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
i 1
(s p j )
j 1
K
*

b0 a0
称为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
称为传递函数零点;
zi p
j
称为传递函数极点。
C ( s) R( s ) b0 s
m n
传递函数写成因子连乘积的形式(频率法使用):
G ( s) b1 s
m 1 n 1
bm 1 s bm a n 1 s a n
( x1 0 , x2 0 )
( x 2 x 20 )
( x1 0 , x2 0 )
增量线性方程: y K1 x1 K 2 x 2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时域中的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
特点:
微分方程直观,准确;但不适于高阶系统;系统结构 或参数变化时,需重新编写和求解微分方程,不便于 系统的分析设计。 复数域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特点: 传递函数不仅表征系统动态特性,还可以研究系统结 构或参数变化对性能的影响,使分析和设计工作大为 简化。
2、建立恰当的数学描述 3、非线性环节的处理
四、实际工程应用中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
1、把各部件尽可能地作线性化处理; 2、建立线性化的系统模型(近似模型); 3、求系统的近似特性; 4、建立更复杂的模型,得到更精确的特性。 五、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模型描述方法
1、微分方程 1、机理分析法
2、实验辩识法
2、建立输入—输出时间函数描述的方法 ⑴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作合理的假设; ⑵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必要时需考虑扰动 量),并根据需要引入一些中间变量; ⑶根据物理或化学定律写描述系统运动的方程; (常用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牛顿定律、热力学定 律、能量守恒定律) ⑷消去中间变量求出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 方程,即元件的数学模型。
2
f
dx(t ) dt
Kx(t ) F (t )
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元件或系统可具有形式相同
的数学模型。这些系统统称为相似系统。 相似系统:揭示了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建立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时间描述函数
1、建立的目的:确定被控制量与给定输入或扰动之间的 关系,为分析和设计创造条件。
消去中间变量 令以下的参数为:
Tm
m
(iTm K 1 K 2 K 3 K m K t )
(i K 1 K 2 K 3 K m K t )
Kg
K1 K 2 K 3 K m
(i K1 K 2 K 3 K m K t )
Kg
K1 K 2 K 3 K m
(i K1 K 2 K 3 K m K t )
• 速度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R2
R2 R1
ui R
1
m
u2
ua

R1
-k1
u1
C
-Hale Waihona Puke Baidu2
SM
负 载
ut
TG
系统输出 系统输入参考量
ui
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元件):给定电位器、运放1、运
放2、功率放大器、直流电动机、减速器、测速发电机
运放1
运放2 功放
u1 K1 (ui ut ) K1ue
KC
KC
(i K 1 K 2 K 3 K m K t )
整理得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为:
Tm d dt Kg dui dt K g ui K C M C
3.线性系统的性质:
具有可加性: f 1 ( t ) y 1 ( t )
f 2 (t ) y 2 (t ) f1 (t ) f 2 (t ) y1 (t ) y 2 (t )
5. 非线性元件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实际的物理元件都存在一定的非线性,例如 弹簧弹性系数 K 实际是位移的函数 K (x) ,并非 常值;电阻、电容、电感与工作环境、工作电流有关, 并非常值;电动机本身的摩擦、死区等非线性因素会 使运动方程复杂化而成为非线性方程。
y
小偏差线性化法 (切线法) y
将非线性函数在平衡点附近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数学 模型。 频率法、根轨迹法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 1、传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线性系统在零状态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
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记为G(s)。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n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
a0 d dt
n n
c(t ) a1
m
d dt
n 1
A
0
k
y f (x)
展开成泰勒级数,再去掉高
次项便得到线性函数。
x0
x
设连续变化的非线性函数为 A为平衡状态 工作点,对应: y0 f ( x0 ) , 当 有
y f (x)
y f (x)
x x0 x , y y0 y
在平衡状态A点运用泰勒级数展开为:
2 df ( x) 1 d f ( x) (x x ) 2 y f ( x) f ( x 0 ) ( x x0 ) 0 dx x 2! dx 2 x0 0
i(t )dt i (t ) C C
2
duo (t ) dt
LC
d u0 (t ) dt
2
RC
duo (t ) dt
uo (t ) ui (t )
这是一个二阶线性微分方程,也是RLC串联电路的时域 数学模型。
• 弹簧-质量-阻尼器(S-M-D)机械位移系统
求质量m在外力F的作用下,质量m的位移x的运动 方程。 设系统已处于平衡状态,相对于初始状态的位 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概述 一、为什么要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是定量分析、计算机仿真、系统设计的需要 2、是寻找一个较好的控制规律的需要 二、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描述控制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三、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1、提出合理的假设,忽略次要因数,抓住本质。
2、传递函数的零点与极点
传递函数写成因式分解形式(根轨迹法使用):
G(s) C ( s) R( s ) b0 s
m n
b1 s
m 1 n 1
bm 1 s bm a n 1 s a n (s z i )
n m
a0 s
a1 s

