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点:

首先,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时安排:三教时

教前准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三、教师范读:

将你所喜欢的句子圈画下来,并注意老师是怎样朗读这些句子的。

四、自由诵读:

1、请有自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诵读,并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2、学生点评,明确优点和不足。

3、再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教师在班上巡回指导。

4、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5、思考: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五、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六、布置作业:《同步探究》的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一、赏析泉之美,语言之美:

1、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明确:“听”和“泉”字是关键字。其中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写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2、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明确:黄昏进山,烟雨迷蒙,看不真切;隐于密林,泉踪难觅;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而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3、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明确:①“过了寒翠桥……已人山中。”

②“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③“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④“入夜……交响乐。”

教师可归纳为:初闻泉声——再睹泉踪——钟泉之声相应——浑然一片

4、请学生从上述四段中选择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赏析第③、④段。

5、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

明确: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衬出山泉的青春气息;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6、用批注的方法赏析④段中描写泉水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老师示范:

原文: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个比喻句将草丛中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提琴声,“柔曼”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声音轻柔、悠长的特点,同时这种柔曼之美也使人想起了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在赏析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8、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明确: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9、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明确:课文写泉有详有略,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而且同时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等。

二、小结:

祖国山河秀丽,我们曾登过永济的鹳雀楼,领悟过“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我们曾游览过河上的赵州桥,惊叹过他的坚固和美观,今天我们又一起游览了广东肇庆的鼎湖山,聆听了那清亮圆润的泉声,祖国秀丽的山川,怎能不令我们神往。让我们把鼎湖山独特的泉声留在我们脑海里。

三、布置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语言优美的片段诵读,并思考它写得好在哪些地方?

2、完成《补充习题》(除了“随文练习”的二)

第三课时

一、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人生感悟。

1、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置身如此美景,你的心情怎样?

2、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一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明确: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自由诵读2——3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明确: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调皮的娇女有着相通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