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族谱--何姓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三皇:
xx、燧人、神农;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至于三皇五帝具体指的是谁,历来有争议,在此不作论述)。

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时,“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何姓的出现,最早曾见于宋朝姓氏书的记载,是个神话传说。

相传何侯是五帝之一帝尧时代的人,隐居在苍梧山中,因向往长生不老,帝尧便赐其仙药一剂,让其投置酒中,全家族三百余人饮之不尽,剩余的药酒遂洒于庭院房屋之上,须臾,忽见整个宅第拔地而起,徐徐升人云端,何氏一门无论男女长少俱入仙境,何侯即成了太极仙侯。

宋朝文献《尚友录》中亦记载:
“侯,尧时隐苍梧山,慕长生之术,三百余口皆耕耘。

舜南狩,止侯家,侯谓舜曰:
‘升举有期’,后数日,舜果崩。

夏禹时,玉帝以药一器与侯,使投酒中,一家三百余口饮不竭。

以酒洒屋宇拔屋飞升,位为太极仙人,今嶷山有何侯庙,在舜庙侧。

”于此可知,在尧舜时就有何氏,但尧舜时期的何侯及其后裔无资料可考。

何姓的出现,有另一说法。

据国内的何氏家谱记载,何氏最早起源于夏禹。

夏禹王本姓姬,更姓姒,他的第十七代皇桀帝暴虐无道,以至亡国。

夏朝亡后,夏桀孙子姒何杞为了避难,去掉姒姓,以名为姓,叫何杞。

后代便以何为姓。

早在有何姓前,我国最古老文字(甲骨文)中就有“何”字。

甲骨文中“何”字写法是一个人肩上扛着戈的形状。

“何”字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仅《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老子》五部著作“何”字就出现过数十次,但没一次,也没一个义项与姓氏有关。

中国最古老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对甲骨文中“何”字作此解释:
“何,儋也。

从人,可声。

”“儋”与“檐”相通,简化字为“担”。

由此,“何”字本义应是“负荷”、“负担”、“担荷”,这与何姓无内在联系。

那么,何氏来历怎样,如何得姓,这是许多何氏子孙所关心的问题。

何姓的出现,有史料可查的是:
xx出自xx姓,为xx之后。

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姬水之滨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则被周人尊为始祖。

周武王之子封于韩,其后裔韩武子仕晋,封于韩原(今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以侍奉晋国。

韩万,世称“韩武子”,原本并不姓韩,乃因其封地而为韩,以地为氏。

司马迁《史记·韩世家》里记载:
“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xx、xx姓”。

史料显示,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

《韩昌黎文全集》的世系表中记载:
“韩氏出自姬姓,唐叔虞之后,为晋大夫,食采于韩,遂姓韩氏。

其后与赵魏分晋,始为诸侯,是曰昭侯虔。

传至襄王仓,国灭于秦。

仓少子虮虱生信,汉时封韩王,生弓高侯隗当,隗当裔孙寻,后汉陇西太守,生司空,字伯师,其后徙居安定武安,是为韩氏聚族河北之始。

”韩万,原乃姬万,因封地韩原而姓韩。

韩姓起源查考说的xx为:
一、xx始祖:
韩浞(亦作寒浞)。

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东潍坊东北人。

曾杀羿代夏,立为帝。

因在姬周之前,故为韩姓的远古始祖。

是现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记载最早的韩姓人。

二、血缘祖先:
唐叔虞。

叔虞系周武王之幼子,即周成王之弟,乃周代晋国的始祖。

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

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三、受姓始祖:
韩武子万。

叔虞的儿子名燮,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

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

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

成侯生厉侯,名福,为
五世。

厉侯生靖侯,名宜臼,为六世。

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

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

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

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

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何氏族人列何姓第一始祖为韩厥,韩厥是韩武子后代三世孙。

一是因为司马迁开宗明义,在《史记·韩世家》中从开始就明确记述:
自韩厥起,封姓为韩氏。

二是因为何姓是在韩国灭亡之后逐渐得姓的,而韩国的振兴与发达,韩厥作为奠基者,其功勋不可磨灭。

韩厥之后,势力日渐强大。

败齐国、与赵、魏、知氏联手灭范氏、中行氏;继而又与魏、赵联合打败知氏,并三分其地;韩的力量进入鼎盛期。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开国君主韩景侯(名虔)是春秋晋国大夫韩武子后代,晋烈公十三年,即韩景侯六年(公元前403年),韩与赵、魏共同瓜分晋国,从而形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是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

