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不锈钢穿管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指导河北建投承德上板城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工程 1 号机组凝汽器不锈钢管
安装工作。
2适用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河北建投承德上板城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工程 1 号机凝汽器
不锈钢管安装。
3编制依据
3.1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汽轮发电机组(DL/T5190.3-2012 )
3.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DL5009.1-2014)
3.3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2012)
3.4 《火电厂凝汽器管板焊接技术规程》(DL/T 1097-2008)
3.5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438-2009)
3.6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7 部分:焊接》(DL/T 5210.7-2010 )
3.7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
3.8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10)1020 号
3.9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
3.10 凝汽器厂供图纸
3.11 《1 号机汽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3.12 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德热电项目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相关文件。
4工程概况
4.1 凝汽器冷却采用不锈钢管作为循环水的流动通道,凝汽器的穿管工作在凝汽器安装
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不锈钢管的严密性严重影响凝汽器内部凝结水质。
本工程凝汽
器冷却管采用TP316L材质,单根长度为12405mm,有效长度为12322mm,总数为24284 根。
其中迎汽区及空冷区冷却管为:Ф25×0.7 ,共计2240 根;主凝结区冷却管为:
Ф25×0.5 ,共计22044 根。
管板厚度为38.5mm,其中不锈钢覆层为 3.5mm。
5作业准备
5.1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交底,施工人员熟知施工步骤和
安全操作规程。
明确凝汽器穿管施工流程、施工方法,熟悉各项操作方法。
5.1.1 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起重工、焊工、架子工等)须持证上岗。
3.13 施工人员配备:
工种人数备注
施工负责人 1
技术员 1
质检员 1 持证上岗
安全员 1 持证上岗
安装工30
起重操作指挥 2 持证上岗
操作工 1 持证上岗
电焊工 4 持证上岗
电工 1 持证上岗
架子工 4 持证上岗
合计46
4.2 施工机械、工器具配置
5.2 吊装机械选用25t 汽车吊1 台, 平板车1 辆。
4.3 工器具准备
序号名称规格数量用途备注
1 空压机 1 安装
2 电动吸尘器 1 安装
3 胀管机
4 安装
4 切管机 4 安装
5 穿管专用工具 1 安装
6 自动管板焊机 4 焊接
4.4 测量工具配备
序号名称规格数量用途备注
1 塞尺100m 1 把安装
2 钢直尺150m 2 把安装
3 深度尺0-300mm 1 把安装
4 游标卡尺0-200mm 2 只安装
6作业条件
3.14 施工场地动力电源满足安装需要,夜间照明充足。
3.15 施工现场道路通畅,满足设备倒运、吊装;尤其是雨天倒运冷却管时要先检查运输
道路是否满足工况,如果不满足严禁倒运。
3.16 设备、材料现场堆放整齐、有序,堆放场地平坦、无积水。
3.17 施工区域安全设施齐全,符合要求。
现场消防设施充足。
3.18 设备说明书及施工图纸已齐全。
3.19 依据图纸要求认真清点所到设备,确认数量无误,规格满足要求。
3.20 所有吊装、安装时所需用的工具已准备齐全。
3.21 施工方案编制完善并经报审通过,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3.22 所有特殊工种( 电焊工、起重指挥、架子工) 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
