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固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二)结合法
1 共价键结合法☆
4.2
1 共价键结合法
(1)概念-酶分子功能基因和载体的功能基因反应 (2)可以形成共价键的基团: 游离氨基, 游离 游离氨基, 羧基, 羧基, 巯基, 咪唑基, 酚基, 羟 基, 甲硫基, 吲哚基,二硫键 (3)常用载体:天然高分子、人工合成的高聚物、 无机载体
共价键结合法制备固定化酶的“通式” 共价键结合法制备固定化酶的“通式”
首先载体上引进活泼基团; 首先载体上引进活泼基团; 然后活化该活泼基团; 然后活化该活泼基团;
4.2
最后此活泼基团与酶分子上某基团形成共价键。 最后此活泼基团与酶分子上某基团形成共价键。
4.2
(4)载体活化的方法
A.重氮法 B.叠氮法 C.烷基化反应法 C D.硅烷化法 E.溴化氰法
酶分子之间共价交联和与水不溶性载体共价偶联
• 酶分子;
(a)酶分子之间用双功能基团的化学交联试剂相互交联成水不溶 性的固定化酶;(b)酶分子被偶联到水不溶性载体上形成水不溶性的固定化酶
4.2
(四) 包埋法
定义: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 体中,使酶分子截留在特定网格结构载体 中,反应条件温和,酶活力回收率高。
(1) 操作稳定性提高; ) 操作稳定性提高; (2) 贮存稳定性比游离酶大多数提高; ) 贮存稳定性比游离酶大多数提高; ( 3 ) 对热稳定性,大多数升高,有些反而降低; 对热稳定性,大多数升高,有些反而降低; ( 4 ) 对分解酶的稳定性提高; 对分解酶的稳定性提高; (5) 对变性剂的耐受力升高。 ) 变性剂的耐受力升高。
4.2
无载体固定
可能变化
适用性
酶源多
较广
广泛
较广
4.2
2. 选择方法依据 .
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1) 酶——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 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2) 载体 结合牢固、 ) 载体——结合牢固、不反应、机械强度。 结合牢固 不反应、机械强度。 (3) 空间位阻小、成本低。 ) 空间位阻小、成本低。
(五)无载体固定化
特点: 特点: 无载体固定化酶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回收方便; 无载体固定化酶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回收方便; 有较高催化剂比面积,较高催化活性; 有较高催化剂比面积,较高催化活性; 稳定性高,对高温、有机溶剂等耐受性高; 稳定性高,对高温、有机溶剂等耐受性高; 溶剂、底物、产物的扩散阻力小。 溶剂、底物、产物的扩散阻力小。 形式: 形式: 交联溶菌酶 交联酶晶体 交联酶聚集体 交联喷雾干燥酶
4.2
3、交联法有三种形式:
酶直接交联法 酶辅助蛋白交联 载体交联法 共交联法 交联酶法
第一篇报道是:戊二醛交联羧肽酶得到一种分子间 交联的固定化酶。
4.2
酶直接交联法
在酶液中加入适量多功能试剂,使其形成不溶性衍生物。 固定化依赖酶与试剂的浓度、溶液pH和离子强度、温 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平衡。 例子:木瓜蛋白酶 操作简单、固定化条件控制困难、固定化重现性较差、 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相对较低、固定化酶机械强度不足。
(5)载体的选择
一般选用亲水性载体; 一般选用亲水性载体; 载体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有一定机械强度; 载体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有一定机械强度;
4.2
载体必须有温和条件下和酶共价结合的功能基团; 载体必须有温和条件下和酶共价结合的功能基团; 载体没有或很少有非专一性吸附; 载体没有或很少有非专一性吸附; 载体来源容易,便宜,并能反复使用。 载体来源容易,便宜,并能反复使用。
(1) 改变酶的空间构象; (2)影响酶催化基团的解离; (3)影响酶结合基团的解离; (4)改变底物解离状态,酶与底物不能结合 或结合后不能生成产物。
4.3
载体电荷的影响
4.3
1) 载体带负电荷,pH向碱性方向移动;载体带正 载体带负电荷,pH向碱性方向移动 向碱性方向移动; 电荷,pH向酸性方向移动 向酸性方向移动。 电荷,pH向酸性方向移动。
Chapter 4 Immobilized enzyme and cell
第四章 固定化酶和细胞
Contents of chapter 4
4.1 概述 4.2 固定化酶的制备 4.3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4.4 固定化细胞 4.5 固定化辅酶和原生质体 固定化酶(细胞) 4.6 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
