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拓片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需材料與工具

所需用具包括:單宣紙、雙宣紙或厚棉紙、搨(拓)包、硯台、墨汁、墨條、噴水器、乾淨抹布、白笈片(粉)、羊毛筆、鬃刷或油漆刷,其中較特殊的是大大小小的搨(拓)包,也得費工夫自己DIY製作,依據文物的對象與功能,製作出大小尺寸不同、功能也不同的搨(拓)包。配合由大到小數個搨(拓)包的製作材料為:脫脂棉花或細海綿、絹布、綾布或細綿布、橡皮筋或粗棉繩。

其他工具:水桶、剪刀、熱水杯(碗)、調墨用盤或較大的平底碟子等。

2.前置工作

正式拓器物前的準備時間要完成幾件事:

宣紙事先裁剪好備用,宣紙大小約略大於要拓的器面,上下留天地,左右留兩柱的空間,一般約為3~6公分。(圖五十二) 白笈片(粉)調熱水且攪拌均勻,呈適宜的黏稠膠狀後備用。(圖五十三)研磨墨汁使墨色更為飽和。

3.拓器物步驟:

(1) 上紙:

A.羊毛筆或刷子沾白笈水均勻塗抹於器物銘文或紋飾上(白笈水為黏著劑與保護膜,黏度不宜過高,濃度過高則容易導致不易著墨,此外乾燥後的拓紙作品不易揭下或易造成破損,但是濃度過低時,則容易在操作的過程中滑動與脫落)。

B.宣紙附著於器物上,以乾淨的掃刷,於紙張的中心由上而下、由內而外方向的輕輕撫刷,使其平貼於器物上。

C.以微濕抹布將宣紙輕壓,使紙張更為服貼,水份則讓宣紙更有張力。

D.特別注意器物紋飾上的高落差位置,不得施力過重,以免破壞紙面或過度變形,因而造成缺陷。

(2) 敲紙:(圖五十四)

A.已附著的宣紙上再覆蓋一層厚棉紙(或厚宣紙)用以吸取紙上多餘的水分。

B.鬃刷(彈性越佳越密實越好,尤以頭髮為佳)在紙張表面上敲打,使宣紙與器面緊密接合,陰陽刻文更為清楚,方向可為橫向而縱向或由縱向而橫向,無一處遺漏。

C.鬃刷敲紙時應保持上下垂直的定向姿勢,且施力力求均勻與協調。

D.等待宣紙半乾(依氣候而定,一般約在20∼30分鐘之間),待紙張呈現泛白的微乾狀。

E.紙面上的縐摺與空隙氣泡,務必除去與修飾,且絕對避免紙面起毛。

F.任何紙面上的雜紋、雜痕與外來覆著的刷毛雜物,都必須清除乾淨。

(3) 拓印:(圖五十五~圖五十八)

A.先再一次的確認紙張的乾燥程度(太乾與太濕多會造成拓片的缺陷與不完美),大搨包以沾墨為主(墨的濃度宜適度;沾少宜佳),先以中或小搨包與大搨包做調墨與調濕的拍擊步驟,再以調好墨色的中、小搨包,逐步全面的搨出淡淡的淡墨底色。

B.中或小搨包做第二次色或第三次色,再逐步加強細部輪廓、線條及墨色。

C.完成搨墨後,紙必須在未完全乾燥之前取下,否則會使紙黏貼在器物表面上而不易撕下,甚至造成破損。

D.最後一道工作則是用微濕的乾淨抹布,將器面上的白笈水和殘留的墨汁擦拭清潔乾淨與烘乾。

註:本文所記之拓印方式,是屬於「濕拓法」之應用方法。

圖五十二、裁紙

圖五十三、白笈粉(片)調熱水且攪拌均勻

圖五十四、敲紙

圖五十五、拓印

圖五十六、拓印

圖五十七、完成上墨

圖五十八、取下成品

青銅器全形拓製作流程表

青銅器全形拓製作大至可分成下列五個步驟:

