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转喻和隐喻pptx

合集下载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隐喻与转喻

隐喻与转喻

e.g. He is a tiger.
Source domain 源(认知)域
the conceptual domain from which we draw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to understand another conceptual domain. (tiger)
(7)The PLACE for the EVENT
It is said that the present Iraq would be the second Vietnam. (the Vietnam War in the 1950’s and 1960’s) (8)The CNTROLLED for the CONTROLLER The car stopped in time and avoided a traffic accident. (the car driver, not the car itself) (9)The CONTROLLER for the CNTROLLE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The MATERIAL for the OBJECT
I have bought some plates and three glasses. (drinking vessels made of glass)
(5)The PRODUCER for PRODUCTION
Tom recently bought a new Ford. (a car produced by Ford company) (6)The PLACE for the INSTITUTION So far, the White House did not say anything about it. (the US presidency or the US government)

《隐喻和转喻》课件

《隐喻和转喻》课件
创新隐喻是指运用非常新颖、独特的比喻方式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这种隐 喻形式常常能够引人注目,让人印象深刻。例如,“爱情是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将爱情比喻为交响乐,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和和谐。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Ruiz de Mendoza(2000)也分析了从隐喻 到转喻的连续体,区分了两类隐喻:隐喻 是否为认知域提供结构;也区分了两类转 喻:源域是靶域的一个次域(source-intarget)以及靶域是源域的一个次域 (target-in-source)。
• 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 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 指称转喻。
• 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 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 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 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 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 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
UP 分离
MORE
UP︱MORE
隐喻 MORE IS UP 完全隐喻 UP FOR MORE
合并
UP+MORE
UP
部分隐喻 UP FOR UP+MORE 字面义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

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文学一.隐喻和转喻1.隐喻: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布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非凡方式用在非凡场合的非凡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

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

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

隐喻是我们熟悉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奇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Turner1989)。

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

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Weareatacrossroadsinourlife.b.You’reoffthetrackc.Thereisnowaybackd.Our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e.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f.Shegaveherlifeanewdirection.(转引自Feyaerts2000)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isajourney”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是 认知的、概念的。
隐喻
1
2
引言
隐喻的分类 隐喻的原则
3
引言
• 当代认知科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 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 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这就 摆脱了将隐喻视为“两事体基于相似关系进行比较”的局限。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 对象。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
本体性隐喻
(2)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将本体视为一种容 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 e.g.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视觉领域看做是一种容器) In danger.
(3)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 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e.g. His story explains to us that… This fact argues that…

音同形异义异 (homophone)
音异形同义异 (homograph) 完全音同形同义异 (perfect homonym)


同 同


异 异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区别
隐喻映射的基础是相似性
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相似性。
转喻映射的基础是相关性
转喻则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隐喻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不直接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02
转喻常常用于日常口语、新闻报道等领域,通过指代、借代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提高语言的使用效率。
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一个事物的部分或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或概念,以简化语言表述过程。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隐喻和转喻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它们都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它们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
隐喻是间接映射
转喻则是直接用一个概念来指代另一个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且直接。
转喻是直接映射
在隐喻中,相似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似性来表达和传达意义。
在转喻中,相关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性来指代和说明另一个概念。
转喻的焦点是相关性
隐喻的焦点是相似性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
VS
通过相关性建立比喻关系
详细描述
转喻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从而建立比喻关系。例如,“他是个书呆子”,这个比喻中,“书呆子”和“他”之间的相关性是“他”经常读书,这种比喻方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说话者对“他”的看法。
总结词
总结与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理解文中的隐喻运用技巧课件

理解文中的隐喻运用技巧课件

理解文中的隐喻运用技巧课件在我们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隐喻是一种常见而又神奇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们对文本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

那么,什么是隐喻呢?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传达意义的手法。

它不是简单的比较,而是一种隐含的、富有深意的联想。

隐喻的运用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比如,“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理解文中的隐喻运用技巧,首先要学会识别隐喻。

