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合集下载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一)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纯化方法
1、透析和超过滤 w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将其 与小分子物质分开 w半透膜为玻璃纸或纤维素材料


血液透析
血液
透析液
小分子溶出 小分子被带出
透析机
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穿越半透膜的性质,将蛋白提取液置 于透析袋中,透析袋置于纯水,蒸馏水,或缓冲液中,蛋白质 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穿越半透膜,从而实现纯化蛋白质的 目的.
• 从离心管底部钻空,分段收集 样品,实现蛋白质分离
3、凝胶过滤
凝胶一般由葡聚糖制 成,含有很多微孔
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微 孔内,因而滞流时间长
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 入微孔而径直流出
3、凝胶过滤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
1.等电点沉淀 调整溶液pH 不同蛋白在各自 pI处依次沉淀
2.盐溶和盐析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
w降低介电常数 w争夺水化膜
等电聚焦电泳
双向电泳
(三)利用电荷差异
离子交换层析 蛋白质按照在相应pH条
件下所带电荷的不同而 以不同的速率向下移动 带有更多负电荷的蛋白 质以更快的速率被洗脱 分段收集渗出液,实现蛋 白质的分离
(四)利用对配体的特异生物学 亲和力的纯化方法
具有பைடு நூலகம்强的专一性
亲和色谱颗粒
利用压力或离心力,强 行使水或其他小分子 溶质透过半透膜,而使 蛋白质留在膜上,以达 到纯化的目的(脱盐和 浓缩)
2、密度梯度离心
• 将蔗糖溶液加入离心管中进行 离心建立蔗糖梯度
• 仔细将蛋白质样品(混合物)加 入蔗糖梯度的顶端,再次离心 沉降
• 当蛋白质达到和自己相同的密 度梯度时停止移动
• 于是在不同的蔗糖梯度中存在 的蛋白质不同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

生物 化学
1 理化性质
(1) (2) (3) (4) (5) (6)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及其分离纯化
酸碱性质
分子量
胶体性质 紫外吸收 变性作用 化学反应
分离纯化 分析鉴定
RT Mr = lim π c→0 c
蛋白质的分子量
化学组成法 SDS-PAGE法 SDS-PAGE法 凝胶过滤法 渗透压法 沉降系数法和沉降平衡法
生物 化学
1 理化性质
(1) (2) (3) (4) (5) (6)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及其分离纯化
蛋白质紫外吸收
大部分蛋白质均含有带芳香环的苯丙 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这三种氨基酸的在280nm 这三种氨基酸的在280nm 附近有最大 吸收,使得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 吸收,使得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 附近 显示强的吸收。 显示强的吸收。 利用这个性质,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定 性鉴定。 性鉴定。
酸碱性质 分子量 胶体性质
紫外吸收
变性作用 化学反应
分离纯化 分析鉴定
生物 化学
1 理化性质
(1) (2) (3) (4) (5) (6)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及其分离纯化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沉淀与凝固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变性后的蛋白质由于疏水基团 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 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变性蛋白质的性质改变: 变性蛋白质的性质改变 状态, 状态,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并导致其生 的暴露而易于沉淀, ,溶解度下降 物理性质:旋光性改变, ①的暴露而易于沉淀,但沉淀的蛋白 , 物理性质:旋光性改变 溶解度下降, 理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理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沉降率升高,粘度升高,光吸收度增加等; 沉降率升高,粘度升高,光吸收度增加等; 质不一定都是变性后的蛋白质。 质不一定都是变性后的蛋白质。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次级键的断裂和重排,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次级键的断裂和重排, 化学性质:官能团反应性增加, ② 化学性质:官能团反应性增加,易被 有些变性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还 不涉及肽键的断裂。 不涉及肽键的断裂。 蛋白酶水解。 蛋白酶水解。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 可以复性,是可逆变性。 生物学性质:原有生物学活性丧失, ③可以复性,是可逆变性 生物学性质:原有生物学活性丧失, 物理因素: ① 物理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电离 抗原性改变。 抗原性改变。 高温、高压、紫外线、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并凝聚成块状 辐射、超声波、机械剪切等; 辐射、超声波、机械剪切等; 称为凝固。因此, 强碱、有机溶剂 化学因素:强酸、 ② 称为凝固。因此,凡凝固的蛋白质 、重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有机溶剂、 金属盐等。 金属盐等。 一定发生变性。 一定发生变性。

