2005(1)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复习讲义
《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复习讲义一、名词解释绪论鱼类学“鱼”(真鱼)的定义:指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多被鳞片;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尾柄、吻部、眼后头部、眼间隔、颊部、鳃盖膜、喉部、下颌联合、颏部(颐部)、峡部、头尾轴(主轴)、背腹轴(矢轴)、左右轴(横轴)、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颐须、颌须、鼻须、吻须、脂眼睑、小鳍 (副鳍)、脂鳍、软鳍鱼类、棘鳍鱼类、腹鳍腹位、腹鳍胸位、腹鳍喉位、鳍式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鳞棘或环片、鳞焦、鳞沟或辐射沟、棱鳞、侧线、侧线鳞、鳞式第三章骨骼系统原颅、咽弓、单体椎、多环椎、星椎、脉关节突、尾部棒状骨、下咽骨、咽骨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的第一至第三椎体的两侧的四对小骨,前后分别与内耳的内淋巴窦和鳔前室相连。
可增加鱼类的听力。
这四对小骨称为韦伯氏器。
第四章肌肉系统大侧肌、肌节、肌隔、轴上肌、轴下肌、红肌、白肌、棱肌、上棱肌、下棱肌第五章消化系统齿式、螺旋瓣、幽门盲囊、咽上器官第六章呼吸系统内鳃裂、外鳃裂、鳃片(鳃瓣)、鳃小片、半鳃、全鳃、鳃间隔、鳃条、鳃耙、鳃盖、假鳃盖、喷水孔鳃——伪鳃、迷路器官、喉鳔类、红腺或气腺、卵圆窗、闭鳔类鳃上器官:某些鱼类的鳃弓或舌弓的一部分骨骼特化而成,上覆黏膜组织,布满血管,可辅助呼吸。
第七章循环系统头环:在硬骨鱼类中,只有背主动脉和颈动脉连合成的环状结构。
第八章尿殖系统前肾、头肾、中肾、肾小体或马氏体、肾小球囊或鲍氏囊、血管小球或肾小球、中肾管(吴夫氏管)、米勒氏管、狭盐性鱼类、广盐性鱼类、性逆转、珠星、婚姻色、卵生、副性征性逆转: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
卵胎生:某些软骨鱼类的卵子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但胚体的营养是靠自身的卵黄提供的。
胎生:某些软骨鱼类的卵子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胚体与母体发生血液循环上的联系,其营养不仅靠自身的卵黄,也靠母体来提供的。
鱼类学皮肤及衍生物
保护作用
防御机械损伤
鱼类的皮肤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 性,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机械损
伤,如撞击、摩擦等。
防御病原微生物
鱼类的皮肤具有一层致密的角质层, 能够阻挡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同时皮肤上的黏液也具有一定的杀 菌作用。
防止水分散失
鱼类的皮肤能够有效地防止体内水 分的散失,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感觉作用
其他衍生物
01
02
03
侧线系统
侧线系统是鱼类感知水流 和周围环境变化的重要器 官,由一系列感觉器官和 神经组成。
鱼鳍和鱼尾
鱼鳍和鱼尾是鱼类游泳和 保持平衡的主要器官,它 们的形状和大小因种类而 异。
鱼鳔
鱼鳔是鱼类调节身体比重 和深度的重要器官,通过 充气或放气来改变鱼体的 浮力。
04
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的生 物学意义
大部分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水流经过鳃裂时,鳃丝上的毛细血管能够吸收水中 的溶解氧,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皮肤呼吸
一些鱼类在缺氧环境下,能够通过皮肤进行辅助呼吸。皮肤上的某些细胞具有呼 吸功能,能够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调节体温和渗透压
调节体温
