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宣传]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讲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宣传]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讲课稿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
古人云:“一言知贤愚。”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开口说话,别人就知道你这个人有没有智慧了。
在当今信息网络高度发达、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所遇到的新的挑战,是面对新闻媒体时,敢不敢说话、会不会说话和能不能说话.
官员雷人语录:
——“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江西宜黄县政府一官员投书新网称
——“请报道正面新闻,否则我可以不接待!”
镇江市房管局人事处谢处长面对采访镜头时说
——“不贪污,我当官干啥?”
山西吕梁上水西村村支书王根平对村民说
——“你随便的一个群众就打我电话?”
福建省长乐市环保局局长陈桂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这些官员也许并非是水平差或者是恶意,但面对媒体,或是被激怒,口出狂言,或是发出不当的言论激化干群矛盾,伤害了老百姓的心。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学习如何正确面对媒体非常重要。
☆ 众所皆知,2003年因抗击“非典”不力,中央首次启动了高官问责制,原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长孟学农相继辞职;
☆ 2005年,因松花江流域污染,原国家环保局长解振华被问责辞职。
☆2009年的“石首6,17群体性事件”,众多围观群众在石首市东岳山路和东方大道两大交通要道设置路障,阻碍交通,围观起哄,部分群众多次与警察发生冲突。少数不法分子借机制造事端,在停放尸体的酒店内纵火滋事,并煽动一些围观群众,袭击前来灭火的消防战士和公安民警,导致多名警察受伤,多部消防车辆和警车被砸坏。[2]
与此前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相比,石首的局面更为复杂,但背景似曾相识。
2009年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总结瓮安事件时说,瓮安事件发生之初,网上有许多谣言。但是通过媒体披露事件真相后,群众的质疑得到了回应。坚持信息透明是迅速平息瓮安事件的最重要原因。
石首案的起因同样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一些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最终一名酒店青年厨师自杀的命案,在种种传言的发酵下酿成群体性事件。
一些官员在突发事件中引咎辞职的原因并非是对危机事故本身负直接责任,而是由于他们没有及时向媒体进行发布,对相关信息采取捂、压、盖,导致了公众恐慌,引发了政府的信任危机。
那么,如何善用、善管媒体,我们就从认识媒体开始:
一、什么是媒体?
(1)媒体的概念:媒体就是一切社会信息以公开扩散的手段和载体。通常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拥有报纸2000多种,广播、电视台3000多个,期刊9000多种,截至20XX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亿,均为世界之最。
(2)媒体的社会功能:报道新闻、提供资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3)目前的媒体的地位是:
党和政府的喉舌;
实力集团的喉舌;
人民群众的喉舌。
(4)在我国媒体和政府的关系:
党管媒体
媒体正在以前人难以想象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介入到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正在演变为现实的政治和公共管理。而我们的决策者、领导者、管理者却出现了“水土不服”和应对媒体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处在一种媒体困境之中。
二、领导干部时下的媒体困境
(一)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三个不知”:
其一,不知是敌还是友。说媒体是朋友,是因为在媒体网络时代,政府及其官员越来越需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动员社会、争取民众,推行公共管理,树立公众形象,实现领导目标。说媒体是“敌人”,是因为官员们感到一些媒体尤其是一
些小报小刊的记者进行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因媒体网络的传播所形成的官员问责和从政的压力,使得许多官员开始防备记者、讨厌媒体、排斥媒体。媒体到底是敌人还是朋友? 许多官员面对这一问题十分烦恼和困惑。
其二,不知是爱还是恨。今天的中国,媒体网络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到政治生活领域,渗透到官员的职场中,可以说很多官员已与媒体“形影不离”,媒体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大到国际时局,小到街巷市容 ,官员离不开媒体 ,需要它“, 爱”它。可又很“恨”它,因为媒体越来越难以驾驭,常常让领导“出丑”,被曝光“, 难堪”,下不了台 ,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媒体成了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让官员扬名万里,也可以让官员臭名远扬;它既可以宣传官员的业绩、亮点,也可以揭官员的短,暴露其工作中的“软肋”;既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会忙中添乱、雪上加霜。
其三,不知当说不当说。面对媒体和记者,到底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是主动说,还是被动说? 是问就说,不问就不说? 即使是说,话说到什么层面、什么程度? 特别是遇到新闻发布会,众多媒体咄咄逼人,提出一些高难度、敏感性话题以及政策性较强、尚未明朗的话题时,常常使官员感到紧张和为难。在处理一些危机事件或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正在调查中的真相、原因等信息,到底要不要披露,也不好掌握时机和力度。
☆错误的对待记者的方式:
• 把记者当亲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把记者当猛兽——惹不起,躲得起;
• 把记者当洪水——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坚决封堵:
• 把记者当儿童——哄过去不闹就完事。
三、面对媒体的态度:
(1)重视媒体:树立三种意识,忧患意识、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 忧患意识:党管媒体,事关存亡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电台广播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手段”。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要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接触西方文化,最后必转向西方”。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要求“美国之音”要发挥“破城锤”的作用
--“西方世界为寻求瓦解社会主义的方法花费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
万美元,却忽然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
• 管理意识:掌握媒体,天下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