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数学教育课程评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数学教育课程评介

2002-6-24

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方案与措施。1998年8月17日至21日,在韩国召开了第一届东亚数学教育会议,与会者就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信息化以及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本文根据笔者参加大会以及东道主韩国所提交的论文,对韩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教育课程作一评介。了解韩国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无借鉴。

一、韩国基础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回眸

现代意义上的韩国基础数学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七次。第一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55~1962)虽由韩国人自己决定并实施,但仍受到美国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改革的侧重点在数学的实用上,带有“以现实生活为中心”的特征,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情境的联系。第二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63~1972)的教育理论基础是赫尔巴特的系统学习理论,突出数学的逻辑性与理论性,纠正第一次改革过分强调“以生活与经验为中心”的编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三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73~1981)受“新数运动”的影响,是学科中心课程论与数学现代化运动的结果。此次改革大力提倡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重视诸如集合、代数定律等现代抽象数学概念的早期导入。第四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82~1988)受美国“回到基础”运动的影响,强调诸如计算技能等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对第三次数学教育课程削减内容,降低难度,重视数学问题解决。第五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89~1994)基本保持第四次课程的框架,改革的方向是强调数学活动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第六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95~1999)强调使用计算器与计算机,提倡数学问题解决。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2000~)与以往各次颇为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差别化数学教育课程。

二、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特征

(一)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特征

计算从2000年起实施的第七次教育课程首次着眼于“差别化课程(DC)”的实施。DC 的目的是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才能与兴趣,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基础教育时期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国家共同基础教育时期(从一年级到十年级,共10年,相当于中国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一年级);第二段为选择教育时期(从十一年级到十二年级,共2年,相当于中国高中二年级到三年级)。前10年,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习相同的必修课程,但每门必修科目的内容深广度依学生能力不同而不同。

二是DC分为“基于水平等级的差别化课程(LBDC)”、“扩展性与补充性差别化课程(ESDC)”以及“学科选择性差别化课程(SSDC)”三类。LBDC适用于数学、英语两科。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一至十年级,每年级数学分A、B两个水平,共20个水平。学生达到某级水平后方可进入下一级水平学习,未达者必须重修,每个水平均由三个子课程——标准课程、扩展课程(Enriched Course)与补充课程(Supplemental course)组成。

(二)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

为满足21世纪国际化信息化和社会的需求,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理解所用信息是否与数学相关的能力,判断所获信息真假的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能力以及寻求并应用数字信息或空间信息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与自信心。

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归结为:学生的能力与将来的职业取向;基本

的数学知识;能动的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以计算器、计算机或具体材料为学具;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与评价。

(三)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的类型、呈现方式与结构

对于十一、十二年级学生,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依其能力与将来的职业取向提供六类课程,即实用数学、数学Ⅰ、数学Ⅱ、微积分、概率统计与离散数学。对学生的选择不作限制,只要愿意就可。与以往的数学教育课程仅简要表述内容不同,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能较好地展现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过程,其突出的标志是操作性强且使学生易于理解。以对《矩阵及其运算》的呈现方式为例,即能说明其差异。

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

①学生在发现数能用矩形方式表述的情况下,理解矩阵的概念。

②学生知道矩阵的加、减、乘法定义后,能进行矩阵的运算。

③学生在发现两矩阵相乘为单位矩阵的情况下,理解逆矩阵的概念。

④学生能求2×2阶方阵的逆矩阵。

〈术语与符号〉

〈学习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次数学教育课程:

①矩阵的意义。

②矩阵的运算。

③逆矩阵。

〈术语与符号〉

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对每门学科的特点、目的、内容、教法与学法、评价等结构进行了阐述。

三、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内容

(一)《数学》

1.特点

《数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1)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法则;(2)数学地观察、分析事物及其现象;(3)获取思维所需的能力与态度,用合理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为使学生能在大多数学科尤其是科学学科中顺利学习,必须要求学生理解与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相关的数学概念,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国家共同基础教育课程按循序渐进分等级水平进行,既考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又根据其学习水平与难度来选择课程的核心内容,且课程内容又分为基本性要求与扩展性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自己的学习阶段并获取创造性的学习经验。

2.内容

这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如下表。年级水平数与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概率统计符号与表达模型与函数

一 A ·50以内的整数

·简单数的加减

·加减法的应用·立体图形的形状·不同量的比较·排列,·寻求模型

B ·100以内的整数

·不同计数法的应用

·一位整数的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