这需要我们敏锐的感知和细心的观察。

隐喻常常不会直接告诉你“这是一个隐喻”,而是隐藏在文字之中。

比如“人生是一场旅行”,这里把人生比作旅行,没有明确的提示,但我们能通过上下文和语言的暗示来发现它。

当我们识别出隐喻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读其含义。

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两个被比较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以“他的心是一座冰山”为例,冰山给人的感觉是寒冷、坚硬、难以接近,那么作者用这个隐喻可能是想表达这个人内心的冷漠和封闭。

在理解隐喻时,我们还要考虑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语境。

同一个隐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黑暗的森林”,在一篇恐怖故事中,可能代表着未知的恐惧和危险;而在一篇环保文章中,可能象征着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中的隐喻,我们还可以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

有些隐喻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而产生的。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龙”常常被隐喻为权力和尊贵;而在西方文化中,“狮子”可能更多地代表着勇敢和力量。

此外,隐喻的运用也不是孤立的,它常常与其他修辞手法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丰富的语言效果。

比如隐喻与明喻的结合,“她的笑容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灿烂,整个世界都被她点亮了”,这里先使用明喻来形容笑容像花朵,然后通过“点亮世界”这个隐喻进一步强化了笑容的感染力。

隐喻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

当作者想要表达强烈的情感时,隐喻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析文章中的隐喻使用课件

分析文章中的隐喻使用课件

分析文章中的隐喻使用课件在文学和语言的世界里,隐喻是一种极其富有魅力和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它不仅能够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够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理解和分析文章中隐喻的使用,对于我们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隐喻,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

它不像明喻那样直接用“像”“如”等词语来表明比较关系,而是更为含蓄、隐晦地将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例如,“时间是一把杀猪刀”,这里将时间比作杀猪刀,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对人的消磨。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去发现和分析隐喻呢?首先,我们要留意那些不寻常的、富有想象力的表述。

当作者使用了一个与常规理解不同的词汇或短语来描述某个事物时,很可能就隐藏着隐喻。

比如,“他的心灵是一片荒芜的沙漠”,“心灵”与“沙漠”之间并非直接的等同关系,但通过这样的表述,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人内心的空虚和孤寂。

其次,要关注上下文。

隐喻的含义往往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

同一隐喻在不同的文章或情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比如“生活是一场马拉松”,如果文章主要在讲述生活中的坚持和耐力,那么这个隐喻强调的就是生活的漫长和需要持久的努力;如果文章侧重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那么这个隐喻可能更多地是在突出生活的艰难和不易。

在分析隐喻时,我们还需要思考作者选择这个隐喻的意图和效果。

隐喻不仅仅是为了增添文采,更是为了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比如,“希望是灯塔”,作者通过这个隐喻,可能是想表达希望在黑暗中为人们指引方向、带来光明的重要作用,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希望的力量。