(一) 吸附法
1、物理吸附:利用各种固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附剂 物理吸附: 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 物理吸附 固体吸附剂
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
4.2
选择载体的原则
(1)要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1 (2) 要有活泼的表面; (3) 便于装柱进行连续反应。 无机载体(氧化铝、高岭土等)有机载体(纤维素等)
4.2
物理吸附特点
4.2
3、固定化后酶的考察项目: 、固定化后酶的考察项目:
(1) 测定固定化酶的活力、比活,以确定 活力、比活 活力 固定化过程的活力回收率 活力回收率。 活力回收率 (2) 考察固定化酶稳定性、半衰期 稳定性、 稳定性 (3) 考察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条件 最适反应条件
4.2
二、酶的固定化方法
(一) 吸附法 (二) 结合法 (三) 交联法 (四) 包埋法 (五)无载体固定法
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固定化方法和必要的载体 以及稳定性研究、改进。 1. 四大类方法: . 四大类方法: 吸附法(物理吸附\离子吸附 离子吸附) 吸附法(物理吸附 离子吸附) 共价结合法(无机多孔材料) 共价结合法(无机多孔材料) 交联法(酶分子交联\酶和载体交联 酶和载体交联) 交联法(酶分子交联 酶和载体交联) 包埋法(凝胶\微胶囊 半透膜\脂质体 纤维) 微胶囊\半透膜 脂质体\纤维 包埋法(凝胶 微胶囊 半透膜 脂质体 纤维)
4.1 概述
酶的缺陷性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 固定化酶定义 固定化酶的优缺点
4.1
酶的缺陷性 离开生物细胞,稳定性差; 一次性使用,回收困难; pH、抗原性、自水解作用 产物的分离纯化困难。
4.1
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
60年代起步; 1971年正式命名; 固定化方法和载体的研究 应用
什么是固定化酶? 什么是固定化酶?
4、最适温度变化 、
4.3
一般与游离酶差不多,但有些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5、底物特异性变化 、
作用于低分子底物的酶 ,特异性没有明显变化; 既可作用于低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大分子低物的 酶, 特异性往往会变化。
6、米氏常数 米氏常数Km值随载体性质变化 米氏常数 值随载体性质变化
(1)载体与底物电荷相反,静电作用, Km’< Km。
4.3
4.3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二、固定化后酶性质的变化 三、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
4.3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1、酶本身的变化 酶本身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 高级结构和电荷状态等发生了变化。
4.3
2.载体的影响 载体的影响
(1)构象效应 ) (2)屏蔽效应、微孔效应、分配效应、 )屏蔽效应、微孔效应、分配效应、 (3)空间障碍效应、扩散限制效应 )空间障碍效应、
包埋法分为网格型和微囊型 网格型和微囊型
4.2
1.网格型
(1) 概念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凝胶细微网 格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称为网格 型包埋法。也称为凝胶包埋法
2.微囊型包埋法
4.2
是将酶包埋在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内, 制成固定化酶。由于固定化形成的酶小球直径 一般只有几微米至几百微米,所以也称为微囊 化法。
固定化方法的影响 3. 固定化方法
4.3
二、固定化酶的性质
1、固定化酶活性:多数情况下酶活力下降, 固定化酶活性: 固定化酶活性 反应速度下降。 原因:酶空间构象的变化;空间位阻; 原因 内扩散阻力抑制底物与活性中心接触; 半透膜包围,大分子底物不能与酶接近。
4.3
2、固定化酶稳定性 固定化酶稳定性
各类固定化方法的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吸附法 物理吸附 制备难易 固定化程度 活力回收率 载体再生 费用 底物专一性 易 弱 较高 可能 低 不变 结合法 .共价键 共价键 结合 难 强 低 不可能 高 可变 离子键 结合 易 中等 高 可能 低 不变 较难 强 中等 不可能 中等 可变 较难 强 高 不可能 低 不变 小分子底 物、药用 酶 难 强 高 难 高 交联法 包埋法