1.清理器物:將器物表面清理乾淨,生坑者需除鏽(古時用刀剔,後有以醋、

鹽酸或電解去鏽之法),熟坑者以溫水擦拭或以稍熱之水洗淨。

2.繪製草圖:選出最能表現出該器物特點的角度,用鉛筆在宣紙上畫出「⊥」,

作為標示出該器物特定角度之輪廓的(高度、寬度)基準,畫出基本的器形、部位。

3.上紙:在器物表面塗上已預先泡好的白芨水,將拓紙敷於器上,此時可利用

略濕的小毛巾輕壓,有助拓紙與器物密合。再用刷子打紙,一方面將紙打入字口及紋飾,一方面使紙與器物之間的空氣儘量排出。

4.上墨:上墨是製作全形拓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器拓立體感的呈現,取決於傳

拓者掌握墨色濃淡的能力。拓包先蘸墨於硯台,然後在磁碟上拍打、搓揉,使拓包蘸墨均勻,再輕拍於拓紙數次。每次上墨時,力量不可太重,亦不可心急,逐次上墨,墨色隨著每次上墨而慢慢加深。

5.揭紙:上墨之後,待紙乾透,便可將紙由器上輕輕揭下。

6.修飾:揭紙後仍須用紙版裁出與此器大小相同的輪廓,置於器拓上,用拓包

補拓出器形的邊緣,或者,也可用筆墨填補、修飾器邊。

全形拓的製作

全形拓是在照相技術還未普及的清代乾嘉(18世紀)以後才出現的。由於當時一般的傳拓以及線描版刻等方法,並不能滿足收藏家的需要,全形拓的技術遂應運而生。傳拓的方法是:首先要將器物表面清理乾淨,生坑者除鏽(古時用刀剔,後有以醋、鹽酸或電解去鏽之法),熟坑者以溫水擦拭或以稍熱之水洗淨;其次,選出最能表現出該器物特點的角度,用鉛筆在綿紙上畫出「⊥」,作為標示出該器物特定角度之輪廓的(高度、寬度)基準,畫出基本的器形、部位;然後,在器物表面塗上已預先泡好的白芨水,將拓紙敷於器上,再以略濕的小毛巾輕壓,有助拓紙與器物密合;隨後,再用刷子打紙,一方面將紙打入字口及紋飾裡,一方面使紙與器物間的空氣排出。之後,則是全形拓製作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即「上墨」:拓包先蘸墨於硯台,然後在磁碟上拍打、搓揉,使拓包蘸墨均勻,再輕拍於拓紙數次,墨色隨著每次上墨而慢慢加深,這道手續,攸關著全形拓的品質,而拓師的技術,此間亦可判出高下。上墨之後,待紙乾透,便可將紙由器上輕輕揭下。由於器物是立體而非平面,因此,揭紙後仍須用紙版裁出與此器大小相同的輪廓,置於器拓上,用拓包補拓出器形的邊緣,或者,也可用筆墨填補、修飾器邊。

由此可知,製作全形拓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藝,因為,這是要將立體的東西再現於平面之上,而且,隨著製作方法的不同,所呈現出的效果也不相同。而就其製作方法來分,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整紙裱拓;一種是不同部位先分別傳拓,然後,再剪裁、拼湊而成一幅完整的全形拓,二者各有優缺點。總之,全形拓所需要的技術,包括了素描、裱拓、剪裁的技巧,製作過程中,除了平面的銘文之外,還要講究光線明暗、器體厚薄,更須注重立體花紋及器物整體造型,是一門相當不易掌握的專業技術,因此拓工功力,作品中判然可別。名家周康元(希丁),堪稱是當時全形墨拓術的集大成者,一生以篆刻摹拓為業,為了製作全形拓,甚且特別去參加畫法研究會,以學得透視圖的表現技法。本所收藏的全形拓中,有許多正是出於周氏之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