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稀薄燃烧与缸内直喷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向分层燃烧
是以日本三菱公司为代表的其旋转轴线平行于曲轴中心线的翻滚气 流,又称滚筒分层。 特点:进气道中心线几乎与气缸中心线平行。 原理:气流沿缸壁竖直向下,遇活塞而翻滚向上,在压缩后期分解成无 数的小漩涡:两个进气道中只有一个喷油,另一个不喷,所以形成浓和 稀两股气流,实现分层充气。
3.缸内直喷
多次喷射实现分层燃烧的过程:
首先,发动机在进气行程活塞移至下至点时, ECU控制喷油嘴进行一次小量的喷油,是气缸内形成 稀薄混合气。 其次,在活塞圧缩行程末端是在进行一次喷油, 这样在火花塞附近形成混合气相对浓度较高。
利用燃烧室壁面结构实现分层燃烧:
油束在不同的壁面温度、撞壁高度和油束入射角对油束
雾化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4.缸内直喷技术的运用


VAG集团中被广泛运用,由 AudiRS4和R8共享的4.2 升FSI发动机即是其中性能强悍的代表作。 →比较著名的三菱缸内喷注汽油机(GDI),可令混 合比达到40:1。 大众的直喷汽油发动机(FSI),则是采用了一个高压 泵,汽油通过一个分流轨道(共轨)到达电磁控制的 高压喷射气门。 本田最新的VTEC发动机也将采用稀燃技术,能够比一 般省油20%。 其中各厂商缸内直喷技术英文缩写:大众:TSI(其中 T代表涡轮增压)、奥迪:TFSI/FSI、梅赛德斯-奔驰: CGI、宝马:GDI、通用:SIDI、福特:GDI、比亚迪: TI。
7.稀薄燃烧与缸内直喷技术的 发展方向

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的意思是“均质充量压燃”,它是一种以 Otto往复式汽油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燃烧模式。 在实际运用HCCI技术的研发上,奔驰和GM走在了前列, 以奔驰的07年的F700概念车为例,其DiesOtto 1.8T 直4 CGI直喷发动机在采用HCCI技术后,输出功率达到 238hp,最大扭矩达到400N.m,完全就是一台3.5L V6的水平,难得的是它的油耗仅为6L/100km,二氧 化碳排放仅127g/100km。采用HCCI技术的GM OPEL Vectra和Saturn Aura 2.2L L4汽油机的油耗也仅为 4.3L/100km,比常规技术降低15%以上。相信随着技 术难关的不断攻克,HCCI技术将会快速普及到大众当 中,作为一种新的节能增效技术,为地球的蓝天作一份 贡献。,简单来说就是汽油机的一种压燃方式。
缸内直喷(GDI)——是指将喷油嘴设置在进排气门之 间,高压燃油直接注入燃烧室平顺高效地燃烧,缸内直 喷所宣扬的是通过均质燃烧和分层燃烧实现了高负荷、 尤其是低负荷下的燃油消耗降低,动力还有提升的一种 技术。又称FSI(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即燃料分层 喷射技术。
3.1.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谢谢wk.baidu.com
目录 1.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 2.稀薄燃烧 3.缸内直喷 4.缸内直喷技术的运用
5.缸内直喷技术总结 6.稀薄燃烧发动机的优劣分析
7.稀薄燃烧与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方向
1.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末以前,化油器由于结构简单,使 用方便,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 动机上。
为了适应汽车排放法规日益严苛的要求,取而 代之的汽油喷射技术成为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
6.稀薄燃烧发动机的优劣分析
6.1.优势
1.对经济性的改善
随着空燃比的增加,发动机油耗明显下降 (1)首先是采用稀薄混合气燃烧时循环热效率提高。 (2)另外,由于稀燃混合气燃烧温度低,燃烧产物的离解损 失减小,并且降低了与气缸壁面的传热,也使热效率得以提 高。 (3)由于稀燃发动机一般不受到高负荷时的爆燃极限的限制, 可以采用较高压缩比,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
5.缸内直喷技术总结
车汽油发动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提高压缩比 采用紧凑型燃烧室,通过进气口位置改进使缸内形成较强的空 气运动旋流,提高气流速度;将火花塞置于燃烧室中央,缩短点火 距离;提高压缩比至13:1左右,促使燃烧速度加快。 二、分层燃烧 如果稀燃技术的混合比达到25:1以上,按照常规是无法点燃的, 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层燃烧方式。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 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混合比达到12:1左右,外层逐 渐稀薄。浓混合气点燃后,燃烧迅速波及外层。 为了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降低氮氧化物(NOx),现在采用燃 油喷射定时与分段喷射技术,即将喷油分成两个阶段,进气初期喷 油,燃油首先进入缸内下部随后在缸内均匀分布,进气后期喷油, 浓混合气在缸内上部聚集在火花塞四周被点燃,实现分层燃烧。 三、高能点火 高能点火和宽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形成,火焰传播距离缩短, 燃烧速度增快,稀燃极限大。有些稀燃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或者多 极火花塞装置来达到上述目的。
燃油混合气过稀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故存在稀薄燃烧极限。 应注意:稀薄燃烧只是在部分负荷工况范围实行稀薄燃烧, 在启动、怠速、加速和全负荷工况下都不能实行稀薄燃烧。
2.1.稀薄燃烧的方式
稀薄燃烧是建立在分层燃烧的基础上来实现,所谓 分层燃烧就是,在着火时刻火花塞周围分布适合着火的 浓混合气,而燃烧室其他地方为稀混合气。

