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腹胀---喜按为虚、拒按为实 • 身重---湿邪内阻、气阴耗损 • 麻木---气血亏虚、肝风内动、痰瘀阻络
27
5.问耳目
• 耳鸣与耳聋---虚证:脾虚气陷、肝肾亏虚 肝阳上扰
实证: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痰瘀阻窍
• 目痒---实证:肝经风火上扰 虚证:精血亏虚,目失濡养
• 目痛---实证:肝火上炎、风热上扰 虚证:阴虚火旺
21
(二)望舌苔
• 苔色:白苔---表证、寒证 粉白苔---寒邪化热入里之热证 黄苔---里证、热证 灰苔黑苔---里热极或寒湿盛
•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阳热有余、阳 气被湿热蕴遏)、偏全、剥落、消长(反 映邪正相争)、真假(有根无根)
22
第二节 闻诊
• 听声音:高低、音哑辨虚实 语言异常:谵狂、 独语、错语 呼吸异常:喘、哮、短气 肺胃气逆:咳嗽、呕吐、呃逆、嗳气
斜
14
望五官
• 目的神色形态:五轮学说 • 耳的色泽、形态、分泌物(耳背丘疹、
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 鼻的色泽、形态、分泌物(清涕与浊涕
鉴别风寒与风热) • 口唇与齿龈(温病中多用) • 咽喉(乳蛾、白喉)
15
望躯体
• 望颈项(瘿瘤与瘰疬、项强与项软) • 望胸胁(鸡胸、桶状胸、悬饮) • 望腹部(臌胀、舟状腹) • 望腰背(龟背、角弓反张)
5
藏象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五脏总的生理功能:化生和储藏精气 三、心肝脾肺肾各自功能 四、六腑总的生理功能:传化物 五、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6
经络
一、十二经脉名称 二、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三、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四、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五、任督二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7
病因病机
一、病因、六淫的概念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三、病机的概念 四、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五、阴阳失调:阴阳偏胜偏衰的病机
• 闻气味:
23
第三节 问诊
• 主诉:最痛苦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 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个人史、婚育史、过敏史、家族史等。 • 症状询问:十问歌
1.问寒热:恶寒发热---各种表证;表寒、热、虚证 但寒不热---里实寒证、里虚寒证 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潮热、微热) 潮热:阳明、湿温、阴虚潮热 微热:气虚、阴虚、气郁 寒热往来---少阳证、疟疾
8
一、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第一节 望诊 • 有诸内必形于外 • 神色形态 • 望神---神的定义:各种生命活动的外在
表现,包括意识思维活动。
9
神的表现类型
• 得神 • 少神 • 失神:正虚失神见于久病重病、邪盛失神
见于急危重证 • 假神:回光返照 • 神乱:痴呆、抑郁、狂躁、猝然昏倒
10
望色
• 疼痛的部位:头痛---头项太阳经,川芎 前额眉棱阳明经,白芷 两侧少阳经,柴胡 颠顶厥阴经,吴萸 头痛连齿少阴经,细辛
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背痛、周身痛 四肢痛---风痹、寒痹、湿痹 、热痹
26
4.问头身胸腹
• 头晕---痰湿、肝阳、瘀血、精气血亏虚 • 胸闷---心、肺气机不畅,虚证、实证 • 心悸---心悸与怔忡的鉴别 • 胁胀---肝胆病变 • 脘痞---食滞、湿困、饮停;脾气虚、胃阴亏
16
望四肢
• 手足的形状和动态 • 手足抽搐、震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鹤膝风、鸡爪风、痹证
17
望二阴排泄物
• 二阴:脱肛、痔瘘、肛裂 • 排泄物:尿血、尿浊、黑便 • 痰涎、涕唾:
色白质稀多属虚证、寒证 色黄赤质稠多属实证、热证 • 呕吐物: 酸腐味、苦味、臭味、血块、呕吐清水
18
望皮肤
• 色泽wenku.baidu.com丹毒、黄疸 • 形态:压痕、干枯、肌肤甲错 • 斑疹:阳斑、阴斑、麻疹、风疹、隐疹 • 水疱:白培、水痘、湿疹 • 疮疡:痈、疽、疔、疖
中医学基础
1
中医学基本特征