4.2
(三)交联法
借助双功能试剂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 双功能试剂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 1、借助双功能试剂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 酶分子和惰性蛋白或酶分子和载体间发生交联作 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也可用于含酶菌体或菌体碎片的固定化。 也可用于含酶菌体或菌体碎片的固定化。 常用试剂:戊二醛、异氰酸酯、 2、常用试剂:戊二醛、异氰酸酯、N,N’乙烯马来 乙烯马来 亚胺、双重氮联苯胺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亚胺、双重氮联苯胺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它两个醛基都可以与酶或蛋白质的游离氨基形成 席夫碱(shiff)。 席夫碱(shiff)。 (shiff)
4.1
缺点: 缺点
酶活力有损失; 酶活力有损失; 首次投入成本高; 首次投入成本高; 大分子底物较困难,只用于可溶性底物; 大分子底物较困难,只用于可溶性底物; 胞内酶必须经过酶的分离。 胞内酶必须经过酶的分离。
4.2
4.2 固定化酶的制备 一、一般方法及特点 二、 酶的固定化方法
4.2
一、 一般方法及特点
4.3
固定化后酶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a. 固定化后酶分子与载体多点连接,防止 固定化后酶分子与载体多点连接, 酶分子伸展变形。 酶分子伸展变形。 b. 酶活力的释放是缓慢的。 酶活力的释放是缓慢的。 c. 抑制自降解,提高了酶稳定性。 抑制自降解,提高了酶稳定性。
3、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pH 固定化酶
4.3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变化
1—固定化酶;2—天然酶
固定化酶半衰期
酶 固定方法 温 作用时间(d) 度
30 37 37 37 37 37 100 78 73 35 34 40
4.3
剩余酶活 力(%)
50 50 54 50 50 50
青霉素酰化酶 氨基酰化酶 木瓜蛋白酶
烷基法 交联 尼龙(共价) 甲壳脂(吸附) 蔗糖纤维素(共价) 琼脂
4.2
酶辅助蛋白交联
为避免分子内交联和在交联过程中因化学修饰 而引起酶失活,可使用第二个“载体”蛋白质 (即辅助蛋白质,如白蛋白、明胶、血红蛋白 等)来增加蛋白质浓度,使酶与惰性蛋白质共 交联。 例子:脲酶
4.2
载体交联法
把双功能试剂(戊二醛)一部分功能基团和载 体交联,另一部分功能基团和酶蛋白交联。 例子:尼龙固定木瓜蛋白酶
微环境是指在固定化酶附近的局部环境, 微环境是指在固定化酶附近的局部环境,而把主体溶液称 是指在固定化酶附近的局部环境 宏观环境。 为宏观环境。
4.3
产物性质的影响
催化反应的产物为酸性时,固定化酶的 pH值比游离酶的pH值高;反之则低。
4.3
天冬酰胺酶固定化前后的酶活力-pH曲线
1—固定化酶;2—游离酶
水溶性酶 水不溶性载体 固定化技术 水不溶性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
4.1
固定化酶的优缺点
优点: 优点
4.1
易将酶与底物、产物分开; 易将酶与底物、产物分开; 较长时间内多次使用(分批或连续反应); 较长时间内多次使用(分批或连续反应);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 酶反应过程能够进行严格控制; 酶反应过程能够进行严格控制; 只能用于可溶性小分子底物,能进行多酶反应; 只能用于可溶性小分子底物,能进行多酶反应; 纯化简单,提高产物质量; 纯化简单,提高产物质量; 应用范围广,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应用范围广,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4.3
(2)载体与底物带相同电荷,Km’> Km,固定 化酶降低了酶的亲和力。
4.3
范德华力、氢键、疏水犍等物理作用吸附; 结合力弱,容易脱落;载体可再生 活性中心不易破坏、高级结构变化少。
4.2
2、离子交换吸附 、
原理: 原理: 利用离子效应,固定到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 固相载体。常用阴离子交换介质。在特定的 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使酶的净电荷与载 体的带电基因之间相互作用。 特点: 特点: 操作简单、结合较为牢固、 离子强度和pH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