图纸,了解施工步骤和安装工艺质量要求、了解安全操作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
3.23 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器具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测量器具的规格、量程、
精度等级需满足要求,且在有效期内。
3.24 要求使用的消耗性辅助材料:白布、工业清洗剂等充足且合格可用。
3.25 穿管施工区域要求 5 米以内无动火作业,做到施工区域无灰尘、无火灾隐患。
3.26 管子安装施工人员穿着必须干净,符合要求,接触管子时,要戴白手套。
3.27 穿管平台搭设要符合规范,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挂牌使用。
7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
4.5 作业流程图。
(见附录1)
4.6 不锈钢管的运输
5.3 凝汽器不锈钢管尺寸长、管壁薄,在吊装及运输过程中需防止受损、变形。
5.4 采用25t 汽车吊装车,吊装时应选用起重吊带代替钢丝绳,防止损坏不锈钢管。
5.5 将不锈钢管分批次运输至预先划定好的穿管区域,并用三防雨布加盖严实,在周边
搭设围栏,挂“易损设备,严禁碰撞”牌。
4.7 冷却水管穿胀前的质量检验。
5.1.2 冷却水管应有合格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或合格证(由厂家提供),施工现场应对所
有冷却管进行100%涡流探伤,检测过程中如发现管子质量低劣时,应立即向总包、
监理、业主单位进行汇报。
3.28 抽取管子总数的0.5/1000-1/1000 进行下列工艺性能试验。
(1)压扁试验,切取20mm长的试样压成椭圆,至短径相当于原管直径的一半时,试样应无裂纹或其他损坏现象。
(2)扩张试验,切取50mm长的试样,用30°、45°或60°的车光锥体打入不锈钢管内,其外径扩大到原外径110%时,试样应不出现裂纹。
4.8 作业方法
5.6 隔离层搭设:在凝汽器管隔板上方,用符合规范的铁质脚手板平铺,在脚手板搭接
位置应做好铁丝捆扎,然后在上方铺设两层无尘石棉布或一层防火毯,避免低压缸
上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如坠物、灰尘以及焊接飞溅物等等)对冷却管造成损害。
5.7 穿管平台的搭设及拆除:在凝汽器前管板外搭设宽约10 米,长约10 米的的穿管平
台层,平台高度应距管板顶部为 1.8 米。
当穿管平台搭设完成后,应由搭设部门和
使用单位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予以挂牌使用。
冷却管安装为从前水室到后水室,
自上而下的方式,在第一层穿管时,将固定端侧前端管板穿入,完成后施工人员转
移至扩建端侧前端管板区域施工,同时,架子工将完成区域脚手架拆除降低约 1.6 米,如此反复直至冷却管穿管完成,此时穿管平台高度应基本和管板下端一致。
5.8 管隔板的清理:穿管前应彻底清除拼装过程中遗留的垃圾物、管隔板的油污,并用
长条形毛刷对管板、隔板管孔逐一清理,管孔内要求清洁无油污、无毛刺。
选取一
个洁净油桶,装满水后加热,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倒入适量的工业清洗剂并搅
拌均匀,接上高压水枪对管板进行冲洗,除去油污,附着物等。
冲洗过程中不断补
充清洗剂和洁净水,并持续加热,保证清洗用的水量。
对于管板孔眼,在冲洗过后,还需用清扫器进行清理。
对于清理好的管板孔眼区域应用塑料布盖好,严禁污染,
经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穿管。
5.9 穿管
(1)穿管前,对凝汽器周边、穿管平台以及不锈钢管摆放区域搭设脚手架围栏,拉设警戒线,挂上“穿管区”、“设备摆放区”等指示牌,并派专人看管,禁止无关人员进
入施工区域。
(2)穿管前还应对管板和隔板管孔同心度进行复测,结果要征得有关方面认可,并按设计要求检测管板、隔板管孔直径及对管子的直径、壁厚、外观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在管板上清楚标识不同管束的分布情况。
(3)再次全面检查管孔和冷却管两端与管板胀接部位确保无油迹、无异物、无毛刺及纵向沟槽。
(4)冷却水管分为25×0.5 和25×0.7 两种,根据图纸要求划分标示出两种规格冷却管的穿管区域,防止错穿。
(5)穿管应由上而下,使用导向器穿管,必须保持管子水平状态,以防弯曲,并设有专人指挥,分组明确,每组在壳体内均有人导向,防止穿错管孔。
穿管前对管孔直径
进行检测,发现管孔尺寸小需扩孔时应做好记录。
穿管中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穿管
并立即通知技术人员,不得擅自主张自行解决。
(6)穿管过程中发现管子表面有弯曲、裂纹、砂眼、凹坑等缺陷不能使用。