b0 ( s z1 )( s z 2 ) ( s z m ) a 0 ( s p1 )( s p 2 ) ( s p n )
当增量很小时,略去高次幂:
df ( x) y y 0 f ( x) f ( x 0 ) ( x x0 ) dx x0
y K x
具有两个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
f ( x1 , x 2 ) y f ( x1 , x 2 ) f ( x10 , x 20 ) x1 f ( x1 , x 2 ) x 2 ( x1 x10 )
2、传递函数
六、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学习本课程,不必过分追求数学论证上的严密性,但 一定要注意数学结论的准确性与物理概念的明晰性。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内容与重点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建立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和 简化的相关知识。包 括线性定常系统微分 方程的建立、非线性 系统的线性化方法、 传递函数概念与应用、 方框图及其等效变换、 梅逊公式的应用等。
n 1
c(t ) a n 1
m 1
d dt
c(t ) a n c(t ) d dt
b0
d dt
m
r (t ) b1
d dt
m 1
r (t ) bm 1
r (t ) bm r (t )
在零初始条件下,由传递函数的定义得:
G( s) C (s) R( s) b0 s
du0 (t ) dt
u0 (t ) ui (t )
零初始条件下,对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
( LCs RCs 1)U 0 ( s ) U i ( s )
2
G( s)
U 0 ( s) U i ( s)

1 LCs RCs 1
2
传递函数的性质
(1)因果系统的传递函数是s 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具有复变函数的性质。 (2)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 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本节着重研究线性、定常、集总参数控制系统的 微分方程建立和求解。
1.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电气元件组成的系统(电路系统)
L
ui
R
i(t)
C
uo
由基尔霍夫定律有:
L
di (t ) dt
1
i (t )dt Ri (t ) u (t ) C
i
1
uo (t )
本章重点
通过本章学习,应 着重了解控制系统数学 模型的基本知识,熟练 掌握建立线性定常系统 微分方程的建立、传递 函数的概念和应用知识 、控制系统方框图的构 成和等效变换方法、典 型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梅逊 公式的应用。
要电路分析或设计自动控制系统,首先需建 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描述系统各变量之间相 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如时域中的微分方程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形式较多,时域中常用的 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复数域中有传递函数、 结构图;频域中有频率特性。
m n
b1 s
m 1 n 1
bm 1 s bm a n 1 s a n

M ( s) N ( s)
a 0 s a1 s
例1:试求:P6 RLC 串联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G ( s)
2
U 0 (s) U i (s)
LC
d u0 (t ) dt
2
RC
du1 dt
,
K1
R2 R1
K2 R2 R1
u 2 K 2 (
u1 )
,
R1C ,
u a K 3u 2
Tm d m dt m K mua K C M C
直流电动机
减速器(齿轮系) 测速发电机

1 i
m
ut K t
ut u1 u 2 ua
F 2 kx ( t )
是弹簧弹力。
整理得其数学模型为: 2 d x dx m f Kx F 2 dt dt
比较 R-L-C电路运动方程与 S-M-D机械系统运动方程
LC d u0 (t ) dt
2
2 2
RC
du0 (t ) dt
u0 (t ) ui (t )
m
d x(t ) dt
均匀性(齐次性): f ( t ) y ( t ) 1 1
Af 1 ( t ) Ay 1 ( t )
4.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求解方法
直接求解法:通解+特解 自由解+强迫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变换域求解法:Laplace 变换方法
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微分方程步骤: ⑴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每一项进行拉氏变换, 将微分方程转换为变量s的代数方程; ⑵由代数方程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 ⑶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 时域表达式,即为所求微分方程的解。
2.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基本步骤:
(1)由系统原理图画出系统方框图,直接确定系统中
各个基本部件(元件);
(2)列写各方框图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要注 意前后连接的两个元件中,后级元件对前级元件的负载 效应; (3)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合并得出系统的输出量(被
控量)和输入量(参据量+扰动)之间的微分方程。
R(s )
G(s)
C (s )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可相互转换。
d dt
s
(4)传递函数

g (t )
G (s ) 的Laplace反变换是系统的脉冲响

1 1 1 1
g ( t ) L [ C ( s )] L [ G ( s ) R ( s )] L [ G ( s ) 1 ] L [ G ( s )]
dx ( t ) x ( t )、 d x (t ) 、 dt
2
dt
2

F (t )
k
m
x(t )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
d x(t ) dt
2
2
F (t ) F1 (t ) F2 (t ) dx (t ) dt kx(t )
F (t ) f
f
为阻尼系数,F1 f v f dx / dt 是阻尼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