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课堂提问存在“板”和“碎”的现象。因此,老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课堂提问存在“板”和“碎”的现象。因此,老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呢?通常,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那些呢?下面我就近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深刻认识课堂提问的作用,对于正确运用课堂提问至为重要。那么,课堂提问在教学上究竟有哪些作用呢?1、督促作用。课堂提问是平时测验的一种方法,教师借此可测试学生的平时成绩。既然与成绩的评定有关,课堂提问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作用。2、激励、参与作用。教师授课时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状态倘若长时间持续下去,将会导致学生主动思维的抑制。采用课堂提问这一手

段无疑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主动,同时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变被动为主动。3、反馈、调控作用。课堂提问可使教师及时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教师调节教学活动和衡量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4、巩固、强化作用。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人的记忆能力又是有限的,要想一字不漏地记住课堂上教的全部内容,既是愚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课堂提问通常是针对教材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的,其导向作用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舍弃次要材料,从而可提高记忆效率。 5、启迪、暗示作用。课堂提问对于学生思维的启迪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积极思维,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而有学者指出,“提问等同于暗示”,这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其实,提问的暗示功能表现在:暗示学生此刻应该在认识结构中联系到已知的知识;暗示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方向;暗示学生思维中的观察盲点等。综上所述,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

2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原则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要实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而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以为优化课堂提“问”,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遵循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真理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理,教师的任务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真理,而是通过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经过教师的引导和暗示,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只不过是帮助学生“生产”知识的“产婆”。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回答,实现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而且,教师应从学生的立场提出问题,不能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回答是学生的事,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利于学生产生高质量的回答。

2.2 紧扣教材内容,切中重点难点,合乎学生实际。优化语文课堂提问,首先要做到重点突出。所谓重点突出,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把握教学过程,问在关键处,问在重点处,以达到知识间相互渗透的作用。突出知识与能力训练的重点、难点是教师设问的核心任务,因为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抓住了重点、难点就犹如拿到理解课文的钥匙。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老指出,提问有巧问和笨问之分。我的理解是:在课堂中做到巧问,就是要注意区分轻重主次,抓住重点、难点提问,避免

纷繁琐碎、不分主次的“笨问”。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藤野先生》一文,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教者可这样层层设问: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眼印象是什么?别人是怎么说先生的?我和先生直接交往的有哪些事?我对先生的感情

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

设置,学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

2.3 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每一种类型、层次的问题担负着发展学生心理不同方向的功能。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兼顾各种类型、层次的问题,不宜偏重某类问题。尽可能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间保持平衡,在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之间保持平衡。

2.4 遵循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顺序逐级深入,层层递进,不可忽难忽易,忽深忽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

3.1 把握时机,激活课堂气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疑提问时要抓住学生处于“愤悱”之时这一有利时机,提出问题来。也就是说,问题只有在关键时候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试图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为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3.2 难易适中,有的放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上起课来得心应手;有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上课很费力。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呢?其实,这是由课堂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决定的。为了避免后一种现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使答疑成功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使学生望而却步,挫伤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