3.29 切管
(1)切管工具必须用工业酒精清洗干净。
(2)切管过程中应对所穿的不锈钢管逐一检查,如发现漏穿或不露头的不锈钢管,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
(3)管端切齐尺寸一般为0~0.5mm;切下的管头必须及时清理回收。
3.30 胀管
(1)胀管前作胀管试验:根据厂家提供的试焊板及不锈钢管,测量试焊板管孔直径,不锈钢管直径,进行试胀、焊。
调整胀管器力矩,胀管后孔内径Da按下列公式计算:
Da=D1-2t(1-a) 。
t- 管壁厚,D1-管板孔直径,a-胀薄率(6%-10%)。
其中,当
管壁厚度为t 1=0.5mm,D1=25.2mm,a=8%时,胀管后孔内径Da1=24.28;当管壁厚度t 2=0.7 时,胀管后孔内径Da2=23.91。
胀口应无欠胀或过胀现象,胀口处管壁胀薄
约6%~10%,并做好胀管记录。
胀口的胀接深度应为管板厚度的75%~90%(管板厚
4.9mm)。
胀管后应露出管板1-3mm。
胀管应先胀出水侧,同时在进水侧设专人监护,
防止冷却管从该端旋出。
(2)搭设胀管工作平台,胀管工作区域必须采取专门遮蔽措施,严防灰尘。
如在水室内施工,由于水室内部空间狭小,活动区域窄,应严格实行工作票制度,并做好相应
的防护措施。
(3)胀管前采用工业清洗剂擦拭两端管孔和管子两端,以确保管子与管板孔之间清洁度,从而保证管子焊接质量。
(4)管子胀接前应在管板四角及中央各胀一根标准管,以检查两端管板距离有无不一致
和管板中央个别部位有无凸起,造成管子长度不足等情况。
管子胀接程序应根据管
束分组情况妥善安排,不得因胀接程序不合理,造成管板变形。
(5)胀管用的胀管头应经常检查,发现损坏的应及时更换。
3.31 不锈钢管焊接
(1)焊接之前要对焊口进行再清洗,清洁度以白绸布蘸酒精擦拭不染色为合格。
清洗完毕的管口严禁用手触摸,暂时不焊的管口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污染。
(2)双侧施焊时,不得同时焊接一根冷却管。
单侧施焊时,另一侧严禁进行割、胀、切管等工作。
(3)焊工在施焊过程中如发生返工等异常情况,应立刻停止作业,不能自行处理,并及时联系技术人员。
(4)焊缝表面应均匀、美观、呈鱼鳞状。
(5)焊接完成后应做100%PT检测。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不锈钢管板表面,防止灰尘、铁削污染。
(6)具体焊接要求见《凝汽器焊接施工方案》。
4.10 工艺要求
5.10 对到货的不锈钢管做100%涡流探伤检验。
5.11 凝汽器不锈钢管安装过程及施工完毕后,应符合设计图纸,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
施工技术规范。
5.12 管孔位置、数量符合图纸规定。
5.13 管孔间隙应符合要求:中间隔板管孔直径¢25.2±0.10,管板管孔直径¢25.3±0.10。
5.14 隔板管孔两侧成45°倒角无毛刺、锈皮,管板管孔水室侧去毛刺但不准倒角,汽侧
成R2的倒角。
5.15 管板、管孔清扫孔内无纵向沟槽、油污、锈蚀和毛刺,并露出金属光泽。
5.16 管扩胀系数应符合要求。
5.17 冷却管两端用氩弧焊进行密封焊接,焊缝要求无裂纹、焊缝成型均匀、光滑美观。
焊接完成后应做100%PT检测。
8工程强制性条文应用
5.1.3 凝汽器的冷却管在运输、装卸、拆箱、码放、倒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不得随意堆
放、踩踏。
在加工、穿管过程中,不得冲击管端。
3.32 冷却管应具备出厂合格证、物理性能及热处理证件。
3.33 凝汽器壳体组装完成后,在穿冷却管前应检查下列各项:
4.11 壳体内需要在穿一部分冷却管后才能进行安装的拉筋和隔板,应正确安排工序。
4.12 隔板管孔应无毛刺、锈皮,两边有1×45°的倒角,管孔数量应与图纸相符,冷却
管试穿时应能顺利穿过。
4.13 壳体内部应清扫,顶部应封闭。
3.34 冷却管试胀前应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规定:
5.18 管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腐蚀、凹面、毛刺等缺陷,管内应无杂物、无油污、
无堵塞,管道的管径、壁厚在规定范围内。
3.35 凝汽器穿冷却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1.4 管板和各道隔板处应有专人监护,防止冷却管与各隔板及管板冲撞。
5.1.5 穿管应使用导向器,穿管时轻推轻拉,受阻时不得强行穿入。
3.36 凝汽器冷却管在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并符合下列要求:
8.6.1 胀口及翻边处应平滑光洁、无裂纹、无显著切痕。
翻边角度宜为15°。
8.6.2 胀口的胀接深度宜为管板厚度的75%-90%,但扩胀部分在管板壁内应不少于2mm,
扩胀部分不得超过管板内壁。
