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亚文化”令人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xx”令人忧
作者:xxxx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第04期
女儿中午放学回家,给我出了道脑筋“急转弯”:“你刚把门打开,突然看见一堆牛粪,是报警还是大吃一惊?”“当然大吃一惊了。”“好呀,大吃一
‘斤’?”“不,是报警。”“也行,你把牛粪‘抱紧’吧。”女儿一阵大笑,但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如今所谓脑筋“急转弯”说得越来越离谱,如“有一女多次离婚”,答案竟是“前‘公’尽弃”。
像这类“亚文化”现象在校园较为普遍,如小学生改编的诗词:“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裤子上茅房,茅房有人,没有办法,只好拉在裤子上。”学生跳皮筋时唱的儿歌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蚂虾吃你妈。”而目前校园正在流行的贺卡新宠是:“老兄,这是有‘屎’以来最有‘粪’的礼物,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还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整天受着“亚文化”的“熏陶”,对其健康成长无疑是十分有害的。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曾举办了一次青少年“画我心中的名著”的征图大赛,应征者多是美院附中或职业美校的学生,据了解,他们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看过名著,普通学校的学生就更不用说。文学名著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特质,还是文字表达,都是一流的,而学生远离名著,每天生活在校园“亚文化”之中,其境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校园“亚文化”是整个社会的反映。我们的媒体上充斥着做女人“挺”好,没什么“大”不了的广告。过去贴满电线杆的城市“牛皮癣”,现在纷纷登堂入室,搬到了承载精神文明使命的媒体上,这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由此观之,抵制和消除校园“亚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注重德育熏陶,用健康向上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家庭应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引导孩子有选择地读一些文学名著;整个社会要反思在教育方面的缺陷,规范文
1/ 2
化秩序,构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不然,我们的孩子每天看一些不知所云的书籍,吃着“心太黑”、“包二奶”雪糕,穿着“小公主”、“小王子”衣服,用着“小霸王”、“小皇帝”器具,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乃至终身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看来,鲁迅先生早在60多年前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吁,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
(作者单位:xxxxxx小学)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