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学术流派精髓,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学术流派精髓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摘要】中医学术流派继承创新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江苏省一家地市级三甲中医医院为例,围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创新工作展开深入思考,并总结提炼了中医学术流派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及路径框架,提出必须精管理重规范,精传承重培养,精研究重创新,精运用重疗效,精品牌重发展,方能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中医的和谐相融,从根本上指导与带动中医药供给侧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传承,学术流派,中医事业,发展
中医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中之重。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无锡市中医医院始终把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作为责任和使命,探索建立符合地域流派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重点开展经典医案、学术经验的挖掘传承和学术骨干培养,精管理重规范,精传承重培养,精研究重创新,精运用重疗效,精品牌重发展,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中医的和谐相融,指导与带动中医药供给侧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1 医院中医学术流派发展概况
2012年,国家中管局确定了全国首批64个中医学术流派,无锡市中医医院致力于“龙砂医学流派”及“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两大学术流派传承工作。

医院现建有“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同时由无锡市编办编批设置“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与医院实施一套班子管理。

该研究所承担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和研究工作,聘请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为所长,代表性传承人黄煌为首席研究员;国医大师朱良春、颜德馨为终身名誉所长;国医大师夏桂成为高级学术顾问;医院领导亲自挂帅主抓具体工作。

1
龙砂医学流派,是宋末元初“东南宗师”陆文圭于江阴创立,迄今有700多年历史。

精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诊疗”、“运用中医经方诊治疾病”、“膏方养生治未病”三大特色技术,对中医养生保健和临床防治疾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福泽苍生万民,赢得广泛赞誉。

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是无锡斗山黄文炳于清雍正年间创立,传承十代,迄今有300多年历史。

由其祖传验方“响声方”研制而成的“黄氏响声丸”享誉海内外。

黄氏方药诊治咽喉部慢性疾病特色显著,于锡城内外久负盛名,家喻户晓。

2012-2014年,医院黄氏喉科、龙砂医学诊疗方法等5个项目先后入列“无锡市非遗项目名录”;2016年,黄氏喉科、龙砂医学诊疗方法等4个项目入列“江苏省非遗项目名录”;2016年底,两大流派传承工作室顺利通过国家中管局项目考核验收。

2 学术流派传承创新的实践及路径
2.1 精管理重规范,健全学术流派建设及管理机制
医院高度重视中医学术流派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定位,明确将“龙砂医学流派”作为无锡地区中医学术流派的标志,将“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作为推进医院中医内涵建设的重点工作,同时组建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流派规范化管理,推进各项建设举措有序开展。

2.1.1 完善管理构架,明确职责定位。

医院专设中医学术流派管理办公室,为一级职能机构,设专职管理干部1名,专职干事2名,主攻学术流派溯源、发展脉络、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等重要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运用及阐扬推广。

2.1.2 编制发展规划,明晰目标任务。

2016年初,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及省、市各级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结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及学术流派发展现状,科学编制了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医学术流派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及《龙砂医学流派五年建设规划》,高起点谋划学术流派建设工作,明确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2.1.3 制定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举措。

制定人才激励、教学设施设备、信息系统建设、外出学习交流等方面的经费保障措施,创新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考核流派管理人员,调动人才积极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系统配套的机制保证,保证流派规范化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2.2 精传承重培养,构建多元化流派传承人培养模式
注重人才优先战略,构建以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传承人为骨干、后备传承弟子为生力军的流派传承团队。

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地600余人拜师龙砂门下,传承弟子辐射到江苏、山东、广东、北京、上海、辽宁等20余个省市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

黄氏喉科也吸收30多名外省市弟子来锡研习黄氏专术。

在传承人培养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2.2.1 学术交流研讨制。

每年积极申报并举办1-2项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介绍两大流派学术思想、技术特色及临床经验,加强对外交流,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经过努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二级学术机构“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于去年正式挂靠无锡市中医医院(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医院成为我省地市级中医院及无锡地区三级医院范围内首个国家级二级分会挂靠单位。

去年11月,医院承办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世界范围内五运六气理论研究的学者、专家、领导500多人汇聚无锡开展研讨,大大提升了龙砂医学流派及无锡中医在全国的学术声誉和地位。

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等多所大学与医院开展龙砂医学学术与诊疗技术的传承推广工作。

