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效益来源和增重成本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的效益来源和增重成本分析

来源:今日养猪业作者:吴其林

多年来,养猪生产者热衷于关心商品猪价格的上涨和饲料价格的下降,而较少全面评价全场的增重成本是多少和品种的改良所带来的效益。分析猪场生产1kg猪肉的增重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增重成本是以猪群的生产性能,如产活数、死亡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生长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为基础的。产仔越多,成活率越高,生长越快,增重越多、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越多,上市体重越大,分摊的增重成本就越少。

场与场之间,获得效益的方式是有差异的,一是以相似的增重成本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猪;二是以较低的增重成本生产同等数量的商品猪;三是以较少的增重成本,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猪,以第三种获得的效益最多。

养猪场的效益风险来源可分为:一是饲养场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由市场和肉的品质决定,如商品猪的市场需求、生猪价格或相关的牛羊禽的价格,饲料供给价格,以及人们的收入状况、地域差异等等;二是饲养场可控的内部因素,由场内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决定,包括品种改良和年度更新、饲养新技术的应用和增重成本管理;商品猪或胴体的价格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外,猪本身的品质是决定猪价的主要因素。

增重成本是老生常谈的的话题,是指生猪生产或生长过程中因增重所消耗的总成本,包括饲料增重成本和其他增重成本(包括工资、兽药、水电、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和贷款利息等),常以月或年为考核单位。每月全场效益=(生猪月平均销售价-全场增重成本)×全场月总增重±全场猪群的存栏量的变化值(期末-期初)。

猪群每月的存栏量(数量、重量)变化值,对猪场的盈亏是有影响的。通常,猪场对猪群有一固定的价格,如生产母猪1500~2500元/头;哺乳仔猪150~200元/头,体重5kg;保育猪250~300元/头,体重12~15kg;育肥猪7.00~8.00元/kg。每月月末在固定的一天,分别对母猪群(统计头数)、产房(统计哺乳仔猪头数)、保育舍(统计保育猪头数)、育肥舍(统计育肥猪头数和估重)进行盘点计数计价汇总,然后与上月相比(期末-期初),得出的一个数值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正数说明猪群头数/重量增加了,增加的是帐面效益;负数说明猪群减小了,或产仔减少,或销售增加,或猪群存在疾病因素,死亡率上升了。

因此,提高生产水平(提高每头母猪的年出栏商品猪数)、降低增重成本(降低饲料增重成本,减少非生产性支出),是每一个养猪场在一定的商品猪市场行情下,获取最大效益和立于行业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一、饲料增重成本

1. 饲料增重成本=全场饲料平均单价×全场饲料报酬(料肉比),饲料增重成本占全场增重成本的80%~70%。因此不难看出,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降低全场的料肉比和饲喂质优价廉的全价饲料,对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的。

降低全场料肉比,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选择优良种猪,提高种群繁殖力,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以降低料肉比;二是选择或生产适合猪只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能发挥猪遗传潜能的全价饲料;三是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保健工作;四是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和饲养密度等。因此,种猪的选择,饲料的选择、配合、饲喂,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原料是关键,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借用计算机配制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

2.要强调的是育肥期的饲料增重成本占总饲料增重成本的80%,占全场增重成本的70%,所以育肥期的饲料报酬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二、其他增重成本

1.其他增重成本又细分为工资、水电费、兽药费、修理费、易耗品、运杂费、种猪摊销、固定资产折旧、贷款利息、管理费用,以及正被重视的预防疾病的费用,控制和改善环境的费用等。

2.其他增重成本的占全场增重成本的20%~30%,应压缩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降低增重成本的主要事项

1. 向母猪要效益

衡量母猪的经济指标是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数或年上市商品猪数,因此,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数和分娩率,尽可能减少母猪的非生产天数,缩短母猪断奶后再发情配种的天数,涉及到母猪的胎次、体况、阶段饲喂(尽可能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1)早期断奶的意义是减少母猪的哺乳成本和增加年产胎次,如下表1。