3.37 凝汽器冷却管胀接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8.7.1 胀接好的管道应露出管板1mm-3m,m管端平滑无毛刺。
8.7.2 冷却管长度不够时,不得用加热或其他方法延伸管道,应更换尺寸足够的管道。
9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9.1 安全管理
9.1.1 所有参与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应体检合格、经过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持
进场证上岗;
9.1.2 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
9.1.3 熟悉整个作业环境及作业过程,并清楚本工种的任务,特种工种持证上岗,身体不
适或有恐高症的人员,严禁参与此项作业;
9.1.4 进入现场任何人不允许吸烟,更不允许在易燃物或危险物附近吸烟和使用明火。
9.1.5 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9.1.6 高处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安全用品、用具。
施工中使用的工器具如手锤、撬棍一律
使用保险绳。
高处作业区周围的孔洞等应设安全网或围栏,并悬挂警示牌;
3.38 高处行走区域不能够装设防护栏杆时,应设置 1.05 米高的安全水平扶手绳,且每
隔 2 米设置一个固定支撑点;
3.39 进行焊接、切割与热处理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戴专用护目境、工作服、绝缘鞋、
皮手套等符合专用防护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3.40 焊枪口不准对人,发现回火现象应立即关火,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鞋及手套,戴好防
护眼镜,切割作业时,做好自身防护,以免造成自身伤害。
3.41 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对脚手架的完好性负责,并接受安全管理部及专业
安全员的监督检查。
3.42 脚手架上的防护设施,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拆动,脚手架的搭设、拆除、修
理等,需经批准且只允许合格架子工操作,严禁无证作业。
3.43 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日常与专项检查,在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前后或
停工后又复工时,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脚手架进行
全面检查或重新验收。
4.14 危险点、危险源分析与控制
5.19 危险源:设备运输
产生后果: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滑落、设备损坏、车辆伤害
预控措施:
(1)运输设备的重心应与车辆的承载重心相吻合,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运输。
(2)运输设备支垫应合理、稳妥,不会滑动、滚动,支垫点车厢区域的强度应能承受设备的重量。
(3)设备与车辆间采用与设备重量相匹配的钢丝绳、链条葫芦捆绑牢固、可靠,捆绑点不少于2 点。
(4)对超重、超宽、超长、异形件的运输应设专人领车、监护整个运输过程,运输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5 公里/ 小时。
5.20 危险源:设备起吊、就位和安装过程
产生后果: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
预控措施:
(1)钢丝绳、链条葫芦、卸卡等起重工具在使用前认真检查确认:钢丝绳绳扣可靠,无松动现象,无严重磨损现象;链条葫芦无严重锈蚀、无裂纹、无打滑现象,开口销
完整,吊钩无裂纹、无变形;卸卡丝扣良好,表面无裂纹。
(2)凝汽器不锈钢管箱件在吊装时严禁使用箱件上非指定吊耳外的任何部位。
(3)起吊物应绑扎牢固。
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不得偏拉斜吊。
落钩时应防止由于吊物局部着地而引起吊绳偏斜。
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
(4)起吊不锈钢管箱件时,应系上溜绳。
(5)运输时不允许有人在设备上。
起吊设备严禁超负荷使用。
吊物下降时,严禁作业人员在设备上随起吊物上下。
尽量使吊物缓慢下降。
(6)起重机严禁同时操作三个动作。
(7)起重作业区域设置警戒绳,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或通过;起吊过程中严禁任何人员在起重机伸臂及吊物下方逗留或通过。
