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要:学生是否喜欢学数学,与实验教材的新颖、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然,也与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有关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重视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作用;二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产生学习兴趣;三是以灵活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教育数学兴趣教育

一、引言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法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各学科都充满好奇,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加深,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应从

以下几方面着手:

二、重视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2、增强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染力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要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如果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他(她)们就会全身心

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能被2、5

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学贵有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若老师巧妙地设问,可以以问促学,以学促思,从而在质疑,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灵活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1、用游戏把新知识引入课堂

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2、新知识把问题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

时,很多内容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话说:“你是你,我是我,鸭子不跟鸡打伙”,这就意味着鸡、鸭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类。试想,以此来引导学生来找出3x2y和–5x2y的共同特征,从而轻松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3、以课堂讨论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榕树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这样,在轻松愉快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4、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