2.2.2 跟师抄方带教制。

传承弟子按照传承工作室相关要求,每月参加2-3次示范门诊,并严格落实笔记整理、医案汇总、跟师总结等撰写报送常规工作。

2017年底,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所长顾植山、常务副所长陆曙双双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医院将流派跟师与继承工作项目有机结合,确保跟师带教工作得以保质保量的落实。

2.2.3 精品论坛宣讲制。

将流派建设与当地中医药重点工作紧密耦合,
一是成立“无锡市经方讲师团”,由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专业委员会主委黄煌教授担任名誉导师,由副主委陆曙教授担任团长,对无锡地区近250名基层中医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经方培训。

二是承办无锡市卫计委高层次中医药论坛《金匮讲坛》,开设龙砂专题系列讲座,邀请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讲课。

2.2.4 中医经典查房制。

依托学术流派、非遗技术项目传承等工作平台的优势基础,定期组织名老中医床边带教、病案分析会,加强中医临证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满足患者需求。

2.2.5 信息远程互通制。

创建“龙砂医学传承”、“经方沙龙论坛”、“黄氏喉科”专题网页、微信订阅号、微信群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发布导师门诊安排、共享教学资料、传达上级文件,鼓励传承人分享临证医案和学习体会,与导师共同研讨临床疑难问题,实施教学相长,互学互通。

2.2.6 人才遴选考评制。

每年开展1-2批后备传承弟子遴选工作,选出的弟子在通过严格考核后方能正式拜师。

近年新增年度考评机制,对弟子在跟师次数及质量、科研能力、临床技术水平、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规范考评及滚动管理。

2.3 精研究重创新,深度挖掘流派学术内涵及文化价值
2.3.1 参与重大课题研究。

医院自2013年起加入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主持的以流派特色五运六气理论为研究基础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课题,获得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点专项立项。

在H7N9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龙砂流派传承人、无锡市名医陆曙等多名专家参与了危重患者会诊及抢救方案的制定工作。

目前陆曙教授等专家正在领衔开展基于龙砂医学特色和运气学说、经方运用、养生膏方的冠心病发病及其中医证候分布课题研究。

2.3.2 加强史料挖掘整理。

医院内设机构无锡市中医药学会成立“中医医史研究分会”,专门整理无锡历代医家资料,同时自2013年起系统发掘整理龙砂、黄氏喉科流派历代医家资料。

目前已从收集到的307名无锡历代医家中整理出两大流派各代传承人的珍贵史料。

基本完成专著《龙砂
医学丛书》编撰及点校,近日将举办审定会并择期出版。

2.3.3 牵头专家协作组工作。

去年,顾植山教授发起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并任组长。

医院协助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功主办“全国五运六气研究(北京)峰会”,并将参会专家主要学术观点整理出版《五运六气——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一书,目前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黄氏喉科传真》正式出版,《龙砂医学流派丛书》业已完成编撰及点校,将于年内出版。

2.3.4 发挥博士后科研热力。

医院目前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4年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招收龙砂医学流派传承性博士后,开展以五运六气为主要内容的临床研究。

去年11月,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无锡市中医医院的2名博士后顺利通过中期考核。

2.3.5 建立学派间柔性协作。

黄氏喉科疗法流派、龙砂医学流派与同样肇源于无锡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建立了协作互动、拜师带徒的协作联动机制。

龙砂医学常用的运气、经方、膏方以及澄江针灸的特色疗法,被导入黄氏喉科疗法的临床实践,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2.4 精运用重疗效,拓宽学术流派为民服务的渠道和方法
2.4.1 开设流派特色诊疗区。

在医院“名医堂”开设龙砂医学流派特色诊疗区,每周开诊2-3次,为民众提供以流派特色技术为主的中医养生保健及亚健康调理服务。

近年来,龙砂流派特色诊疗区平均每年开诊100多次,年均服务量1万多人次。

优势独特的龙砂流派技术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中也屡见奇效,受到患者好评和推崇。

“黄氏喉科”针对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疾病谱变化,自2013年起开设复发性口疮专病门诊、扁桃体专病门诊,充分发挥黄氏疗法简、便、验、廉的技术优势,较好满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

2.4.2 建立学术流派俱乐部。

为提高流派服务的可及性和亲民性,开设“黄氏喉科俱乐部”及“黄氏喉科发声训练营”,以教师、销售、播音主持等用嗓较频的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