生物化学课件-蛋白质及其分离纯化

生物化学课件-蛋白质及其分离纯化

•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共20种。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共20 20种 • 共同点:除脯氨酸外,均为α-氨 共同点:除脯氨酸外,均为α 基酸,即同一碳原子上有羧基、 基酸,即同一碳原子上有羧基、氨 基与氢。 基与氢。 • 不同点:侧链R基团不同。 不同点:侧链R基团不同。
3、氨基酸的分类
Ⅰ 蛋白质氨基酸
Hale Waihona Puke 补充: 补充:1.4.5 结构域:多肽链上由相邻的超 结构域:
二级结构单元联系而成的局部性区域 折叠成近乎球状的高级结构。 ,多肽链折叠成近乎球状的高级结构。
1.4 .6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定义:建立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 建立在二级结构、 建立在二级结构 乃至结构域的基础上, 乃至结构域的基础上,一条多肽链 所有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关系( 中所有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关系(构 象)。
1)20种基本氨基酸 ) 种基本氨基酸 按侧链极性分类 按侧链结构分类 按人体能否合成分类 2)稀有氨基酸 )
Ⅱ 非蛋白质氨基酸
按侧链结构分类
脂肪族氨基酸(15种) 脂肪族氨基酸 种 芳香族氨基酸(3种 芳香族氨基酸 种) 杂环氨基酸(2种 杂环氨基酸 种)
芳香族氨基酸(3种 芳香族氨基酸 种)
Ⅱ β-折叠
定义: 两条或多 条几乎完 全伸展的 多肽链侧 向聚集在 一起, 一起,靠 链间氢键 联结的片 层结构
β-折叠的特征要点: 折叠的特征要点:
相邻肽链走向可平行也可反平行 平行也可反平行。 ① 相邻肽链走向可平行也可反平行。 肽链的N 端在同侧为平行式, 肽链的N-端在同侧为平行式,不在同侧 为反平行式。 为反平行式。从能量角度考虑反平行式 更为稳定 稳定性是靠链间氢键维持的, 链间氢键维持的 ② 稳定性是靠链间氢键维持的,氢键是 由相邻肽链主链上的N C=O之间形成 由相邻肽链主链上的N-H和C=O之间形成 的 氨基酸残基的R ③ 氨基酸残基的R侧链交替分布在片层 的上下两侧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蛋白质是细胞中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需要将蛋白质从混合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来。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离心法、电泳法、层析法和亲和纯化法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原理。

1. 离心法离心法是利用离心机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首先将细胞裂解,得到细胞裂解液,然后进行离心,以将细胞器、胞外物质和亲粒子(如蛋白质颗粒)分离。

离心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相对密度和大小进行分层分离,快速旋转离心机可以很好地分离出不同密度的颗粒。

2. 电泳法电泳法是将带电的蛋白质沿着电场移动,根据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和大小分离的方法。

蛋白质可以根据电荷性质分为阴离子蛋白和阳离子蛋白,也可以根据亲水性质分为亲水性蛋白和疏水性蛋白。

电泳法常用的有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等。

其中,SDS-PAGE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进行分离。

3. 层析法层析法是通过蛋白质与载体之间的亲和性或者分离介质之间的亲和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层析法主要分为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合层析和大小排阻层析等。

凝胶层析法是利用凝胶的网格结构来分离蛋白质,如凝胶过滤层析、凝胶过渡层析等。

离子交换层析法是利用蛋白质对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性质进行分离。

亲合层析法是通过亲和柱中的配体与蛋白质的亲和作用进行分离。

大小排阻层析法是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形状进行分离。

4. 亲和纯化法亲和纯化法是利用特定的亲合剂与目标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亲和性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亲和纯化主要包括亲和柱层析法、浸没纯化法、亲和剂电泳法等。

亲和柱层析法是将具有亲和填料的柱子与样品接触,通过洗脱再生的操作,将目标蛋白质从其他组分中分离纯化出来。

浸没纯化法是将特定亲合剂浸泡在蛋白质混合物中,使其与目标蛋白质发生亲和结合,然后以特定条件洗脱目标蛋白质。

亲和剂电泳法是负载亲和剂的凝胶片上进行电泳,使蛋白质与亲和剂结合,再通过电泳将其分离纯化出来。

对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对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对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1. 离心法: 根据蛋白质在离心过程中的分子大小和密度差异来分离纯化。

