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第13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15章 19世纪欧美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
”这是()对教育的论述。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斯宾塞
【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他将道德的养成看作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并依此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2.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分而治之
B.教育先于教学
C.教学先于教育
D.教育性教学
【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他认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通过教学来进
行教育”,即教育性教学。
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另一方面,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也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3.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卢梭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他的《普通教育学》体系比较完整,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他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的代表。
A.儿童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
C.劳动教育中心论
D.活动中心论
【答案】B
【解析】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现
代教育派则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
5.下列选项不属于赫尔巴特的教学体系的是()。
A.管理论
B.教学论
C.德育论
D.智育论
【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关于教学过程的见解中提出了教育过程的顺序是管理、教学、道德教育,并认定这一顺序是不能更改的。
①管理,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建立外部条件,维持外在的秩序,以利于教学和教育的开展。
②教学,他特别重视智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认为教育必须给学生以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应该编制在现成的教材中,靠教师向学生传授;认为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
③道德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善念和德行的形成,培养有道德的人。
6.赫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这两项原则的理论基础是()。
A.统觉原理
B.多方面兴趣原理
C.符合儿童经验原理
D.符合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原理
【解析】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
统觉原理指出,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
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
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
相关,是指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
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是赫尔巴特出版的()。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学讲授纲要》
【答案】C
【解析】C项,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书中指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A项,《教育漫话》为洛克所著,他主张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B 项,《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D项,赫尔巴特致力于把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使其理论体系更趋完整,其成果是《教育学讲授纲要》。
8.()第一次提出“下意识”的说法。
A.洪堡特
C.福禄培尔
D.第斯多惠
【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断定,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不过是观念的活动而已。
在赫尔巴特看来,灵魂通过肉体接受许多感觉,进一步形成观念,这样,在人的意识中就聚集着无数的观念,其中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小而被抑制,沉降于“意识阈限”之下,这就是“下意识”,这一说法由赫尔巴特首次提出。
而另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强,则浮于“意识阈限”之上,这些就是当时支配人的意识的观念。
但各种观念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经常运动、斗争的。
意识阈限下的某些被抑制的观念,由于各种原因,会穿过其他观念而呈现在“意识阈限”以上,而意识阈限以上的某些观念又会因力量减弱降至意识阈限下,同类观念互相增强则促进观念的呈现,异类观念相互削弱则阻碍观念的呈现。
总之,观念的运动、矛盾决定着人的心理的全部内容。
二、概念题
《普通教育学》[华中师大2003研;首都师大2006研]
答:《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全书分别就儿童的管理、教学和训育三方面进行论述,体现了作者试图以心理学的观点阐明教育过程和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思想。
书中阐明:①管理不是直接的教育,只是使学生形成遵守秩序的精神,为教学和训育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②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强调必须引起儿童对教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多方面兴趣,并根据统觉学说,提出形式教学阶段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顺序阶段,建议教师可循教学进程交替使用陈
述式、分析式和综合式的教学方法。
③训育和教育两个概念的主要含义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激起学生感情的变化,以实现从思想团到形成性格的过渡。
三、简答题
简述赫尔巴特提出作为其教育理论的伦理学基础的五种道德观念。
[中山大学2004研]答: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以伦理学为其重要基础,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
他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主要内容有:(1)内心自由。
内心自由是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对真善美有了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
(2)完善。
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做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赫尔巴特强调人必须具有道德衡量的标准。
(3)仁慈。
仁慈是指“绝对的善”。
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
(4)正义。
正义的观念也就是守法的观念。
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
(5)公平。
公平也就是报偿,是指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罚,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四、分析论述题
1.分析下列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
“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