初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后又迁都新郑(今属河南)。

公元前375年,韩厥的第十代后人哀侯执政时期的韩国一举灭了郑国,结束了郑国43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30年,即韩王安(前238—230年)在位的第九年,韩国内外形势巨变。

内有严仲子与相国侠累的争权结冤,导致聂政刺侠累的内讧动荡;在外有强秦,秦国经变法改革,势力日强,不断攻城掠地。

韩瑊便进谏韩王安要严加提防。

韩王安不从,韩瑊便辞官隐退。

时不多久,秦相继并吞六国,时年,秦派内史滕大举攻韩,韩王安被俘。

至此,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韩国遂亡。

xx学者xx教授指出:
“……在战国七雄的争斗中,我们的祖先担任了主角,当时贵族间彼此火拼,周威烈王廿三年(公元前403年),王命韩虔、魏斯、赵藉为诸侯,这位韩虔,即为何姓祖先杰出人物。

不幸其间经过苏秦所倡‘合纵摈秦’政策的失败,张仪相秦的连横政策的愚弄,自公元前221年,六国尽为秦所灭,我们何姓的韩国乃被灭于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


历史上有“自古韩何是一家”之说。

何、韩原本同姓,这是唐代以后所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

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郑焦的《通志·氏族
略》以及《广韵》、《氏族大全》、《古今姓氏书辩证》、明代的《万姓通谙》、《氏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献子生宣子,宣子生贞子,贞子生简子,简子生庄子,庄子生康子,康子生武子,武子生景子,与赵、魏俱列为诸侯,是为景侯。

景侯生列侯,列侯生文侯,文侯生哀侯,哀侯生懿侯,懿侯生昭侯,昭侯生宣惠侯,始称王。

宣惠王生襄王,襄王生厘王,厘王生桓惠王,桓惠王生王安,在位五年,生二子:
长曰成,次曰允,为秦所灭。

允以秦始皇十二年,避乱民间,生二子:
隆、冉。

隆从父隐匿民间,生一子骘,骘每叹家贫,有奋然自立之志,不幸早逝,生一子信。

信以汉惠帝四年庚戌年举孝廉,吕后八年,诛诸吕,有功封县令。

文帝时,升授车骑都尉,后升为河东太守。

妣王氏女,封都夫人,生二子:
长曰蠨(又曰刺),次曰庶,因避父仇,逐迹庐江,故以庐江名郡。

祖避难时,托身舟楫之间,逢吏登舟诘公姓,戏指河水以答之,复曰:
姓氏必人,岂从水乎?庶奔窜时,遇有盘诘,则仓惶惊答。

缘韩、何音近,讹韩为何,遂以何为姓。

是指河为姓,庶讹韩为何,虽因避乱而随意答之,然其同认为何者,实同出于韩,此受姓之源流也。

”按照上述文献,韩姓之转为何姓,是汉文帝之后的事。

不少学者不赞成安徽省宿松县何氏受姓文献的说法。

他们认为,第一位转姓为何的何氏得姓始祖应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的韩国后裔,而不是汉文帝时河东太守韩信的长子。

对此,有《浈阳水木记》记载:
“何始初祖名瑊,为韩国后期韩王安后代。

瑊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

因在对待秦国的态度问题上与安不一致,只得退隐韩原。

韩王安为秦劫掳,国破家亡,瑊与其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

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六国公子所为,就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

一日,一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姓氏,适值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