鱼类的皮肤能够通过调节血流量和改变皮肤颜色等方式来调节体温。在寒冷环境下,鱼 类会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热量散失;在炎热环境下,则会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散热。
色素细胞的功能
色素细胞能够调节鱼体的颜色,使其 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以达到伪装和保 护的目的。此外,色素细胞还能参与 鱼类的繁殖行为,如求偶和产卵。
粘液细胞
粘液细胞的分布
粘液细胞广泛分布于鱼类的皮肤、鳃和消化道等部位,能够 分泌粘液。
粘液细胞的功能
粘液能够减少鱼体与水之间的摩擦,降低游泳时的阻力。同 时,粘液还能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防止病原体和寄生虫的 侵入。
各类脊椎动物皮肤及其衍生物的比较
真皮骨板,例如龟、鳖、 鳄
鹿的实角
疏松结缔组织,可蓄 积脂肪
同鸟类
皮肤及衍生物的变化趋势 单层细胞(文昌鱼) 1、表皮 不角质化(圆口类、鱼类) 轻微角质化(两栖类) 高度角质化(陆生羊膜类) 2、真皮:薄(无羊膜类) 厚(羊膜类,鸟除外) 3、外骨骼:骨质鳞(水栖鱼类) 骨质鳞消失,角质鳞尚未形成,皮肤裸露(两栖类) 角质鳞(陆栖羊膜类) 鸟羽、兽毛 单细胞腺体(水生动物以之为主或仅有之) 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哺乳类大发展) 4、腺体 位置:表皮层 下陷至真皮层 爬行类、鸟类的腺体一度失去重要性而减少 多层细胞(圆口类以上)
各类脊椎动物皮肤及其衍生物的比较
文昌鱼 表皮 圆口类 鱼类 多层细胞(同圆口 类)无角质层,有色 素细胞,体表有粘液 腺形成的一层胶质 外膜 单细胞腺体为主含 少数多细胞腺体 (有 的特化为毒腺或照 明器) 多层细胞(同圆口 类) ,有色素细胞 两栖类 角质层: 层细胞, 1-2 轻度 角质化,蜕皮现象开始出 现 生发层: 有强大分生能力, 有色素细胞 多细胞粘液腺,使皮肤经 常保持湿润(皮肤裸露)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表 皮 衍 生 物 真皮
很薄,胶状结缔组 织组成
厚而致密 海绵层:疏松结缔组织, 有血管、神经、色素细胞 致密层:致密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丰富
真 皮 衍 生 物 皮 下 组织
硬鳞、圆鳞、栉鳞 ※楯鳞是表皮真皮 的共同产物,与牙齿 同源 疏松结缔组织少,所 以真皮与肌肉相连 紧密,适于游泳 皮肤及衍生物 表皮:复层上皮细胞(来源于外胚层) 有大的淋巴间隙
单层柱状上皮(同 多层上皮细胞最 无脊椎)有感觉细 表层细胞也是具 胞,表皮外有角质 核的活细胞 层。幼体具纤毛, 成体消失 单细胞腺体 单细胞腺体 口漏斗和舌端的 角质齿 比表皮薄 有规则排列的结 缔组织,含胶原 纤维和弹性纤维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讲授重点:1 、鱼类皮肤衍生物的类型、位置和机能2 、骨鳞的构造和鳞式第一节 鱼类的皮肤鱼类的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内层的真皮组成。
一、表皮( Epidermis )表皮起源于外胚层。
鱼类的表皮都由活细胞组成,通常无连续被覆的角质层。
表皮又分为生发层和腺层。
(一)生发层表皮基部最内面一层是一层呈长柱形的细胞,称为生发层( Stratum germinativum )。
该层细胞具有分生新细胞的能力,由此分生的新细胞代替原来的母细胞的位置,而母细胞则向表层位移。
在此过程中,细胞逐渐变成扁平或鳞片状,直至达到最外面,或因衰老而淘汰,或因机械损伤而脱落。
(二)腺层本层因存在各种腺细胞而得名。
除去生发层,其余都算是腺层,细胞层数不等。
最初的细胞来自生发层,但并不是说本身不能进行细胞的增生。
实际上整个表皮层的细胞都具有分裂增殖新细胞的能力,不过生发层的增殖能力特别旺盛强大而已。
表皮层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系由真皮内的血管供给,并借渗透作用通过细胞基质到达表面的细胞。
鱼类表皮细胞的层数,不仅依种类而异,还依不同部位、不同年龄而异。
板鳃的表皮一般 4 — 6 层上皮细胞,硬骨鱼类通常约有 10 ─ 30 层细胞,底栖鱼类表皮层一般比上层鱼类厚。
鱼类表皮一般无角质层,但有些鱼类的表皮有时能局部角质化,如有些鲤科鱼类的唇部角质化,便于摄食。
