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词在近代的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词在近代的接受

【摘要】词论家对周邦彦词的评价历来具有分歧,争论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清真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近代词论家王国维、陈廷焯认为清真词艺术上词格律精严,结构独特,语言富艳精工;陈廷焯、况周颐认为清真词思想情感上意浓情深,寄托遥深;近代词论家对清真词的接受体现了清真词本身具有极大的艺术魅

力和认识价值,凸显周邦彦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近代;接受

周邦彦,字美成,北宋著名的词人。因周邦彦人生经历坎坷和其词艺术魅力独特,后人对周邦彦词品评和争论不断。尤其是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以来,由于王国维对周邦彦的态度前后不一,引起了更多人对周词的关注。在周词的接受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陈福生的《柳永、周邦彦接受史研究》,刘颖硕的《周邦彦词的接受过程》,王萍《周邦彦词在清代的接受——以词人和词论家的接受为考察对象》。纵观学术界对清真词的接受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和清代,对近代清真词的接受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事实上,近词论家对周词的接受也见仁见智。

一、对清真词艺术特点的接受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古今共称的。后代词人对清真词艺术特点接受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审音创调、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近代词论家在前人认识基础上,吸收总结了清真词的艺术特点。

(一)肯定周词音律精严之美。《清真集》存词194首,用120余词调。周邦彦作词遵守格律,又自求创新,同时他还常用曲笔写复杂之情,根据词中感情表达的需要,灵活地调节声韵,有时故意用拗调,使词的声调在拗怒变换中得到调剂,收到奇特的音韵美效果。王国维认为周邦彦“创调之才多”在审音创调方面首屈一指,他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先生之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可见,妙解音律的周邦彦对词律的谐美与规范化具有重大的贡献,王国维对清真词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高度赞扬清真词音律上的成就。

(二)赞扬周词铺叙描摹之工。周邦彦词善于铺叙,在柳永的基础上发展了慢词艺术。他善于通过场景的变换,时空的交叉结构布局,造成曲折回环、浑灏流转的艺术效果。诚如陈廷焯所说:“美成词大半皆以行徐曲折制胜,妙于行徐曲折中,有笔力,有品骨,故能独步千里。”如他的《兰陵王》(柳阴直)、《六丑》(正单衣试酒),既能铺叙衍展,尽态极妍,又能情景交融,虚实交错,将眼前的实景、过去的回忆、今后的悬想反复回环,而不拘于格式。清真词在描叙景色、摹写物状上能够描摹工细,穷其工巧。陈廷焯也说:“美成词体物附物,风力极高。”这是对周邦彦咏物词在描摹物象上的特点的评价。周邦彦长于炼字,他在摹写物态上最见工力。他所写的咏物词对物象的形神进行细致的描绘,比喻、拟人是其常用的手法,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王国维评此句“词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三)承认周词语言富艳精工之妙。周词在语言上具有“富艳精工”的特点,其善于用典,化用唐人诗句。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西风吹渭水,落日满长安。’美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也。”这里,王国维指出了周邦彦善于化用唐宋诗句,能借古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为其所用,化他人的境界为其词的境界。周词化用唐诗的方法之一是撷取原诗的几个词语或诗句入词,化用原意,得画龙点睛之妙;二是檃栝原诗。如《拜星月慢》的“画图中旧识春风面”,撷取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只增加了一个字,改换了一个字,意思就不同了。周词还从意境上化前人诗句而出新的意境,最具典型的是《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南朝乐府《莫愁乐》三首诗的意境,虽然几乎每一句都是前人诗句,却并不让人觉得有不协调之感。

二、对清真词思想情感的接受

关于清真词所表露的情感倾向和社会意义,也是多年来词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有人称其“忠爱之至”、“寄托遥深”,有人则斥之为“无病呻吟”、“专作艳语”。近代词论家对清真词情感的审美意蕴作了两个方面的分析和揭示。

(一)肯定清真词意浓情真。就全部周词来看,其中绝大多数词的题材内容都是写男女爱情,且大部分是写歌舞女子的恋情生活。陈廷焯从人的普遍性情感出发,认为风月相思之作是周邦彦真感情的宣泄,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观点。周邦彦的

艳情词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少年游·感旧》,周邦彦能够如此单纯真挚,大胆热烈地描写男女恋情,足以见他真性情。故陈廷焯称:“美成以《少年游》‘并刀如水’一篇一词通显。”此类描写风月怀人的作品还有不少,这类词应该如何评价,陈廷焯却认为“美成艳词,如《少年游》、《点绛唇》、《意难忘》、《望江南》等篇,别有一种姿态,句句洒脱,香奁泛,吐弃殆尽。”、故陈廷焯赞许:“美成小令,以警动胜,视飞卿色泽较淡,意态却浓。温、韦之外,别有独至处。”vi说的就是清真词这种感情真挚,温婉含蓄的特点。

(二)承认清真词寄托遥深。陈廷焯论词注重比兴寄托,要求寄托国家大事,“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况周颐论词也认为“词贵有寄托。”他认为清真词“愈朴愈厚”,是出自情感的真寄托。最能体现清真词言辞之外有政治寓托的当属羁旅行役之词。如《兰陵王》、《齐天乐》、《满庭芳》等,这些作品记录了周邦彦一生的迁徙流落的足迹,反映他生活和思想状况,暗寓他的政治理想。陈廷焯分析《兰陵王》说:“大抵美成词一篇有一篇之旨,寻得其旨,不难迎刃而解。否则病其繁碎重复,何足以知清真也。”由此可见,陈廷焯认为周邦彦词寄托遥深,而非仅作景语艳语。

结语

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近代词论家在对周邦彦词接受过程中,无论对清真词是赞扬还是批评,都显示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趋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展示了词坛发展的动态。通过考察近代词人对清真词的品评和接受,可以看出清真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重大的

认识价值,从另一个侧面对周邦彦词史地位获得了一种新的关照和体认。

【参考文献】

[1]周邦彦.清真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况周颐.蕙风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5]孙维城.千年词史待平章——晚清三大词话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7]王静.从王国维“诗中老杜说”论周邦彦词[j].赤峰学院学报,2008(3).

[8]刘颖.周邦彦词的接受过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