表1 23日龄断奶与28日龄断奶的比较

(2)从目前母猪可达到的成绩(母猪的群体分娩率、产活数和假定的全群死亡率)来分析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场商品猪数和母猪所分摊的饲料成本,如表2。

假设每头母猪年耗1050kg饲料,单价为1.76元/kg,则每头消耗1848.00元;公母比例(AI)1:80;个体母猪年产胎数的潜力,以23日龄断奶为例,365÷14+23+7=2.53胎;断奶前死亡率为6.0%,保育育肥期死亡率为4.0%,全程死亡率为10%。

表2

在美国,每头母猪的年上市商品猪在25头以上,而国内这几年始终停留在18~19头。不难看出,提高每头母猪的年上市头数(从16头提高到22头,115.50-84.00=31.50元/头,未包括商品猪自身的效益),是取得效益的主要途经。

2. 向生长猪要效益

衡量商品猪的经济指标的核心是饲料转化率即料肉比或生长速度。虽然商品猪的价格对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若育肥猪生长慢,推迟出栏,饲料转化率低,所造成的效益差是巨大的。所以对饲养场来讲,增加利润空间,就是饲养优良品种,提高日增重、降低饲料报酬,而指望商品猪价格的上涨而获取最大的利润不是长久之途径。

假如商品猪从25kg生长至100kg上市,以日增重880g/d、饲料报酬2.60:1为基准,按育肥期后期饲料单价1.70元/kg计算,分析多耗饲料和生长减缓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

表3 多耗料和生长减缓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3. 综合上述2点:将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从18头提高到22头,将育肥猪的料肉比从2.80:1降到2.60:1,仅饲料这项,就可节约(103-84)+25.50+38.00=82.50元/头;而随着每头母猪上市商品猪的增加,其他增重成本也随之下降。

4. 通过集中采购,优化饲料配方,又可以降低饲料单价,最终达到最低的饲料成本。

5. 相应地通过制度规范,激励考核,降低单价增重成本的人员工资、水电、兽药和管理费用等支出。

四、猪场的效益来源的其他关注事项

1. 生物安全措施的控制到位程度

如人员/车辆/物品的控制和引入的后备种猪的隔离适应制度,保健计划等;应认识到疾病仍是当前影响养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疾病的治疗更为重要。要知道,疾病造成的损失远比防制措施花去的成本多得多;健康和稳定的猪群是发挥猪的遗传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优良品种的选择选择繁殖性能好、产仔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25~100kg,2.40:1)、上市体重大(105~130kg),群体整齐高的品种,如PIC配套系。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品种,对于一个规模化猪场是相当重要的。

3. 种群控制合理的胎次结构和合适的体况,是获得良好生产水平(较高的产活数、较低的返情率、较高的分娩率、较少的断奶后再发情配种天数)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确保母猪群良好的生产性能,每年应有25%~35%的主动和被动淘汰率。

4. 营养供给配制的饲料应与饲养的品种、猪的生理阶段和环境相适应,并且充分考虑饲料加工(粒度)和饲喂技术(敞开饲喂、干/湿料、酶制剂)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5. 环境控制养猪是否赢利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要认识到饲养温度和密度等会影响到繁殖、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乃至成活率。环境控制(夏季降温系统和冬季保温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如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降温,应作预算。

6. 饲养密度的控制增加饲养密度,使猪只的生产潜力不仅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而且使饲养员疏于观察,增加死淘率,疾病的风险大增,应引起警觉,养猪效益与饲养密度不成正比。

7. 猪舍结构的设计和设备的投入养猪设施、设备的设计不合理,投入不足,给猪只正常周转带来困难。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多点式、单元式生产和全进全出制度,以及便于保温降温通风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8. 良好的操作程序,员工的责任心,激励机制的建立:都是连续的均衡的生产的保证。

9. 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的树立不喂发霉的饲料,规范用药,加强过程管理,确保猪肉产品的安全,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主要矛盾,也是提高猪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唯一道路。

10. 竞争意识的增加企业的竞争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竞争/联合是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应树立规模意识、标准化意识和品牌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