此外,隐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很多时候,抽象的概念难以直接描述,但通过隐喻,我们可以将其与具体的、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例如,“爱情是一场战争”,把爱情这种抽象的情感比作战争,让我们能够想象到爱情中可能存在的竞争、冲突和努力。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x介绍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x介绍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关关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 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pen:1、笔(杆) [材料—产品]2、(旧时的) 鹅毛笔 3、笔法、笔调[工具—技巧] 4、作家(用笔) [工具—掌握技巧的人] china: 1、中国 2、(中国的)瓷器[产地—产品] bureau[法语]:1、毛布—2、(铺毛布的)办 公桌—3、(有办公桌的)办公室—4、(办公的)厅、 局
狗熊:1、黑熊 2、比喻怯懦无用的人 习:1、鸟数飞《说文》“数飞也”(反复多次 的飞) 2、反复练习、温习(多次反复的另外的行 为) [1、数飞—温习—习惯(多次反复的行为所形 成的)] 眼:1、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 2、小洞、窟窿: 泉眼、炮眼、针眼 3、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 儿(重要性上相似) 4、围棋用语 5、量词,用于 井、窑洞。
转喻和隐喻被视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普遍的 认知方式,生活或学习中的例子俯拾即是: 赏心乐事十六件 苏东坡 清溪浅水行舟 微雨竹窗夜话 暑至临溪濯足 雨后登楼看山 柳荫堤畔闲行 花坞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闻钟 月下东临吹箫 晨兴半炷茗香 午倦一方藤枕 开瓮勿逢陶谢 接客不着衣冠 乞得名花盛开 飞来家禽自语 客及汲泉烹茶 抚琴听者知音
汉语词汇、语法
第四章
转(换)喻和隐喻
“那么什么叫真理?一大堆的隐喻、换喻,等等。 它们在长期使用以后,在人们看来己经成了固定、 常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词语。真理乃人们忘记了其原 来曾经是什么的幻觉,即己经用滥和失去了感官刺 激力量的隐喻;面子已被磨损的钱币便不再被看作 是钱币,而只是一块金属。” --尼采
iron: 1、铁—2、熨斗[材料—产品] 兵:1、兵器—2、士兵(拿兵器的人) 手:1、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2、拿着 3、用手 4、亲手 5、小巧而便于用手操持的 6、量词,用于技能、本领 7、擅长某种技能或做某种事的人

转喻 课件 pptx

转喻 课件 pptx

PLACE FOR PROCUCT MADE THERE: china, mocha, camembert
あの_。
Work Control ICM.
report
It includes a controller and a person or object controlled. It
gives rise to reversible metonymic relationships.
own among locational relations.
Ex.6-37
13
Possession ICM.
Containment ICM. Location ICMs.
a. CONTAINER FOR CONTENTS: The bottle is sour for “milk” b. CONTENTS FOR CONTAINER: The milk tipped over for “the
Possession ICM.
parked there for “My car”
Containment ICM.
b. POSSESSED FOR POSSESSOR: He married money for “person
Location ICMs.
with money”
Sign and Reference ICMs.
institutions located there, events which occur or occurred there and
goods produced or shipped from there. Hence, we find the
Possession ICM. Containment ICM. Location ICMs.

隐喻\转喻与词义发展

隐喻\转喻与词义发展

隐喻\转喻与词义发展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对词义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词义发展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多义现象既包括不同义项又包括不同词性。

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发展以相似性为基础,并且依赖人的类比思维;而转喻性词义的生成和发展则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

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在词义发展中共同作用,互为补充,并存在交叉现象。

隐喻和转喻对词义发展产生影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标签:隐喻转喻词义发展相似性相邻性一、引言词义发展是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词义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

Taylor(1995:105)指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多义词词义范畴的特征是拥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使不同的多义项附属在同一词上。

张志毅、张庆云(2001:95)提出,词的多义结构是以一个核心义位为中心,含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义素,带有整体性的语义聚合体。

王文斌(2007a:258)认为,一个词在产生之初只有一个初始意义,其他多义项是通过引申得到的。

我们赞同以上的观点,认为根据词义发展,词义可以分为基本义和引申义。

基本义指词汇的原义,一般是指具体的、人类最初认识事物的意义;引申义指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基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了这一词的意义范畴。

那么词义是如何发展的?引申义是如何产生的?赵艳芳(2001:36)提出多义现象(包括不同义项和不同词性)是通过隐喻和转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李瑛、文旭(2006)认为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

曲占祥(2007)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也认为隐喻和转喻思维使词义延伸成为可能。

本文聚焦于隐喻性词义和转喻性词义的生成和发展,分析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的作用机制、两种认知方式在词义发展中的关系,并进一步解释了这两种认知方式对词义发展产生作用的动因。

