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省六部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三省六部制

08级警管一班江柱 047

唐代三省六部制结构图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中书省和尚书省是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封建专制,基本废除了三省制度。

三省六部制度的设立

特指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

隋唐

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

唐太宗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

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评价及意义: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诀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