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姻观现状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指导》等课程可采用全程网络教学形式,教
师自行组成思政教育团队,分专题搜集教学资料、
备课、制作视频、轮流上线答疑解问。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络,观看文章、视频、自学、讨论、提交作业、留言等等。
网络教学利用了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快捷性、
虚拟性的特点,使大学生有亲近感,愿意尝试,讨论时心里无所顾忌,就会表现得真实和坦率。通过这些敞开心扉的交流讨论,教师能够更加直接、全面、原始、客
观、
真实地了解学生的观点、态度、意愿。(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据笔者调查发现,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基本上人人上网,主要形式有QQ 、飞信、微博、博客。不在少数的学生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经历的事情发表在QQ 空间、微博和博客上,并频繁更新,以展示自我。思想政治教师可开通QQ 、博客、微博,并把自己的QQ 号和博客网址
公布给学生,吸引学生来访问。教师在QQ 空间、
微博和博客中撰写发表一些有意义的文字、故事、图片或记录教学心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每天的工作和为学生付出的辛劳,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
到的各种困惑,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努力提高引导艺术,做到用事实说服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用道理教育学生。由于QQ 空间、博客、微博的非实名访问,可重复阅读、评论回复等特点,也使得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缺乏自信的学生与教师顺利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亲密感情,其效果会远超过枯燥的说教。
(三)思想政治教育手机短信
手机媒体被称为继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目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和手机。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学生基本上达到人手一部手机,学生喜
欢在手机上看小说、
图片、视频、新闻报道,因此手机媒体也是思想政治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平台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思想宣传阵地。
1.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网络在线观看了爱国
主义教育题材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下课
后,笔者给全体观看者发送如下短信:
“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怎样的大背景下成立并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联合各民主党派取得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更让我们体会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以及我们美好生
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90后,应该以我们祖国更加强大为使命,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条短信引发学生们关于爱
国的讨论,起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事务通知与生活信息发布
针对学校的各类紧急事务和临时通知,手机短信群发是及时省力的最好途径,而且节约了电话费用。
毕业班的学生都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学生也不可能做到时时上网,教师可以将就业信息直接发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上,何时参加论文答辩、何时办离校手续等事
项也可发送至学生手机。通过学生回复,
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去向,实现动态管理。而在重要节假日,教师可以发送一些原创祝福短信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
的温暖,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期末考试期间,可以向学生发送有关考风考纪的警示短信,使学生更加自律。这样的短信发送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6-21.[2]肖红新,林宇洪.学生工作服务短信应答平台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3]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4]周锡生.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理论宣传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10-03-26.
[5]李文富.论新兴媒体冲击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012
年第·5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0期
M ay201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整体性变革,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人们
的婚姻家庭观也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透视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现状,并尝试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观;调查[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121-03
当代大学生婚姻观现状调查分析
王阿敏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整体性变革,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人们的婚姻家庭观也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传统的固定婚姻模
式正在被逐步瓦解。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群体的婚姻观在多元化背景下也呈现出了诸多新特点,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121
··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