1、整体观 2、辨证论治
2
阴阳五行
一、阴阳学说
1、基本内容: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2、应用:诊法、辨证、治疗
3
二、五行学说 1、基本内容:五行特性
生克乘侮 2、应用:诊断、治疗
4
气血津液
一、气:含义、分类与生成、功能 二、血:血的运行及与脏腑的关系 三、津液:生成输布 四、气与血的关系
• 皮肤的颜色与光泽两方面 • 常色:明润含蓄,我国人民红黄隐隐 • 主色与客色 • 病色:晦暗暴露,无光泽
11
五色主病
• 青色-肝:寒、痛、瘀血、惊风 • 赤色-心:热、戴阳证(面色时红时白,
游移不定)。 • 黄色-脾:湿、虚(黄疸、痿黄) • 白色-肺:寒、虚、失血 • 黑色-肾:肾虚、虚寒、水饮、瘀血日久
19
望舌
• 舌与五脏:舌尖----心 舌边----肝胆 舌中心----脾胃 舌根----肾
20
(一)舌质
• 舌色:淡白----寒证、气血亏虚 红绛----热证、实热与虚热 青紫----寒凝、血瘀
• 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热、毒、瘀) 瘦薄、齿痕、裂纹(虚、湿、热) 点刺、瘀斑、光滑、舌下络脉
• 舌态:运动状态是否自如。强硬、歪斜
24
2.问汗
• 无汗---表寒证、里虚证 • 有汗---全身出汗:表热证或表虚证(太阳中风证)
里证根据汗出特点分为: 自汗:白天出汗,气虚、阳虚 盗汗:睡着出汗,阴虚 大汗:汗出量多,虚、实 战汗:寒战挣扎汗出,疾病转折 局部出汗:头汗、手足心汗、心胸汗、阴汗
25
3.问疼痛
• 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 酸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 固定痛、掣痛
12
望形态
• 高矮、胖瘦、强弱 • 肥人多痰,易中风;瘦人多火,易痨嗽。 • 人的体质分类,北京王琦的体质学说。 • 病人的有些姿态,可帮助疾病的诊断。
13
局部望诊
• 头面、五官、躯干、四肢、二阴及排泄物。 • 囟陷、囟填、解颅的定义 • 黑发与白发 • 小儿疳积:脾胃功能差,消化不良 • 颜面水肿、痄腮与抱头火丹、中风之口眼歪
28
目眩眼花---实证: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清窍
虚证:中气下陷或肝肾不足 目昏、雀盲、歧视---目昏:视物模糊不清
雀盲:黄昏后视物不清 歧视:视一物为二物 三者均为肝肾不足,目失充养
29
6.问睡眠
• 失眠---实证:痰热内扰、食滞胃脘 虚证:阴血亏虚,心胆气虚
• 嗜睡---实证:痰湿困脾,清阳不升 虚证:中气不足,阳气虚弱
27
5.问耳目
• 耳鸣与耳聋---虚证:脾虚气陷、肝肾亏虚 肝阳上扰
实证: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痰瘀阻窍
• 目痒---实证:肝经风火上扰 虚证:精血亏虚,目失濡养
• 目痛---实证:肝火上炎、风热上扰 虚证:阴虚火旺
21
(二)望舌苔
• 苔色:白苔---表证、寒证 粉白苔---寒邪化热入里之热证 黄苔---里证、热证 灰苔黑苔---里热极或寒湿盛
•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阳热有余、阳 气被湿热蕴遏)、偏全、剥落、消长(反 映邪正相争)、真假(有根无根)
22
第二节 闻诊
• 听声音:高低、音哑辨虚实 语言异常:谵狂、 独语、错语 呼吸异常:喘、哮、短气 肺胃气逆:咳嗽、呕吐、呃逆、嗳气
斜
14
望五官
• 目的神色形态:五轮学说 • 耳的色泽、形态、分泌物(耳背丘疹、
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 鼻的色泽、形态、分泌物(清涕与浊涕
鉴别风寒与风热) • 口唇与齿龈(温病中多用) • 咽喉(乳蛾、白喉)
15
望躯体
• 望颈项(瘿瘤与瘰疬、项强与项软) • 望胸胁(鸡胸、桶状胸、悬饮) • 望腹部(臌胀、舟状腹) • 望腰背(龟背、角弓反张)
5
藏象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五脏总的生理功能:化生和储藏精气 三、心肝脾肺肾各自功能 四、六腑总的生理功能:传化物 五、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6
经络
一、十二经脉名称 二、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三、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四、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五、任督二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7
病因病机
一、病因、六淫的概念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三、病机的概念 四、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五、阴阳失调:阴阳偏胜偏衰的病机
