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索与创新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探索与创新实践
平定县岔口联校小岭学校——郝晓英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之一,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把鼓励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了突出地位。如何培养创新力,如何更好更实效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成了我们教师值得思考,值得探索的问题。同时也提醒大家再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当今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这一现实问题真正超越传统,走向成功,我们只有行动起来,只有走进新课程,只有走进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用好用活,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更好更直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呢?我的体会是:让课堂充满疑惑,让猜想变成勇气。
一、课堂要多提为什么。
探究性学习是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学习效果是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呈现的。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是由老师引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学习参
与,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好奇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讨论、相互交往与师生互动中开发潜能。人是万物之灵,探究、体验、欣赏等需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学生的这些需要,为提倡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供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一切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善“导”的教师,总会在课之始、课之中和课之后引出发人深省的为什么;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总是能够创造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问题。
二、课堂要多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他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创新的起点是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有目的的、有步骤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说问题的提出是创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没有问题就迈不出第一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纵观人类社会,认识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科学的发明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在课堂里,不要一味地给学生结论。而是不时地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在尝试,实验,讨论等寻求结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受。久而久之,学生才有勇气去猜想,自信心才会得到培养。当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要从问题开始。
再者,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有兴趣,学起来就积极主动,满腔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问题是兴趣的“启发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同时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课堂要提有价值的问题
让课堂充满问题并非意味着一堂课的问题越多越好。如果过去那种启发式教学变成了“满堂问”,便是走了极端。课堂教学固然要以问题为线索,但问题应有主次与轻重之分,应有意义优价值,难易与适度有分寸。一句话,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重难点。一篇课文,一节数学课,都要抓住要点,审清题目。还要注意
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有层次。课堂中的问题一般包括三方面,一是设,二是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三是课文后习题上的问题。教师设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的尺标,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坚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来设置问题。在课之初,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激发探究的兴趣;也可在课之中,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如同一石投向平静的水面,会荡出层层涟漪;也可在课之尾设,让学生感到时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学生质疑,是探究性学习的重中之重。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
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想法往往是不完善的,但就问题的解决来讲不完善的想法比没有想法要有价值的多。要使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这样才会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往往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也不会提问题。造成这种沉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学生则养成了以静听的习惯,“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学生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创造力的丧失。不论教师采取何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技巧,也无法改变它的演绎性模式。结论是既定的,学生的全部任务是无条件地接受这个结论。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虽然已被批判了半个世纪,但是陈旧的教育思想还笼罩在一些教师心头。所以,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学生也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学法,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现代新课程课堂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处理好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特别强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需要,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秘诀。
总之,我们所构建的探究性课堂,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新课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舞台。在这里学生学会堂堂正正做人,教师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使所有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再次“警告”我们:学生头脑不再是被灌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探索”就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导火线,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