(8)起重机吊运重物时应走吊物通道,严禁从人员的头顶上方越过。
(9)吊起的重物必须在空中作短时间停留时,指挥和操作人员均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0)起吊重物时,吊臂及吊物上严禁有人或浮置物。
(11)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起重机各机构的构造和技术性能。
(12)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精力集中,未经指挥人员许可,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3)操作人员应按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进行。
如信号不清或将引起事故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并立即通知指挥人员。
操作人员对任何人发出的危险信号均必须听从。
(14)指挥人员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晰、准确。
(15)当多人绑扎同一负载时,应做好呼唤应答,确认绑扎无误后,方可由指挥人员负责指挥起吊。
(16)凝汽器不锈钢管箱件在运输前应仔细检查包装箱腐烂情况,如果包装箱腐烂严重,应重新更换包装箱。
3.44 危险源:焊接作业
产生后果:触电、电弧灼伤、火灾
预控措施:
A 施工现场采用规范化的电焊机,放置在现场规定位置。
B 电焊设备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且接地良好,并定期对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进行试验
并检验合格。
C 电焊设备的传动和带电外露部分必须设保护罩。
D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焊接工具。
E 每项作业结束,必须拆除焊具,冷却后放入工具箱内。
F 高处进行焊接、切割应有接火盆,做好防护隔离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G 施工现场应放置必备的消防设施,以及应急水桶。
H 施焊,施工现场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
I 焊接作业必须做好防雨措施,雨中严禁施焊。
3.45 危险源: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
产生后果:坠落、落物伤人等
预控措施:
A 凝汽器穿管必须搭设安全可靠的施工作业平台;设置安全可靠的安全通道。
B 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斜道等应装设由上下两道栏杆(上道栏杆高 1.05 米—1.2
米,下道栏杆高0.5 米—0.6 米)和栏杆组成的防护栏杆,并设挡脚板。
C 在夜间进行高处作业,必须设足够的照明,照明必须满足安全需要。
D 凡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
经医生诊断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
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E 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
F 高处作业人员从事活动在以垂直线为中心的 1.5m 半径范围内的作业时,必须使用
速差自控器。
G 高处作业地点、各层平台上不得堆放超过允许载荷的物件270kg/m
2,走道及脚手架
上严禁放置物件,施工用料随用随吊,废料及杂物及时清理干净。
H 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或梯子,不得沿脚手杆或栏杆等攀爬。
I 高处作业人员应配带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系保险绳;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
J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或孔洞的边缘,不得骑坐在栏杆上,不得躺在走道板上休息;不得站在栏杆外作业。
K 施工中尽量减少立体交叉作业。
必须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应尽量错开,
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L 交叉作业场所的通道应保持畅通;有危险的出入口处应设围栏或悬挂警告牌。