迄今累计开展医患联谊活动10余次、录制“黄氏发声训练法”专题教学片1部,在诊疗区滚动播放,将宝
贵的流派技术无私传播于民,提高患者感受度。

2.4.3 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医院经无锡市编办批准建立“无锡市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为民众提供高品质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将流派精髓引入中心产业发展核心内涵,先后推出龙砂膏方、龙砂浸酒方、龙砂足浴方等多个养生保健验方,逐步投入临床运用,以期进一步探索构建流派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2.5 精品牌重发展,提升学术流派表达度和影响力
2.5.1 建设学术流派博物馆,强化有形展示。

2013年11月,无锡市中医药博物馆在无锡市中医医院建成,博物馆设三大展区:非遗馆、龙砂医学流派馆、院史馆。

其中“龙砂医学流派馆”系统展现了龙砂医学流派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学术特征和发展成就。

“无锡传统医药类非物质遗产展示馆”重点展出了包括黄氏喉科、龙砂医学流派在内的无锡地区15个传统医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84名无锡地区历朝历代著名的中医药名家。

2.5.2 开展流派特色展示活动,强化品牌优势。

积极利用医院内外网、中国中医药年鉴编撰、非遗志撰写、接待考察参观、外出交流学习等机会,重点宣传两大学术流派。

2014年起将冬令膏方门诊统一命名为“无锡市中医医院龙砂膏方节”。

在同年9月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业博览会上,龙砂、黄氏喉科、澄江针灸三大流派联合设立《无锡三家中医流派》展区,受到广泛好评。

2.5.3 打造公益惠民工程,提升社会效益。

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杏林百家讲坛”、中医药文化市民体验日活动等公益品牌活动,增强流派的技术推广力和社会影响力。

近三年共累计举办中医流派传承人义诊活动16次,“杏林百家讲坛”专家讲座24场,录播名医访谈节目13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万多册,服务对象超10万人次。

2.5.4 加强媒体宣传推广,提升文化形象。

加大媒体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三年来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现代快报》等专业媒体、省市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媒体先后开展流派相关宣
传报道120余次,有效推广了中医学术流派的传统特色。

3 思考与体会
3.1 流派师承必须是一个系统化的全面工程。

在中医界内外,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学术流派传承创新工作的片面认识,认为学术流派只要有一个或几个代表性传承人带教,有传承弟子承袭即可。

实际上,流派传承工作一个从广度和深度、从过程到成效都有着很高要求的系统化工程。

除了上述一般意义上的传承之外,流派传承创新工作还包括着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学术成就、文化特点的挖掘、整理和提炼,流派传承脉络的梳理,相关文献及实物的搜集,流派人才队伍梯队搭建,传承基地或工作室建设,等等。

甚至还包括流派传承管理制度建设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健全完善等。

流派传承发展必须系统配套的体制保证,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中医经典理论的回归在流派传承中至关重要。

由于诸多复杂因素,当前中医临床存在较为严重的中医经典理论缺失问题。

中医药学“一源多流”,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沿革发展中形成了一批各领风骚、独树一帜的中医学术流派。

他们均立足于中医经典理论基础,形成相对独立的特色理论体系,相互之间争鸣与渗透,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因此,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为中医学生创造了中医经典理论回归的条件。

在流派传承的同时,要组织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和中医基础系列课程,学习中医各家学说,夯实基础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3.3 师承教育有待与院校教育进行更紧密地衔接。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有优势,院校教育注重基础培养阶段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素质养成,师承教育注重视听型、操作型的经验性实战练习,对于临证实践传承方面有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优势。

但院校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利于传承类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理论的升华和提高。

因此中医学术流派的现代传承发展,如果不充分借助院校教育的平台,将具有一定局限性。

3.4 流派传承必须注重文化的活态传承。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学从基础理论到临沧实践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对流派师承工作而言,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就补上文化这一
课,完善传承人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底蕴,以提高中医人才的文化内蕴及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医学术流派的活态传承。

文化是灵动的,是包容的,是温润的,只有坚持文化传承才能使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始终拥有和谐、协调、健康、可持续的旋律相伴。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流派技术更好地发扬于世、普济于民。

推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不仅能使中医药工作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而且能为现代疾病诊治提供更多裨益,使现代中医药服务实现大幅度改善和创新,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严世芸.中医流派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思路、途径和思考.中医文献杂志.2017,(35)03,33-36
郑锦等.传承中医流派精髓,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7,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