• 闻气味:
23
第三节 问诊
• 主诉:最痛苦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 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个人史、婚育史、过敏史、家族史等。 • 症状询问:十问歌
1.问寒热:恶寒发热---各种表证;表寒、热、虚证 但寒不热---里实寒证、里虚寒证 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潮热、微热) 潮热:阳明、湿温、阴虚潮热 微热:气虚、阴虚、气郁 寒热往来---少阳证、疟疾
8
一、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第一节 望诊 • 有诸内必形于外 • 神色形态 • 望神---神的定义:各种生命活动的外在
表现,包括意识思维活动。
9
神的表现类型
• 得神 • 少神 • 失神:正虚失神见于久病重病、邪盛失神
见于急危重证 • 假神:回光返照 • 神乱:痴呆、抑郁、狂躁、猝然昏倒
10
望色
• 疼痛的部位:头痛---头项太阳经,川芎 前额眉棱阳明经,白芷 两侧少阳经,柴胡 颠顶厥阴经,吴萸 头痛连齿少阴经,细辛
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背痛、周身痛 四肢痛---风痹、寒痹、湿痹 、热痹
26
4.问头身胸腹
• 头晕---痰湿、肝阳、瘀血、精气血亏虚 • 胸闷---心、肺气机不畅,虚证、实证 • 心悸---心悸与怔忡的鉴别 • 胁胀---肝胆病变 • 脘痞---食滞、湿困、饮停;脾气虚、胃阴亏
16
望四肢
• 手足的形状和动态 • 手足抽搐、震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鹤膝风、鸡爪风、痹证
17
望二阴排泄物
• 二阴:脱肛、痔瘘、肛裂 • 排泄物:尿血、尿浊、黑便 • 痰涎、涕唾:
色白质稀多属虚证、寒证 色黄赤质稠多属实证、热证 • 呕吐物: 酸腐味、苦味、臭味、血块、呕吐清水
18
望皮肤
• 色泽wenku.baidu.com丹毒、黄疸 • 形态:压痕、干枯、肌肤甲错 • 斑疹:阳斑、阴斑、麻疹、风疹、隐疹 • 水疱:白培、水痘、湿疹 • 疮疡:痈、疽、疔、疖
中医学基础
1
中医学基本特征
1、整体观 2、辨证论治
2
阴阳五行
一、阴阳学说
1、基本内容: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2、应用:诊法、辨证、治疗
3
二、五行学说 1、基本内容:五行特性
生克乘侮 2、应用:诊断、治疗
4
气血津液
一、气:含义、分类与生成、功能 二、血:血的运行及与脏腑的关系 三、津液:生成输布 四、气与血的关系
• 皮肤的颜色与光泽两方面 • 常色:明润含蓄,我国人民红黄隐隐 • 主色与客色 • 病色:晦暗暴露,无光泽
11
五色主病
• 青色-肝:寒、痛、瘀血、惊风 • 赤色-心:热、戴阳证(面色时红时白,
游移不定)。 • 黄色-脾:湿、虚(黄疸、痿黄) • 白色-肺:寒、虚、失血 • 黑色-肾:肾虚、虚寒、水饮、瘀血日久
19
望舌
• 舌与五脏:舌尖----心 舌边----肝胆 舌中心----脾胃 舌根----肾
20
(一)舌质
• 舌色:淡白----寒证、气血亏虚 红绛----热证、实热与虚热 青紫----寒凝、血瘀
• 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热、毒、瘀) 瘦薄、齿痕、裂纹(虚、湿、热) 点刺、瘀斑、光滑、舌下络脉
• 舌态:运动状态是否自如。强硬、歪斜
24
2.问汗
• 无汗---表寒证、里虚证 • 有汗---全身出汗:表热证或表虚证(太阳中风证)
里证根据汗出特点分为: 自汗:白天出汗,气虚、阳虚 盗汗:睡着出汗,阴虚 大汗:汗出量多,虚、实 战汗:寒战挣扎汗出,疾病转折 局部出汗:头汗、手足心汗、心胸汗、阴汗
25
3.问疼痛
• 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 酸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 固定痛、掣痛
12
望形态
• 高矮、胖瘦、强弱 • 肥人多痰,易中风;瘦人多火,易痨嗽。 • 人的体质分类,北京王琦的体质学说。 • 病人的有些姿态,可帮助疾病的诊断。
13
局部望诊
• 头面、五官、躯干、四肢、二阴及排泄物。 • 囟陷、囟填、解颅的定义 • 黑发与白发 • 小儿疳积:脾胃功能差,消化不良 • 颜面水肿、痄腮与抱头火丹、中风之口眼歪
28
目眩眼花---实证: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清窍
虚证:中气下陷或肝肾不足 目昏、雀盲、歧视---目昏:视物模糊不清
雀盲:黄昏后视物不清 歧视:视一物为二物 三者均为肝肾不足,目失充养
29
6.问睡眠
• 失眠---实证:痰热内扰、食滞胃脘 虚证:阴血亏虚,心胆气虚
• 嗜睡---实证:痰湿困脾,清阳不升 虚证:中气不足,阳气虚弱