意以水寒喻韩。

韩、寒同音,并无隐匿之意,察访者不悟,以为是指
“河”为姓,瑊漫不经心地应答,查访者信以为真。

瑊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询,惊骇不已,瑊喟然长叹:
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姓”。

因此说,“何”姓,源于“韩”姓,韩姓源于“姬”姓。

何氏受姓始祖名瑊,乃战国末年韩厘王之子,系韩武子后代三世孙。

韩瑊是一位很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

韩王安登位时,瑊被任命为公族大夫,与韩非子共同主持朝政。

瑊祖劝告韩王安不要依附秦朝,见韩王不听,便辞职隐居,以后韩王安被秦皇所掳,国破家亡,瑊祖便与妻子姜氏流落到江淮一带,以行船为业,隐蔽自己的身份。

韩瑊于公元前230年“拜何字之赐,遂以何姓”,正式定居庐江,建房造屋,开荒种田,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

何瑊夫妇“力田讲礼,庐人重之,皆寿百年。

”死后葬于“庐江东乡望淮冈,后代培附埠垒垒,世人因名何坟冈。

”此坟至宋代尚保存完好。

北宋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吏部尚书、著名学者李光到庐江过何坟冈,曾题诗一首:
“何坟冈上草幽青,七国边尘尚可惊。

姬裔未应灰灼火,吕螟那得悟凝冰;川舟百代行人济,华表千年归鹤鸣。

壤土不随函谷变,骊山徒自发崇陵”(见宋李光《荘简集》)。

何瑊公夫妇育有三子,长子何通,次子何适,三子何遇。

三子均秉承父德,“力耕致富,讲礼睦邻”,家族人丁兴旺。

时至东汉,何氏已成当地的名门旺族。

影响较大的有何胤、何求、何点三兄弟,曾先后官至太守,且都“利民革,政声远播。

”但他们又都淡漠功名富贵,继祖辈之志先后归隐,被世人称之为何氏“三高”。

而如今,全国何氏家族春节时仍要在门上贴出“三高门第,四友人家”的对联,盖源于此。

在后汉、魏晋、六朝时期,何氏宗族更是人文称盛。

其中经学大师何邵公,道学大师何允,玄学(哲学)大师何晏等人,锐意学术研究,分别著有《公羊墨守》、《周易注》、《论语集解》等传世经典之作,乃至当时有“过江名士数诸何”之美誉。

何瑊公下传至八代,因又遭难,无法再居住,遂徙他乡,数徙入江南,传至修公立为一世祖。

修公的十六世裔孙曰佟公,生子德,字定肃,号嗣韩,在公元665年嗣韩受推荐为河南省光州府刺史之职,遂择居固始县。

唐高宗初
年,闽漳南蛮作乱,公元669年,高宗旨派归德将军陈政,率八姓官(陈何林周郑胡詹吴)入闽靖乱,陈政表荐何氏始祖嗣韩公为军需财粮官,历征十年,方平定寇乱。

嗣韩公迁任泉州府食系惠安,公元688年武后帝封为光禄大夫,唐僖宗末年(公元888年)追封为安抚节度使,宋高宗绍兴廿一年(公元1151年)朝旨追封为竭忠韩国将军。

惠安何氏族谱记载,惠安何氏始祖公的长子白石公有两子,有三孙,至此无有族谱衔接载记下来,因世远年湮,杳无佐证。

始祖的裔孙何逖基公生于宋宁宗庆元十年(公元1217年)四月三日,卒于宋恭宗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三月十六日。

逖基公生有五子,长子元镇公有七子,他的第三子添润公从惠安县移泉州府东门好德里居住,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有所发展,他的裔孙在明神宗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从泉州移南安县卅都杏田境沈林安居立业,原沈林何氏始祖及下属各代均有详细资料,资料来源是在
1950年11月修理祖房从各神主扩录下来的准确名字及生卒时间,可惜这些资料证据已在1958年大跃进的形势下被拿烧掉,无法再取证。

儒良xx第12xx:
耀年(忆航)执笔于公元
2009年6月5日(农历己丑年己巳月辛巳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