二、隐喻、转喻认知方式与词义发展(一)隐喻认知方式对词义发展的作用机制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对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对另一事物的理解,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理解(Lakoff &Johnson,1980:36)。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课件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课件
What’s metaphor and metonymy?
By Xue 2014.12.3
1
Metaphor: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sb/sth else,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its normal u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qua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scription more powerful, for example she has a heart of stone隐喻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转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有一个
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认知过程。Kovescses,2002
2
如果说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特征如何反映 人类的认知方式,那么隐喻就是对两者关系
最明确的诠释 ——Grady,1997
• 隐喻与概念隐喻 • 隐喻普遍存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语言中有隐 喻,思维和行为中也存 在隐喻。 • 我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 使用的是相同的概念系 统,因而也是隐喻性的。 • 这些统称为概念隐喻。
邻近性可以是
1.空间上, •Kovesces, 2.时间上, 2002
3.因果上。
•相同点: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提喻 转喻 隐喻

提喻 转喻 隐喻

转喻、提喻、换称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三种关系类英语修辞手法———转喻、提喻和换称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常常容易使人混淆。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加以对比分析,就不难区分了。

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

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得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

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些比较:1.转喻(Metonymy)的定义与用法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A metonymy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与邻里攀比而负债。

└→neighbours(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CONTENCT

•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隐喻和转喻的实例分析 •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 如何区分隐喻和转喻
01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 物相比较,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情感。
两者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隐喻和转喻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
两者都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语言的魅力。
03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隐喻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来 表达意义。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里将时间与金钱进行比 较,强调时间的宝贵。
语言特点
转喻使用指代词“一支”来代替“抽烟”这个动作或行为,使语言更加 简洁明了。
03
认知效果
转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语言中的指代关系,减少语言中的冗余信息
,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和高效。
05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在文学、广告和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80%
文学创作
隐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100%
广告宣传
广告中经常使用隐喻来描述产品 或服务的特性和优点,使消费者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0%
