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书育人职业道德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责任
【摘要】古往今来,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
【关键词】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己;因材施教;职业道德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意思是:古人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非圣贤,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各种科学知识和做人道理的,人类知识的传承都是通过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来实现的,所以就有了“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由此可见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魅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人生价值,实现人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礼记·文王世子》中讲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意思是教师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把各种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
纵观中国五千年
历史,每一位教育大家无不都是在教授学生“某事之才”的同时,教授学生“立世之德”的。
教书育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赋予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职责,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在21世纪,教育工作能否承前启后,为祖国建设培育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关键要看的是教师能否以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品德修养,言传身教,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本准则
《北齐书·王昕书》中讲到“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意思是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因此教书育人首先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要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言传身教。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张伯苓先生以自己的戒烟行为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来教育学生戒烟,正是对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的表现。
二、正人先正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文章,文中指出,“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
”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育的模范。
《论语》中写道,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是: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自己的品德行为都不端正,又何谈教育学生呢?
学生很多的品德行为都是学自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自己品德行为端正,是无法教育出品德行为端正的学生的。
因此,正人先正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要条件。
三、因材施教,是教书育人的职业素质要求
《论语》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则故事成了后世讲述教育大家孔子因材施教的千古传唱,它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在21世纪的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呢,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不同学生的差异所在。
学生由于各自的智力水平、家庭环境、自身性格不同,导致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总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2)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给学生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对不同方面的知识吸收能力不同。
传统呆板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应当代教育的潮流。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上,教授给学生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方法。
(3)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需要有的是有综合知识全面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能够在自己兴趣爱好领域取得优异成果的同时,要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全面发展,做到学文者通理学理者习文,成为文理双全的优秀人才。
人们经常把教师比作园丁,劳累了自己,培育了学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这个时代赋予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一名21世纪的人民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基本准则,正人先正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材施教的职业素质要求是每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延波.高校创新教育[j]科学出版社, 2011,(01).
[2] 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学与管理;2003年13期.
[3] 李春玉.创新教育学[j]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1)
[4] 陈坚.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j]福建轻纺, 2008,(03) .
[5]罗本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