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性话语中刻意不礼貌回应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突性话语中刻意不礼貌回应策略研究

近年来,冲突性话语引起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冲突性话语的缓和性回应策略研究,关于刻意不礼貌回应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小说《亮剑》中的冲突性话语为研究对象,从言语行为的施为力度和语言顺应论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刻意不礼貌回应策略的运行模式和语境顺应性理据,以期帮助人们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其实质。

标签: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刻意不礼貌运行模式语境顺应性

一、引言

冲突是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交际双方之间因看法、观念、利益等方面出现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一种敌对状态。冲突可分为语言冲突和非语言冲突(行为冲突、心理冲突等)。本文的研究焦点是语言冲突,即冲突性话语(conflict talk)。针对这种话语形式,由于研究视角不同,不同学者对其命名具有多样性,如:言语不和(verbal discord)、言语对立(verbal opposition)等。冲突性话语是一种言语不礼貌行为。学界对不礼貌话语的研究较少,在语用领域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更加鲜有涉及。

国外学者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集中于语用学、话语分析和社会语言学视角。国内学者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起步较晚,如:许炳坤(2009)对电视访谈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的研究,赖小玉(2011)对家庭成员之间冲突性话语的研究,夏玉琼(2014)对医患会话中冲突性话语的研究等。纵览国内现有资源,尽管相关学者对冲突性话语的语言结构、人际功能、种类范畴、回应语中的缓和策略以及它与权势、身份建构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学者们对刻意不礼貌回应策略却关注较少。据此,本文以冲突性话语回应语中的对抗策略即刻意不礼貌言语行为为中心,重点研究其运行模式和语用理据,希望能丰富此领域的学术研究。

由于李云龙个人性格等原因,《亮剑》这部小说中的冲突性话语非常典型。因此,本文将其作为分析语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二、冲突性话语与刻意不礼貌言语行为

(一)冲突性话语

“冲突性话语”一词源于Grimshaw主编的论文集,指由于意见、观点、立场等方面的差异,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语言运用上出现某种对立、否定或争执的状态。之后,由于研究视角的丰富性,学者对冲突性话语的定义各持己见,比如:冉永平认为,在会话、访谈等言语交际中,受制于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见、观点、立场、视角等,交际主体之间就会出现争论、争吵、反对、反驳、异议等对抗性的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并体现为交际一方反对、不同意或不支持另一方的话语,

影响甚至通过话语去阻止某一交际目标的实施。通过分析发现,相关定义没有和社会因素相结合,如身份、权势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定义具有更全面的可操作性,本研究认为,冲突性话语是指交际一方因观念、立场、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或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体现自身高权势地位、实现特定目的等而与另一方在话语上产生的不同程度的不和谐现象,具体表现为反驳、争吵、威胁等形式。

(二)刻意不礼貌言语

言语不礼貌是人际交流中的常态,它和言语礼貌对立统一,共同构成人们话语交流行为的统一体。Culpeper(1996)认为,不礼貌是指说话人使用言语或行为攻击对方,造成不和谐或社交崩溃。Bousfield(2008)把不礼貌描述成说话者有意为之的伤害交际对方面子的冲突言语行为。目前,学术界对不礼貌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认为,在交际中,任何给对方带来不快的话语都可视为不礼貌言语。根据交际意图的不同,不礼貌又可分为刻意不礼貌和无意不礼貌。刻意不礼貌即交际一方故意使用一些具有挑衅性的话语回击对方,从而威胁对方的面子,使自己处于交际的上风。

三、刻意不礼貌回应策略的运行模式

通过分析《亮剑》中的冲突性话语,根据言语行为的施为力度,本文发现:刻意不礼貌回应策略主要有以下6种运行模式。

(一)负面评价

负面评价主要是通过否定性话语表达说话者对对方言行,或言行涉及的内容、观点、性质等的负面性评价,并隐含说话者的指责、讽刺、批评、侮辱等语用用意。负面评价势必会给交际对方造成面子上的损坏,伤害其人格尊严。

(1)语境:秀芹借给独立团战士送军鞋的机会,向李云龙说起妇救会的情况。

秀芹:村里的民兵都发了枪,凭啥不给妇救会发枪?这不是看不起妇女吗?

李云龙:哪能看不起妇女呢,只是怕你不会使,没打着鬼子倒把自己打了,妇女就是妇女,拿枪打仗是男人的事,要枪干啥?

秀芹:团长说话不算话,尽糊弄人,还大丈夫呢!连妇女都不如。

当秀芹提出为什么部队不给妇救会发枪的问题时,李云龙的回应话语中透露出轻视妇女的意思,并且以革命分工不同为理由拒绝发给她。秀芹听到后立刻对李云龙做出负面评价,指责李云龙言而无信,表达她的不满,使得李云龙挂不住脸。

(二)驳斥/训斥

针对说话人不合理的话语,听话人多用拒绝等对抗性的回答来进行驳斥或训斥,以表达不同看法,目的是让说话人无言以对,从而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尊严。然而,这种方式却可能会延续甚至激化双方的冲突。

(2)语境:李云龙县城赴约回来之后,赵刚正在对其进行质问。

赵刚:闲话少说,你到哪里去了?

李云龙:老在这鬼地方呆得筋骨都软了,我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一不留神就逛到县城了。咱乡下人没进过城,一进去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这可不能怨我,要批评只能批评你,谁让你这么小气,不把手表借我戴戴。

赵刚:你这人真无赖,我还没说你,你就倒打一耙。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我再说最后一遍,团长同志,你应该随时和你的部队在一起,而不应该单独行动,这叫无组织无纪律……

李云龙回来后,赵刚试图让他说出私自离开部队的实情。但是,李云龙拐弯抹角,故意推脱。因此,赵刚对李云龙的不诚恳进行严厉驳斥,同时用部队纪律训斥他,让他明白自己犯下的错误。由此可见,赵刚用严厉斥责的方式表达对李云龙做法的严重不满。(三)质疑

质疑是表达反对意见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反问句来实现。当权势位置低的一方对权势高的一方做出的决定提出疑问时,往往会使双方的对话发展成为更加强烈的冲突。赖小玉(2012)认为,说话者以强势语气质问对方,表面是要对方做出解释或进行回应,实际上是指出其观点或行为的不恰当性,将对方置于无力辩解的尴尬位置。

(3)语境:从赵家峪突围后,李云龙决定集合剩余兵力,攻打平安县城,营救秀芹,为牺牲的百姓和战友报仇。

副团长:团长,这太草率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咱们手里有多少兵力?弹药是否充足?有没有攻坚重武器?鬼子增援怎么办?咱们心里都没底,再怎么样,至少也得请友邻几个县的主力部队配合一下。

李云龙:通知一下也行。要是不敢来就算了,咱们不怕撑着,自己包啦。

副团长:团长,你要三思,咱们一个团顶得住吗?

李云龙:怕什么?我是军事主官,就算将来上级要追查,枪毙我就是,你就执行命令吧。

副团长对李云龙的决定坚决反对,对其提出质疑,奉劝他要三思,做好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