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形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条形基础
1)构造要求
1、基础梁高
2、翼板厚度通过计算确定,但一般不小于200mm,当介于200到250之间时,取等
厚翼板;当大于250
3、端部宜挑出
4、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梁二侧比柱至少宽出50mm;
5、砼强度等级
6、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筋应按M、V图配置,考虑整体弯曲,顶部纵向受力钢
筋宜全部通长布置,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7、梁内箍筋:
✓当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不少于
0.1%A,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500~700;
✓梁内箍筋形式应采用封闭式,直径6~12,一般大于8mm
⏹采用双肢箍;
⏹
⏹
8、底板配筋要求
⏹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但直径不能小于10mm,间距为100~200;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8~10,间距不超过300mm。
⏹纵横向交接处连接见规范。
2)内力计算:基础梁和底板
1、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法和弹性地基梁法
简化法:一般假定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实践中采用二种计算方法,静定梁法和倒梁法。为满足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一般要求基础梁有足够的相
对刚度。
⏹静定梁法
计算时先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然后将柱荷载直接作用于基
础梁上,分析受力(简图见教材),故可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任意截面M、
V。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如单层排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
⏹倒梁法
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大时,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异,因而可把柱脚视为条形
基础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普通连续梁计算。其适用范围为:
⏹上部刚度较好,荷载分布均匀;
⏹基础本身刚度大;
⏹地基土质均匀
当不满足静定分析和倒梁法计算条件时,宜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
2、计算步骤
1.确定基础底板尺寸:一般为狭长矩形。
长度L 可按构造确定L=柱间距和两端伸出的悬臂长度;
宽度B 轴心受力
偏心受力
2.翼板内力计算-同砼墙下条基
✓求基底净反力;
✓计算单位长度线荷载;
✓按悬臂构件计算M、V;
3. 基础梁内力计算
✓基础梁尺寸初定;
✓求基底净反力;
✓计算倒梁承受线荷载;
✓根据计算简图,计算不利截面内力;
✓根据M、V进行配筋计算。
注意:1)当条基相对刚度较大,由于基础驾越作用,其两端边跨的基底反力会有所增大,故两边跨的跨中弯矩及第一支座弯矩值宜乘以1.2增大系数;
2)采用倒梁法计算所得的支座反力,一般不等于原有柱子传来轴力,实践中提出“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加以调整。即将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之差,均匀分布在相应支座两侧个1/3跨度范围(边是悬跨取全部)作为基底反力调整值,然后在单独反力调整值作用下,按连续梁计算内力,最后与原算的内力叠加。
四、柱下交叉条形基础设计
1)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简化计算,通常把柱荷载分配到纵横两个方向基础上,然后按条基计算。
2)分配原则
必须满足:1)静力平衡
2)变形协调
3)变形计算
利用基床系数法(弹性地基梁)采用文克勒弹性地基梁模型可得在集中力作用下
L=定值,可代入计算
当L=0,
当L=∞,
1)角柱节点
2)边柱节点
3)内柱节点
注意:当交叉条基按纵横方向分别计算时,节点底板面积被使用了二次,对此可加大节点荷载的方法,加以平衡。
3 桩基础主要设计步骤与内容
3.1桩基础设计内容
桩基础是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桩基础设计内容包括:
(1) 确定桩的截面尺寸和长度,确定承台埋深;
(2) 单桩配筋设计和计算;
(3) 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
(4) 承台结构计算(冲切、受剪和受弯)及设计;
(5) 桩基沉降计算
(6) 绘制桩及承台施工图。
3.2桩基础设计方法
(一)桩基础的类型
包括:
低承台桩基
高承台桩基
按桩布置方向分:
垂直桩
斜桩
(二)桩基设计原则
桩基是由桩、土和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应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
桩基设计应按变形控制设计。
桩基设计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 单桩承受的竖向荷载不宜超过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 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
(3)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稳定性演算。
(三)桩的分类
(1) 按受力状况分: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2) 按施工方法分:预制桩和灌注桩。
(四) 单桩竖向承载力
取决于桩身材料的强度和地层的支承力两方面
(1) 按桩身材料的强度计算,计算低桩承台桩基的单桩承载力时,按轴心受压杆件计算(纵向弯曲系数为1)
公式: (2) 地层的支承力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贯试验方法确定。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3) 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配筋长度:
1) 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2) 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
土层或液化土层。
3) 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桩应通长配筋。
4) 桩径大于600mm 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五) 桩的平面布置
(1) 桩的根数
当桩基为轴心受压时,桩数n 应按下式计算:
(2) 桩的平面布置
桩的平面布置可采用对称式、梅花式、行列式和环状排列。布置桩位时,桩的间距(中心距)一般采用3~4桩径。 c
c p f A Q ψ≤i
sia b p pa a l q u A q R ∑+=a
k k R G F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