2. 比重梯度离心法: 根据蛋白质在不同比重梯度溶液中的沉降速度差异来分离纯化。

3. 柱层析法: 根据不同蛋白质在柱层析时对填充物的亲和性来分离纯化。

4. 电泳法: 根据蛋白质在电场中的电荷、竞争离子浓度和分子大小等因素来分离纯化。

5. 凝胶过滤法: 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来分离纯化。

6. 亲和层析法: 根据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亲和性来分离纯化。

7. 免疫沉淀法: 根据蛋白质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作用来分离纯化。

8. 磷酸盐析法: 根据蛋白质在不同磷酸盐浓度下的溶解度差异来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分离纯化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蛋白质分子除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可解离外,
氨基酸残基侧链中某些基团,在一定的溶液pH条
件下都可解离成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基团。
* 蛋白质的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 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 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名词解释
等电点(pI) 肽键和肽链 肽平面及二面角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超二级结构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分子病 肽 一级结构 结构域
三、是非题 1.构成蛋白质的20种基本氨基酸除脯氨酸外,在结 构上的共同点是与羧基相邻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 基。( ) 2.一个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或固体状态时是以两性离 子形式存在。( ) 3. .构型的改变必须有旧共价键的破坏和新共价键的 形成,而构象的改变则不发生此变化。( ) 4.肽的命名是从肽链的游离氨基开始的。( ) 5.蛋白质分子中肽链能自由旋转。( ) 6.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之一,分子量可自
1 万 至 100 万 之 巨 , 其 分 子 的 直 径 可 达 1 ~
100nm,为胶粒范围之内。
* 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颗粒表面电荷
水化膜
水化膜
+ + + +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脱水作用
酸 碱 在等电点的蛋白质 脱水作用 碱
术。
(四)层析
层析(chromatography)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待分离蛋白质溶液(流动相)经过一个固 态物质(固定相)时,根据溶液中待分离的蛋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辅导版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辅导版
液将不同蛋白质分别洗脱下来。
利用对配体的特异生物学 亲和力的纯化方法
(亲和层析)
将能与目的蛋白特异结合的配体偶联到基质上,
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蛋白质混合物上样,目的蛋白
结合在柱中,而杂蛋白直接流出。经洗柱(washing) 后,换用能减弱目的蛋白与配体结合力的洗脱液, 将目的蛋白洗脱(eluting)。
在一定的上样和洗脱条件下,因不同的蛋白质 分子所带的净电荷和电荷密度不同,分子大小也不 同,它们与离子交换剂的结合力不同,结合力较弱 的先洗脱下来,结合力较强的后洗脱下来,从而达 到分离的目的。洗脱可分单一溶液洗脱、阶段洗脱
和梯度洗脱,既可以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也可
以改变pH,也可以两者同时改变。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是一种去垢剂(表面活性剂),它能与蛋白质结合, 使蛋白质变性,解离成亚基,并使蛋白质分子(或 亚基)带大量的负电荷,屏蔽了不同蛋白质原有的 电荷差异,使得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仅受分子 量的影响。
SDS-PAGE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蛋白质含量测定Ⅲ
5.染料结合法 蛋白质能结合考马斯亮兰 G250,显蓝色 , 595nm比色。
染色液的配制:考马斯亮兰G250 100mg,加
50ml 95%乙醇(或甲醇)和100ml 85%磷酸,加 水至1000ml。
蛋白质含量测定Ⅳ
6.胶体金测定法 胶体金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疏水胶体,根据颗粒 大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从小到大,从桔红色 到紫红色)。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 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 的是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H+则分散
装有蛋白溶液的透析袋
透析液 搅拌子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蛋白质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

3、熟悉蛋白质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分离纯化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前提。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主要依据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分子大小、电荷、溶解度、亲和力等。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1、盐析法:通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如硫酸铵,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2、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凝胶颗粒的多孔网状结构,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3、离子交换层析:基于蛋白质所带电荷的不同,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吸附和解吸。

4、亲和层析:利用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力进行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新鲜的动物组织(如肝脏)各种试剂,包括硫酸铵、磷酸盐缓冲液、离子交换树脂、亲和配体等。

2、设备离心机层析柱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四、实验步骤1、蛋白质的提取将新鲜的动物组织剪碎,加入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在冰浴中匀浆。