还 有些鱼类一到生殖季节,由于受了生殖腺激素的刺激,在头部、鳍等处出现一种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圆锥形突起,称为追星或珠星 ( Pearl organ ),生殖完毕即生行消退。
珠星只限于生殖季节出现,或者在生殖期间变得特别明显,雄性个体一般表现得粗壮,数量也多,雌性个体往往缺如,即使出现,也很微细,数量也非常有限。
主要是生活、产卵在流水或潮间带的一些鱼类,世界上已知有 4 目 115 科中的一些鱼类存在这种结构。
二、真皮( Dermis )位于表皮之下,来自胚胎时期的中胚层起源的间叶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彩细胞
叶海马
独须鱼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不会角质化,(不会蜕皮)。 2.具大量单细胞腺,能分泌大量的粘液
鳞片
色素细胞
粘液细胞 表皮
真皮
色素细
肌肉
2、真皮层 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细胞很少 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 A、外膜层:很薄, 结缔组织均匀排列,呈片状。 B、疏松层:略厚于外膜层,纤维结缔组织呈海绵状疏松 排列,含色素细胞,,血管丰富。 C、致密层:较厚,纤维结缔组织发达,细胞极少,纤维 呈束状,排列紧密。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栉齿
低等真骨鱼类多被圆鳞,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类。
栉鳞:后区的鳞嵴变形突出于边缘,呈齿状构造 高等真骨鱼类多具栉鳞,如鲈形目的鱼类。 但也有两种都有的,如黄盖鲽,无眼侧圆鳞,有眼侧栉鳞。
(5)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 是指许多小孔所排列的线。常见于鱼体两侧。
其条数在各类不等,大泷六线鱼五条、鰕虎鱼无, 有的中断(罗非鱼)。 侧线鳞:排列在侧线上,有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侧线上鳞:背鳍起点斜数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侧线下鳞:臀鳍或腹鳍起点斜数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7、每个盾鳞可以分成_____、_____两部分; 8、骨鳞表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 9、名词解释 圆鳞、栉鳞、侧线、鳞式 10、鱼类的鳞片分为哪几类,绘图说明圆鳞和栉鳞的构造, 并举出代表鱼
鲟鱼
鳞
鳞齿
鳞沟
鳞焦
骨质层
纤维层
黄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二:腺体 (一)粘液腺 1、种类
鱼类的皮肤腺体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 包括粘液腺及毒腺。 单细胞腺
(1).杯状细胞
最常见,释放粘液物质 不产生粘液
(2).颗粒细胞
七鳃鳗,不产生粘液 (3).棒状细胞 鲤形目、鲶形目,呈圆形或椭圆形,称警戒细胞
(4).浆液细胞 少见,内容物有的透明浆液状,分泌物不直接
三:鳞
(-)分类
片 为鱼类的外骨骼,由皮肤衍生而来, 具有保护鱼体的作用 根据鳞片的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分为
1、盾鳞 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系由表皮和真皮联合 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鳞棘 露在皮肤外面,尖端朝后。 外披珐琅质,内中空。有血管和神经通过 基板 埋在皮肤内,多呈菱形 鲨的头、身体上均有分布,鳐常分散、不均匀的分布在背 部、尾部和胸鳍上。
鳞式:记录鱼类侧线鳞及其上下鳞片数目的方式。
侧线鳞 侧线下鳞数 5~6 32~36 4-V 侧线上鳞数
例如:鲤
(二)鳞片的变异现象 一些鲇形目鱼:鳞片退化为皮状突起; 大部分鲹科鱼类:部分或全部侧线鳞变态为大的骨质棱鳞 (鳞片中央有刺状突起
红娘鱼、绿鳍鱼:背鳍基部两侧也有一行粗大的棱鳞