M 隔离层、孔洞盖板、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严禁任意拆除;必须拆除时,应征得原搭设单位的同意,办理安全施工检查确认表,并采取临时安全施工措施,作
业完毕后立即恢复原状并经原搭设单位验收;严禁乱动非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机具
及安全设施。
N 交叉作业时,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严禁上下投掷,应用工具袋、箩筐或吊笼等吊运。
严禁在吊物下方接料或逗留。
O 凝汽器穿管作业平台及施工区域必须设置足量的消防器材及消防水桶。
P 凝汽器穿管作业前必须对施工环境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符合安全条件方可施工。
3.46 文明施工
4.15 做到凡是施工项目,必须先交底,并完善安全措施(设施),具备安全文明施工条
件后再开工。
4.16 电焊工、操作工、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4.17 焊条头、边角料等应及时回收和清理,施工现场务必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4.18 剩余材料应退还仓库、标明规格、型号,以备其他工程使用。
4.19 施工产生的废料、边角料,应规定堆放区域,定期处理;施工中产生的废包装箱、
袋,废油应立即清理。
焊条头应放置在焊条头筒内,不得随意丢弃。
4.20 做好成品保护,严禁在墙壁柱头涂抹。
4.21 不操作非本专业或自己不熟悉的机械、设备。
4.22 施工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栏杆,设警戒线并派专人监护。
4.23 现场严禁吸烟,孔洞部位,要搭设好安全围栏和防护盖板。
4.24 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改变施工作业指导书,如有特殊情况需进行调整时必须
重新编制,审核,批准方可执行,以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
4.25 做好工序间的交接工作,下道工序要珍惜上道工序的劳动成果。
在施工过程中采
取(如用三防雨布覆盖或用围拦等各种防止二次污染措施)防止污染、损害设备、
墙面、地面的保护措施。
4.26 施工完毕后,必须对现场进行清理,做到“一日一净,一日一清”。
4.27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生
根在上方牢固可靠处。
3.47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21 严格按照总平面布置图,“谁施工,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挂牌标准管理。
5.22 设置一批统一规格的废料回收箱,废料要分类放置,施工班组的施工废料应清理放
入箱中。
废料箱派专人打扫。
必须做到一日一清一日一净。
3.48 严格执行工序交接验收制度,上道工序交给下道工序应是干净、清洁的作业面。
3.49 禁止在设备上乱写字或涂画。
3.50 氧、乙炔管子在使用时多余的带子应圈起悬挂,不得乱放;所有的临时电源线、电
焊机二次线、氧、乙炔皮带下班前必须收回。
3.51 加强施工现场的钢丝绳、卸扣、脚手架管的使用管理,钢丝绳、卸扣应用实行借用
制以旧换新,不用的钢丝绳及时收回,禁止乱堆乱放现象。
3.52 现场严禁流动吸烟,作业区域禁止吸烟。
3.53 氧、乙炔使用前应检查皮管是否有破损,以防漏气影响环境。
3.54 施工过程中消除施工现场“四头”即焊条头、铁丝头、碎木头、烟头。
3.55 设备、材料的堆放要求码放整齐、成形、有序,安全可靠。
4.28 环境保护
5.23 作业活动:施工前搭设作业层脚手架和作业面平台
影响因素:影响文明施工
管理方案:作业过程随手清理多余的脚手管、扣件、脚手板、铁丝等,作业完毕及时拆除脚手架和局部作业平台,物件堆放整洁有序。
5.24 作业活动:卷扬机、起重工器具的维护保养
影响因素:废油排放污染水体、土壤
管理方案:废油或棉纱头的处理应根据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集中、分类堆放,
统一处理。
5.25 作业活动:使用电、火焊,产生氧化铁及边角料
影响因素:使用电、火焊产生废气,污染空气,边角料影响文明施工
管理方案:施工人员戴好防护用品,边角料随时清理,放入垃圾箱或废料箱。
5.26 作业活动:氧、乙炔气泄露
影响因素: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管理方案:使用前进行检查,不用时及时关闭气源。
5.27 作业活动:施工结束,照明电源不关闭
影响因素:资源浪费
管理方案:施工结束,人员退出后,关闭电源,做到节能降耗。
4.29 危险源辨识见附表
安全风险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