日常交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使用隐 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转喻在新闻、演讲和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转喻常被用来 指代某个事物或事件,以简化 语言和提高报道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 例如下列一组涉及“辩论”的词语和句子都使用了 跟“战争”有关的概念,可见人们实际上把辩论中 的所作所为也看作是“战争”。这种把一个领域的 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 (来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投射”的 认知方式就是隐喻。如: a .论战/争论/论敌/抨击/打笔仗/理论战线/唇枪 舌剑/同室操戈/大张挞伐/人身攻击/批评的武器 b .他们在辩论中失败了/对他的论战提出挑战/ 指挥汉奸文人围攻左翼作家/这几句话击中了要害/ 大辩论没有休战//批评的火药味很浓
经验基础:当我们把更多的东西添加到一堆东 西之上时,这堆东西的高度会随着上升。比如,让 水龙头里的水流着,浴缸里的水面会逐渐上升;往 酒杯里倒酒,酒杯里的酒平面会随着涨上去,而瓶 子里的酒平面则会随着跌下去。类似的经验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会反反复复地经历,从中我们很自然地 总结出高度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 为我们提供了“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这 一隐喻的经验基础。
何况现在学的不是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 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 有用。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 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 雅各布逊提出,隐喻和换喻机制的根本区别在 于,隐喻根据的是相似性,而换喻根据的是邻近性。 既然是邻近,就不一定限于某种固定的关系。只要 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其中一 个就可作为 另一个的换喻。
符号学家Eco指出,每种换喻式联系一般指以 下三种邻近性之一:1)语码中的邻近,这是最普 通的类型。例如,王冠(指王位),白领(指办公 室工作人员);2)上下文中的邻近,例如“从门 口的汽车里传来几声手枪声;这辆车应让它哑掉。” (“这辆车”实际上指“车中的人”);3)被指 称事物的邻近,Eco认为这种邻近事实上不存在。 因此,“老太婆喝稀饭--无耻(齿)下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可看成是利用语 音邻近造成的换喻;缩略词的书写形式的邻近; “吃饭的”、“卖报的”、“穿红衣服的”都用来 代指某类人。
iron: 1、铁—2、熨斗[材料—产品] 兵:1、兵器—2、士兵(拿兵器的人) 手:1、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2、拿着 3、用手 4、亲手 5、小巧而便于用手操持的 6、量词,用于技能、本领 7、擅长某种技能或做某种事的人
转喻和隐喻其实处于一个程度连续统中: 事物
具体
有生命 动物 人 植物 无生命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 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赤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 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钱钟书《围城》)
“她”(鲍小姐)是本体,“熟食铺子”、“真理” 和“局部真理”是喻体,而“因为只有熟食店 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因为据 说‘真理是赤裸赤裸的’、并未一丝不挂”是 喻底。 她纯洁得水远像春天,像蝴蝶。 其中,“她”是本体,“春天”、“蝴蝶” 是喻体,而“纯洁”是喻底。 就隐喻的本质来说,隐喻是通过某事物来 理解另外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是差异 中的相似。所谓差异,指的是本体和喻体两者 属于不同的领域,这是构成隐喻的基础。 隐喻中,喻体的特征更为具体,更为说话 者和听话者熟悉。如:
二、隐喻与换喻的运作机制 隐喻属于语言的选择轴,因为它根据的是相似 性。换喻属于关系轴,涉及的是事物的相邻关系: 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等等。 1、差异和语义冲突 虽然隐喻和换喻都涉及到以此代彼,但在隐喻 中,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将A说成B是种“范畴错 置(category mistake)”,而换喻是通过某事物自 身的特征或相关的事物来辨认该事物的,一般不涉 及两个不同的范畴。在隐喻中,两个概念领域,其 中一个通过另一个领域获得理解。隐喻的一个基本 特征是话题和喻体之间有某种距离。话题与喻体之 间
具体,转喻的来源域要显著。隐喻主要是一种理解 手段,转喻主要是一种指代手段。如: 壶开了。(“壶”指代壶中水) 我买了一台戴尔。(“戴尔”指这一品牌的电脑) 白宫没有表态。(“白宫”指美国政府) 我喜欢读朱自清。(朱自清的散文) 他瞎了。(眼睛瞎了) 他又在敲键盘了。(“敲键盘”指在计算机上工 作或游戏) 转眼又一秋。(“秋”代一年)
通过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是人最一般 的认知方式。例如人们用物体的移动隐喻抽象 的时间概念:“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苦 难已远离我们而去”,“度过三年困难时期”。 再如用上下高度变化隐喻抽象的数量概念: “物价上去了”,“道琼斯指数跌到了谷底”。 用某种容器隐喻抽象的范畴概念:“这个范畴 所包含的成员”,“这个概念不在这一范畴之 内”,“这篇文章包含许多新观点”,“字里 行间充满了深情”, “这句话含义很深”等。 前面所说的时间顺序象似原则,即先发生的动 作表现在语法结构中语序在前,后发生的语序 在后,就是隐喻在语法结构上的一种体现。
汉语词汇、语法
第四章
转(换)喻和隐喻
