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此之外,布莱希特还研究过中国画“留白”的艺术功能,以克服西方审美 观念的自然主义倾向。
布莱希特作品之特色:
读者在阅读布莱希特作品时,常常会发现两种十分抢眼的现象。 一、是他的剧本在谋篇布局上普遍吸纳中国戏曲诸如连缀式结 构、自报家门、题目正名、歌唱等元素之外,还常常以中国戏 曲作品为蓝本进行创作。例如他的教育剧《例外与常规》,是 套用张国宾《合汗衫》杂剧陈虎害死恩人张孝友,霸占其妻的 故事框架创作的。《四川好人》是以关汉卿《救风尘》杂剧为 蓝本创作的。 二、是他的剧作中常常出现一些与中国古典哲学有关的神来之 笔,引起读者和观众的特别瞩目。如《三角钱歌剧》根据墨子 和孟子关于人的伦理状况与财产的关系的议论所创作的歌词, 一句“先吃饱肚子,然后才能讲道德”,一时之间成了年轻人 在街头巷尾表达对现实不满的口头禅。
制作人:杨玉婷
简介
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
1956),德国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创立并 置换了叙事戏剧,或曰“辩证戏剧”的观念,是 当代享有世界盛誉的著名德国戏剧理论家、剧 作家。
创作作品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三分钱歌剧》、《屠宰场里的圣》
约翰娜》和《巴登的教育剧》等。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
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1956年8
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
布莱希Baidu Nhomakorabea与中国文化
在中国古代哲学、诗歌和戏曲三个领域,布莱希特都有相当广泛的涉猎,在 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了深刻印记。
1937年流亡丹麦期间,布莱希特为了克服当时盛行的拘泥于亚里士多德 “模仿说”的艺术思维习惯,推动西方审美观念的变革,借助阿瑟· 威利的 英译本《中国诗歌170首》,翻译了7首中国诗歌,发表在莫斯科出版的德 文杂志《发言》上。这是与他的戏剧革新进行的文学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他对白居易“新乐府”、“秦中吟”这类抨击时弊,同情民间疾苦的讽喻诗, 表现了由衷的偏爱。他赞赏白居易把诗歌当作“教诲手段”的艺术主张,尤 其赞赏白居易诗歌那种令豪绅权贵“相目而变色”的艺术效果,让“农夫牧 童耳熟能详”的艺术风格。白居易关于诗歌的主张和艺术风格,影响了布莱 希特的诗歌创作。
布莱希特的中国情结:
《四川好人》 剧本《四川好人》体现了庄子的这样一种思想,即人或物只有不为 世所用,才能终其天年,否则难逃厄运。《四川好人》中的沈黛虽 然是个烟花女子,却生就一副菩萨心肠,乐于向穷人们施舍,结果 却处处碰壁,最后不得不卖掉烟店,并失去了爱情。这一结果正体 现了《庄子》中关于有用之才,受累于世的寓言。布莱希特并且运 用正反同体,一人二身的手法描写沈黛化装成一个男人,自称沈黛 的表弟隋大,前来整顿烟店。隋大办起烟厂,依靠精明的管理和无 情的剥削使烟店复兴。通过一善一恶两个形象的不同遭遇,揭示了 社会中好人往往难容于世,而坏人却容易左右逢源的道理。 此外,布莱希特的许多作品也体现了中国元素。例如《高加索灰阑 记》是以中国元代的杂剧《包待制智勘回蓝记》为蓝本的。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
这种陌生化在于“把一个事件或人物陌生化,首 先意味着简单的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 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 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这一理论的源头, 我们可以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找到:熟 知的东西往往由于熟知而没有被真正理解。布莱 希特在戏剧中将这些“理所当然的”“ 众所周知 的”“ 显而易见的”成分从事件和人物身上剥离, 去除了这种“熟知性”,建立了一种间隔。
《江南好人》新概念越剧《江
南好人》改编自德国著名戏 剧家贝尔托特· 布莱希特的 《四川好人》。由著名戏剧 导演郭小男执导,著名表演 艺术家茅威涛、陈辉玲主演。 该剧在保留原剧作拷问社会、 关注民生、叩击道德、逼仄 人性的社会、人文、哲学高 度的同时,将婉约的越剧与 丝绸、评弹、小调等江南元 素融汇其中,一部全新的江 南风情寓言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