箱鲀:骨板;
排到体表,而排放在细胞间隙。
2、成份 粘蛋白,分泌物中含有粘多糖类和纤维物质, 入水后纤维部分膨胀发粘成为粘液。
3、作用
A.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的 游泳速率。
B.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C.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
D.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E. ,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起到 净化水质作用。
上层:围绕着鳞片中心一环一环的生长
下层:一片一片的从中心向外方生长
(3)各部名称 前区(基区):朝着头部,埋在真皮中的部分。 后区(顶区):朝着尾部,未被其它鳞片覆盖的部分 侧区:前区和后区的两侧,朝着背腹方向。
鳞嵴(环片):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隆起,
鳞焦(生长中心):环片所环绕的中心, 鳞沟(辐射沟):由鳞焦向四方发出的凹沟, (4)类型
2、硬鳞
为少数低等硬骨鱼类所有 坚厚、成行排列,彼此间以关节相连, 在我国鲟、鳇鱼具有,但仅在尾鳍上缘,身上为骨板。
3、骨鳞 为真骨鱼类所特有, (1)、结构:每一鳞片由上、下两层组成 上层(骨质层):由骨质构成,薄而脆,使鳞片坚固。 下层(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排列而成,柔软。
富有弹性
(2)、生长
(二)、毒腺 由许多腺细胞集合而成,形似坛罐,位于真皮层, 常与棘刺连在一起 1、作用 自卫、攻击、捕食 2、种类
(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如海鳝。
(2)具有毒性的皮肤粘液腺。如七鳃鳗。 (3)具毒刺的鱼类。如虎鲨、鳐、蓝子鱼、毒鲉等 (三)仔鱼粘附器 有些鱼类在孵化出膜后数天内,仔鱼常在表皮层形成 一种临时性的构造,它分泌粘液,用于将身体粘附在 其他物体上。如鲤鱼
五、体色和体色变化
鱼类色泽的变化,系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扩散 与集中所致 可因环境、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感情冲动而变化。 功能 保护自己、攻击对或迷惑对方、逃避敌害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象周围 的环境的现象
海龙目:环状骨片;
鲀形目:骨刺。
三、体色
色素细胞分布于真皮,基本有三种: (一)、黑色素细胞: 呈星状,有很多突起,细胞含有棕色、黑色或灰黑色的颗粒,
(二)、黄色素细胞:
结构大致同黑色素细胞,但色素颗粒小,在光线透射时呈橙黄色 或棕色。 (三)、红色素细胞:
不常见,热带鱼身上较多,分布是局部的,结构也同黑色素细胞, (四)、光彩细胞: 色素颗粒是鸟粪素颗粒,它能折光,使鱼体呈银白色。
第三节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包被在鱼体的外面,有保护鱼体的功用。 鱼类皮肤的衍生物包括粘液腺、毒腺、发光器、鳞片和色素细胞
一:皮肤的构造
皮肤 鱼类皮肤的结构由表皮和真皮两层组成。 1、表皮 表皮包在鱼体最外层,由上皮细胞构成。
分为生发层和腺层两部分
生发层 :仅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增生能力特别强, 腺层: 位于生发层的上方,细胞层数不等。
七:发光器
多为生活在中层或深层的海水鱼类
通常有二种方式
1、由于和发光细菌共生而发光 如鳕科、发光鲷科
2、自身有发光腺体
如板鳃类
灯笼科பைடு நூலகம்
功能:认识同类、求偶繁殖、诱食、拒敌。
作业 1、鱼类的皮肤是由 和 二层组成,其作用 主要是 。 2、鱼类的腺体有 、 几种,分泌的粘液主要成份 是 ,其作用有 、 、 、 、 。 3、鱼类的鳞片按外形及构造的不同主要分为 、 、 几种类型,分别为 、 、 鱼类所 具有。 4、鱼类的骨鳞分为 、 几种类型 7-9 5、 鳞式48-57 试说明其意义 2-3 V 6、每个盾鳞可以分成_____、_____两部分; 7、骨鳞表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