论文以大学生的婚姻观为视角,用调查分析的方法透视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现状,并尝试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的建议和对策。婚姻观是指人们对婚姻及家庭等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含婚姻倾向、择偶观、婚姻自主观、婚姻价值观、婚姻模式观、婚姻忠诚观、性爱抉择观七个因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该次调查抽取了河南省的两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为样本,每个学校等额选取100人,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49人,基本兼顾了性别比例的平衡。
(二)方法
该调查使用自编问卷,按照构成婚姻观的七个因子将问卷分成七个维度,共30个问题。问卷制定完成后,发放被调查对象进行匿名填写,当场测试,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94%,获得了能够反映大学生婚姻观现状的基础数据。
此外,笔者还在所在院校进行了个别访谈工作,了解部分大学生的婚恋现状、家庭背景、择偶观、对婚姻和事业的规划等问题,并做了详细记录,为论文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一)婚姻倾向——
—重视爱情体验,对待婚姻审慎婚姻倾向是指大学生对婚姻的向往程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对待婚姻。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的代表,常常追求品质较高的精神生活。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就是强调爱情的浪漫体验、充分享受过程,而不过分强求结果,认为“合则聚、不合则散”。很多大学生对婚姻的理解深受多元文化、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相信爱情在婚姻中会趋于变淡,责任的沉重会使爱情的美好消失殆尽,对“围城”心生畏惧,甚至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从心理上将爱情和婚姻割裂开来。
该次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有过或正在经历着恋爱,但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恋爱不一定要指向婚姻,他们绝大多数也不会选择在大学期间结婚。这表明,一方面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强调爱的权利,勇敢追求爱情的真谛,充分体尝爱情花朵的芬芳;但另一方面,对爱情的果实即婚姻,却出于对经济基础、未来去向、幸福期望值等因素的顾虑不敢轻言涉足,持非常审慎的态度。
(二)择偶观——
—主观上趋于理性,客观上功利主义明显
择偶观是指人们选择伴侣时所拥有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结婚对象条件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统婚姻比较重视家庭出身,讲究门当户对,但当代大学生更注重彼此的精神契合。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主要集中在“品行、能力、共同语言”三个方面,特别是“品行”被多数大学生列为首选因素,而“经济基础、外貌”等因素排名靠后,说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在主观上比较理性。但同时多数大学生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观点的认同度较高,说明大学生在择偶观上也受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颇深。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物质诱惑越来越多,周围一夜暴富、炫富、非法致富等现象层出不穷,
加之人们对公平正义环境的质疑,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择偶条件上过分注重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将婚姻当成了走向成功的捷径、改变人生的手段。
(三)婚姻自主观——
—追求民主自由,方式渠道多元婚姻自主观指的是人们对如何选择伴侣的态度,主要依靠自己还是听从家人的意见。随着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在婚恋方面越来越重视个人的选择权,家庭教育方式也随之由权威型转向平等型。该次调查在婚姻自主观上体现出的第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大学生更加追求民主自由,半数以上学生在个人与父母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会首先选择坚持自我意见,尽量说服父母,在协商一致下解决问题。但也有一部分表示“顺从父母意愿”,可见大学生在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也并未丢弃传统的孝道。
随着交通、通讯等技术的发达,交往方式正变得越来越多元,选择伴侣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之外,网络、广播电视、相亲活动等途径非常广泛。特别是网络在当今成了一种重要媒介,其便捷性、私密性等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尝试“网恋”。但因缺乏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见光死”、网络诈骗等悲剧屡屡发生,身、心、财俱损的教训让更多大学生们从虚拟空间中理性回归。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择偶的渠道多样化,但自然、自由的恋爱方式仍是主流。
(四)婚姻价值观——
—主体意识觉醒,注重婚姻质量
婚姻价值观指人们追求什么样的婚姻,向往以什么为基础的婚姻。传统的婚姻观念追求夫妻之间的同质性,个体消融在整体之中,个性淹没在群体之中,抑制了人的独立自主和个性自由。当今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文化转型,婚姻的隐私性和自由度提高,认同个体之间的异质性,尊重个体在家庭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但相较于传统婚姻来说,过分追求自我实现冲淡了婚姻中的宽容与理解,这与当下的离婚率居高不下有很大关系。
在该次调查中,被调查者普遍强调爱与尊重、责任感、隐私权、生育、婚姻的纯洁度等,多数大学生认同情感因素超越经济因素成为幸福婚姻的关键,他们注重婚姻中的个人权利和尊严,重视婚姻质量和自我发展,非常在意婚姻的纯洁,不会维系无爱的婚姻。这表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对婚姻品质期望值较高,日益注重婚恋中个人权利、个人幸福和人格尊严,但责任意识相对淡化。
(五)婚姻模式观——
—崇尚自主平等,向往核心家庭婚姻模式观指对婚姻中夫妻双方的分工、地位及对家庭模式的选择持何种态度。婚姻里的性别角色分工和家庭模式是由社会经济、文化认定的。随着时代发展,家庭生活中以往的亲子关系逐步让位于夫妻关系,家长型家庭即主干家庭减少,核心家庭比例增加。这种新型家庭模式促使家庭成员的民主平等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尤其是女性追求家庭中的独立自主成为主流,崇尚民主、平等。
该次调查显示,虽绝大多数大学生比较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责任分工,但大多女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主张女性婚后应有自己的事业;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向往“核心家庭”,其中以女生居多,而男生更倾向于“主干家庭”,这一方面可归因于自古以来女性在“主干家庭”中的无偿劳动,另一方面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一变化表明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责任分工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