低温离心(4℃,10000 rpm,20 min),收集上清液,即为粗提的蛋白质溶液。

2、盐析沉淀在上清液中缓慢加入硫酸铵粉末,边加边搅拌,使其饱和度逐渐增加到 50%。

搅拌 30 min 后,低温离心(4℃,10000 rpm,20 min),收集沉淀。

3、凝胶过滤层析装柱:将凝胶颗粒填充到层析柱中,用缓冲液平衡柱子。

上样:将盐析沉淀溶解后,缓慢上样到层析柱中。

洗脱:用缓冲液进行洗脱,收集不同洗脱峰的流出液。

4、离子交换层析装柱:将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到层析柱中,用起始缓冲液平衡柱子。

上样:将凝胶过滤层析收集的样品上样到离子交换层析柱中。

洗脱: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逐渐改变缓冲液的离子强度,收集洗脱峰。

5、亲和层析装柱:将亲和配体偶联到层析介质上,填充到层析柱中,用平衡缓冲液平衡柱子。

上样:将离子交换层析收集的样品上样到亲和层析柱中。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分离纯化蛋白质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蛋白质样本。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及其原理。

1.存活细胞提取法:这种方法是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

先将细胞破碎,然后通过离心等手段去除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留下蛋白质溶液。

使用该方法分离的蛋白质包括细胞质蛋白、细胞膜蛋白等。

2.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

它主要依据蛋白质的性质(如分子质量、电荷、亲水性等)在各种填料(如离子交换、凝胶透析、亲和层析等)上的差异进行选择性分离。

原理是根据蛋白质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溶液通过填料层析柱时,不同蛋白质以不同速率在填料间扩散,并在填料内发生各种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该方法可同时分离多个蛋白质,并制备高纯度的蛋白质。

3.电泳法:电泳法是根据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电荷性质和分子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SDS-、等电聚焦电泳、二维电泳等。

其中,SDS-是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之一,它通过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使蛋白质变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继而在电场作用下,按照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

4.超滤法:超滤法是根据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超滤膜上的渗透性差异进行分离。

超滤分离可以根据孔隙的大小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阻滞,有效地去除较小分子量的杂质,得到目标蛋白质的高纯度。

5.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通过目标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特定的抗体、金属离子、凝胶颗粒等。

原理是通过将配体共价结合到固定相上,然后将蛋白质样品溶液通过,使目标蛋白质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被洗脱,最后目标蛋白质被洗出。

6.上下层析法:上下层析法是一种根据沉降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利用离心过程中不同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的不同沉降速度将蛋白质分离。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分离纯化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白质的分离纯化包括各种技术,有基于物理性质的分离技术,基于化学性
质的分离技术,也有基于生物学性质的分离技术,以及结合物理学、化学
和生物学的复合分离技术。

(一)物理性质分离
物理性质分离是指根据蛋白质的热稳定性、电荷和非电荷性等物理性质,运用精馏、沉淀等方法来分离纯化蛋白质。

例如通过超速离心可以将
悬浮于溶液中的悬液分离出来;用电泳来分离稠浆状溶液中的粒状固体;
通过精馏来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结构性蛋白质可以利用蒸发或热稳
定性差异进行分离;在高倍弥散能够分离多肽链;通过简单沉淀和浓缩等
技术也可以分离纯化蛋白质。

(二)化学性质分离法
化学性质分离法是指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汞结合能力、还原性、可溶性等化学特性,运用离子交换色谱、酸-碱色谱、凝胶电泳、乙醇沉
淀等技术来分离纯化蛋白质。

请举四种蛋白质类制品分离纯化方法,并说明一下其原理

请举四种蛋白质类制品分离纯化方法,并说明一下其原理

请举四种蛋白质类制品分离纯化方法,并说明一下其原理
以下是四种蛋白质类制品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原理的举例:
1. 盐析法:盐析法是利用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下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在蛋白质溶液中添加适量中性盐,使得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并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质与盐离子形成复合物,且复合物的溶解度较低,因此在盐浓度较高时,蛋白质会沉淀出来。

2. 等电点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不同 pH 值下的等电点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将蛋白质溶液调节至其等电点 pH 值,使得蛋白质失去电荷,形成稳定的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 pH 值下带电荷的数量不同,因此在等电点时,蛋白质会沉淀出来。

