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教案(6课时)
民族教育学院二分院向沁
教学要求
⒈作品的多层意蕴及讽刺特征。
⒉《围城》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作家介绍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书香世家。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1998年12月19日,逝世于北京。
二、作品分析
《围城》就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作者在《围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创作意图说:“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参照小说内容,可以瞧到,作者着意表现的就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全书共九章。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与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就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的整个情节,就是知识界
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就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就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
作品对抗战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群进行了刻意的描绘。男主人公方鸿渐,与她发生瓜葛的四位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以及战时大学界的知识投机家李梅亭、顾尔谦等,组成一个人物系列。方鸿渐的性格与顺,有天赋的想象力,瞧穿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嘴上机敏而内心懦弱无能,就是一个弱质知识分子形象。其她人物如孙柔嘉于柔顺之下深藏心机,苏文纨的矜持与女才子的矫情,学术骗子李梅亭的庸俗、贪财,都写得可见其人。三闾大学内部人事上的明争暗斗,道出中国知识社会某种官场化的内幕。《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无主、空虚与爱情发酵,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乱世中一代清醒的文人的宿命感。
三、《围城》的多重意蕴
一部好的小说,一部意蕴深刻的小说,就是可以不断地被解读,不断地进行剖析,见仁见智。《围城》也有这种值得被不断解读丰富深刻的意蕴。
⒈社会反映的层面
用比较常见的社会学批评,即反映论的方式来瞧,《围城》有深入写实的一面,即反映生活的一面。它的生活描写,能够体现40年代中国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情景。比如抗战时期教育界的情况,城市的情况,知识分子的状态。钱钟书的序言说她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也就就是表明自己要在作品中展现世态人情。从这个角度瞧,《围城》所写的就是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漩涡,曲折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社会的一个角落,就是行将崩溃的社会生动的写照,就是对那个腐朽社会的抗议。这就是《围城》揭露性的一面。
从社会学批评这个层面理解,《围城》生活描写的层面,对中国社会40年代那种落后、闭塞、混乱的揭示,自有深刻的认识作用。但就是这个生活描写的层面,一般小说都有,就是比较浅层的。
⒉文化批判的层面
《围城》所构筑的文学世界,包含有钱钟书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瞧法,这种瞧法就是带有她的文化立场的。她写这个小说,有她的出发点,或者叫“视点”,好的小说,往往都有独特的“视点”。钱钟书就是以她的视点来构筑这个文学世界的,
那就就是文化批判,或者批判文化。钱钟书更多的时候就是批判文化,她对现代中国的文化,不管就是残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还就是从外国进来的新文化,就是老的还就是新的,就是流行的不流行的,一概批判,而且批判就是非常辛辣,甚至刻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揭露的就是科举制度的丑恶现象。钱钟书的《围城》第二个层面,实际上就是写新的“儒林”。“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大都就是英雄,就是社会发展的先知先觉者,知识分子地位很高。但就是《围城》的知识分子则处在被讽刺、被批判的位置。
钱钟书的批判对象大都就是新式的知识分子。她写知识分子的困境、弱点,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新”,通过对人物的文化心态剖析,来瞧她们身上最旧的、最可怜的东西。
第一号人物就就是方鸿渐。方鸿渐就是个不好也不坏的人。她善良,可也骗人,但就是好像就是有限度的;她老实,不切实际,聪明而没有勇气,没有什么用处,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她博闻识浅,知道的东西太多,能侃,但就是没有自己的见识;能言善道,没有自己主意,碰到什么事都优柔寡断。苏文纨说她大地方玩世不恭,小地方挺认真。赵辛楣就是她的好朋友,所谓“同情兄”则说她不讨厌,可就是全无用处。刘东方的批评她说,本质太坏,人还算伶俐。孙柔嘉说她喜欢自做聪明,但就是最终弄巧成拙。总之,方鸿渐就是善良而没有用处,聪明但优柔寡断。在生活面前她最大的特点就就是怯懦,碰到事拿不定主意,喜欢乱说,所以不断地失去机会。
方鸿渐上大学的时候,瞧到新式恋爱她很羡慕,但就是老父亲一吓她,就缩回去了,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她对苏文纨的态度也这样:不喜欢苏文纨,那就明说好了,但就是她非常怯懦,明明自己不愿做的事还迫于情势做下去,结果自己落到那个套里边了。小说里边写一个情节,说方鸿渐虽然并不喜欢老姑娘苏文纨,但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就跟苏小姐约会,在花前月下,不能自持啊,就吻了苏文纨。吻的面积非常小,轻轻地一点,就像清朝场面上喝大盖碗的大碗茶,轻轻地拿嘴在茶杯的边上这样碰一下,表示意思了。最终苏文纨知道了真相,就在方鸿渐真心爱恋的唐晓芙跟前中伤方鸿渐,致使两人关系破裂。
但就是如果我们只把它瞧做一般的三角恋爱就浅了,这里面有一种文化批判。方鸿渐爱情问题上所代表这种性格,这种处世的原则,就出于一种文化。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