均质燃烧——普通燃烧方式,即燃料和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 可燃混合气整个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空燃比低相同的。

分层燃烧——整个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空燃比不同,火花塞周围混
合气浓度比其他地方高。

目的—— 均质燃烧:在高速行驶、加速行驶时获得大功率; 分层燃烧:在低转速、低负荷是节省燃油。
目前,为达到分层燃烧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 有以下三种: 1.采用多次喷射技术,使混合气浓度加以区分。 2.利用燃烧室壁面结构,令混合气产生滚流,进 而产生浓度差异。 3.通过可变进气技术,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对 部分进气道实施截流,以增大进气涡流强度,促 使混合气分层的形成。 一般来说气道喷射稀薄燃烧(PFI)发动机多采用 第三种技术方案,而直喷稀薄燃烧(GDI)发动机 则对前两种实现手段更为青睐。
6.1.不足
(1) 在稀薄燃烧中,排放气体中残留很多氧气,不能进 行NOx还原反应。为了使NOx吸储型催化剂获得高效功能, 其温度必须保持在250-500℃范围内。当超过这一温度范围 发动机会自动转换到均质理论空燃比燃烧,并通过三效催化 转化器进行废气处理。然而这又与燃油经济性下降相关,为 此,必须增加废气冷却装置。 (2)另稀燃发动机由于喷射器的加入导致了对设计和制 造的要求都相当的高,如果布置不合理、制造精度达不到要 求导致刚度不足甚至漏气只能得不偿失。 (3)稀燃发动机对燃油品质的要求也比较高。
主流。传统的汽油喷射技术即为进气道喷射技术,其
分为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
随着汽车电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需求 的不断提高,主流的进气管喷射技术慢慢的走下历史
舞台,人们为追求汽车发动机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尾
气排放质量,从而提出了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2.稀薄燃烧
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汽油与空气 之比可达1:25以上,使达到燃烧效率高,经济、环保等目的, (将过量空气系数λ=1左右提高到且远超于1.1的水平,可以降 低发动机油耗并改善CO2排放。)
稀薄燃烧方式可分为: 混合气形成方式——化油器式、汽油喷射式 气缸内涡流形式——轴向分层式、纵向分层式 根据喷射方式——气道喷射式(PFI)、缸内直 喷式(GDI)

轴向分层燃烧
轴向分层燃烧是指:对进气管喷射汽油时,只要将喷油定时和空 气涡流运动巧妙地配台,就可能实现气缸内混台气的轴向分层,如下 图所示。进气过程早期只有空气进入气缸,进气组织较强的涡流;当 进气门开启接近最大升程时,将燃料喷入进气道;燃料在涡流的作用 下,沿气缸轴向便能发生分层。若涡流运动的径向分量比轴向分量强, 刚在压缩过程就能维持这种轴向分层,在火花塞附近一层有较浓的混 合气,而其余部分混合气较稀。轴向分层在四气门汽油机上应用较好, 有的是只用一个气道产生强烈涡流,也有的是两个气道均形成涡流。
2. 对排放的改善
随着空燃比的增加,由于采用稀的混合气使燃烧温度降低, NOx的排放明显减少,同时燃烧产物中的氧成分有利于HC和CO的 氧化,因此,HC和CO的排放也减小,然而,随着空燃比增加到一 定程度,由于燃烧速度的降低可能会使燃烧不完全,HC的排放会迅 速增加。如果能合理地设计紧凑的燃烧室,并组织好空气运动使燃 烧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三种排放都可以大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