3.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低温下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将蛋白质溶液引入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中,使得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并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性质的影响,而在有机溶剂中,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因此可以分离纯化。

4.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来说,利用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载体,将待分离的蛋白质与载体结合,然后通过改变洗脱液 pH 值或离子强度等方法,将结合在载体上的蛋白质洗脱出来。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蛋白
质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电离性质等,从而进行分离纯化。

试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

试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

试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并去除其他不需要的杂质。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理主要基于蛋白质间的差异性。

根据不同的性质,如分子质量、电荷、疏水性等,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以下是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1.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该方法基于蛋白质在不同pH条件下的电荷差异进行分离。

通过在一个pH梯度中施加电场,蛋白质会在电场的作用下聚集在其等电点(pI)附近,从而实现分离纯化。

2.非变性凝胶电泳(non-denaturing gel electrophoresis):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粗略的分离纯化方法,通过基于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进行分离。

常见的非变性凝胶电泳方法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和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3.变性凝胶电泳(denaturing gel electrophoresis):与非变性凝胶电泳相比,变性凝胶电泳在分离蛋白质时去除了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影响,使蛋白质只以其分子质量差异进行分离。

SDS-PAGE是最常用的变性凝胶电泳方法之一,它利用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将蛋白质变性,并在凝胶中形成等电点电泳进而进行分离。

4.柱层析(chromatography):柱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电荷等性质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柱层析方法包括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

5.亲和纯化(affinity purification):该方法利用目标蛋白与特定亲和剂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通过将亲和剂固定在固定相上,然后将混合物经过固定相,目标蛋白会与亲和剂结合,其他杂质则被洗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流程 选择材料和预处理 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 蛋白质的抽提 蛋白质的纯化 浓缩、干燥和保存 一、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 的来确定。 从工业生产角度考虑,注意选含量高、来源丰富及成本低的原料。 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除去结缔组织和 脂肪组织。 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 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 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二、细胞的破碎 (一)机械方法:主要通过机械切力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坏。 高速组织捣碎机(转速可达10000rpm,具高速转动的锋利的刀片),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的破碎。 玻璃匀浆器(用两个磨砂面相互摩擦,将细胞磨碎),适用于少量材料;也可用不锈钢或硬质塑料等,两面间隔只有十分之几毫米,对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捣碎机高,机械 切力对分子破坏较小。 小量的也可用乳钵与适当的缓冲剂磨碎提取,也可加氧化铝、石英砂及玻璃粉磨细。 (二)物理方法:主要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 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超声波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只要有设备,该法方便且效果也好,但一次处理量较小。应用超声波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溶液中气泡的存在。处理一些超声波敏感的蛋白质酶时宜慎重。 (三)化学及生物化学法 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使细胞膜破坏; 细菌细胞壁较厚,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此外一些细胞膜较脆弱的细胞,可把它们置于水或低渗缓冲剂中透析将细胞胀破。 细胞器的分离 制备某一种生物大分子需要采用细胞中某一部分的材料, 或者为了纯化某一特定细胞器上的生物大分子,防止其他细胞组分的干扰,细胞破碎后常将细胞内各组分先行分离,以便于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细胞器的分离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法 细胞经过破碎后,在适当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利用细胞各组分质量大小不同,沉降于离心管内不同区域,分离后即得所需组分。 细胞器的分离制备,介质的选择现一般用蔗糖、Ficoll或葡萄糖-聚乙二醇等溶液。 三、蛋白质的提取 提取是将经过预处理或破碎了的细胞或组织置于一定条件下的溶剂中,让被提取的蛋白质以溶解状态充分地释放出来,并尽可能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丢失生物活性的过程。 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 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缓冲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膜结构破坏,利于蛋白质 与膜分离。 在抽提过程中,应注意温度,避免剧烈搅拌等,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 水溶液提取法 大部分蛋白质均溶于水、稀盐、稀碱或稀酸溶液中,因此蛋白质的提取一般以水为主。稀盐溶液和缓冲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度大,也是提取蛋白质的最常用溶剂。 注意事项 温度:一般采用低温(4℃以下)操作 盐浓度:等渗盐溶液以0.02~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碳酸盐缓冲液常用;0.15mol/L氯化钠溶液应用也较多。 pH: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 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这些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脂蛋白提取液。 必须在低温下操作。 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 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 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不会引起酶 的变性失活。 丁醇提取法的pH及温度选择范围较广,也适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材料。 表面活性剂的利用 对于某些与脂质结合的蛋白质和酶,可以采用表面活性剂如胆酸盐及十二烷基磺酸 钠等处理。 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型(如脂肪酸盐、烷基苯磺酸盐及胆酸盐等),阳离子型(如氧化苄烷基二甲基铵等)及非离子型(Triton X-100 、Tirton X-114、吐温60 及吐温80)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比离子型温和,不易引起酶失活,使用较多。 对提取物的保护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生物大分子降解,导致天然产物的量减少。 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 碘乙酸可以抑制活性中心有巯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 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反应条件适合于目的蛋白的提取。 四、蛋白质的纯化 做纯化前应做的工作: 了解目标物质的特性 必须建立可靠的活性测定的方法 纯化流程 蛋白质的粗提纯 纯化 纯度鉴定 活性测定 (一)蛋白质的粗提纯 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比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 常用方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法 盐析法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 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 温度:一般室温操作,对温度敏感的蛋白可在低温下操作。 pH: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 盐析中常用的中性盐:硫酸铵 盐析后除盐的方法: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透析袋内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等电点沉淀法 蛋白质在表面静电荷为零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利用各种蛋白质等电点的差别,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而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导致溶解度降低;有机溶剂与水作用能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使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沉淀析出。 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乙醇和丙酮,一般宜在低温下进行,且在加入有机溶剂时注意搅拌均匀以免局部浓度过大。 (二)蛋白质粗品的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亲和层析等。 通常几种方法联合使用来获得较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 凝胶过滤(分子筛) 是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作分离介质,根据被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流下来速度慢,而大分子物质却被排除在外部,流下来的速度快,当混合物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溶液中的物质就按不同的分子量筛分开了。 凝胶过滤的优点 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 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待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凝胶过滤的基本实验流程 凝胶的选择 凝胶的预处理 装柱 层析柱的选择,填装的注意事项,平衡,使用前的检查 上样及洗脱 样品的预处理 凝胶柱的重复使用,凝胶的回收和保存