“那么什么叫真理?一大堆的隐喻、换喻,等等。 它们在长期使用以后,在人们看来己经成了固定、 常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词语。真理乃人们忘记了其原 来曾经是什么的幻觉,即己经用滥和失去了感官刺 激力量的隐喻;面子已被磨损的钱币便不再被看作 是钱币,而只是一块金属。” --尼采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关关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 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pen:1、笔(杆) [材料—产品]2、(旧时的) 鹅毛笔 3、笔法、笔调[工具—技巧] 4、作家(用笔) [工具—掌握技巧的人] china: 1、中国 2、(中国的)瓷器[产地—产品] bureau[法语]:1、毛布—2、(铺毛布的)办 公桌—3、(有办公桌的)办公室—4、(办公的)厅、 局
狗熊:1、黑熊 2、比喻怯懦无用的人 习:1、鸟数飞《说文》“数飞也”(反复多次 的飞) 2、反复练习、温习(多次反复的另外的行 为) [1、数飞—温习—习惯(多次反复的行为所形 成的)] 眼:1、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 2、小洞、窟窿: 泉眼、炮眼、针眼 3、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 儿(重要性上相似) 4、围棋用语 5、量词,用于 井、窑洞。
转喻和隐喻被视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普遍的 认知方式,生活或学习中的例子俯拾即是: 赏心乐事十六件 苏东坡 清溪浅水行舟 微雨竹窗夜话 暑至临溪濯足 雨后登楼看山 柳荫堤畔闲行 花坞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闻钟 月下东临吹箫 晨兴半炷茗香 午倦一方藤枕 开瓮勿逢陶谢 接客不着衣冠 乞得名花盛开 飞来家禽自语 客及汲泉烹鱼,剑麻…… 这些词语是通过隐喻来命名的。把某一种类的松树 称为“马尾松”是因为该类松树的某些部分“像” 马尾。隐喻性命名是根据相似性来进行的。而在换 喻性命名中,人们利用的是该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如“长颈鹿”是因为这种鹿长着长颈;“丹顶鹤”, 因为这种鹤头顶上是红的;“袋鼠”是因为腹部有育 儿袋。 因此,换喻是通过个别事物代表一个类别,或 某特定事例、特征或特点来代表一般的功能。
在莫言得奖之后,有人问刘震云,刘震云也谈 得非常的好,他说:记者追着我问我的感想。莫言 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好比我的哥哥新婚进了洞房, 我的哥哥进了洞房问我的感觉?我有什么感觉呢? 我也不知道我该怎么感觉! 你怎么也在苏联吃了几年面包。 炉子点着了。 Love is a unity(red rose).
抽象
其他动物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和换喻是两种普通的辞 格。20世纪60年代,Jakobson提出隐喻和换喻是语 言运作的两个重要原则。隐喻属于语言的选择轴, 因为它根据的是相似性。换喻属于关系轴,涉及的 是事物的相邻关系(contiguity) 。 一、隐喻与换喻的结构 1、 隐喻的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隐喻由“本体”(tenor),也 称“话题”(topic),“喻体”(vehicle)和“喻底” (ground)三部分组成。如:
其实,我们的身体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不止一种 认知数量的隐喻模式。比如,“数量较多为重/数 量较少为轻”就是一组可能的隐喻,又比如“数量 较多为长/数量较少为短”也是颇有道理的隐喻。 然而,在汉语中这后两组隐喻都没有被选中,这并 非偶然因素决定的,而是反映了空间概念尤其是“上、 下”概念,在我们的认知活动中所占据的至关重要 的地位。 隐喻实现: 长处 短处 工资上调 消费下降 物价上涨 物价下跌 通货膨胀上扬 通货膨胀下降 温度上 升 速度下降声音上扬 数量下调 股市上扬
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 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意义, 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 例如,汉语“入门”的原义是“进门”(而未 登堂入室),从这个意义引申出“学习的初步阶段” (还不是深造阶段)的意义,这是因为"读书学习" 可以分为若干阶段,这和进入家居的行进阶段有相 似的地方。这反映的是“进入家居”和“读书学习” 这两个不同意义领域之间的相似关系,这两个领域 在内在结构上相似。又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 食物的器皿”,现在可指“飞碟”、“光碟”等, 这是一种形状上的相似。
的相似性应该伴随一种由于它们分属不同的领 域而产生的一种差异的感觉。如: 君子之德,风。 换喻涉及的两个事物属同个范畴或相近的 范畴,有时A事物甚至是B事物的部分,用A替代 B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种“唤起”(evoke)和 “被唤起”的关系。如: 你盯住那鸭舌帽,别让他跑了。 2、相似性vs邻近性 隐喻和换喻的区别在于它们利用的是事物 之间不同的关系。先来看隐喻和换喻事物命名 上的区别。如:马尾松,喇叭花,鸡冠花,蛇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 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 风不吹,就不动。(《读者》) 2、换喻的结构 换喻也叫以看作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 和喻底。但与隐喻不同的是,在换喻中,本体从不 出现,喻体就是喻底。本体和喻体是以隐含的方式 在起作用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种替代的关系。而 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相似的关系,喻体之 所以可以替代本体,因为它代表了本体的某 一特征。 提及这一特征,听话者就能够推断出所指的实际上 是本体。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