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源一中高二年级(下)思想政治必修4

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1框的内容。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框,主要讲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该框是学好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对学生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下一框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405班是高二年级阳光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前面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导学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通过查看学案完成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对本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困难较大,所以备课思路一直在更改,在预习课上先期解决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并且根据完成学案的实际,将第三目放在下节课完成,这样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时间。

三、【设计理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兴趣为主旨”去设计教学,以“我国生育政策”为例,结合当前土地改革色社会热点展开教学,力求用典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六、【教学流程】

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仿效苏联鼓励生育,生孩子多的母亲被尊称为“英雄母亲”。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但在“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民东躲西藏冒着被罚款的危险(缴纳社会抚养费)也要多生孩子,甚至出现抢生、偷生等“违法”现象。

1、结合材料和教学素材1,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

什么我国要不断调整生育政策?

2.请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探究二

我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最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城乡之间的发现不平衡、不充分。所以,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乃至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解决当前城乡发展差距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乡村发展短板,加快农村土地改革可以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2017年土地承包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土地经营权入股,维护进城务工和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等七方面内容。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着力强化农村产业培育和产业支撑,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充分利用乡规民约引导乡风民俗,抵制陋俗恶习,通过优秀家风家训的感染及引领作用,培育村民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3、请结合材料和教学素材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土地政策演变及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原因。

七、【学后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 )

2.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

史的主题。要大力宣传中国梦、强国梦,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对于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法定身份证件能够完全证明的9类事项,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不得要求群众开具证明。该法规的出台( )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能够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能够缓和现阶段我国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

④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之所以重视农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是因为( )

①它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它将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

③它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④它适应并服务于新时代农村的全面振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下列对于我国当下进行的这场“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革命”旨在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

②对生产关系的“革命”能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

③“革命”标志着我党完成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④调整体制机制的“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变化( )

①是基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已发生根本变化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作出上述强调是因为( )

①源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④不回避现实中的矛盾才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B.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