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自主学习中能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灌输、约束。甲骨文中的“教”字,是成人执鞭立于儿童之旁,以防儿童作恶。《说文解字》中“教”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作用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中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这样的教育理念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实现四种观念的转变:
一是转变目标观念。在活动中,抓住主体性所具有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特质,融合到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上去,以之作为每一次活动的基本目标定位,并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再确立每次活动的主导目标。二是转变过程观念。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中,要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注重每一个活动过程的所有环节,并检查每一环节的推进情况,及时发现不足,加以矫正。三是转变激励观念。主体性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我们必须在动机上激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努力终会成功。在目标上进行调节,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取得成功。四是转变时间观念。主体性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体现在每一个活动中,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重视教育过程,是自主学习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核心
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必须努力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教学结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首先,情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桥梁。教学,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中蕴含着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有关机构对教师素质调查发现,无论学生、家长、教师都认为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几条中都有一条“热爱学生”,正是热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才会与学生深入沟通。
其次,教学民主,营造主体参与的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催化剂。弗洛姆针对缺乏主体性的人说:“许多人在开始生活之前就已经死去。”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权威形象,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意志,往往是教师说,学生听。所以,实施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尽可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师生之间以平等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催化剂。
最后,改变教学结构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一大革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授课制被异化,具体表现在:教学上系统化、规范化、计划性有余,而变化不足,往往形成僵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上缺乏开放性、动态性,墨守成规,阻碍着教学与时代相适应。、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适度改变教学结构: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结构上,要稳中求变;另一方面,在教学时空结构
上,要于动态中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