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产科于2009-2012年收治的45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365例进行比较分析。

再将患者按肌瘤大小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人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手术效果等情况的变化。

由此具体探析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处理方法。

结果:我院产科收治的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45例患者与正常妊娠患者相比人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手术效果等情况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别。

将患者按肌瘤大小分类后,≤6cm肌瘤组的患者比>6cm肌瘤组的患者人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手术效果上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如果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是能达到很满意的效果,但是对于肌瘤大小>6cm的患者我们要特别谨慎小心处理,以达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晚期妊娠子宫肌瘤分娩方式肌瘤处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27-02
目前子宫肌瘤在我国是较为常见存在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育龄女性之中,其生长与雌激素水平有直接关系[1]为产科常见的高危因素,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正不断上升,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尤其是当妊娠晚期出现子宫肌瘤时,更要加倍小心谨
慎对待,因为对此的处理直接影响母儿的生命安危,若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且子宫肌瘤生长的大小决定此疾病的危急,我们更是要提早做好处理[2]。

本文通过对我院产科在
2009-2012年收治的45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365例进行比较分析,详细分析了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法。

现具体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的410例妊娠妇女均为一直在我院妇产专科进行待产的产妇。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45例,年龄跨度22-36岁,平均(28±5.6)岁,人均住院日,(26.4±1.2)天。

正常产妇365例,年龄跨度20-32岁,平均(28±3.8)岁,人均住院日,(25.3±0.6)天。

≤6cm肌瘤组的患者40例,年龄跨度25-36岁,平均(27±3.2)岁,人均住院日,(24.4±1.2)天。

>6cm 肌瘤组的患者5例,年龄跨度23-32岁,平均(29±3.8)岁,人均住院日,(27.3±0.5)天。

而且患者其他的一般资料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1.2子宫肌瘤发现时间。

我院产科与2009-2012年收治的45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子宫肌瘤发现时间,孕前发现15例,孕早期发现10例,孕中期发现8例,均经有b超产检证实;7例产后检查证实,5例经由剖腹产证实。

1.1.3分娩方式。

我院产科与2009-2012年收治的45例晚期妊娠
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其中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因其子宫肌瘤的直径<3cm,所处位置对妊娠的影响较小。

2例在妊娠过程中行单纯的剖宫产,因其直径较大,位置较为特殊若盲目手术会引起子宫大出血,待产妇恢复后再做处理。

余下的42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均在行剖宫产时将子宫肌瘤剔除,效果较好。

1.1.4剖腹产指征。

我院产科与2009-2012年收治的45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中有44例进行了剖腹产,其中先兆早产迹象的2例,臀位2例,早产9例,产程异常2例,胎膜早破2例,前置胎盘1例,高龄初产4例,胎位异常2例,胎儿窘迫5例,活跃期停滞5例,10例没有特别异常危险因素,但因较大直径子宫肌瘤的存在,经探讨研究也进行剖腹产。

1.2方法。

观察45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组与正常妊娠妇女组的人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手术效果等情
1.3病情及疗效判定标准。

如患者出现咳痰较平时明显增多,痰液颜色变黄,发热,血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部ct 炎症病灶较之前扩大均视为急性加重,并给予上述相应治疗,统计从观察开始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二者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

支气管扩张发生后,常因反复急性加重、支气管进行性破坏,导致肺功能逐渐降低,严重者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

该病急性期多采用抗炎、祛痰、止血等治疗,但慢性稳定期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红霉素为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效。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小剂量口服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有明显疗效。

本研究也证实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内明显减少支气管扩张病人急性发作次数,这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慢了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及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的风险。

对于小剂量红霉素长期口服治疗支气管扩张目前主要认为有以下机制:
(1)抗炎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炎作用,它可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减少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化物酶并抑制细胞因子释放。

(2)免疫调节作用:红霉素可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减轻气管免疫反应。

(3)影响气道定值菌: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无直接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但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弹性酶、蛋白酶、磷脂酶c和外毒素a的释放,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


外低浓度的红霉素还可使细菌生物膜上的藻酸盐和己糖数量减少,从而破坏了生物膜的膜相结构,允许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进入菌体内,以清除曾经受到生物膜保护的致病菌[2]。

(4)抑制呼吸道黏膜的黏液和水分分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调节气道黏液分泌的作用,能减少气道疾病分泌过多黏液,而对正常的分泌却没有明显影响。

(5)另外,因为红霉素具有促进胃动力的作用,有人认为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可能与其抑制胃食管反流有关。

但是仍需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显示,用药期间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