凝胶层析的应用 脱盐 分离提纯 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用一系列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品放入同一凝胶柱内,在同一条件下层析,记录每一种组分的洗脱体积,并以洗脱体积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在一定分子量范围内可得一直线,即分子量的标准曲线。测定未知物质的分子量时,可将此样品加在测定了标准曲线的凝胶柱内洗脱后,根据物质的洗脱体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它的分子量。 高分子溶液的浓缩:SephadexG-25或G-50干胶。

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 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葡聚糖和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是由带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称之阴离子交换剂,带有负电荷的称之阳离子交换剂。 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时,其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目都会不同。 阴离子交换剂可以结合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 阳离子交换剂结合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也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实验流程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和预处理 装柱 层析柱的选择,填装的注意事项,平衡 上样及洗脱 阶段洗脱 梯度洗脱 离子交换剂的再生和保存 离子交换层析的应用 在生物化学及临床生化检验中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也可用于分离核酸、核苷酸及其它带电荷的生物分子。 亲和层析 在生物分子中有些分子的特定结构部位能够同其他分子相互识别并结合,如酶与底物的识别结合、受体与配体的识别结合、抗原与抗体的识别结合等,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 改变条件可以使这种结合解除。生物分子间的这种结合能力称为亲和力。 将具有特殊结构的亲和分子制成固相吸附剂放置在层析柱中,当要被分离的蛋白混合液通过层析柱时,与吸附剂具有亲和能力的蛋白质就会被吸附而滞留在层析柱中;那些没有亲和力的蛋白质由于不被吸附,直接流出,从而与被分离的蛋白质分开;然后选用适当的洗脱液, 改变结合条件,将被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这种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称为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配基的选择 某些生物分子可与层析载体相偶联制成亲和吸附剂,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分子能与 待分离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进行专一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又可重新解离,这些生物分子就叫配基。 配基可以是较小的分子,如辅酶、辅基、变构酶的效应剂,也可以是大分子,如抗体、酶的抑制剂。

亲和层析中配基应具备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能和待分离的生物大分子进行专一结合,且亲和力越大越好; 配基和生物大分子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解离,且不能破坏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 配基上必须含有适当的化学基团,以便用化学方法将其偶联到载体上,偶联后不致影响配基和待分离物质的专一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