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

第二节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节操作风险管理

第四节声誉风险管理

第一节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

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知识点】全面风险管理概述(熟悉)

风险是一个常用而宽泛的词汇。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全面风险管理是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

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也称《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对全面风险管理给出了一个较为权威的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

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合理地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补充知识:COSO

COSO是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的英文缩写。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两年后,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成立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

全面风险管理包含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①内部环境;②目标设定;③事项识别;④风险评估;⑤风险应对;⑥控制活动;⑦信息与沟通;⑧监控。

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所谓“全面”,主要体现在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4)全新的风险管理办法。

(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知识点】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熟悉)

按照风险事故的来源,风险可以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按照诱发风险的原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

在具体管理风险时,一般按照诱发风险的原因来对风险进行分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信用风险既存在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12月发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指出,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其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中国银监会规定,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并由此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等七种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失的事件类型。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账户、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账户不同,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却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通常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并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2)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3)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4)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最低监管标准。

流动性覆盖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100%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除特殊情形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最低监管标准。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

(五)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已超出了债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